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存在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经费运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为实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科学有效、合理规范管理,就应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经费管理责任制进行强化,对经费预算进行细化。同时要搭建科研信息网络平台,完善科研经费约束监督机制。
  【关键词】经费管理 科研项目 高校 财务管理
  
  科研项目是对高校综合科技水平以及综合实力进行判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同时也是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建立重点学科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的必要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项目所需的科研经费都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因此科研经费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而言,如何实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科学、有效、合理和规范管理,在保证科研经费可以充分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共同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概述
  
  各大高校的科研经费,由于来源渠道上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纵向的科研经费和横向的科研经费。纵向的科研经费主要指的是财政性的拨款,包括国家科技专项经费,例如973计划、863计划以及支撑计划等等,同时还包括国家和地方上的各种基金,比如国家和省部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社科重大项目、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等方面的基金,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归国留学生基金等等。由于这些财政性的科研经费没有包含创收的成分,在管理和使用上需要严格按照国家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同时依照合同预算来对开支进行规定。横向科研经费主要就是指高校和各种事业单位以及企业进行的横向联合,利用高校对这些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协作、科技成果转让以及技术支持等手段而获得的收入,这是高校在科技创收上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
  
  我国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首先表现为高校在经费管理制度的不统一。由于目前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制度正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同时科研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不同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在其管理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同时对资金所进行的核算也是不同的。目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财务主管部门还没有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资金核算问题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宏观指导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实际的高校科研资金管理过程中,都是参照教育事业的财务制度来进行的。由于财务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上的不统一,这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经费管理效果,同时也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矛盾。
  其次是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我国科技部联合相关部委在2001年共同发布了科研计划实施课题的相关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支出以及所有和科研课题相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管理作出明确的规定。其中,直接费用就是在对科研项目进行研究过程中可以直接纳入到成本中的费用,包括设备费用、人员费用以及其他科研费用,而间接费用就是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无法对成本进行直接计入的费用,包括各种行政管理费用、服务人员费用、各类设备的使用费和折旧费,而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研究一般和教学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很多科研支出包括使用费、折旧费、人员费用以及水电费等等都被纳入到了教学事业费用支出,因此对科研支出进行了虚减。
  科研经费的运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首先表现为科研预算编制上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高校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预算,很多在研究中被消耗掉的费用并不是可以事先进行预见的,这就给科研预算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难度,很难进行合理准确的估算;另一方面是由于有些高校研究课题组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预算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认识不足,导致预算出的编制不够准确和科学,最终导致预算和决算上的巨大差异。
  其次表现为科研支出结构不合理。由于很多高校科研人员对于国家的财经政策以及国家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对预算的执行意识不强,同时学校的财务部门也对学校的科研项目不够熟悉,对票据报销中的相关性、真实性以及合理性把关不严,导致了科研费用在支出结构上的不合理现象严重。根据2009年山东省对省内的十所高校的265个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相关审计,发现在费用开支上直接费用仅占到费用总开支的49.8%,而附带的间接费用占到了一半多。
  最后表现为科研经费的结余资金过大。根据国家审计署2008年公布的针对16所高校进行的财务收支审计发现,截至2009年初,在13所高校中将近1.73万个科研课题没有按照规定结账,其资金累积达到3.23亿元,导致了大量的账面资金被闲置,同时在使用上的随意性较大,这都给科研项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我国在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责任上采用的都是课题组负责制,给予了课题负责人在预算范围内较大的经费使用权和自主支配权,很多高校为了对科研项目进行鼓励,往往在经费管理监督方面都采取了宽松的管理方式,绝大部分的经费都集中在课题组负责人手中,对科研项目只收取少量的管理费用。而由于课题组负责人往往都对经费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办法了解甚少,从而导致了在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随意性和违规性,这样不仅不利于对高校科研经费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上的不完善。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个科学有效、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在财务管理以及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方法进行细化,制定一个详细、可以操作的资金核算和管理制度,同时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重要环节进行具体规定,包括经费预算、费用支出、经费划拨、结题时费用结算、费用结余、课题验收以及各类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环节,保证高校的科研人员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调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在重大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上的积极探索。
  对经费管理责任制进行强化。随着我国目前高校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体制的改革,高校应该就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增强其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上实现分级管理,统一领导,并将具体的责任明确到人。在分级管理上,高校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科研项目和课题负责人需要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实现各尽其责,同时要确定高校校长的统一领导,对各责任主体进行明确,并实行跟踪考核,在建立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对所有管理不善以及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对经费预算进行细化,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方面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保证费用可以得到合理使用的前提,同时也是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高校一旦对课题的经费预算进行审批通过一般不要进行随意的调整,必须要实现严格的执行,同时高校的财务人员需要帮助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以及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坚持经济合理性、政策相符性以及目标相关性等原则,经过科学测算以及充分论证制度之后对项目的预算进行编制。保证所编制出来的预算不但可以满足项目研究工作的需要,同时还能符合财务管理中各类制度的客观规定。
  完善科研经费约束监督机制。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规定和制度,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个监督机制应当是由财务、审计、科研三方共同参与的,从全局角度出发的机制。同时,要加大科研经费的事前预算评估力度,做好经费的使用计划,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经费的使用程序,明确经费使用的目的、金额、时间、范围等等项目。落实监督和管理机制,严格审查所有款项的支出和使用结果,并真实记录,做到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和控制不合理的开支。做好经费决算工作,加强财务审计,尤其是要加强绩效审计工作。对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资金安全。
  创新管理手段,搭建科研信息网络平台。目前的科研经费核算型模式已不适宜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连接科技、财务、审计、资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将课题负责人申报预算、预算审核、款项到帐、立项、经费使用、支出额度控制、资产入库,授权、查询、决算结题等业务更多地实现网络化管理,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可及时快速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达到各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应当制定不同监督管理办法,高校的财务部门应当按照既定的监管机制,根据所在学校和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指导相关人员合理有效地使用项目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项目研究回报。同时,制订有利于高校科研活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吸引科研人员争取财政性科研经费和更多的横向科研经费的投入。(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壁垒,阻碍了社会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改革势在必行。在制定新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公开透明、广泛征求意见,以确保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顺利和成功。  [关键词]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对策    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现状    早在1992年我国就启动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摘要】小额人身保险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保障的有效方式。合理设计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运营与理赔模式,提高农民保险意识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是促进小额人身保险更好发展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三农 保障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 高效理赔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其中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保障问题备受关注。2008年上半年,保监会选取了中西部8个省区的432个行政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5%的
【摘要】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不断发展,师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师德建设 与时俱进    正确把握师德建设的内涵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生的影
以“虚假意识”指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对马克思的“虚假意识”理论的严重误读。虚假性并非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而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历史的而非永恒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近年来,我国思想界对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有颇多议论。其中,一些议论已超出一般的学术探讨,而直接提出所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一些学者自称是
【摘要】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尚处初始阶段。由于对该制度功能和定位的模糊认识,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通过对新余市渝水区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的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人民陪审员工作,必须注重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做好人民陪审员任职期间的培训,同时要改进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规程。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制度 现状 思考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部分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到清末明初
[摘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撑。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路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因而,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
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所谓“盛唐之音”和“文学的自觉”是令人注目的大事。一般来说,人们是把这两件事情分开来说,分开来看的。但如果从宏观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上看,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换言之,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世族文人的社会地位独立为基础的文学自觉,盛唐时期以文人为核心的文化繁荣是根本无从谈起的。文学自觉的前提是文人的人格独立,其主要内涵就是魏晋时期门阀世族在经济政治力量发达的基础上
【摘要】欠发达的经济是西南民族地区推行农业保险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因而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是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保险的主要形式。但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必然包括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等多元化形式。    2004年,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惠农政策列入中央一号文件,西南民族地区的四川省成为全国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之一。但相对于其他地区,无论是西南民族地区唯一的试点省
【摘要】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在探索实践以“政府主导、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发展新形式,提出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使农村社区经济圈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街镇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和纽带。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农村社区化 农村社区经济圈 城乡二元结构 山东寒亭    相对于现代城市社区和传统行政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理论,散见在他的著作、文章和会议报告中,主要有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防止“左派”幼稚病的理论、关于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系统研究并掌握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党建的理论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20世纪初,在俄国国内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个持错误观点的派别,叫“经济派”。它主张工人搞经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