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总规模“半壁江山”的形势下,分析了高职教育存在已久的生源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改善高职教育生源质量的对策及其引发的相关思考,以期对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张熳(1968-),女,上海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副教授;朱宝春(1968-),女,辽宁清原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本科院校中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课题编号:2009B类-3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37-01
1999年底,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如今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总数均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生源质量不高始终是困扰各高职院校的一个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了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和国民心目中的地位。
一、高职教育存在的生源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影响生源质量
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本科、第一、二、三批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因此,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录取批次的靠后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难怪高等职业教育总被认为是“二等教育”,是学生在上不了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无奈之举。迫于高职生源危机的严重压力,有些高职院校不得不一再降低入学要求,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几乎是入学“零门槛”,不论考生高考考多少分都能进入高职就读,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如果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和改善,那么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及竞争力就将会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在生源质量这一高等院校的“入口”关上就已经输了。
2.高职教育目前的学历层次偏低,高职生就业时文凭缺乏竞争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高等教育从学历层次上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只是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更偏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学历主要是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缺乏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历层次。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连续扩招,本科生已经是平平常常,硕士生也不罕见,就连博士生也不再是凤毛麟角。在人才竞争激烈、就业难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事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对学历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即使从事的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也基本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使得高职生在就业时常常因为学历层次偏低而被拒之门外。高职教育体系较高学历层次的缺失是众多考生及家长放弃接受高职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社会失衡的人才观、教育观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地位
在当代中国,大部分人普遍认为普通高等教育是培养“白领”的,职业教育是培养“蓝领”的,而“蓝领”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普遍低于“白领”。在我国的人才管理体制中,“白领”和“蓝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在技术工人的职业资格系列里,技师、高级技师地位虽高,甚至可以享受相当于工程师的待遇,但那也只不过是比照“白领”的专业技术人员系列而已,因此在社会上仍广泛存在“重白领轻蓝领”的观念。在这种传统的失衡的人才观、教育观影响下,人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应该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去接受职业教育。这必然会影响到许多学生及其家长,对高中以后阶段教育分流的选择,他们不是把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看作是对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的不同选择,而是把它看作一个人一生苦乐命运的转折。在中国许多家长仍希望孩子通过考高中、上大学,进机关、当白领,拥有一个“干部身份”。“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重文凭学历轻实际能力”,受传统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影响,使职业教育被不适当地降低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每年高考落榜的众多考生宁愿选择复读也不愿“屈身”去读高职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中学生,凭其学习成绩可以进哈佛大学,但他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这所烹饪学院的录取率和哈佛大学一样低,而且学费比哈佛大学还要贵。原因很简单,一是这所烹饪学院产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大师,二是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在中国,这种事情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只有当中国家庭也做出越来越多类似的选择时,中国的职业教育才真正回归到了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二、改善高职教育生源质量的对策研究
1.改革现行的高校招生政策,提高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
目前高职教育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始终不高的一个很大因素,是高职院校入学的门槛较低,甚至是无门槛。要提高高职教育生源质量,首先就要改革现行的高校招生政策,使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批次不再落后于本科院校。其次对于不同的行业专业,应根据职业发展方向需要,适当设计一些能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潜质的考核评价方法,提高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彻底打破制约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生源瓶颈。让高职院校不再成为一些考生一本、二本、三本落榜之后的“兜底”保障。
2.完善高职教育体系,提升高职教育学历层次
提升高职教育的学历层次是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健全高职教育较高学历层次,完善高职教育結构体系,才能吸引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使其获得较高层次学历的愿望得以实现,这样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才有望得到保证并逐步得到提高,使高职教育真正摆脱“低层次教育”的困扰。
3.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政府应注意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职业教育氛围,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并以此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还技能型人才应有的地位,维护职业教育应有的尊严。同时出台一些相应政策,缩小职业间的差距,提高劳动者和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从而改变社会对“蓝领”人才根深蒂固的偏见,使职业教育真正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弱势教育走向主流教育。
三、由高职教育生源质量现状引发的思考
1.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树立自信心,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高考招生体制的原因,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高职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总觉得自己是“学业上的失败者”,普遍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在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院校学习的高职生,他们与本科生、研究生在身处同校学习的过程中,更是时时处处觉得低人一等。为此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及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及发展方向,牢固树立自信心。其次要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质”,注重其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突出“职业技能”特色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大差别,加之生源质量的“先天影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有所创新,探索一整套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更加突出其“职业技能”特色。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尤其是在本科院校中举办的高职院校,因为行政隶属关系,其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生考核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受制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没办法完全脱离“压缩本科式”的教学模式,因此难以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3.广泛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高高职生技能水平
由行业专业学会牵头,广泛组织高职生参加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为高职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不仅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而且通过参赛演练使学生间增加相互切磋技艺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专业职业技能,加强团队合作,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职业素质。虽然我国已举办过几届职业技能大赛,但是行业专业的覆盖面不广,没有充分调动各专业高职生的积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相信随着《纲要》的贯彻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王宇丹.职业教育的喜与忧[J].时代中国,2008,(9).
[2] 田栋栋.95%的高就业率为何拉不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声望[N].中国青年报,2009-10-15.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张熳(1968-),女,上海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副教授;朱宝春(1968-),女,辽宁清原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本科院校中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课题编号:2009B类-3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37-01
1999年底,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如今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总数均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生源质量不高始终是困扰各高职院校的一个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了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和国民心目中的地位。
一、高职教育存在的生源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影响生源质量
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本科、第一、二、三批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因此,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录取批次的靠后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难怪高等职业教育总被认为是“二等教育”,是学生在上不了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无奈之举。迫于高职生源危机的严重压力,有些高职院校不得不一再降低入学要求,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几乎是入学“零门槛”,不论考生高考考多少分都能进入高职就读,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如果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和改善,那么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及竞争力就将会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在生源质量这一高等院校的“入口”关上就已经输了。
2.高职教育目前的学历层次偏低,高职生就业时文凭缺乏竞争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高等教育从学历层次上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只是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更偏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学历主要是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缺乏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历层次。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连续扩招,本科生已经是平平常常,硕士生也不罕见,就连博士生也不再是凤毛麟角。在人才竞争激烈、就业难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事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对学历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即使从事的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也基本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使得高职生在就业时常常因为学历层次偏低而被拒之门外。高职教育体系较高学历层次的缺失是众多考生及家长放弃接受高职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社会失衡的人才观、教育观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地位
在当代中国,大部分人普遍认为普通高等教育是培养“白领”的,职业教育是培养“蓝领”的,而“蓝领”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普遍低于“白领”。在我国的人才管理体制中,“白领”和“蓝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在技术工人的职业资格系列里,技师、高级技师地位虽高,甚至可以享受相当于工程师的待遇,但那也只不过是比照“白领”的专业技术人员系列而已,因此在社会上仍广泛存在“重白领轻蓝领”的观念。在这种传统的失衡的人才观、教育观影响下,人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应该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去接受职业教育。这必然会影响到许多学生及其家长,对高中以后阶段教育分流的选择,他们不是把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看作是对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的不同选择,而是把它看作一个人一生苦乐命运的转折。在中国许多家长仍希望孩子通过考高中、上大学,进机关、当白领,拥有一个“干部身份”。“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重文凭学历轻实际能力”,受传统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影响,使职业教育被不适当地降低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每年高考落榜的众多考生宁愿选择复读也不愿“屈身”去读高职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中学生,凭其学习成绩可以进哈佛大学,但他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这所烹饪学院的录取率和哈佛大学一样低,而且学费比哈佛大学还要贵。原因很简单,一是这所烹饪学院产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大师,二是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在中国,这种事情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只有当中国家庭也做出越来越多类似的选择时,中国的职业教育才真正回归到了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二、改善高职教育生源质量的对策研究
1.改革现行的高校招生政策,提高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
目前高职教育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始终不高的一个很大因素,是高职院校入学的门槛较低,甚至是无门槛。要提高高职教育生源质量,首先就要改革现行的高校招生政策,使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批次不再落后于本科院校。其次对于不同的行业专业,应根据职业发展方向需要,适当设计一些能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潜质的考核评价方法,提高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彻底打破制约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生源瓶颈。让高职院校不再成为一些考生一本、二本、三本落榜之后的“兜底”保障。
2.完善高职教育体系,提升高职教育学历层次
提升高职教育的学历层次是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健全高职教育较高学历层次,完善高职教育結构体系,才能吸引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使其获得较高层次学历的愿望得以实现,这样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才有望得到保证并逐步得到提高,使高职教育真正摆脱“低层次教育”的困扰。
3.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政府应注意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职业教育氛围,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并以此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还技能型人才应有的地位,维护职业教育应有的尊严。同时出台一些相应政策,缩小职业间的差距,提高劳动者和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从而改变社会对“蓝领”人才根深蒂固的偏见,使职业教育真正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弱势教育走向主流教育。
三、由高职教育生源质量现状引发的思考
1.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树立自信心,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高考招生体制的原因,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高职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总觉得自己是“学业上的失败者”,普遍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在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院校学习的高职生,他们与本科生、研究生在身处同校学习的过程中,更是时时处处觉得低人一等。为此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及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及发展方向,牢固树立自信心。其次要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质”,注重其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突出“职业技能”特色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大差别,加之生源质量的“先天影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有所创新,探索一整套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更加突出其“职业技能”特色。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尤其是在本科院校中举办的高职院校,因为行政隶属关系,其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生考核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受制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没办法完全脱离“压缩本科式”的教学模式,因此难以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3.广泛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高高职生技能水平
由行业专业学会牵头,广泛组织高职生参加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为高职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不仅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而且通过参赛演练使学生间增加相互切磋技艺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专业职业技能,加强团队合作,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职业素质。虽然我国已举办过几届职业技能大赛,但是行业专业的覆盖面不广,没有充分调动各专业高职生的积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相信随着《纲要》的贯彻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王宇丹.职业教育的喜与忧[J].时代中国,2008,(9).
[2] 田栋栋.95%的高就业率为何拉不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声望[N].中国青年报,2009-10-15.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