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消防那些事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发生频繁、破坏性巨大的灾害,其令人恐惧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人类。因此,我国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火政。那么,历史上第一个专职消防机构出现在什么朝代?古代发生火灾时又用什么设备救火?
  周:仲春禁止生火煮饭
  《甲骨文合集》刊载的第583版、第584版两条涂朱的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奴隶主的三座粮仓。这是有文字以来最早的火灾记录。
清朝的机桶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也是消防车的雏形。

  据《周礼》记载,周朝设有管理火政的官员:司烜、司爟、宫正。春季第二个月,火星出现,司烜要在城中用木槌敲大铃,犹如今日农村传达通知时敲铜锣一般,以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司爟负责对在国都中或城郊野外造成火灾者追究其责任并给予处罚。宫正的职责之一,便是监督宫中严守火禁,提醒防火。
  在古代,人们多采用禁火吃冷食的办法来消防。每年到干燥的仲春,司爟敲打木铎传达命令,禁止生火。可这时正是春耕开始的时候,老百姓必须吃饭,因而在禁火期开始之前就得准备好干粮。
  据《礼记》记载,春秋时期,夜晚以火把照明,举火者须“不让、不辞、不歌”(不准与别人打招呼,不准讲话,不准唱歌),必须做到专心职守、心无旁骛。用左手举火把,右手抱着未点燃的火把,因为火把容易烧完,必须备有随时续火的火把,还要准备一个大碗,随时接灰烬,以防残火乱溅。举火者必须坐屋角,因为屋角非活动中心。
  汉:禁止百姓夜间随便在街市动火
  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城市均设有治安消防机构,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局或派出所。
  汉代火政官有:别火、夜士。别火官主要负责宫廷内治火、改火;夜士是汉代掌管皇宫外夜事的差使,主要负责巡夜、管控灯火等事宜,禁止百姓夜间随便在街市动火。
乌青水龙会展出的古代消防设施

  据《汉书》记载,西汉长安“每街一亭”,设有16个街亭;东汉洛阳城内二十四街,共有24个街亭。这又称都亭,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局。都亭一般是城市内的交通枢纽,由城内出发,或由外到达城内,都是以都亭为起点或终点。
  唐:唐代开始用皮袋、溅筒灭火
  唐代京师长安,没有亭,却建有治安消防组织“武候铺”,分布在各个城市和坊里。这种“武候铺”,大城门100人,大坊30人;小城门20人,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属的左右翊府领导。在全城形成一个治安消防网络系统。
  唐代开始用皮袋、溅筒灭火。随着时代的变迁,灭火器具不断创新。
  宋:烧化纸钱必须事先告知
  宋代火政官有:厢使、防隅官。厢使是宋代开封等地负责地方火禁等事宜的防火官员。当时,开封一带火禁甚严,官府规定“将夜分必灭烛”,即到了半夜就要灭掉一切烛火,防止因人们熟睡而发生火灾。如有人家要在后半夜烧化纸钱。必须事先告知当地厢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宋代的铺兵也叫防隅军、潜火军,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责任心强,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逻,敦促居民按时熄灭油灯蜡烛等,消除火灾隐患。为了及时发现火警,官府还在地势高处建筑了望火楼,楼上昼夜有人瞭望,楼下有防隅官屋数间,屯驻防隅军百余人,专门负责救火。
  一旦发生火灾,防隅军们便立即携带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点扑救;同时派骑兵迅速报告府尹及负责京城警卫的马步军殿前三衙。在扑救中,各支部队密切配合,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井井有条,纹丝不乱。
  水铺、水社和冷铺是宋代的民间救火组织。这些民间救火组织的出现对扑灭火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宋仁宗时,便有了水袋、水囊、唧筒、麻搭。
  苏东坡先后在杭州任通判和太守时,建立了官方消防队(潜火军),配置棚索、斧、锯、火笼、火背心等消防装备。
  明: 专业消防部队——火兵
  元代的正史中未见有“军巡铺”的记载,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却有与军巡铺完全相同的“遮荫哨所”。
  明朝一些城市组建了专业的消防部队——火兵。该部队主要是为了防御敌军火攻引起的火灾和防范其他火患。火兵有的50人,有的100人,设在城中心或建筑密集、人员聚居之处,配备水桶、藤斗、麻搭、竹梯、斧、锯等救火器具。
  明人运用多种手段防止火灾的发生。为确保盛放皇帝銮驾仪仗等器物的仓库万无一失,仓库除沿护城河设置外,还建造了绝对可靠的防火隔墙。每隔七间房屋空出一间,并将这间房屋的四壁砌成无门无窗的砖墙;然后,在房间内充填三合土,直到顶部,用夯压实;最后,封砖盖瓦。这样,从外部看,是一间无门无窗的房屋;从内部看,却是一堵5米厚的防火墙。另外,民居的白壁青瓦马头墙具有防火和防风双重作用;寺庙、祠堂等建筑屋脊上怪兽嘴里吐出的曲折铁舌头,实际上是避雷针;库房、厨房、作坊的墙上贴有“小心火烛”的宣传标语,告诫人们注意消防。
  清: 救火水夫挑水换“水签”
  据《大清会典》记载,紫禁城内曾有腹大口收的铜、铁水缸308尊。在宫殿前设置的这些大水缸,称之为门海、吉祥缸、太平缸,每尊可贮水3000多升,过去由几十个太监专门负责管理,每天派劳役从井内吊水,把缸打满。夏天要保证水质干净,无异味;冬天除加缸盖外,还在大缸外包上棉套,在寒冬,要把缸架在特制的石圈上,下燃炭火,昼夜不熄,以免缸水冻结。
  清朝一些城市有专门的救火兵丁、救火义役、救火夫头。乾隆八年(1743年),湖南巡抚蒋薄指示各州县组织救火义役,专门负责扑救火灾。这些救火义役都要登记造册,上报官府,由官府每年发给一定的银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湖南官府颁布的《救火事宜》规定,所有救火义役均需穿戴号衣,其式样为白布缝制的马褂,红布镶边,前后各绘置一圆图,在圆图内书写某县民壮。根据他们在火场上的表现,事后分别奖罚。救火义役都有明确分工,并配备各种灭火器具,以便在救火时各执其器。
  救火夫头是清代负责管理水夫的人。他们各佩带一面旗帜和一个灯笼,其颜色和标记各不相同,以便于在火场上指挥自己所管理的水夫供水。发生火灾时,到场的水夫看到指挥自己的救火夫头摇旗或举灯,则应挑水向前。救火夫头见水一担给一支“水签”,事后一支“水签”给一文钱。地方官府通过识别旗帜或灯笼的颜色、标记,分别予以奖惩。
  清代民间有救火会、救火社、水会、水局、水龙局、挠钩会等消防组织。挠钩会是清代天津一些救火会附设的组织,该会由若干人组成,配置大小挠钩、铁锚等工具,专门负责在火场上破拆房屋、切断火路、扒火道、防止火势蔓延扩大等任务。
  清朝的机桶(火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也是消防车的雏形。至清朝光绪年间,消防器材装备发展为用人力扛拉的木制抬龙,以及吊桶、铜锣、大纛旗和各小旗(大、小旗均用蓝底白字)、梯子(竹制)、警铃、挠钩、刀锯、斧凿、杠索、灯笼、号衣、号帽、防火背心等。
  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在天津划分了租界,为防火灾,意大利军招募华人组织官办救火会,随后英租界也组织了天津志愿消防队。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救火会便交由该局监管,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这便是我国第一支消防警察队。第二年,北京也组建了消防警察队,随后南京、广州、长沙等地相继建立消防队。
其他文献
每年的诺贝尔奖都会揭晓,而数学家们也许会感到自己被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学奖项“抛弃了”,他们的工作明明也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为什么当年没有设立诺贝尔数学奖呢?原因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当然“小道消息”却有不少,最具传播度和争议性的莫过于以下版本:“炸藥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著名数学家哥斯塔·米塔格-莱弗勒  诺贝尔曾有过一位小他13岁的女友,年龄的差距并不妨碍两人感情的升温与发
友情,贯穿着我们的一生。不管走到哪个阶段,朋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踏入社会,慢慢发现身边的朋友少了,能谈心的更少。而且有些人只是表面寒暄的伪朋友,并不是真正交心的真朋友。那么,在你身边到底潜伏着多少虚伪朋友?赶快来测一测吧!  1. 你对冷战的方式怎么看?  很糟糕→2  可以让人冷静→3  实在无奈才会这样→4  2. 你认为自己的异性缘怎么样?  还不错→4  很糟糕→3
当我们的目光遇见这些人像,就注定这是一场属于整个星球的相遇。他们鲜明的特征,标示着他们区别于普通人。无一例外的凝重表情里,有突出的眼睛和薄薄的嘴唇,耳垂全都有孔。在上古时代,珥佩应该是特殊身份的标志。  57尊大小不一的青铜头像,像个谜。以我们的认知可分为:圆顶、平顶和金面。  圆顶头像戴着帽箍,个别脑后附带卷状物,如同盘起来的发髻。平顶头像有的脑后编发辫,大部分戴素面无纹帽。其中一尊头像的帽子上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戚教授认为:我们未来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今天班里的那些“差生”;因为,未来为你提供卖菜、收电费、开出租车等日常服务项目的,就是今天的这些“差生”。这些人,能真正让你切实体会到生活质量的高低。  毋庸讳言,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差生”,并且,“差生”被边缘化似乎成了一种普遍趋势。有些学校更是公然歧视“差生”——给“差生”戴“绿领巾”,将“差生”驱赶到最后一排,为“差生”单独编班等。校园
更矮、更重  根据力学定律,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如果地球密度不变,体积增大了一倍,那么质量也会相应变大一倍,引力也将随之增大很多。届时,人类目前的身体结构将难以承受如此大的地心引力,只有让身高变矮、同时增加骨头的密度,才能维持身体平衡。所以在变大了一倍的地球上,我们会变得比现在更矮、更重,运动速度也会变慢很多,我们会更不爱运动,因为稍稍动一下都会很累。气温升高,水分蒸发  地球一旦体积变大一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深秋时节的那天,宿舍院里的园丁师傅忙着把小竹林四周刨开,逐一斩断竹根,刨出近半米深的沟,用砖垒砌围堵竹根的砖墙。我蹲在一边帮助整理刨出的竹根,听他口里念叨着:“要不抓紧围截,明年这周围全是竹子了。”  竹子靠窜根繁育生长,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南方。上世纪60年代末,山东等地南竹北移成功,竹子被移植在山地、水源、沟渠、田边、路旁,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多是早园竹、淡
“人们总要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而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风靡60年代的甲壳虫乐队唱出了名闻世界的曲子Norwegian Wood。“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些组成了村上春树的世界。
据英国媒体报道,居住在莫斯科的工程师扎伊采夫在自己的手掌一侧划开了一道长约8公分的口子,然后把公交卡植入自己的手中。扎伊采夫认为这么做可以避免日后不小心遗落卡片,或是在过闸机前摸出钱包找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地铁闸机都能识别扎伊采夫植入手掌里的公交卡。不过,他认为在皮肤下植入卡片,可以为他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美国诗人惠蒂埃自小跟着父母务农。有一年,惠蒂埃帮忙晒谷子,每天一早他要用车把谷子运到晒谷场,然后等傍晚的时候再运回来。由于晒谷场离家有点远,惠蒂埃觉得这样跑来跑去太麻烦,为什么不在自家附近找一片能晒谷子的空地呢?寻查了半天之后,惠蒂埃发现在一段干枯的河床中间有一大块平坦的空地,用来晒谷子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河床上怎么能晒谷子呢?”听了惠蒂埃的主意,父亲反对道。惠蒂埃则兴奋地解释:“这是一段干枯
据英国《镜报》报道,美国新泽西州举办了2015年度宠物美容创意大赛,赛场上狗狗们的造型千姿百态,让人目瞪口呆。在比赛现场,狗狗们的造型设计都十分独特,有的毛发被宠物美容师修剪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模样,有的则被打扮成动画片《睡美人》中的“黑暗女巫”,还有的直接变身电影《甲壳虫汁》中“阴间小鬼”的模样。为了让自己的爱犬脱颖而出,狗狗的主人们专门参加了宠物美容培训,并购买专业用具为爱犬“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