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的初探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uieui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确定了检察机关在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时,可以行使调查核实权,本文是对检察机关在民事审判中的调查核实权如何行使进行探讨。
  一、检察机关只有拟向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时,才可以使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所赋予的“调查核实权”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所在位置为《民事诉讼法》的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中,这里的检察建议是专指再审检察建议,民诉法为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赋予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也应仅能在目的为引发人民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而使用。
  检察机关还有权就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发出纠正违法类的检察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会签的《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两高会签文件)第九条规定认为对人民法院不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可以发出检察建议,新修订的民诉法中明确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进行监督(第十四条),还尤其强调了对执行活动的监督(第二百三十五条),针对不能引发审判监督程序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监督的手段是提出检察建议,这一类的检察建议为纠正违法类的检察建议,检察机关在办理纠正违法类的案件中,调查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这里的调查核实不是民诉法第二百一十条所赋予的“调查核实权”,针对纠正违法案件的调查核实权尚待立法、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来确认。
  二、由哪一级检察机关来行使调查核实权
  高检院早在2001年9月发布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就规定了检察机关针对某些特定事项可以行使调查权,但这种调查权仅限于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中使用。新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除提起抗诉之外,还可以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目的都是引发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程序。
  作出生效判决、裁定法院的同级检察院认为判决裁定有错误,可以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在审查过程中的调查核实权自然由同级的检察院来行使。而办理抗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上级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一般是由下级检察院的提请抗诉后,再由上级院审查决定提出抗诉,在此过程中对案件的调查核实权可否由对生效判决、裁定进行审查的下级检察院来行使?《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表述为因“抗诉的需要”,检察院可以进行调查核实,笔者认为提请抗诉的需要也是“抗诉的需要”组成部分,理由为,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抗诉案件和提起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两类案件规定的标准完全相同,下级检察院在受案时,无法确定该案如果确实符合法定的条件,是要提请上级院抗诉还是由本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下级检察机关行使调查核实权于法有据,即使审查终结时认为该案应向上级检察院提请抗诉,也不能否认审查过程中的下级检察院所进行调查核实的合法性,如果要求抗诉的上级检察院再将提抗的下级检察院所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再进行一遍,会造成司法成本的浪费,也不符合客观规律,上级检察院只需对下级检察院进行的调查核实的结果进行审查即可。
  三、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条行使调查核实权不同于自侦案件的初查权
  民事诉讼法采用“调查核实”的表述,主要是一种了解行为,在民事检察中通过调查核实案情、了解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法律关系,有利于确保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相协调,有利于避免检察监督的盲目性,有利于维护检察活动的严肃性。适当的调查核实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因此,该规定表明调查具有非强制性,应与自侦案件的初查区别开来。
  调查核实权不同于职务犯罪初查,不能将两者混淆起来,不能出于追究法官职务犯罪的目的而在民事检察调查活动中使用职务犯罪侦查手段。检察机关行使调查核实权过程中,不能对被调查人的人身和财产采取强制措施,不得限制和剥夺被调查对象的人身权利,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调查对象的财产,不得开展秘密调查。 检察人员在调查活动中应恪守检察官的客观、中立义务,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主观上不得带有倾向性,持有错推定观念,先入为主。
  检察机关根据民诉法二百一十条的规定行使调查核实权必须是因履行民事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围绕审判程序是否合法、生效民事裁判或者调解书是否存在错误、违法或者违反公益来展开,包括生效裁判是否建立在充分的证据基础之上、法庭是否忽视了当事人提交的主要证据、当事人是否存在伪造证据的情况、审判人员是否应当调查取证而未调查取证、民事审判活动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是否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为,以及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申诉案件等等。同时,检察机关应把调查核实作为阅卷的补充手段,不得代行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不能破坏法定的举证责任规则。
  四、调查核实所取得的证据的使用
  检察机关适用民诉法第二百一十条行使调查核实权的目的是要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搜集的证据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案件本身应符合民诉法第二百条的规定的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但检察机关的介入可能会影响双方当事人的权益,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当时人之间的平等对抗,检察机关的介入不应破坏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规则,这就涉及到检察机关通过调查核实取得的证据如何使用的问题。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是不承担举证责任的,民事案件处理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属私法范畴。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诉讼当事人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诉讼当事人就具有完全高度的意思自治。人民检察院在抗诉或是再审检察建议提起的再审案件,不是一方当事人,更不是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不能用公权力变相地为一方当事人的主张提供证据。
  笔者认为在抗诉或是再审检察建议提起的再审案件中,人民检察院提供的证据如果属于原审程序问题或审判人员违纪问题的,即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件时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判决、裁定的;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作为启动再审立案的证据进行审查、认证,并在启动再审程序后作为原审的不足予以纠正。如果属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除依法应当庭出示说明的之外,对应由当事人一方举证的证据,不应替代当事人举证,如果一方当事人需要证据,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决定是否向检察机关调取。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检察机关深度介入民事诉讼,破坏民事诉讼的平衡。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充分使用其在民事案件审查中的调查核实权,更好地践行其对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责。但该项权力亦应受到适当限制,其权力性质如何定位,调查范围如何框定,均应忠实于检察监督的本职,辅助民行检察工作主业,使检察监督所蕴涵的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积极意义在实践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作者通讯地址:辽宁省朝阳县人民检察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的检察工作创新中,一些地区的上级检察机关将下级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当作工作创新的闪光点,而给与不同程度的推广示范。笔者从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依据宪法及刑事诉讼法赋予的不同阶段的诉讼价值为出发点,论述了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危害,进而提出了审慎的态度与观点。  关键词:提前介入;侦查活动  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公诉案件的必经程序,是公诉案件立案之后提起公诉之前
期刊
2012年以来,芗城区人民检察院切实把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突出围绕平安芗城法治芗城建设,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继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不断提升执法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实现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步,为建设“首善之区、美丽芗城”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发挥检察职能优势,服务经济建设大局  一是立足自身实际,经过多方调研,制定出台《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漳州“首善之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
期刊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依法参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负责送达法律文书、参与搜查、执行传唤和拘传、协助执行其它强制措施、提解和押送及看管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等以安全保障为主的工作,对保障检察工作尤其是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看管犯罪嫌疑人,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繁重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任务,事关案件顺利突破和拓展以及人身安全保障,因而应当引起高度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具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不同于对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实践中,女检察官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试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女检察官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优势入手,论证女检察官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提出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女检察官;优势;作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主义司法领域,法制与法治的区分一度含混不清,部分人甚至滥用法制和法治。二者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本文通过详解法制与法治的涵义,并对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详细阐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法制与法治。  关键词:法制;法治;联系;区别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向来是法学界所争议的焦点。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司法领域一度对法制和法治区分不清,界限不明,部分人滥用法制和法治。
期刊
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不服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检察机关受理审查后确认判决、裁定正确,决定终止审查,并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使申诉人接受判决、裁定,是为息诉;审查后认为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则进行抗诉。息诉和抗诉是民行检察部门办理案件的传统方法,但一方面实践中还存在着大量不可抗不可息的案件,这类案件的妥善处理考量着民行检察部门的运用法律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管理方式研究日益深入,社会和谐呼声渐高,申诉
期刊
摘要:“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维稳”模式作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稳定治理的两种基本模式,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就二者相比较而言,“枫桥经验”从小处出发,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矛盾调解作为纠纷解决的基本准则。而“中国式维稳”则强调整体上解决基层稳定问题,以“刚性稳定”的思想来遏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维稳”在内涵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在具体解决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中国式维
期刊
摘要:询问笔录在民事诉讼的证据能力及证据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通过证据学理论论证了询问笔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民事诉讼阶段的证据能力,并结合司法实践发掘询问笔录内在实质为特定人员在纠纷处理中或刑事诉讼阶段向公安机关所做陈述,笔录只是内容载体,在民事诉讼阶段所表现的证据性质为证人证言或当事人陈述而非书证。  关键词:询问笔录;证据能力;证据性质  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穷尽其他手段所获取的证据仍无法
期刊
摘要:由于理论和实务上对交通肇事案件的“自动投案”存在一些误解,导致实践中对自首认定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刑罚的公正性。本文立足于“自动投案”的本质,依托实践中的案例,厘清了交通肇事案件中“自动投案”的范围。  关键词:自动投案;自首;交通肇事  近些年我国居民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长,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交通肇事类案件的数量也十分惊人,且引发诸多社会关注。在如此大量的交通肇事案件中,自首问题是最为突出
期刊
一、我国民事证据举证时限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虽然确立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制度,但对于举证时限制度没有作出法律上的规定,致使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民事诉讼一直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使得民事诉讼法确定的举证责任制度无法落到实处。正是为了克服“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上述弊端,“证据适时提出主义”与举证时限制度才应运而生。最高法院在《民事证据规定》中规定举证时限,其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