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及生动的教学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创新。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先给同学们讲一段“猪八戒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齐声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怎么表示呢?”这个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真正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当学生遇到了问题,正在积极思考却又未想通时,教师要见机行事,对他们进行鼓励、启发、诱导,让其把思考的问题、领悟的东西说出来,引发学生质疑问难。通过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尝试概括规律。质疑,是一种求知欲,学生能够质疑,是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学习创新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质疑,大胆猜想,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迷惑,不被一般束缚。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来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师生竞赛,由学生报出几个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最快说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才计算出一两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失败”、“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思考、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初步得出结论后,我又围绕其中“最简分数”这一学生容易忽视的前提条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们判断几个非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照前面结论判断出现了失误,又促使学生去思考失误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对定规律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解决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使学生通过主动构建,能够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夸奖,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这种好奇心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创新的愿望。
  
  三、通过说、做、想。让学生敢提问多提问
  
  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多说还能促进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多说训练,培养学生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布区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三者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学生自然会联想到“零为什么不能作后项”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多做启发问题。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用角的学具模型,用于转动角的一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学生思维呈发散性激发状态。有的用剪纸法,有的用画图法,有的用折叠法,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发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新,通过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思维达到最佳,产生灵感。因此,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既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断,也是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四、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多种思维
  
  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
  1、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打破框框,大胆进行猜想。例如:一个长方体长9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如果将它切成3个正方体,表面积是多少,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把三个正方体放在一起再拆开,进行实际演示,仔细观察比较后,解题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对新知的不同看法,激励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敢于对教师的话提出异议。教师要加以表扬和鼓励。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师提问:谁能正确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此时学生思维呈发散性激发状态。有的用剪纸法,有的用画图法,有的用折叠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有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的因素,排除不利因素,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问题解决”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好胜、独创、发散思维等学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培养出有独创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了解学生,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层层深入启发,循序渐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
  我们教师要创设各种有利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分为概念教学、运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等。其中,概念教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中不断研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也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在低年级,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处于发展之中,其认知结构比较简单具体,数学知识又比较贫乏,认识数学概念主要采取概念形成的方式。国标本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第48页“厘米和米”单元教学内容,安排的“认识线段”正是这样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时有存在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而忽视以学生主体的“学”的现象。学生们在“接受学习”状态下,个性被泯灭,智慧被冰封。    一、创设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曾发现: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比女学生要强烈,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症结是:因为我是男教师。于是,我想方设法关注女生,多给她们表现自我机会,不吝啬鼓励与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课堂上形成男女生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因此,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组织富有成效的数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高效。  观察之一
你准  备好钓  竿了吗?
開口就谈天气的民族
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一到后院,就看到爷爷在那儿扎(zā)竹篱笆。我问:“爷爷,这些竹篱笆是做什么用的?”爷爷告诉我是围养鸡场的。  我不明白:“不是有鸡窝吗?”  爷爷说:“小鸡们都長大了,很会乱跑,我们围一个养鸡场,方便给它们喂饲(sì)料,也免得把更多地方弄脏。”  爷爷准备好了竹篱笆,量了一下长度,却皱(zhòu)起了眉头。他说:“我打算围一个长6米、宽5米的长方形,那周长就要(
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牵动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当前作为孩子成长的初级教育阶段中,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应该如何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析。    一、加强教师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责任意识    (一)定期开展幼儿教师安全培训,提高安全
1.开心菜园的居民们今天做体检,灯笼辣椒(là jiāo)和朝天椒给冬瓜四兄弟称(chēng)体重。  2.冬瓜四兄弟稱完体重走了。
纵观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时,应用的常见的策略有列表、画图、枚举、假设、转化等等。但是存在一个客观问题:教材从三年级来时才将这些策略作为数学知识、思想的系统呈现,我们一二年如何把握解决问题策略这一关?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忽视了学生初始化的解决问题策略的经验积累。经过试验研究发现,“化简为繁,化繁为简”能帮助低年级学生突破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有效促进解决策略的学习。    一、化简为繁 再现情境
哎呀!不好,老爸在查看我的书包。我的数学口算题卡已经有七天没有做了,千万不能让他发现啊!  “砰(pēng)!砰!砰!”我的小心脏打着鼓点,蹿(cuān)到了我的嗓(sǎng)子眼。哎呀呀,心脏小朋友,你快别调皮了,你要是从我的嗓子眼里蹦出来,我可就一命呜呼了!还好,它闹了一小会儿,就乖乖地回它的老家了。  突然,老爸那只手伸进我的书包,拽(zhuài)出一个本子……哦,谢天谢地,是“课时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