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风险社会背景下受心理的新特点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传言事件对我国的民众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风险社会的视野,通过对“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文本分析,以谣言心理学为分析进路。对传言事件的产生与传播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对风险社会的流变,大众媒体需要通过建构风险事件报道意识,以应对易轻信于人的受众心理新特点。
  关键词:传言事件 风险社会 受众心理 报道意识
  
  德国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认为:“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轮廓中脱颖而出,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形式——(工业的)‘风险社会’。”简而言之,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指的是人类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人为制造、不可预测的伴生风险,这些风险对人类生活的自然基础构成威胁和破坏。其具体表现诸如“无毒的东西、酒、茶、生面团等都变成了危险的东西。化肥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长期毒物。曾经被高度赞扬的财富源泉(原子能、基因技术等)都转变为不可预测的危险源泉”等等,因此,风险社会被贝克称为走向一种新的现代性。贝克的分析对象当然主要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那么这样一种新的现代性在中国是否显现?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贝克近年来在接受中国学者访谈时曾作出如下结论:“当代中国因巨大的社会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事实上,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等,也有力地证明了贝克的判断。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本文以“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具体过程为分析文本,以风险社会的视野关注、剖析传言事件的内在机理,力图触及问题内核,希望对该棘手问题的连根拔起有所助益,也希望对大众媒体从容认知、应对风险事件有所助益。
  
  “广元蛆橘”传言事件过程回顾
  
  对于“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具体过程而言,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信息传播的常态阶段。2008年9月21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新生村村民张登操发现自家柑橘里有一条米粒儿大的虫子,第二天,当地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站长何三美断定为大实蝇的幼虫。而后当地农业局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几天后普查结果出炉:全县11个乡镇的6.8万余株柑橘树发生疫情。占该县柑橘树总量的8.9%,盖有“旺苍县人民政府”公章的《防治大实蝇疫情的公告》开始张贴在疫区各公路沿线,旺苍县橘农们把柑橘全部摘下来,按照每公斤3毛钱的价位由政府统一收购,然后深埋在石灰坑里。
  10月2日,这个消息被一名在成都打工的广元县男子报料给了《华西都市报》。10月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青兴海接到报料称“嘉川镇政府昨天通知橘子不能吃,因为汶川地震杀死了有益元素,我家有1万多斤橘子,全部要摘下来深埋。另外一个大的果园,几十万斤橘子都要摘下来深埋……”此后,青兴海赶去采访,他看到了9月27日“旺苍县人民政府”署名并盖章张贴在公路沿线、重要场所的《防治大实蝇疫情的公告》。
  10月4日,《华西都市报》发表《好可惜!万吨柑橘长蛆被深埋》的文章,报道了旺苍柑橘园的大实蝇疫情——这是对此次疫情的首次公开报道。当天,凤凰网转载了该文,不过标题改成:《广元暴发大实蝇疫情万吨柑橘长蛆被深埋》;《北京青年报》也转载了《华西都市报》的这篇文章,标题改为:《广元橘园暴发柑蛆政府出资300万收购》。另外,水果帮网站也进行了转载。同日,《华西都市报》发表了跟踪报道《误食“柑蛆”莫慌!人体不会有大碍》,并刊登专家观点。
  从上述过程来看,当地媒体对于疫情信息的公开以及舆论引导方面都做了处理。
  信息传播的变型阶段。10月20日,内容来自《华西都市报》报道的网帖《柑蛆(大实蝇)疫区看来只是四川广元》在网易论坛引来火爆点击。发帖者“隔世空的红颜”提醒:“有新闻写了这件事情,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大家还是注意一下吧。”并贴出了一张照片显示:柑橘上面有一透明的、疑似虫子的物体。帖子随后被各大网站论坛社区转载,各不相同的标题,使得信息开始出现偏差。随即,很多人的手机收到这样的短信:“告诉家人和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请转发给每个你关心的人。”QQ群里也同样充斥着这样的“广而告之”。
  辟谣传播及柑橘市场回暖阶段。当舆论问责“9月24日发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到现在才知道”的时候,10月21日下午,四川省农业厅首次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经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疫情已得到控制,并非如传言中那样严重,有虫害的柑橘仅占1%,所有病害果实已被无害化处理,没有流入市场。然而,我国一些柑桶主产区的柑橘此时已出现严重滞销现象。产橘大省湖北的损失可能达到15亿元。10月22日,农业部再度请专家出面辟谣:“该害虫不是寄生虫,对人畜无害。”10月27日,农业部首次宣布:是“广元柑橘”事件引发了全国部分消费者的恐慌心理。此后,柑橘市场开始回暖。
  11月2日,四川省28个柑橘主产县同时启动“万人免费品尝柑橘”活动。11月13日,农业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近期柑橘销售不断回暖。销售量和价格已接近常态,柑橘主产大省江西、湖南、四川、湖北销售进度和价格水平均接近正常年份,成交量和价格都基本稳定。
  综观上述“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过程,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反思:其一,在当地媒体公开疫情信息并进行舆论引导的前提下,为什么仍有传言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其二,手机用户为何如此易于轻信传言并成为传播者?
  
  传言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分析
  
  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谣言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为:“第一,故事的主题必须对传谣者和听谣者有某种重要性;第二,真实的事实必须用某种模糊性掩盖起来。”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可知,“广元蛆橘”事件虽然原本是真实事件。表面上看从谣言产生的条件理论来分析似乎不太合适,但该事件后来已经演变为传言事件,按照奥尔波特的说法,谣言并不等同于子虚乌有的东西,“谣言里经常有一些残留的新闻成分,一个‘真实的核心’,但在传播过程中,它蒙受如此多想象的阐述,以致变得不可区分”。因此,变型后的“广元蛆橘”事件正暗合了谣言的部分内容。
  回到谣言产生的条件分析,“广元蛆橘”事件显然对于许多人是重要的,因为可能会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其次,传言产生前,事件的真实信息对于全国大多数人而言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从上述传言事件过程中可知,传言产生前,有关疫情的信息只在少数媒体刊登,而对于消除消费者恐慌心理的专家观点则只在《华西都市报》上进行了刊登。由此则不难理解,在当地媒体公开疫情信息并进行舆论引导的前提下,传言仍会产生的原因。
  此外,奥尔波特对有关谣言传播链条形成条件的分析指出:“在一个既定的共 同利害关系中,即便处于极为混乱而又严重的情况下,也只有那些轻信于人的人才会加入到谣言传播的链条当中。”也就是说,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广泛传播与许多人轻信于人的心理有直接关系。引申到“广元蛆橘”传言事件,从该传言在全国大范围流传的客观事实来看,可以断定当下中国存在大量“轻信于人”的人。问题是在“香蕉事件、西瓜事件”等的传言一次次被证伪的背景下,手机用户为何仍如此易于轻信传言并成为传播者?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给出了解释,他认为风险社会中“风险”的特点是“完全逃脱了人类的直接感知能力”,人类对风险的感知只能依靠科学检测等手段。因此,人类在新的风险类型面前变得焦虑与恐惧,“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表达为:我害怕!”在这样的社会心理影响下,类似于“广元蛆橘”传言事件这样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的事情,民众便易于产生轻信心理(虽然“广元蛆橘”还不属于贝克所认为的人类自己制造的风险社会的“风险”,只是属于自然灾害类型的风险,但是蛆橘因其不可直接感知而对手机用户心理造成的影响,应该与贝克所认为的人为制造的风险事件作用相类似)。由此,手机用户又一次次地轻信传言的现象便不难理解,而这一现象则昭示了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受众心理新特点——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事情普遍存在轻信于人的心理。
  
  大众媒体应对风险事件的报道意识
  
  贝克指出,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的风险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因为“掌握着界定风险权力的大众媒体、科学和法律等专业,拥有关键的社会和政治地位”。那么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大众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类似“广元蛆橘”传言事件这样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的风险事件呢?综合上述内容,本文试分析如下:
  其一,对于传言的产生,“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教训是:当地媒体与政府以为疫情信息已经公开、明晰地传播,然而对于全国大范围而言,疫情信息实际上还处于模糊状态,经过手机短信的偏差传播后,最终酿成惨重后果。因此,类似“广元蛆橘”传言事件这样的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而又在地方发生的风险事件,信息应该在多大范围内传播、怎么传播等报道意识,都是风险社会背景下给地方传媒提出的现实问题。对于地方媒体而言,类似“广元蛆橘”这样的风险事件,至少应树立全国可能产生潜在风险的风险事件报道意识,设法消除自身媒体影响力之外而又属于风险事件波及范围的其他区域的信息模糊状态。
  其二,对于传言产生后,如何通过报道及时消除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经验指出,谣言只能由权威专家反驳,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和重要的公共机构中的最高权威人士建立密切联系。从“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文本也可以看出,农业部的辟谣效果要比四川省农业厅好。由此可见,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需要建构地方媒体与公共机构中的最高权威建立联系共同面对风险事件的机制。
  其三,针对风险社会背景下对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的风险所形成的易于轻信的受众心理,有论者指出“建立政府短信平台,危机发生时启动,抢在谣言发生之前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告知接受者”的方法,这样的做法固然收效快,但是对于风险事件的报道,如果媒体总是形成对政府的路径依赖,这样的思路会有偏差,因为其与社会转型需要政府从全能主义结构蜕变的发展趋势相悖。因此现实需要大众媒体自身建构应对风险事件的报道意识,包括以“服务——信任”的原则建立媒体公信力等,以便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的风险事件。
  总之,包括地方媒体在内的大众媒体在“广元蛆橘”传言事件中暴露了以下问题: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面对受众心理新特点——轻信于人的心理,大众传媒缺乏针对受众轻信心理模式而形成的风险事件的报道意识,也缺乏系统、有效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相应机制及对风险的界定与控制的前瞻性意识。可以说“广元蛆橘”传言事件对于风险事件的报道意识改造而言具有“试错”意义。
  杜威指出,面对经验世界的流变,需要具备“对人的需要的反思和对客观条件的把握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面对风险社会的来临,大众媒体应该反思并创造性调整应对风险社会的风险事件。正如英国学者迈克尔·曼所论述的那样:“人类是在无休止地、有目的地并且是有理性地为增进他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用而斗争,为此,他们有能力选择和追求适当手段。”在风险社会背景下,作为人类选择和追求的适当手段,大众传媒的创造性调整所形成的风险事件报道意识,其最终指向应该是减轻、消减人类的恐惧与轻信心理,从而增进人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用。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何为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者认为现实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第二性。女权主义的本质是要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
期刊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认真研究邓小平的新闻思想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形成和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他以政治家的容智洞察出新闻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而言,他的新闻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期刊
摘要:新疆是维吾尔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也是新闻资源丰富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关怀下,新疆的新闻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新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对新兴媒介的巨大推动,尤其是科学实践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的新闻指针,新疆民族地区新闻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该文以新疆喀什民族地区电视新闻为例证,对喀什电视台2008年《社会传真》栏目从文体上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为做好民族地区
期刊
摘要:大众媒介通过日积月累的话语生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媒介话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意识形态、权力和价值的操纵。本文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媒介批评思想、福柯的话语理论、批评性话语分析为基础,指出大众媒体通过日常运作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媒介话语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媒介话语 权力 意识形态 建构    意识形态的定义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手段的日益多样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电影以及功能强大的网络,在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思想、见解、娱乐、广告等活动时,表现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意识、思维方式、交流途径、语言词汇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语言词汇方面,大众传媒成为语言变革的积极推动者,不断创造出很多新词新语。据统计,当代汉语中每年出现100
期刊
摘要: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国内各大网站建立专题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追踪报道,在网络新闻史上书写了独特的篇章。其中既有网络新闻的共性特征,又因时间和事件的独特性有其个性特征。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共性特征 个性特征    墨西哥卫生部于2009年4月27日晚宣布,墨西哥全国确诊及疑似甲型H1N1流感死亡人数升至152人。2009年4月28日
期刊
摘要: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处于“平面化”传播方式,从媒体传播角度,处于“水平面”上的信息,传播方向是发散而无序的,传播保真度和传播范围也是“平面无序”的。对于正处于或刚刚经过青年叛逆心理及社会适应心理,同时正处于网络主流使用者和接受者的青年网民来说,更加需要有效的甄别和引导,本文探讨在网络信息中能够获得认可并能够被有效接受而形成的“信息美学”,以求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网民中把握主要信息导向,辅以
期刊
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有两家影响较大的《大公报》,即诞生于1902年6月17日的天津《大公报》和诞生于1915年9月1日的长沙《大公报》。但是,人们一般只知道天津《大公报》,而不知道长沙《大公报》。其实,诞生在社会剧烈动荡中的长沙《大公报》,一诞生便表现出了锐不可当的气势。无论从内容、办报宗旨、版面安排上都超出了处于低潮期的同时期的天津《大公报》。它的创刊,就体现了一种勇气——报人为民请命、言论报国
期刊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每到春节,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收看“春晚”,至今它已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新的民俗。“春晚”开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之先河,引发了中国电视媒介在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春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它既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特有的产物,又是一种特殊的媒介文化现象。
期刊
摘要:媒体责任与民族意识是国际新闻报道中经常会被提及、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种报道准则,但从国际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方面来看,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最早涉及主体之间关系、提出认识论领域的主体间性开始,媒体责任与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也找到了一个哲学层面的解释。作为二者存在主体的“新闻工作者”和“一国之国民”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中凸显出了强烈的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也便成了解决国际新闻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