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执行理论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我国一项重要政策,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过程是由上至下进行的。由于各级政府的之策执行能力存在差异,导致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制约。基于此,文章从政策执行理论视角展开对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研究,通过分析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是要提高政策执行人员责任感,强化人员综合能力;二是要科学组织与实施扶贫工作,提高执行效果;三是要做好扶贫政策宣传工作,争取农户力量支持;四是要完善各项扶贫工作机制,及时解决政策执行问题。
  关键词:政策执行;精准扶贫;解决对策
  “精准扶贫”政策是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提出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扶贫工作进一步开展,提高扶贫工作的规范化、机制化程度。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主体,各级政府执行人员出于多方面原因可能会产生行为偏差,造成“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达不到预定要求。基于此,文章从政策执行理论视角出发探究“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此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政策执行理论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一)政策执行理论阐述
  政策执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难题。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展开政策执行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功。分析这些研究可以得知,相关专家学者将政策执行分为两种研究模式: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就由上至下的政策执行而言,学术界认为政府系统由多个层次的组织构成,政策执行与政策流转之间存在较大关联。要想确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亏空,就必须紧密连接起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有效协调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工作。此类研究将重点放在了政策性质、外来干扰因素、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结构等方面,在此基礎上提出许多观点,如“行政限度”、“遗漏环节”、“政策执行亏空”等等。然而,由上至下的政策执行模式未能注意到政策具有可变性特点。相关研究表明:政策与行动处于相互影响的运动过程中,行动中可能会产生政策,因此在界定政策执行过程时,该领域专家运用了“演化过程的执行过程”、“结盟过程的执行过程”、“学习过程的执行过程”、“责任和信用的执行过程”等字眼,将政策执行过程视作统一而连续的整体过程。
  与由上至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相比,由下至上的模式发现了政策与行动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基于另一研究视角提出新的政策执行模式,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执行机构、主体及其互动关系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倾向于以行动为中心,着重研究该模式的影响方式、影响主体以及影响原因。两种模式从不同角度对政策执行这一理论展开具体研究:由上至下模式对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内外条件更为关注,他们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决策者做出决策、实行决策的整个过程就是政策执行;由下至上研究模式则倾向于认定政策是在行动过程中产生与形成的,只有在“接近底层的地方”才可能出现“政策的理性”,才能真正做到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政策执行理论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政策特点
  第一,组织力度空前强大
  与以往扶贫工作相比,“精准扶贫”政策呈现出空前强大的组织力度,考核制度也尤为严格。自2012年至今每一年都深入农村进行调研、考察,区域精准扶贫工作会议也多次召开。党中央及国务院针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颁布了多项文件,不但针对贫困人口出台相应政策,而且在文件中详细规定的对各级政府领导的监督考核措施,建立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这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比较罕见,执行力度也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
  第二,扶贫工作系统化精准化
  与以往扶贫工作相比,“精准扶贫”政策呈现出更为系统化、精准化特点。我国针对扶贫工作出台了各项政策,这些政策既有综合性的,也有系统性的,内容范围涵盖土地、保险、企业扶贫政策、金融、对口援助、人事组织等多个层面,动用了几乎所有的政策工具。此次扶贫工作极为强调“精准”二字。尽管在2004年就开始针对扶贫工作建档立卡,但是直至2014年才开始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究其本质原因,过去扶贫工作存在针对性不足的缺陷,“大水漫灌”浪费国家资源。因此,当前的扶贫工作作出多项可操作的量化规定,以此突出“精准”二字。
  第三,异地搬迁脱贫人数巨大
  自“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以来,异地搬迁脱贫人口已超过一千万人。尽管采异地搬迁的脱贫手段并非第一次采用,但是此次搬迁人口数量是过去难以企及的。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为:部分贫困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存在严重的资源匮乏问题,难以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要想脱贫就必须进行异地搬迁。从巨大的搬迁人口数量也可以得知,此次脱贫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因此决策者必须关心“精准扶贫”政策能否有效执行。
  二、政策执行理论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政策执行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尤其是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下。只有保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才能将“精准扶贫”这一艰巨的政策任务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有可预测的、确定性因素,当然也有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无论是哪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出现出乎意料的问题,精准扶贫政策亦是如此。
  (一)人情扶贫抢占名额资源,影响扶贫工作实效
  自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对贫困户的资金投入,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在精准扶贫工作的识别环节,部分政策执行人员以权谋私,采取上报虚假信息、隐瞒真实情况等手段进行“人情扶贫”,导致扶贫工作的民主评议环节流于形式,贫困名额由政策执行人员的亲友获得,真正的贫困户反而没有获得名额的资格,导致国家扶贫资源被抢占,不但无法减少我国贫困农户的数量、切实改善贫困户生活质量,而且导致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   (二)象征性执行政策,无法精确识别贫困情况
  2013年11月在湖南调研考察时曾一再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扶贫工作,精准扶贫需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目标,不能光喊口号。然而,部分地区的政策执行人员却采取象征性的政策执行方式,在扶贫工作中敷衍了事。当前国家尚未针对贫困户识别工作制定具体的标准要求,需要各级政府与政策执行人员亲子深入农村,通过民主评选、走访调查等方式进行贫困户数量的统计,在此基础上确定精准扶贫指标。众所周知,贫困户识别工作难度大、范围广、工作条件比较差。对于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政策执行人员很难做到准确的认知与区分,大多采取推测、估计等方式对贫困户数量、贫困程度进行确定,这就很难精确识别实际贫困情况。此外,在精准帮扶工作中,一些政策执行人员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的扶贫项目工作试点过多,目的不在于扶贫而在于完成指标,这不但无法准确识别我国实际的贫困情况,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扶贫资源利用效率,甚至造成扶贫面扩大。
  (三)选择性执行政策,扶贫工作针对性不足
  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执行人员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了扶贫政策的目的、内容,沿用传统扶贫模式开展各项工作,导致“精准扶贫”政策的针对性无法凸显出来,自然收不到理想效果。我国于2013年开始实行特困地区集中连片扶贫计划,目的在于以带动的方式促使贫困区域成片脱贫。然而,有些政策执行人员过度看重任务完成指标,为防止扶贫项目出现失败,因此选择已成片的、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作为项目实施区域,拒绝那些散落的贫困区进入其中。而在分配扶贫资源、建设扶贫项目时,政策执行人员未考虑实际情况而照搬照抄,导致扶贫项目的开展与当地实际发展状况相脱离。例如:部分政策执行人员看到其他地区采取发展农业的模式实现了脱贫,尽管自身所处区域不适合发展农业,但依然照搬其他地方的脱贫模式、强行发展农业,不但无法达到“精准扶贫”目标,甚至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地区贫困。
  (四)附加式执行政策,影响贫困户日常生活
  在执行“精准扶贫”政策的过程中,部分政策执行人员将一些原本没有的要求或限制性条件增加在政策中,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目标或者获取利益。附加式政策即为“土政策”,表面上是为了贯彻执行上级政策,实际上则是将自己制定的额外目标附加其上,谋求私利,导致原本政策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例如:部分地区在执行“精准扶贫”政策时开展项目建设活动,要求贫困户必须先行缴纳一定数量的金额用于项目投资,然后才能参与到项目中,这种限制性门槛的设定使得许多贫困户根本不能参与扶贫项目,即便缴纳金额参与了项目,但是由于项目建设周期的原因,资金无法及时获得,导致贫困户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三、政策执行理论视角下“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政策执行人员责任感,强化人员综合能力
  在政策执行理论视角下,要想有效解决“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方面要对政策执行人员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政策执行人员首先要认真反思自我,端正态度,在执行“精准扶贫”政策时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能计较个人利益与个人得失。其次,政策执行人员应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各方面知识实现自己政策理论素养的提升,将“精准扶贫”这项国家政策正确地落到实处,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高度责任感开展扶贫工作。
  另一方面则要着重提高政策执行人员各方面的能力。“精准扶贫”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执行人员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知识能力,才能吃透政策、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对政策精神有科学而准确的把握;只有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深入广大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把握群众需求;只有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组织好扶贫各项工作,调动贫困户参与扶贫项目的积极主动性,对群众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有效协调;只有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才能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统筹兼顾,基于区域实际情况对扶贫动态进行及时把握,促使“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这些能力的提升固然要求相关机构部门认真做好对政策执行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但更需要执行人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努力实现自我提升。
  (二)科学组织与实施扶贫工作,提高执行效果
  在执行“精准扶贫”政策的过程中,无论是人情扶贫、象征性执行,还是选择性执行、附加式执行都与政策目的相悖,也违反了政策执行的法律规定。基于此,政策执行人员应杜绝以上行为,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扶贫工作。一方面,政策执行人员采取的政策执行方式要考虑实际情况,要具有灵活性。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可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以及法律手段等,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受到限制或阻碍,可适当运用行政手段提高执行效率,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要考虑区域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套用,也不能死板执行。只有科学组织与实施扶贫工作,才能推进扶贫工作顺利实施、高效展开。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科学安排政策执行人员,以实现执行效率的提升。我国人口基数大,发展不均衡,因此贫困户数量很大而且分布较为分散。通常而言,贫困户多分布在偏远民族地区与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与通讯条件较差,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政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精准扶贫”政策要求执行人员基于每一个贫困户制定相应的扶贫计划,因此工作量非常巨大。然而,有知识、有经验、有能力的政策执行人员在贫困地区是比较困乏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执行人员作出统筹安排,优化人员配置,以实现扶贫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三)做好扶贫政策宣传工作,争取农户力量支持
  要想顺利实现“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政府必须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使政策深入广大群众,获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政策宣传是“精准扶贫”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户普遍教育程度偏低,对于深奥的政策理论知识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政策执行人员需要采取多样化措施进行政策宣传,使群众了解这项政策,在此基础上争取群众的大力配合。例如:政策执行人员可采取电视、广播或上门拜访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贫困户解读“精准扶贫”政策,从而争取农户力量支持。
  (四)完善各项扶贫工作机制,及时解决政策执行问题
  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一是要完善权力与责任机制。政策执行人员如果权力受限,往往很难顺利开展扶贫工作;而如果存在权力膨胀,就很容易在扶贫工作中出现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行为。因此必须对政策执行人员的权力机制加以完善。此外,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基于法律法规完善执行人员的责任机制,确保政策执行人员的责任机制具备可操作性与法律系,利用法律有效约束政策的执行行为,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追责。二是要完善监管机制。当前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政策执行透明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上级部门应主动了解、实时把握,从而做到动态监管。此外在监管机制中还要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尤其是广大群众,以便及时解决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问题,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长庚,郑品芳.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教育精准扶贫实践的指导[N].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6):1-6.
  [2]卜文虎.以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去内卷化”[N].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5):5-13.
  [3]赵晓峰.精准扶贫政策的分级落实机制及其基层实践困境[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6):34-43.
  [4]陳辉,陈讯.精准扶贫实践中的政策执行偏差及其调适[J/OL].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9):86-92.
  [5]刘祖军,王晶,王磊.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农民增收效应分析[N].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05):63-72.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出现,提出了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历史教学问题上,也应该顺应这个潮流,在教学
最新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中国对美国加州巴旦木的需求量为94.428吨,依然为美国加州巴旦木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截止今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美国加州巴旦木第一出口国,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对企业进行
本文阐述了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公立医院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介绍了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全面预算优化策略,即通过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编制、加
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医保支付方式进行了改变,而现行医保预付费制度更是对医疗行业产生了湖大影响.本文主要研究DRGs付费方式下公立医院医疗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文章对DRGs(
自2019年4月1日起,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符合一定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这是继《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
摘 要:现代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为了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为此更加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因为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设定自己的经营目标,强化内控制度,也能够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更好的细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于环卫企业来说,重视预算管理,能够调动环卫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环卫企业的
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找到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策略,这样就能增强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提升社会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增强人们健康意识以及强化疾病防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固定资产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发挥
2018年9月1日我国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快建成全方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