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箱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anx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有一句歇后语,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好奇,风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啥会两头受气呢?
  风箱由木箱、风匣杆、手柄、风板、风匣嘴、进风口、出风口、燕尾翅等部件组成。家用的风箱比较小,外形为长方体,一般为上好的木材制作,轻便、耐磨、结实。至于说老鼠钻到风箱里,跑到哪头都会被风吹,那不是受气么!
  农村的男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不用进灶房学做饭。但是,不外出干活的话,一定要坐在灶膛前帮母亲姐妹拉风箱。拉风箱的活不算繁重,不像推磨、挑水、摇风车那么繁重,但要干好拉风箱的活也不容易,因为这活计还是个讲究技巧的活,要两手并用、均匀使劲才能完成。年龄小点的,只能双手拉风箱杆,还得有人帮着添火;年龄大点的,就可以一只手拉风箱杆,另一只手不断地往灶眼里添柴或者添煤块。
  大概是五六岁我就开始学着拉风箱了。由于力气小,一只手拉不动,我就站着或者是跪在地上双手拉,为的是把风箱杆拉到头,这样的话,风力大,火苗就大。一推一拉,四块风箱小舌头一张一合,还可听到“吧嗒吧嗒”敲打风箱的声响,就像是听戏时快板伴奏的声音,既好听又好玩。
  小孩子干啥都坚持不了多久,等对风箱的新鲜劲儿一过,再天天干这事就感到厌烦了。一是不能和小伙伴在外面疯玩了;二是毕竟烧火这活儿既脏又累,不好玩。尤其是到了冬天,大风倒灌进烟囱,呛得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是书让我喜欢上了拉风箱。在凭工分吃饭的年代,谁家的孩子想从学校回来光学习不干活,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为了能多争取时间看书,我就喜欢上了拉风箱。每逢烧火时,我都会拿一本喜爱的书,一边拉风箱,一边看书,心里美滋滋的。正是利用这点时间,我读了好不容易借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人书,也知道了手抄本的《少女之心》《第二次握手》。由于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曾不止一次地把铁锅烧干,也曾不止一次地让柴火星把书烧成花脸。
  西北农村的灶膛,从烧柴火过渡到烧煤块,已经是八十年代初期了。那时候,我的家乡也实行了包产到户。不过一两年工夫,家家就有了白面吃,户户都有了余粮存,再不用担心闹饥荒饿肚子了。父亲在外面搞副业(现在叫打工)挣来的钱,也全部归自家,不用上交生产队了。因此,家里才有了点积蓄,做饭用的柴火便换成了煤塊。烧煤的好处是不用双手并用,添好煤块后可以双手拉风箱,烟也没有那么多了。再后来,风箱已经不再是做饭用的主要工具,替代的是各式各样的鼓风机。
  母亲老说,嫁给父亲时,家里穷得连个风箱都没有,做饭都是用笤帚扇的——很长时间,我的脑子里都有风箱的影子。
  我特别怀念风箱悠长的“吧嗒”声,这声音,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生活的节奏,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袅袅炊烟的村子里弥漫着的缕缕饭香,更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家里无米下锅时,母亲表现出的那份沉着与笃定。
其他文献
中国古人对文字有异乎寻常的热爱,喜欢在屋檐下挂上匾额,给大门和柱子贴上楹联,在院子里树立碑碣。直接在墙上题字写诗的传统更是源远流长,例如唐朝的新科进士有一项特权,可以登长安大雁塔并在内壁亲笔题诗,谓之“雁塔题名”。南宋时期,有人一时无聊,在绍兴沈家小园的白粉墙上抄了一首陆游的《钗头凤》词,被后世渲染出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各地的名山风景区经常把题字或大段诗文刻在石壁上,称作“摩崖石刻”,著名者如
讲清朝奏折的历史,要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康熙的故事讲起。曹寅和康熙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曹寅的母亲孙氏还是康熙的保姆(古代宫廷中管抚养子女的女妾),康熙小时候得过天花,生病期间得到孙氏的悉心照料。若不是隔着主子、家奴这层身份,康熙和曹寅也许会是最好的兄弟。   包衣奴才的命运如何全看主子。康熙二十三年,勤勤恳恳的曹玺在江宁织造任上病逝了。那年冬天,康熙东巡抵达江宁,派贴身侍卫纳兰性德到曹家致祭,命曹
高考已经结束,翻开厚厚大本子挑专业的日子还远吗?  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激起不少“下水道”专业同学“一毕业就失业”的萧索情绪。如果有选择的话,谁不想成为那个被企业高薪哄抢的校生赢家呢?  大家一定看过学长学姐们亲身示范的各种版本“千万别报XX专业”,但你见过“人工智能版”的么?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追捧的人工智能,非常值得了解一下。AI专业是如何成为“爆款”的?  其实早在2004年,北大就开始设立“智能
1  崔健身披开襟大褂,裤脚一高一低,背着一把吉他,直愣愣登上舞台。台下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音乐响起,他扯开嗓子,轰出歌词: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台下一阵静默,所有观众都傻掉了。因为从没有人这么唱歌,也没有人听过这样的歌。这首歌叫《一无所有》,第一次唱出了“我”这个概念。此前,中国歌曲没有“我”,最多有个“我爱北京天安门”。  官方代表愤然离席,朝演唱
日本人总是沉溺于没有喜感的事物。他们有成箩筐的悲情道具:樱花、瀑布、春雪。现在,我又发现了萤火虫。  读《细雪》,情节框架破旧得很,就是没落关西世家,四个姐妹的嫁娶离合。若干年前,看得我昏昏不已。为一场相亲写上几十张纸,再为一次水灾絮叨个几十页。八婆得要死,原来一场人工婚姻,其程序复杂过大国和谈。雪子一到月经期就会有激素性色斑,相亲得小心翼翼避开那几天,还要涂厚厚的蜜粉,一不小心忘了加胭脂,就被对
儿时总是很喜欢去妈妈办公室,因为翻检她的抽屉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进门就直奔主题,一层一层仔细翻检。妈妈偶尔试图拦阻,但更多时为避免我猴上身去影响工作,只好舍卒保车。而掠者如我,只觉常翻常新,永远都有彩头:没用过几次的三色圆珠笔!同事送她的旅游纪念钥匙扣!一个和小学生作业簿气质完全不同的牛皮纸笔记本,上面还写着“工作手册”!……最不济,也至少能找到几颗快融的大白兔。最幸运的一次,是找到一支英雄牌钢
作为曾经挑专业挑学校挑得眼花缭乱的研究生,想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眼见过身边同学各种掉坑里:有的在理想的大学如鱼得水,有的因为选错了专业而苦苦改行。  一所华东“211”和西北“985”该如何选择?一所“211”高校的王牌专业和“985”高校的一般专业又该如何选择?  作为曾经挑专业挑学校挑得眼花缭乱的研究生,想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眼见过身边同学各种掉坑里:有的在理想的大学如鱼得水,有的因为选错了专
家里有亲戚从中国来旅游,纽约这站我作地陪。这个活儿原本不难,在过去的18年里,我已经不只一次扮演过这个角色,接待过好几位亲戚、朋友,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不管是来开会的,来旅游的,来培训的,来考察的,到了纽约,左不过都是按图索骥,大都会博物馆、联合国、自由女神像、华尔街这些举世闻名的景点匆匆走上一圈,咔嚓咔嚓拍些照片,再到唐人街的中餐馆吃一顿似是而非的中国饭,大家就都心满意足,而我也算得上仁至义
探望我的高三英语老师的打算, 已经搁置很久了。  这位老师姓刘, 又被称为s u p e r m a n。他只是任课老师。印象中, 他总是站在讲台前,憨憨地一边摸着肚子, 一边讲课。嗓音洪亮,不疾不徐,总是可以让气氛马上轻松愉悦起来。发现我们不像样的地方,他总是佯装叹一口气,随即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他教英语很有一套,抽丝剥茧, 各个击破, 即便英语基础不好, 掌握他的方法,提升立竿见影。  高中毕
你来迟了整整十年,   但你還是让我高兴。   坐得离我近一些吧,   睁开你快活的眼睛:   瞧,这蓝色的笔记本——   上面的诗是我童年的冲动。   对不起,我曾悲哀地生活,   很少因为太阳而欢欣。   对不起,对不起,为了你,   我遇到了太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