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美国学者帕森斯·布洛克在谈到艺术教育时指出,“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艺术世界,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领域学不到的东西。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一幕:老师带领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生活中的素材,给幼儿提供创作材料与工具,指导幼儿运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画方式,引导幼儿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与素材的互动中创作出了独特的作品。显然,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角色呢?
  一、正确理解幼儿美术活动
  1 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美术教育,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让幼儿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表达童心世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2 美术活动能窥视幼儿的内心世界。美术活动是幼儿天真烂漫心性的自然流露与宣泄,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年龄、性格、环境、思维、经验、需要不同,他们创作想象的内容就不同。在孩子们的童真、童心世界里,有着七彩斑斓的想法,而美术作品就是孩子们自我表现内心的世界,以及对外部世界认识与理解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幼儿美术活动是我们了解幼儿心灵的一扇窗户,从他们的美术创作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在生活中挖掘美术创作的素材
  在我们生活中,有着源源不断的美术创作素材,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收集和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报纸、牛皮纸、废旧纸盒、广告纸、雪糕棍、一次性筷子、纸杯、瓶盖、石头块、鸡蛋壳、树叶、树枝等等……作为绘画工具、材料,从而创作成不同效果的作品。
  例子:我在超市里购买了某一品牌的牛奶来饮用,发现在牛奶箱里有两个类似于“相筐”的白色盒子,心里想如果带回幼儿园让孩子们装饰边框,然后插上一幅自己绘画作品一定很特别、很漂亮。于是,我废物利用,收集了几个带回幼儿园与孩子们分享,让幼儿了解废旧物品通过自己能干的小手精心設计之后也能变出很漂亮的物品,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分享后,孩子们也纷纷从家里收集废旧物品,投放在美工区进行创作。最后,我们提供了粗细不同的红色、黑色油性笔,指导幼儿进行创作。其中,让幼儿感受到粗细线条、大小不同的形状组合出独特的线条画,感受到红、黑、白三种色彩所带来视觉上的格外效果。
  三、提供幼儿创作材料与工具,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涂鸦期经验的不断丰富,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想象创作。在孩子们的创作中,教师除了要带领孩子们收集各式各样生活中的素材之外,教师还需要给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与选择上要经济实用,还要考虑其安全性、可代替性和易操作性。将有可能用的素材摆放在美工区,为幼儿随机创作提供物质条件。而不同的工具材料应满足不同的操作需要,所提供的工具材料应尽可能集画、做、玩、印为一体,以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
  四、借鉴与吸收,把新的创作方式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
  美术创作是有生命的,需要有不断地创造去激活它,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幼儿美术创作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借鉴与吸收各种新的创作,更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后运用到幼儿美术创作中,发现适宜幼儿年龄段的创作方式,提供素材,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运用创新的方式出表现作品。
  例子:一天,我在逛街的时候,无意中被一家店里的墙面所深深吸引。墙面上有一大面运用暖色系列拼搭出的方块,方块上飘动着白色的小人。如何把这一灵感运用到小班的幼儿创作中呢?我灵机一动,及时用手机拍摄下来,带回幼儿园与孩子们分享,让小班幼儿对“暖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以及感受到白色在“暖色”中的鲜明。小班幼儿最喜欢玩色,是涂鸦、简单线条和形状的运用,根据这一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们先将暖色系列的卡纸拼搭出方块,让幼儿用排笔蘸上白色的水粉颜料在方块上随意挥动,最后展现出充满着孩子们的想象、创意、合作的作品。
  五、幼儿的观察与探索是幼儿美术创作的基础
  美术活动是表达的过程。幼儿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接触多了,感受才更加深刻,情感才更加丰富,这样,幼儿才能更加自信地使用线条、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目的是让幼儿对事物有比较全面、深刻的印象,然后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表征。其实,观察和探索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不只是让他们看,也应该让他们摸一摸、动一动、闻一闻、听一听……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去探索。当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没有见过或视而不见的内容,这些内容就会更强烈地刺激幼儿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总而言之,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可以借助美术作品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岗位选择。教师应对高职学生所受到的职业价值观影响,进行调查和调查内容上的细致分析,并将乡村振兴战略用于分析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调查中。教师可以在调查内容中提出影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几点因素和现状问题,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体特点进行分析过程中的重点阐述,不断发挥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分析职业教育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就业引导进行科学剖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新课标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可见对其重视程度。其中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并不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不要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有时是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
期刊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P88~89例1、例2、例3,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判断下一个物体。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
期刊
现阶段,经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互联网技术水平提升,其作为一种新型化的媒体,区别于其他技术设备,具有较强的特性,对世界共同体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经济在这一影响下也实现了高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对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在现阶段“互联网+”时代下,需要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创新。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其教育现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问导学”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把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方法、过程、结果以至情感统一起来,通过“解决”问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为本。“以问导学”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以问题促进学生学习,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他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
期刊
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新授前善于激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新授时善于引问,帮助学生疏导难以理解的问题——新授后善于追问,加深学生对某个结论的印象。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是一节既扎实有效,又生动活泼的课堂。  参加了“教师有效提问行为”课题研究后,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研究,用心去体会,认真地总结,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发挥
期刊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质疑能力,笔者想就此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创设氛围,敢于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偏重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教育方式,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做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
期刊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纵观我镇的小学数学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现状,还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
期刊
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新时代,立德树人是百年大计,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发展运势。结合本学校完善学生德育培养体系的工作,思考具有普适性的师范院校德育体系,对形成行业指导意见提供参考,有效提升师范院校德育工作能力,促进学生规范德育认知、深厚德育情感、专坚德育意志、师范德育行为。重点梳理本学校“三个途径三个着力三全育人”的德育模式,主要探索师范院校构建德育体系的途径、方法。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下,我国高校通过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与目标的教学形式,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实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协同育人目标.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发挥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作用,同时,民办高校在管理和办学定位上又有着特殊性,即兼具企业运营和公共事业性,因此,本文对课程思政概念与内涵作了介绍,结合民办高校的性质从多方面分析了“大思政”格局下民办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提供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