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行新课改后,高中生物的内容变动较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转变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转型”,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理念都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消除困惑,适应新课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每位生物教师都要积极面对解决的问题。
一、研读新的课程标准,分析新课改标准和原教学大纲有何区别和联系。
1、新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在内容形式和教学理念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生物科学素养的社会需要进行选材的,同时,新课改尊重生物科学的发展现状,力图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因此,在内容编排上更具科学性和社会实用性。新课改的教材是将内容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习模块,围绕三个主题组织课程内容。在选材的过程中,选的材料是生物科学中与社会和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那是每个模块选材的基本内容。新课改与传统教学标准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更重要的差异是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思路等方面,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更注重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验和感受,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和学生的参与过程,是在实践探究中促使学生成长,这与传统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教学则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学生的体验发展,这些差别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深刻体会。
2、新课改和原教学大纲在对教师的指导意义上有较大的差别。
原教学大纲告诉教师如何教书,如何利用教材教书;而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怎么样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这一点上,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显著的不同,也许教师会认为原教学大纲更容易把握,按照教学大纲就可以教好书,不需要自己的发挥创造,但这种教学形式是千篇一律的,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另外,原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师需要讲授的知识点,并且详细规定了教学的进度,教师只要按照教学大纲授课就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
3、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在对生物课程性质定义上区别较大。
原教学大纲对生物课程的性质定义的描述是“高中生物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而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的定义是“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从字面里看新课程标准和原教学大纲相比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定义要麻烦得多,同时定义区别是很大的,原教学大纲强调的是高中教育和高中生物课程的双重任务,为升学为就业做预备,这样,就决定高中生物强调结果,强调分数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素养的提高,强调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决定新课改教学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这是二者对高中生物课程定义上的巨大差别。
4、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有较大的差别。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现代生物科学的特点和发展更新基础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有很强的现代感和实用性,同时,新課改下的教学内容是精选的符合学生发展需求,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并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发展的基础知识,其基本概念和原理与现代生物科学是一致的,能适当地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既能体现出基础性,也体现先进性,适合学生学习发展,这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使之能适应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从这些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出,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比原教学大纲更关注知识的更新,更能体现出时代气息来,同时,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关注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联系,能够充分体现生物课程的价值,所以在教学要求上两者会有较大的差别。
二、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拓展学习研究的领域,完成教学“转型”。
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可能按照原有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可能按照课本照本宣科的讲授知识,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读新课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研究领域,提高自身素养,真正完成“转型”,实现教学的突破,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高中生物教师。
1、进行跨学科整合研究。
生物科学与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跨学科整合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丰富生物课的内容,使学生构建跨学科的知识体系网,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在生物课堂上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现在的生物课程是开放的课程,和社会其他学科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只有教师不断进行跨学科整合研究,才能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
2、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力和感染力。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很重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减压,使学生在语言魅力的感染下爱上生物学习。众所周知,讲课时,教师语言的感染力是很重要的,语言风趣幽默,讲解生动形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减压。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生物难懂难理解的概念变成顺口溜或者一首小诗,这样学生爱听,容易识记,促进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
3、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用单一、重复的教学方法教学。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适合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现实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学效果就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创设情境”,然后使学生“观察、探究、讲授”,接着“集体讨论、交流”,最后形成观念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认知水平和各项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会显著。
一、研读新的课程标准,分析新课改标准和原教学大纲有何区别和联系。
1、新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在内容形式和教学理念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生物科学素养的社会需要进行选材的,同时,新课改尊重生物科学的发展现状,力图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因此,在内容编排上更具科学性和社会实用性。新课改的教材是将内容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习模块,围绕三个主题组织课程内容。在选材的过程中,选的材料是生物科学中与社会和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那是每个模块选材的基本内容。新课改与传统教学标准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更重要的差异是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思路等方面,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更注重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验和感受,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和学生的参与过程,是在实践探究中促使学生成长,这与传统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教学则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学生的体验发展,这些差别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深刻体会。
2、新课改和原教学大纲在对教师的指导意义上有较大的差别。
原教学大纲告诉教师如何教书,如何利用教材教书;而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怎么样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这一点上,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显著的不同,也许教师会认为原教学大纲更容易把握,按照教学大纲就可以教好书,不需要自己的发挥创造,但这种教学形式是千篇一律的,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另外,原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师需要讲授的知识点,并且详细规定了教学的进度,教师只要按照教学大纲授课就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
3、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在对生物课程性质定义上区别较大。
原教学大纲对生物课程的性质定义的描述是“高中生物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而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的定义是“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从字面里看新课程标准和原教学大纲相比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定义要麻烦得多,同时定义区别是很大的,原教学大纲强调的是高中教育和高中生物课程的双重任务,为升学为就业做预备,这样,就决定高中生物强调结果,强调分数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素养的提高,强调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决定新课改教学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这是二者对高中生物课程定义上的巨大差别。
4、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有较大的差别。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现代生物科学的特点和发展更新基础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有很强的现代感和实用性,同时,新課改下的教学内容是精选的符合学生发展需求,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并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发展的基础知识,其基本概念和原理与现代生物科学是一致的,能适当地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既能体现出基础性,也体现先进性,适合学生学习发展,这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使之能适应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从这些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出,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比原教学大纲更关注知识的更新,更能体现出时代气息来,同时,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关注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联系,能够充分体现生物课程的价值,所以在教学要求上两者会有较大的差别。
二、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拓展学习研究的领域,完成教学“转型”。
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可能按照原有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可能按照课本照本宣科的讲授知识,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读新课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研究领域,提高自身素养,真正完成“转型”,实现教学的突破,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高中生物教师。
1、进行跨学科整合研究。
生物科学与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跨学科整合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丰富生物课的内容,使学生构建跨学科的知识体系网,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在生物课堂上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现在的生物课程是开放的课程,和社会其他学科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只有教师不断进行跨学科整合研究,才能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
2、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力和感染力。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很重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减压,使学生在语言魅力的感染下爱上生物学习。众所周知,讲课时,教师语言的感染力是很重要的,语言风趣幽默,讲解生动形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减压。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生物难懂难理解的概念变成顺口溜或者一首小诗,这样学生爱听,容易识记,促进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
3、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用单一、重复的教学方法教学。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适合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现实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学效果就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创设情境”,然后使学生“观察、探究、讲授”,接着“集体讨论、交流”,最后形成观念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认知水平和各项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会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