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虱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号称有进无出的绝域,多年前吸引了一队澳大利亚人前去探险。他们雇了一些本地夫子料理杂物。人员浩荡,他们必须雇骆驼拉补给品。骆驼雇多了,又必须再雇骆驼拉骆驼粮食。一切妥当,他们终于上路。
  大沙漠的可怕不在于狮虎熊豹出没,而在于千里万里寸草不生,连一只蟑螂也看不见,走在绝对的死寂里。探险家是一批怪人。他们吃苦犯难,不图名利。不过,如果上天容许他们发现一弯湖泊,他们会高兴得在梦里也会笑掉下巴。
  走着走着,好运来了。有人在明明灼灼的大太阳下看到沙地上清清楚楚有一只虱子在爬。哇!不得了!快乐的探险家简直要落泪了。他们立刻七手八脚拍摄图片,打算立此为证。想想看,人类史上第一个在绝域中发现生物的就是他们啊。
  拍完所有角度的图片,他们打算把虱子带回去做标本。拉骆驼的夫子对翻译人员说:“干什么呢?你们对这只虱子那么热心,还给它拍照。”
  翻译人员解释:“一向都说塔克拉玛干绝无生物,可是我们就在沙地上发现了一只,这当然是破天荒啦。”
  不料夫子大笑起来:“哎呀,这不是什么,这是我家骆驼身上的虱子呀。骆驼走着走着,虱子掉下地来,就这么回事嘛。”
  全队的人一时都愣了,前一秒钟的美梦此刻全破灭。该死的虱子,骗人,明明长在骆驼身上,却敢以“沙漠独活侠”的姿态出现。
  探险家只犯了一项错:他们看到了“此刻”虱子在沙地上爬,没有看到“刚才”它还在骆驼身上,他们昧于历史。
  (摘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云南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我没有信仰,我也不信仰自己。  很多人对我的私生活很好奇。我每天的生活挺有规律的,凌晨睡觉,中午起床。我是个很怕冷的人,要是室外温度在10℃以下,我走进办公室,却发现没有开暖气,我想我会马上抓狂的。  我不喜欢泡吧,喜欢跑步、踢球、射击、打桌球,骑自行车、摩托车。我当然爱玩,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一定有无限体力,足以拖垮对方一支足球队;但要是不喜欢的,洗个碗都觉得浑身乏力。  我的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比较
期刊
也许是因为他和20世纪90年代AC米兰及意大利国家队的前锋达尼埃莱马萨罗同名,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鞋匠。这个矮矮胖胖、满头白发、面如弥勒的和善老头,不仅不像运动员,甚至不像鞋匠,倒像是个退休赋闲的巴黎老公务员,终日西装革履、优哉游哉地穿行于大街小巷,手里总是拎着个极其普通的塑料袋。  其实,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手工鞋匠,而且是香奈儿公司的“御用”鞋匠。那不起眼的塑料袋中,放着他为香奈儿制作的新款样鞋。
期刊
那些优秀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物理、化学、微积分和古典文学。这些都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是未来的教授、科学家、思想家和作家,必须学习这些知识。但是,为什么差生也得陪着他们,一起学习同样的课程?这就像训练一只猫帮你报税——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再说,没人愿意当可怜的陪衬。差生不应该学那些纯理论的东西,而应该学一些实用的东西,比如怎么做生意,或者说得更正式一些,学习当一个企业家。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在学校
期刊
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艺人,曾拿香对着祖先、菩萨许愿:“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我向往站在舞台上接受掌声,请许我当明星。”那时,我也不知道理由,只是有信心。  我出生在一个保守、小康的家庭。爸爸年轻时比起我来,更加貌似张国荣,母亲是典型的勤劳的台湾妇女。我是老幺,上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母亲开设美容院,我就在店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美容院里每天都有很多人进进出出。我学会了默默地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去
期刊
                 
期刊
1961年和1962年是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紧张关系白热化的两年,双方所有和平谈判的努力都失败了,前苏联时任领导人、好战的赫鲁晓夫认为,美苏之间不可避免要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前苏联的中小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躲避飞机的轰炸等防护知识。  在此期间,美中情局情报部门的U2侦察机在高空发现,前苏联军方正在朝其设立在古巴的军事基地秘密运输核武器。这一重要情报被迅速报告给肯尼迪总统。  为了应对和反击,美
期刊
隧道尽头,神殿耸立!在痛苦与洪水中,守彻成为了新的祭司!而那幕后的那双金色眼睛却一直在注视着他……
期刊
“西天取经”实际上是如来佛一次成功的营销策划。  成功的营销策划,必须带来巨大的效益;要有巨大的效益,必须瞄准广泛的需求。如来具备寻找广泛需求的开阔视野。  作为一个以传经布道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传播机构的老板,他领导着一个庞大的团队,光在总部灵山大雷音寺工作的就有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等,分支机构遍布“四大部洲”,比如,南海观音的落伽山、小须弥山灵吉菩萨道场等。他站在西天灵山之巅,对“四大部洲
期刊
面试中惺惺相惜  我第一次见到于丹老师,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类招生的考场上。当时,她刚当影视艺术系主任,带队到青岛招生。  我一向不按常理出牌。一试时,想表现的才艺太多,哪个都舍不得放弃,我干脆背着吉他、拎着录音机、挎着笔记本电脑,抱着写的论文进考场。我把电脑往考官面前一支,说:“这是我做的网站。”接着挨个儿给他们发论文,有写给教育部的建议书,有在家做的天体物理实验报告,还有发表过的生物小论文。于
期刊
解题不费神  斯蒂芬霍金在牛津解答导师布置的物理或数学问题很少有困难。由于不必费神就能轻易取胜,他在精神上处于低落状态。  一次,导师布置了一些题目,要在下一次辅导时讨论。小组内除霍金外,没有人能做出这些题目。霍金论证了一条特难的定理,导师对他表示赞赏。霍金拿回作业,揉成一团,抛到教室角落的废纸篓里。辅导小组的一名同学说:“如果我能在一年内论证出这条定理的话,一定会将自己的成果保存下来留作纪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