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eb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高专业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内涵和政策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必要性与基本原则,提出了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关键词: 专业教育质量 保障体系 多元评价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步伐的加快,高职教育的规模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们对其教学质量的担忧,教学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引起政府部门及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保障与合理评价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内涵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质量的本质是人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学生获得知识多少、成绩提高上,更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上,也应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因此,教学质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人才质量要求,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的有机整体。高职教育的办学类型和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监督评价体系。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院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规章制度,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内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学生个体、学校的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外部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主要指政府、社会(包括企业、媒体、学生家长等)通过对高职院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全方位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是来自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评价。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中的具体体现。
  二、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政策理论基础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部早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简称“16号文”)中指出:要“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6号文是引导我国高职教育跨入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为工作重点的新的历史阶段的纲领性文件(1)。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2)。”2014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3)再次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从“数量时代”迈向“质量时代”,建立科学完备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模式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必要性
  1.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是构建全面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在现行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有社会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缺乏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专业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的接口,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构建是通过专业的学习来完成的。因此,涉及专业建设的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主要内容的质量,势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体现了办学特色,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3.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有利于形成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强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控制,及时收集政府、社会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信息,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动态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形成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5)
  四、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基本原则
  建立科学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是确保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激励导向为主替代强化监控的趋向,构筑高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应遵守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效能的保证。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   2.目标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控制进程,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管理,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监控、考查和评价的关键要素,科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3.特色性原则。
  明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强化社会参与办学,构建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为主、内外部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6)
  4.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含多元的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结果的多渠道反馈。
  5.反馈性原则。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存在问题的跟踪验证,特别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的跟踪验证,并通过有效渠道进行沟通反馈,及时反映情况和交换意见,对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建议和意见,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良性循环。
  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1.质量标准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是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模式的基点。高职院校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形成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标准,把成人与成才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把社会和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观。一种是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及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来衡量教育质量的“知识质量观”;一种是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质量观”;还有一种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全面素质质量观”。显然,正确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观是包括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在内的、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的全面素质质量观。要保证专业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高职特色、适应地方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加强专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完成以专业为主线的教学基本质量标准的建设。要基于行业市场调研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具体规范专业的职业领域、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内容,为学生选择专业、学校组织专业教学与专业评估提供依据。要建立工学结合课程及相应教材、课件的质量标准,“双师型”教学团队质量标准以及实验实训基地的质量标准。其次,要完成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专业设置、教材选用、课程教学(包括授课教师资格、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课程考核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校内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等环节)等的质量标准,为监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2.法规制度体系
  高职教育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与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上,法规制度建设是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与激励机制能为教学保障提供有力支撑。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关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法规,明确质量保障的组织、程序、保障对象及结果等的规定,使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监控应将教育投入与教学质量挂钩、招生规模与办学效益挂钩等,促使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地方政府要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统筹协调区域内的高职院校与专业布局;行业协会应建立审核评估制度,开展行业评估,形成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高。(7)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在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中应邀请企业、行业和社会人员共同参加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共同起草和审定校内外特别是校外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涵盖教、学、管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各教学过程与环节的要求与规范,具有较强的约束性,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逐步形成“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在内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质量管理闭环制度体系。
  3.管理组织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质量标准体系与法规制度体系确定以后,必须建立健全管理组织体系,管理组织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高职院校应培育一支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懂高职教育理论的高素质管理队伍,由学校内部各部门单位,以及企业行业的专家参与,共同履行保障教学质量的职责,建立起“三级四方”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保障体系,以保证各项法律法规与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实施。形成由专业教研室、教学系部与学校三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分工协作,不同的管理层次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教学质量保障监控重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学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和过程监控;构建由学生、督导、教研室、系部四方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性的评估。这种由学校专职督导部门或教务部门统一管理的全面立体交叉督导评估组织体系,能够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开展重点预防和控制,尽可能地把影响专业教学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把构成优质教学的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教学活动在可控状态下进行,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8)
  4.教学资源体系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包括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教师、学生、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属环境资源,还有教学设备、设施资源、媒体资源等。   (1)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
  教师是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首要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保障与提高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生源素质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来源更加复杂,导致生源之间素质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些差异,必须正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求素质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不同类型的生源分别培养、分班教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对部分课程实行分层教学,并实行多途径出口,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教学设备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
  教学设备是职业学校实训教学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没有足够质和量的教学设备,学生的技能训练、教学质量、专业建设等便无从谈起。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在数量上必须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购置的教学设备要考虑先进性和实用性,学校有最先进的设备,学生才能学到先进的技能,毕业生到企业后才能收到欢迎。如果没有设备保障再好的老师也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因此,教学设备是职业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5.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定期地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是高等学校进行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评估可以起到鉴定、导向与激励作用。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建立包括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多渠道科学的收集大量信息,形成对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
  (1)打破学校与社会壁垒,关注社会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高职院校不是“孤岛”,是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一定要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来进行。一般来说,教育质量评价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缺一不可(9)。社会评价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一个显著特点。人才质量如何,最具有发言权的是用人单位而不是学校。由于强调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都渗透着行业、企业的元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打破学校围墙界限,让学生、教师、企业、家长等人员共同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通过广泛收集来自社会及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评价信息,力求调动行业、企业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积极性,适时调整教学方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职业生涯所需的综合能力。
  (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即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10)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要系统全面地评价学生就应该从过去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逐步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逐步过渡到考查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我们应通过多指标评价,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育人功能,指导高职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加强自我教育,促进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逐步提高。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应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这个方向,体现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思想。对教学质量评价不能固守一种成果性的终结评价,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灵活设计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将各种评价指标分解“嵌入”到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举,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11)
  6.信息反馈体系
  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必须经过畅通的信息网络才能获取,主要包括教师的信息反馈、学生的信息反馈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信息反馈。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是质量管理的前提,通过这些信息来及时修正我们人才培养工作的偏差,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其中,应特别关注服务对象——学生的体会和评价,他们的评教评学能及时迅速反映出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的重要保证,信息的采集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信息反馈系统同样应该保障校内、校外两个系统。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形成闭环,建立起运作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反馈系统。
  7.质量文化体系
  质量文化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灵魂,文化建设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动力,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和发展学校的质量文化,是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树立正确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性教学、开放式、多主体的教育,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与之相应的开放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树立以学校、企业和社会为教学管理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理念。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使全体师生员工清楚,新时期教育质量的内涵不仅仅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要看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程度,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各方面的提高。只有加强对全员的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机制,才能最终实现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六、结语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高职院校要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内涵和质量标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构建内外结合型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2006-11-1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文,2014-5-2.
  [4]杨光明.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5]高天虹,赵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4(2).
  [6]邱川弘.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
  [7]尚慧文,郭少英,王志勇.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8]徐新玉.论高职特色教育质量保障与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2(15).
  [9]梁国胜.高职教育质量切忌自说自话[N].中国青年报,2013-07-22(11).
  [10]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11]徐新玉,王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09B).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到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学科提出了全新的评价体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坚持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的原则下,结合实践阐述了如何打破传统语文评价方式,进一步改进评价,改革评价模式,激励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更好地发展,推进其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评价模式 全面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已较完备,但在资助经费方面仍存在资助资金总量不足、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资金投入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以基金形式建立大学生资助经费投入长效机制,论证其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助学基金的主要来源:财政预算教育资助经费、募集企业、个人等社会捐助、发行教育彩票。  关键词: 基金形式 学生资助 可行性 资金来源  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近年来密
摘 要: 童年不仅仅是儿童的童年,也是成年人的童年,不管是生理特征还是文化特征,童年一直存在,不会消逝,更不会消亡。童年更多的应该体现为一种精神,是一种童年精神,受不同年龄层观众喜爱的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展示的童年精神是轻松快乐的游戏精神、“萌”世界的幻想狂欢和根植现实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 《喜羊羊与灰太狼》 想象 童年精神  美国学者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认为童年并不属于生物学的范
摘 要: 本论文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和健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方案。  关键词: 高职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改革 实践  随着全球的经济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往来变得日益频繁,对不同层次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于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外贸人才数量逐年增加,但人才质量却没有提高。针对这一现
摘要:在长期的民族杂居历史背景下,受到伊斯兰宗教清真饮食文化和江南饮荼文化的共同影响,镇江产生了独特的清真茶食文化。作者以“三京茶食”为例,追溯了镇江清真荼食历史,介绍了镇江市清真茶食的发展状况,阐明了镇江清真茶食文化的内涵,说明了保护镇江清真茶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镇江 清真 茶食 “三京茶食”  茶食,是指人们在饮茶时佐茶吃的食品,主要为糕饼点心之类。《大金国志·婚姻》记载:“次进蜜
摘 要: 《一个人的武林》作为一部向香港功夫电影致敬的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依然遵循传统武侠电影思路,但由于其故事背景发生在现代香港,在人物塑造的把控上又与传统武侠有所不同。本文以电影故事情节为本,通过细节展现,对电影中几位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塑造做分析。  关键词: 《一个人的武林》 香港功夫电影 封于修 夏侯武 武学  继2009年陈德森导演轰动一时的电影《十月围城》后,时隔五年,终于在2014
摘 要: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提出“产学研”结合,更多的是把“产学研”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未从根本上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用”才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学”和“研”是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手段,“产”、“政”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对“政产学研用”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于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政产学研用 应用型本科
摘 要: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从2007年起经过多年实践,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选拔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要完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效度是衡量考试科学性和有效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文以一所高职院校的单招考试为研究对象,对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效度指标,并与高考的效度指标进行对比,并从中找出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关键词:
摘 要: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国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力推广的交际工具,在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方言则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近年来研究力度不断加强,研究的广度也在扩大。本文以山东郓城县极具特色的地方戏——莲花落选段为方言材料,对山东省郓城县的方言进行概述,将其与普通话做一比较。  关键词: 郓城 语音 莲花落 
摘 要: 近年来,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改革给予较多重视。通识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人文教育,在该理念的关照之下,人文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愈加凸显其意义与价值。对于打通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与隔阂,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与人格心灵,人文课程的实践与贯彻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为学生的现实人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人文课程 《周易文化讲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持论:“大学是研究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