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的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的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头重脚轻”和“头轻脚重”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容易陷入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与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一下的几种提问方式:
  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特点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的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和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而且,丰富多彩。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他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该抓住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三、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要创造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式,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是乐趣。
  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时。
  五、 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功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老师拈地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要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比如学习《巴尔扎克葬词》,拈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拈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学习《迢迢牵牛星》,拈出“远和近”矛盾等。
  综上所述,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提问式”教学,不但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而且要努力展示出自己的教学的特色,从而让提问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成为能给师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与学法同步改革的实质意义在与,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善于诱导,真正成为教师的主导者;学生的学,贵在自得,使其能愿学、会学和博学。只有这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与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数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法 改革  教法与学法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在重教的同时,必须更重视学。要从学生学习效果来评判教的优劣,决定教法的取舍,只有充分发
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和各课改实验区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行命题的,均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能够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起指导作用。本文基新课程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的结构特点,以期把握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规律,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期望各位同人给予指正。  一、价值
目的:刺络放血疗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少,是中医针灸治疗疾病的传统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预
一、序言  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其实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教育,从而“把普通的教育转化成美的教育”。美的规律与美育规律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所以,这种学说特别关注教育自身的美质及其特殊规律性。认为教育作为人类自身发展的实践过程,在建立美的教育形式过程中,具有相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水平和境界;其最高境界,是以美为体的真、善、美的统一;从这点来看,该学说是对立美教育研究的拓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准确的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价值观。为此有关教育专家提出了“双主”教育的概念,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成功教育理念对此的解读是:教师主导是指引导成功,学生主体是指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成功并自主成功。教学是否成功,从结果角度看是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成功,做到这些的前提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
利用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贴近生活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 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
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结论,是对求知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索过程,是人类发明创造活动的核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指通过自己的智能去探究、发现和掌握他前所未知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中学教学中,通过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发展的空间。  1.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近几年随着生本课堂的推行,一部分教师本着“让学生占领讲台,教师退居幕后”的原则,打着“以生为本”的旗号,为自己的不作为找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去年,听了四川师范大学刘永康教授
摘要: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河北省保定市连续五年体育中考自选项目之一。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术总体上讲属于综合速度和力量的投掷项目。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要正确、快速地掌握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下面是我在多年的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此项技术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的一些总结,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实心球 教学 方法 易犯错误  一、指导思想与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