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山有铁龙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辽宁北部,有一座因煤而建的小城,名曰调兵山。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五十多年前的1958年,先辈们就开始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安家建井、开采煤炭。当乌金滚滚时,煤炭运输势在必行,于是,一声声清脆的汽笛声打破了小城的宁静,一台台雄壮威武的蒸汽机车陆续在这里落户,也就是从那时起,兵山开始焕发出生机与希望……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的五十载峥嵘岁月,不论是风霜雪雨还是酷暑严寒,条条铁龙犹如跳动的音符在百里矿区铁路运输线上呼啸穿行,昼夜飞驰,奏出一曲曲激荡雄浑的华彩乐章。
  70年代前出生的人对火车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交通工具相对匮乏的年代,火车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心驰神往。即便不能坐上火车,就是跑到很远处去体味一下风驰电擎的瞬间,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满足。而这里得天独厚的蒸汽机车资源,就曾担负着矿区四面八方的矿工上下班短途的通勤任务。40年间,至少两代人曾与火车朝夕相伴,火车给他们留下了最深的时代烙印和最美好的青春回忆。尽管如今交通工具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可许多人心中对古老蒸汽机车的真挚感情依然那么深,那么浓……
  百年人文史话,今朝续写新篇。如今,蒸汽机车已满载着工业革命的辉煌、时代发展的足迹,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里的人们对蒸汽机车有着深厚且难以割舍的情感,像敬重英雄一样。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后,它们在传承续存历史文化中重新粉墨登场,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那一台台巍然的蒸汽机车,俨然在静静地诉说着工业革命的百年传奇。今天,铁龙更加彰显着至尊无上的王者风范,工业革命时代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在兵山煤城熠熠生辉。小小兵山城也因蒸汽机车旅游摄影基地、文化交流传播基地、产品制作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四顶桂冠而声名鹊起……中外游客在这里找到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见证;摄影发烧友在这里聚焦铁龙神韵;影视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将铁龙形象展现在银幕荧屏。
  每年的隆冬时节,当兵山银装素裹,国际蒸汽机车旅游节便如约而至,八方宾朋纷至沓来。伴着气势磅礴的蒸汽机车发出的清脆汽笛声,喷吐着白色蒸汽,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儿在旷野中飞驰,钢铁巨龙如蛟龙出海,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一种震撼力量油然而生。
  蒸汽机车给兵山人带来的不只是珍贵而美好的回忆,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每每提及,铁运人津津乐道,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这里有上游、跃进、建设蒸汽机车21台,其中由唐山机车车辆厂生产制造的编号为1772的中国最后一台上游型蒸汽机车就珍存于此。还有一段关于“美国鸟”的来历更像是故事一样流传。10年前,铁煤集团运输部以一台完好的上游型机车与平煤集团交换了一台KD6-487蒸汽机车,这台由美国利玛公司1943年生产的蒸汽机车,是1945年联合国支援中国建设的50台蒸汽机车中的一台,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台。曾先后在郑州、柳州、韶关、平庄服役。这台在平煤已经停运八年的机车经大修后重新上线运行。现在,这极具历史、人文价值的“洋玩意儿”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镇馆之宝。影片《一代宗师》里的宁静傲然、《1942》里的深沉内敛、《建国大业》里的厚重雄健,让“美国鸟”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在影视作品中呈现……世界各地的许多蒸汽机车爱好者为亲眼目睹“美国鸟”的风采不远万里而来,当他们领略到这已有70年历史的蒸汽机车时,更是难掩兴奋、激动之情,顶礼膜拜,热泪盈眶。
  历史弥新,余韵悠长。一台台机车似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老兵,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似风雨与共、并肩作战的战友,戎裝待发,再赴征途,不禁让人意气盎然又肃然起敬。古老的蒸汽机车渐行渐远,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它见证了这片热土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那种承载使命、负重前行,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也正契合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煤矿工人精神品质,赋予了它博大深厚的内蕴。在煤矿后生的心中,蒸汽机车正如自己的父辈,历经风雨,大半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默默奉献,释放出矿工最质朴的情怀,虽普通平凡,却是令他们永远仰视的丰碑。
  沧桑年轮,拂去历史尘埃。站在兵山之巅,仿佛看见一条钢铁巨龙正在穿越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那铿锵有力、豪迈深沉的汽笛声、轰鸣声响彻云霄、久久回荡……
其他文献
窗外,夜来了,深邃的夜幕,凝重而朦胧,月亮悄悄隐去,云儿也不喧闹,韩红《九儿》的歌声撩人心怀,催人泪下,《红高粱》里一声声“九儿”的呼唤,如梦呓般将我的思绪牵引回从前,那略带忧伤的青春,带着有些快乐和疯狂的回忆,带着纯真和青涩款款走来,在蓦然回首的刹那,心里开始翻江倒海,点点滴滴轻轻地碰疼了岁月。  一九九五年,我去县里读高中,刚进校门,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就接过行李,引领我们到了宿舍,之后,陆陆续续
期刊
最后一次远望  停在了黄昏的阴山  如何收藏这些晴朗和晦暗的时光。树梢的,心灵的  秋风赶着月亮  把阴山分为两半  一半光洁,一半粗糙  落进眼眸里是最轻的思念  繁茂,荒芜,无处不在  一只蝴蝶的苦痛  一滴露珠的衰老  都在月色下等待时间判决  最后一盏灯火里  残留的梦想,翻山越岭  逃出禁锢的寺庙  像个单纯的少年  挣扎着,落葉般  在逐梦的路上  死去,活来  古往今来的雨再次滴落 
期刊
到了八百米井下深处,我紧紧跟随一盏灯钻入洞穴。我摸索前行,用四肢触摸,我似乎感觉到四壁有牙齿咀嚼的声响。头上的淋水,不停的“滴答滴答”敲打我的帽盔,窑衣早已湿透。矿灯下有一只老鼠,不动声色地看着我,它的目光像两盏小灯,也照着我。就是它——这只黑暗世界的幽灵,经常偷吃我时间和食物。  走过一道坎,跨过一道石门,我终于抵达黑暗的尽头。采面,是挡在我前面的黑暗。我抡圆大镐,啃下一层黑,扒下一层黑,前面还
期刊
家 国  你看,北风只刮了一夜  高速公路兩边的杨树残了  现出孤独的鸟巢,一个,又一个  当年那个手提气枪的青年人  如今成了父亲,想把绿色和鸟鸣找回来  又怕为难了异乡的阵阵北风  你看,千山万水,淮南淮北  经过的都是百姓的家园  去岁的鸟巢添丁进口,今冬的村庄人去房多  想起在屋前大杨树前晒太阳的老娘亲  年关近了,又开始春运了  只怕正在缩小的村庄难以辨别  冬 夜  这个夜晚从五十一年
期刊
山西陽泉煤业一矿是一家60年的企业,60年来,一矿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化,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也积累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同时,十里矿区也涌现出一批书画人才,他们扎根矿区,深积厚养,用手中的笔墨,讴歌当代矿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期刊
早年的煤矿  传出火车的叫声——  火車火车,美丽的人儿在喊谁?  旧时代的蒸汽机  拖挂黑漆漆的车皮——  火车火车,美丽的人儿,你是  远方的情人,换上火红的嫁衣  一座煤矿剧烈地咳嗽,翻身  吞吐暮年的烟尘——  火车火车,美丽的人儿,你  一路领略黑色的抒情,浓密发辫  被风解开,火红的嫁衣随风舞动  在一个叫“鸭口”的小站  你要停下来  用你温情的嗓音一遍遍呼唤  小小少年,莫要悲伤 
期刊
一  手机铃声响起时,区号是010开头,朱儒山一看就知是北京来电,他马上想到那个温处长,拿起手机手有些颤抖,声音几分迫切:“处长,事情办妥了吗?”  “市长,是我,小胡。”手机里传出的不是温处长那温温吞吞的声音,而是驻京办胡主任几分凝重的声音。  朱儒山吸一口气,唔了一声。  胡主任声音压低一分:“市长,煤冶局那个张见之又来京上访了,把举报材料交到中办了……”  一阵沉默。朱儒山心里翻腾开了,张见
期刊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八年了,总想写点儿什么纪念父亲,可每当提起笔,眼睛就湿润了,至今也没写成什么,想想我这个作女儿的也不合格。父亲是煤矿新闻工作者,写了一辈子文章,可至今没有一篇是写他的。  我从小生长在辽西的一个煤城,父亲当过矿工报社编辑、阶级教育展览馆解说词编辑、矿区广播站站长、矿宣传部部长,工作就是采访、写稿、写材料,整天跟文字打交道。父亲写新闻报道紧跟形势,时效性极强,写新闻人物时总是能体现
期刊
紫柏山上的落叶  翠绿的山林中  风在秋日里  一点点疯狂起来  红枫叶在空中徘徊  吓得不敢落脚  但我强烈的感受  生命存在的真实  飘落是来年的再生  欲望终会散布在长途跋涉中  痛苦一点点降临它们身上  我能感觉它们就是  紫柏山上闪光的鳞片  冬游风情小镇  冬天的风情小镇  显眼的是那钟鼓楼上的表针  一动不动  分针挑着左面的太行  时针昂视空旷的天空  枯黄的野草随风摆动  紧抓脚
期刊
一  赵小迟自小就是个好孩子。  赵小迟的妈妈李四妮是个苦命的女人,当时儿子才六岁,丈夫下井遇难,她在痛失丈夫的同时,还被婆家无情地咒为克夫女,婆婆小姑一齐上阵,不到半年的时间便硬将李四妮赶出了家门。  李四妮嫁的第二个丈夫赵大喜大她七岁,还是个酒鬼。  丈夫不仅是个酒鬼,还视钱如命,常常喝醉了酒就打老婆,这种日子一过就是七八年,让李四妮感到无比绝望,三番五次有了轻生的念头。第一次是上吊,被邻居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