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设计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并引起社会关注与重视,并亟待探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本文便是基于当下的实时背景,并尝试着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并通过探讨国内外城市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典型案例解析,希冀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启发性策略方式。
关键词:城市设计;社会性;策略方式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3-354
1 城市设计
城市設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1】其定义和内涵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与全面。现代的城市设计发展由起初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的社会设计实践。当今的城市设计实践兼具唯美性、物质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设计实践发展的历程。
2 城市设计的社会性
城市不是孤立于人类存在的,城市的发展与人类聚集的社会群体息息相关,因而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研究城市问题具有十分便捷的优势。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指从社会学学科的视野出发来分析城市设计中的社会性问题。而城市设计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又具有多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性、经济性、生活性等多维度层面。另外,由于城市设计实践过程牵涉大量代表不同角色和利益的社会群体,因此其本身逐渐被看作成一个三维的社会性设计实践过程。
3 社会性视角的城市设计典型案例解析
社会性是城市设计的特质,而忽略城市设计这一特质便会导致设计实践的失败。以下便简要解析历史上国内外城市设计中遇到的社会问题:
3.1国外社会性视角城市设计历程解析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早在16世纪前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社会,试图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实体,把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以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2】,以城市设计与规划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图1)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在短暂的社会实践中便遇到了挫折。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在英国,不当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逐渐导致居民的生活条件的恶化,并引发工人的普遍不满,进而导致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如社会犯罪率升高、非就业人口比例升高、城市中贫富悬殊、各类传染病的蔓延等等。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敏感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来解决。他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图2)【3】,即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城市”(Social City)设想,认为新的城市设计立足于社会问题视角,并能带来经济的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居民的安居乐业等优势。然而到后期,他的理想城市在实践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的社会问题逐渐发生变化,首先是由于战争对城市建设的破坏导致战后住宅奇缺。其次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失业率明显上升,城市贫民窟问题开始出现。针对这些城市问题,现代派大师勒。柯布西埃和赖特也试图通过集中和分散的规划思想来解决城市社会问题,这些思想在他们的“阳光城”(Radiant City)【4】和“广亩城”(Broadacre City)【5】理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目的是要恢复内城的活力,清除城市中心区的贫民窟,改善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企图解决由于战争和过度郊区化引起的城市社会问题。但由于城市规划缺乏对城市问题的深入研究,城市更新采取了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改造方式,不仅破坏了原有城市的有机结构和城市多样性,还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图3)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城市规划开始更多考虑城市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公众利益受到了普遍关注。一种“自下而上”的所谓“社区规划”开始出现,市民社会在西方国家建立,公民对城市开始有参与权和管制权。
综上可以看出,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源于西方城市的社会改良运动。并从理想化的“社会城市”【5】设想逐渐演变为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西方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的过分拥挤和贫民窟的出现等。
(2)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城市内部发展的影响,也有来自城市外部的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
(3)城市规划不当是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和大规模城市改造而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
(4)随着西方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设计越发关注弱势群体并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设计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3.2国内当前社会性视角城市设计问题解析
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发展期,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城市设计中社会问题已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导致城市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居民失业率的上升,并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2)城市中心区的盲目规划设计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城市中心区由于经济等利益驱使,规划设计往往密度过大,进而导致人口过分集聚,产生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性的问题。例如:“城中村”便是因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包围乡村的现象。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和长期得不到整治,这些地区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社会治安极其混乱。(图4) (3)城市区域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更新改造引起社会分化并破坏了原有城市社会网络,大规模开发迫使中心区居民迁往郊区,而边缘社区由于缺乏商业服务、教育等设施,仍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宅供应明显不足、城市资源分配不公等现象。
(4)城市设计应当反映人对于社会的内在认识,这一点往往在历史文化保护中被人们忽略。例如北京市的牛街改造就是一个反面例子:牛街的改造尽管保留了清真寺等一些文物建筑,但是大量的原有建筑被改成高楼大厦,丧失了原有生活结构的烙印,沦落成为穿插在社区里的小品。这样的城市设计实践仅仅把城市设计理解成狭隘的外观设计,而忽视了社会内在结构,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成功。
4 当前社会性视角城市设计新趋向及策略探讨
4.1当前社会性视角城市设计新趋向
当前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设计开始重视城市中多种价值的平衡,以人为本,重视使用者的价值,重视城市环境给人的感受。近年来,大量的城市设计项目中都表现出新的趋向。在社会性的城市设计实践中,城市设计并不仅仅关注艺术和技术层面的设计问题,更多开始从社会性角度出发来考虑城市规划设计问题。例如,浦东与浦西的联系是建大桥还是挖隧道的问题便是典型的代表。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根据当时可以预测到的投入,挖隧道显然比造桥要经济…;相反,建设大桥不仅本身的投入大,而且还限制了我国重点国有企业江南造船厂的造船吨位。但是各方面专家反复论证,考虑到造桥带来的社会效益,最终市政府决定建设南浦大桥。这个决策当然不仅是一个技术上城市设计的论证,更多是从城市整体形象的考虑出发的。建设大桥,从这一点来说,潜在的社会效益的确是是不容忽视的。南浦大桥建成使用后效果不错,气势磅礴的大桥甚至成为新上海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说,南浦大桥的城市设计决策是一个对的选择,而这个选择的依据正是社会效益。
如今的城市设计领域,已经更加注重生态、自然环境和社区的参与。而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的社会和交往功能也越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4.2国内外城市设计社会性问题应对策略
综上,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必须从社会性的视角出发,并从中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进而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式。以下便是可供探讨的几个方面:
首先,国内城市设计应改变只注重“形体规划”(Physical Planning)而忽视社会、经济规划和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逐步注重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对解决城市社会问题所发挥的作用。
其次,在城市设计中应积极关注公众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城市改造和开发应兼顾多数人的利益,以期合理地解决城市开发与公众利益的矛盾。
再次,在城市设计中应更遵循多样性原则,避免规划建设不当而引发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尽可能减少城市的大拆大建现象。
最后,城市规划应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公众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鼓励民众参与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结语:
当前的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城市规划过程。只有从与之紧密相连的的社会性视角出发,才可能找到扎根于社会本体并适宜于社会群体的以人為本的城市设计思路和策略。
图表来源:
图1引自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
图2引自霍华德 《田园城市》;
图3引自莫内欧,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
图4作者实地拍摄。
参考文献
[1] 刘宛. 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评述[J]. 城市规划, 2000(12):16-22.
[2] 周晓亮.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伦理思想[J]. 道德与文明, 1996(3):31-34.
[3] 余颖, 余辉. 明日的田园城市——城市的自省[J]. 规划师, 2007, 23(12):104-106.
[4] 李晶, 张沛. 从“阳光城”到“广亩城”:基于城市功能--形态特征的理性辨析及现实启示[J]. 华中建筑, 2014, 32(8):21-25.
[5] 向岚麟, 吕斌. 光明城与广亩城的哲学观对照[J]. 人文地理, 2010(4):36-40.
作者简介:皮小红(1990.3—)女。杨金招(1980.09—)男。
关键词:城市设计;社会性;策略方式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3-354
1 城市设计
城市設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1】其定义和内涵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与全面。现代的城市设计发展由起初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的社会设计实践。当今的城市设计实践兼具唯美性、物质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设计实践发展的历程。
2 城市设计的社会性
城市不是孤立于人类存在的,城市的发展与人类聚集的社会群体息息相关,因而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研究城市问题具有十分便捷的优势。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指从社会学学科的视野出发来分析城市设计中的社会性问题。而城市设计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又具有多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性、经济性、生活性等多维度层面。另外,由于城市设计实践过程牵涉大量代表不同角色和利益的社会群体,因此其本身逐渐被看作成一个三维的社会性设计实践过程。
3 社会性视角的城市设计典型案例解析
社会性是城市设计的特质,而忽略城市设计这一特质便会导致设计实践的失败。以下便简要解析历史上国内外城市设计中遇到的社会问题:
3.1国外社会性视角城市设计历程解析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早在16世纪前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社会,试图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实体,把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以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2】,以城市设计与规划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图1)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在短暂的社会实践中便遇到了挫折。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在英国,不当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逐渐导致居民的生活条件的恶化,并引发工人的普遍不满,进而导致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如社会犯罪率升高、非就业人口比例升高、城市中贫富悬殊、各类传染病的蔓延等等。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敏感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来解决。他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图2)【3】,即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城市”(Social City)设想,认为新的城市设计立足于社会问题视角,并能带来经济的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居民的安居乐业等优势。然而到后期,他的理想城市在实践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的社会问题逐渐发生变化,首先是由于战争对城市建设的破坏导致战后住宅奇缺。其次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失业率明显上升,城市贫民窟问题开始出现。针对这些城市问题,现代派大师勒。柯布西埃和赖特也试图通过集中和分散的规划思想来解决城市社会问题,这些思想在他们的“阳光城”(Radiant City)【4】和“广亩城”(Broadacre City)【5】理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目的是要恢复内城的活力,清除城市中心区的贫民窟,改善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企图解决由于战争和过度郊区化引起的城市社会问题。但由于城市规划缺乏对城市问题的深入研究,城市更新采取了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改造方式,不仅破坏了原有城市的有机结构和城市多样性,还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图3)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城市规划开始更多考虑城市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公众利益受到了普遍关注。一种“自下而上”的所谓“社区规划”开始出现,市民社会在西方国家建立,公民对城市开始有参与权和管制权。
综上可以看出,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源于西方城市的社会改良运动。并从理想化的“社会城市”【5】设想逐渐演变为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西方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的过分拥挤和贫民窟的出现等。
(2)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城市内部发展的影响,也有来自城市外部的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
(3)城市规划不当是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和大规模城市改造而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
(4)随着西方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设计越发关注弱势群体并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设计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3.2国内当前社会性视角城市设计问题解析
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发展期,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城市设计中社会问题已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导致城市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居民失业率的上升,并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2)城市中心区的盲目规划设计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城市中心区由于经济等利益驱使,规划设计往往密度过大,进而导致人口过分集聚,产生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性的问题。例如:“城中村”便是因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包围乡村的现象。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和长期得不到整治,这些地区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社会治安极其混乱。(图4) (3)城市区域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更新改造引起社会分化并破坏了原有城市社会网络,大规模开发迫使中心区居民迁往郊区,而边缘社区由于缺乏商业服务、教育等设施,仍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宅供应明显不足、城市资源分配不公等现象。
(4)城市设计应当反映人对于社会的内在认识,这一点往往在历史文化保护中被人们忽略。例如北京市的牛街改造就是一个反面例子:牛街的改造尽管保留了清真寺等一些文物建筑,但是大量的原有建筑被改成高楼大厦,丧失了原有生活结构的烙印,沦落成为穿插在社区里的小品。这样的城市设计实践仅仅把城市设计理解成狭隘的外观设计,而忽视了社会内在结构,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成功。
4 当前社会性视角城市设计新趋向及策略探讨
4.1当前社会性视角城市设计新趋向
当前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设计开始重视城市中多种价值的平衡,以人为本,重视使用者的价值,重视城市环境给人的感受。近年来,大量的城市设计项目中都表现出新的趋向。在社会性的城市设计实践中,城市设计并不仅仅关注艺术和技术层面的设计问题,更多开始从社会性角度出发来考虑城市规划设计问题。例如,浦东与浦西的联系是建大桥还是挖隧道的问题便是典型的代表。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根据当时可以预测到的投入,挖隧道显然比造桥要经济…;相反,建设大桥不仅本身的投入大,而且还限制了我国重点国有企业江南造船厂的造船吨位。但是各方面专家反复论证,考虑到造桥带来的社会效益,最终市政府决定建设南浦大桥。这个决策当然不仅是一个技术上城市设计的论证,更多是从城市整体形象的考虑出发的。建设大桥,从这一点来说,潜在的社会效益的确是是不容忽视的。南浦大桥建成使用后效果不错,气势磅礴的大桥甚至成为新上海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说,南浦大桥的城市设计决策是一个对的选择,而这个选择的依据正是社会效益。
如今的城市设计领域,已经更加注重生态、自然环境和社区的参与。而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的社会和交往功能也越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4.2国内外城市设计社会性问题应对策略
综上,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必须从社会性的视角出发,并从中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进而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式。以下便是可供探讨的几个方面:
首先,国内城市设计应改变只注重“形体规划”(Physical Planning)而忽视社会、经济规划和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逐步注重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对解决城市社会问题所发挥的作用。
其次,在城市设计中应积极关注公众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城市改造和开发应兼顾多数人的利益,以期合理地解决城市开发与公众利益的矛盾。
再次,在城市设计中应更遵循多样性原则,避免规划建设不当而引发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尽可能减少城市的大拆大建现象。
最后,城市规划应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公众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鼓励民众参与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结语:
当前的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城市规划过程。只有从与之紧密相连的的社会性视角出发,才可能找到扎根于社会本体并适宜于社会群体的以人為本的城市设计思路和策略。
图表来源:
图1引自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
图2引自霍华德 《田园城市》;
图3引自莫内欧,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
图4作者实地拍摄。
参考文献
[1] 刘宛. 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评述[J]. 城市规划, 2000(12):16-22.
[2] 周晓亮.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伦理思想[J]. 道德与文明, 1996(3):31-34.
[3] 余颖, 余辉. 明日的田园城市——城市的自省[J]. 规划师, 2007, 23(12):104-106.
[4] 李晶, 张沛. 从“阳光城”到“广亩城”:基于城市功能--形态特征的理性辨析及现实启示[J]. 华中建筑, 2014, 32(8):21-25.
[5] 向岚麟, 吕斌. 光明城与广亩城的哲学观对照[J]. 人文地理, 2010(4):36-40.
作者简介:皮小红(1990.3—)女。杨金招(1980.09—)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