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道德经》中道与德的阐释要点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开创了道家,是修行的大觉者,在他一生的贡献中,创作了《道德经》这一著作,彰显了道与德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现如今我们每每提起道与德时,都简单的称作道德,但二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也不是同一个等级层次中的,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内涵,希望对今后的探究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道德经》;道;德;内涵
  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主要分为道经与德经两个组成部分,道与德也是文中最为主要的思想核心,在通常情况下的认知中,人们对道与德之间的认识为“道体德用”,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道与德之间还存在很多交叉的部分,其概念具有较广的涵盖面,并且在有些地方还具有不同的义涵,因此有些人认为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合二为一的,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阐述道与德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内涵,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带来一些参考。
  1 道与德的含义
  要想厘清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我们就应该弄清何谓道、何谓德?首先,今天人们提起道与德时,经常是合二为一的称作道德,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以及人品修养等,但是在诸子百家时期,不同学派对二者之间的含义进行过较多的阐释,例如“天道”、“商道”等,在《道德经》中明确的给出了道与德的含义,并且是最为全面以及系统的。在这之中,“道”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例如“道”可以称得上是宇宙最高的规律以及法则。其对宇宙的看法是亘古不变的,并且也是对宇宙最高规律的整体概括。又比如道的本源性是万物之源,是所有事情循序渐进发展的基础,失道而行是万万不可的。在“道”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然界的崇尚,按照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而发展,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必将会失败。另外,“道”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层次性的要求,不同人才处于不同的层面上,并且按照不同的角度理解“道”的本质,这样才能遵循其发展。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比较崇尚重德积善,因此在对德的阐释中,主要是指人的规范,是位于道之下的一种表现方式,与道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只有道的出现才能存在德,而道的实现途径之一也是德。在我国古代,一些具备高尚思想与道德情操的人都被称之为道德之士。并且德同样也是一种思想与行为,处在道的框架之中,德与正、善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我们通常所说的仁义礼智信等包含在正、善的范畴中。在长时间的修炼中,德是可以不断积累的,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强求,积德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而不应该故意为之,所以通过这一含义可以表明,德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唯心之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无时无刻不体现着道与德之间的关系,在这之中,道是先于德而存在的,人类在不断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逐渐探索与进取,直到今天。
  2 道与德之间的关系
  2.1 从“天道”看“道”与“德”的内涵及关系
  人们常说天命难违,是因为天道是客观的自然世界,是人为因素无法改变的,在天道中主要涵盖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万物本源,第二层是万物养生,第三层是万物运行,在本源上来看,宇宙的起源来自于道。有和无构成了万物的本源,二者可以说是“同出而异名”,那么如何理解这一道理呢?实际上就是看似无实则有的过程,从无到有是可以转化的,因为无并不是空洞的,也不是空无的,同样,有也不是显而易见的事物,在有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逻辑预设,最终会成为“道生一”中的“一”,由此可见,有与无之间的关系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应的,“道”=“无”,“德”=“有”,道是万物起源,是宇宙最基本的准则,所以二者是相生相成的关系,在提出道时,就一定会对德有所涉及,但是二者并不会以本体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有与无的形式出现。
  在万物生养上,“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老子十分强调“道”先于万物,并生成万物。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道德经》中直接表明“德”养育万物的只有一处,即,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只有“有”(即“德”)才能養育万物;作为无形的“道”只有通过“德”才能作用于物,“道”一旦作用于物就已经变成“德”了,因为“德”为“道”之用,是“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
  在万物运行上,“道”主“返”,“德”主“弱”。“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四十章)在万物出生环节,“道”主“生”,“德”主“养”;在万物进一步生长发展中,“道”主“返”,“德”主“弱”。“返”是“道之动”,是“道”本身的运行方式,“弱”是“道之用”,是“道”在万物中的显现,也即是“德”按照“道”的运行方式作用于万物,并决定万物的运行方式。
  2.2 从“人道”看“道”与“德”的内涵及关系
  一般认为,形而上的“道”一旦落实到人生层面就被称为“德”,但世界总是人的世界,“道”无论多么形上、多么客观,它中会落入人的世界才会被认识、被构建。因此,按照前面已经形成的思路,在这里仍把“道”与“德”作为一个不可分离的矛盾体,放到“人道”层面进一步划归和梳理。人总是自觉地创造历史,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为”字,承接前面已有的分析并结合老子在人世层面关于“道”与“德”的论述,可以看出:在“人道”层面,“道”体现为“无为”,“德”体现为“有为”。
  在“天道”层面,“德”主“有”、主“动”,所以在“人道”层面,“德”主“有为”。人们常常偏重于老子思想中“无为”的一面,而忽视其中“有为”的一面。其实,“无为”和“有为”是辨证的矛盾体,二者相生相伴,不可分离。特别是在“人道”层面,“有为”的特性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其一,“有为”是人的显著特性,“无为”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要从“有为”上升或退隐到“无为”,必须依靠“德”涤去“求功”、“争利”等私心杂念,只有通过“德”的这种“有为”方式,才能摒弃世俗的“有为”,从而达到“道”的“无为”状态。其二,除了“德”按“道”的“无为”要求而进行的“有为”方式外,世俗中一些较好的“有为”方式似乎还是得到了老子的认可。
  结束语
  总之,《道德经》中的“道”与“德”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只有牢牢把握“道”与“德”的“一体两面”、“体用结合”的总特征,并在不同层次上显现其具体内涵及关系,才能对这两个抽象概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章媛.老子之“德”英译得失考[J].学术界,2012(6):104-116.
  [2]老子.韦利,译.道德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园林绿化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园林城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搞好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市民的需求,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
期刊
摘 要:民族融合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民族院校健康发展的基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按照环境主要分为三种: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以实际案例阐述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我国是统一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实施之际,本文提出了怎样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使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一些策略,即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要制定计划,分段复习;要依纲扣本,夯实基础;要明确方向,抓住重点;要掌握方法,提高效率;要重视实验,提高能力;要因人而异,制定目标等。  关键词: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策略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兼有初中毕业学业水
期刊
摘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将情感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始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上、教学形式上广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切实发挥出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情感教育  1 情感教育内涵及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更深刻持久的掌握教
期刊
摘 要:《液压传动》属于机械工程专业方面的课程,其中包含的专业知识适用于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具有极强的专业理论性和专业实践性。但近些年来我国的工农业产业在不断进步,而学校内关于《液压传动》的课程却依旧墨守成规,课程教学方式止步不前,导致学生在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的将《液压传动》这一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本文就围绕关于《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政府在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上的新技术投入比重越来越大。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是其中重点推广的一项,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畜牧专业是一个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技术课程。文章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畜牧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总结出一些实践的方法与理论。希望能给畜牧专业的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畜牧教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2015级思想状态的调查,了解学生思想状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我院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等重要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做好学院“教书育人、服务学生”的本职工作。并提出校园活动、校园生活、校园安全、学习氛围与环境等4个方面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民族地区;学生思想状况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
期刊
摘 要:警官类高职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这是警官类院校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的所决定的,是办学特色之一。在警务化管理下,管理制度相对于其它高职院校严格许多,管理范围也宽范许多。但学生入学前的行为规范度与其它高职类院校学生并无差别。如何使学生服从学校规章制度,这就对学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试从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方面探讨如何强化管理使学生行为规范,成为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  关键词:管理制度;学生行为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如何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注射用的甲钴胺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对注射用的甲钴胺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两种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都取得了成功。结论: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而言,虽然都能对注射用甲钴胺的含量进行测量,但是选择前者能够更加的准确性的得出结论,效果要明显由于后者,在今后的检测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对这一检测方法加
期刊
摘 要:目的:对滇丹参中的丹酚酸B进行提取,采用絮凝沉降法的方式对丹酚酸B进行纯化,以达到最佳的制备工艺手法。方法:在滇丹参中,主要的成分就是丹酚酸B,以丹酚酸B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运用正交试验的方式作为最佳的条件,以此作为提取工艺,进而得到最佳的优化条件。结果:通过实验能够得到最佳的优化条件为选取8倍的水量,反复进行2次的煎煮,每次煎煮的时间为1小时,絮凝沉降剂则选择ZTCl+1,在絮凝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