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个孩子

来源 :教师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我曾是一个有着20年教龄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我的中学教师生涯里,看到过不少厌学的孩子,有些还出现了心理问题.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中有些项目其实比学科知识更重要,比如,帮孩子建立正向的价值判断,帮孩子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帮孩子建立较长时间段的人生规划,等等.
期刊
英国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女士在《观察英国人》一书中讲到英国人的“对话准则”时专辟一节讲“不同阶层的语言准则”.在阶层分明的英国,人们一开口讲话就会暴露出自己的社会阶层.rn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英国剧作家、诗人、批评家本·琼森有句名言:“语言最能显示一个人的身份.你一开口说话我就能知道你的身份.(Language most shows a man.Speak that I may see thee.)”萧伯纳也说过:“对于一个英国人而言,一旦他张口说话就必然会招来其他英国人的仇恨或鄙视.(It is impos
期刊
“三教”改革着力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关键问题,贯穿教育教学主线,是当下职业院校推进改革的重点.对于中职而言,在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教育”转型的关键节点,更要把改革的重心放回到课堂上,从教学的规律、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教育的规律出发,探索推进“三教”改革的内涵发展的路径.因而,中职推进“三教”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贯穿教学全程,建立三种中心意识.
期刊
2021年5月28日,何兆武先生以高龄辞世.九十九岁半的何先生以他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思想经典的翻译著称.前些年,何先生出版了由他口述的《上学记》,引起广泛关注,将社会上已经涌现的“西南联大热”推向高潮.rn哲人其萎,风范长存.何先生的肉体生命虽然已经画上句号,但他的精神生命还在存续.我作为清华学生,虽然上过何先生的课程,深受他的教益,但限于自己的学术基础和思想高度,对何先生广博睿智的学识能真正深刻理解的很少,更谈不上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了.对于何先生身处浊世而以旁观者的姿态保持思想者的尊严,我曾心向往之,但常
期刊
教学制度rn宋朝太学的主要课程是经义、策论、诗赋,学生可兼修法学(律学),并“早晚习射”.教学方式则采用分斋授课.斋,就如今天学校的教学班.元丰二年(1079年),太学有学生2400人,“置八十斋,斋容三十人”,一斋之规模正好跟今日的小班制相接近.每斋设斋长一名,由太学生充任,相当于现在的班长.rn不过宋朝的太学允许旁听,到太学听课的人数远超其员额,如北宋大学者胡瑗博士在太学讲《易》,“常有外来请听者,多或至千数人”;另一位大学者孙复讲《春秋》,“初讲旬日间,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后谢之,立听户外者甚
期刊
欧是我的学生,成绩优异,待人和善.可开学后没多久,就有学生反映欧有问题.rn同班同学小莎说,每隔几天,欧就会找借口出校门,神秘兮兮的.有一天,小莎遇到了欧,她惊讶地发现,欧竟然在偷窥人家睡觉.小莎说,那屋里睡着一个年轻女人,带着她的孩子,睡得很香,欧盯着他们看,很痴迷的样子.
期刊
提起大象,人们一般会认为它是天生的南方物种,其实大象的故乡在北方.如果我们站在长时段的历史角度观察,象群的某些北上之旅并不是探索未知秘境,而是回归历史故里.rn野象南下rn远古时期,象群曾广泛活动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大地上.距今20万年前,位于陕西大荔县的大荔人遗址中发现有古菱齿象化石;距今10万年前,位于山西襄汾县的丁村人遗址中则发现有纳玛象化石,反映出华夏先民与大象早已共生共存.
期刊
1995年在北京大学,一个19岁名叫张俊成的农村娃,身穿深绿色的保安制服,扎着黑色的武装带,戴着大盖帽和一副白手套,身姿笔挺地站在砖红色的院墙外.看着一个个穿着T恤衫的学生、身着中山装的教授、西装革履的外宾交错着从他身旁走过,他以为,“这就是自己的人生巅峰了”.因为在此之前的19年,他过得实在太苦了.张俊成的老家在山西,家里有7个孩子,因为经济困难,大哥大姐一天学也没上过,三哥被过继给了亲戚,他是唯一一个上完初中才辍学的.可即便这样,一家人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期刊
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大部分改为网课,这对于不少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孩子在家里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正常时期,影响父母的工作安排.随着暑假到来,线下和网上的教学活动也告一段落,疫情让夏令营的数量和种类变少了,使得请人代为看管孩子的市场异常火爆.美国一直有雇佣青少年和大学生做“babysitter”(临时幼儿看护者,通俗来说即为非专业的兼职“保姆”)的传统,成为这样的幼儿看护员也是年轻人常常选择的职业之一.然而学生想在美国当“保姆”,需要经过不少审核和考试,竞争很激烈.
期刊
从我们魁阁走上公路,向北,约莫半个钟点的路程,就到三岔口.中央农业实验所有一个分站疏散在这村子里.疏散在附近的文化机关时常有往来,大家用所在地的名称作各个机关的绰号.三岔口的徐季吾先生上下车站,便道常来我们魁阁,我们星期天有闲也常去三岔口看望他.在一次闲谈中徐先生讲起了沈骊英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