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瑛

来源 :艺术沙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_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出生。先后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陈文瑛:可以说,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70后”“80后”的画家有其不幸的一面,也有其幸运的一面。
  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来看,这两代画家是十分幸运的。国家社会秩序相对平和,经济发展强劲,国家实力处于一个上升期,他们有条件接触到众多的经典作品、展览以及艺术大师,而且书画市场的火爆也能支持他们从容地去学习和探索,有充分的空间去实践和创作。
  不幸的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反传统绘画的思潮影响着他们。可以说正是在他们要接受系统教育的时候,他们接受的大多是反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影响了他们对传统绘画经典的判断和审美能力,缺乏敬畏的态度,反而变得狂妄自大,以致误入歧途。另外市场经济虽然对画家经济条件的改善有所帮助,但是也影响着画家的心态,一旦为利益而创作,那么肯定会饮鸩止渴,被市场所左右,最终就会丧失成为一个优秀画家的基本条件。


  当然,现在国家提倡复兴传统文化,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对于传统的再认识是这两代画家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能悬崖勒马,还能亡羊补牢。作为画家来说,他们还相当年轻,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和完善自己的审美价值观,从而引导艺术实践和创作。之前的经历或许反而会成为前进的动力也未可知。
  所以,针对艺术创作来说,我建议这两代画家能沉下心来好好临摹传统的经典作品,仔细体会其中的艺术审美,好好读些传统文化经典,从根本上去解决绘画的问题。这样去做的话,艺术创作上的制作性、功利性等毛病都会随着自身修养的提高而逐渐消失。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陈文瑛:我个人认为如果水墨画的根本是“画道”的话,就没有新和旧的区别,所以“新水墨”绝对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这是必然的。 从艺术创作来说,“新水墨”主要是艺术形式的创新,不仅肤浅而且不能触及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对于中国文化的完善并没有什么益处,它又怎么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主流呢?另外,从艺术市场来看,经过最初的炒作之后,诸多新水墨作品的价格可以说一落千丈,这说明在资金链断裂后,炒作的人没有办法再维系了,而收藏市场又培养不起来。 所以,即使从艺术市场来看,也不会有什么大前途。
  至于“新水墨”的说法,显然是抄袭“新文人画”的概念,但相对来说作为主体的画家自身艺术水准和文化修养要弱一些。“新文人画”现在都没有什么人提了,而且真正在这个领域有作为的画家也非常少,所以“新水墨”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陈文瑛:没有传承,就不可能有创新。 所谓的创新,在我接受的艺术教育来说,其实是“完善”。每个人都会受到时代气息的影响,都具有有别于古人乃至于同时代人的情怀,我们只要能完美地表现这种情怀,用最适合的方式去表达,这样的作品自然就具有时代性。刻意追求时代性,反而会丧失时代性。因为他们追求时髦的作品肯定会被历史淘汰,而画家和作品如果被历史遗忘了,还谈什么时代性呢?
  《艺术沙龙》:老一代批评家和青年一代批评家谁对您的影响更大?
  陈文瑛:画家应该不必在意批评家的意见,除非他们也能画出好画来,否则没必要听他们的话。所以我还是秉承家传,踏踏实实从传统中学习,再在实践中体会艺术之道。 我不喜欢批评家,我喜欢美术史、美术理论方面的学者。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陈文瑛:我两者都在意,学术认可就会带来市场的认可,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两者不区别对待,则会在两者之间从容有余。而且,我也不认可学术这个词,我认可学问。画画其实是在做人、做文化、做学问,一谈“术”就走偏了。
  《艺术沙龙》:您怎样看待学生比老师的画价高?
  陈文瑛: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果学生画得就是比老师画得好,他的画价当然可以比老师的高。而且市场考虑的往往是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不仅仅就画而言。所以,出现学生比老师的画价高的现象,也很正常。
  《艺术沙龙》:请聊聊您最喜欢的艺术家。
  陈文瑛:喜欢的艺术家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很难选出“最”来。我只能说,那些作品可以带来心灵上的安静,能让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的画家,就是我喜欢的艺术家。
  《艺术沙龙》:媒体宣传对您有意义吗?您觉得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哪种媒体更适合展示您的作品?
  陈文瑛:媒体宣传对我来说当然有意义,毕竟我还不是著名画家,更不是艺术大师。 我需要艺术交流,需要别人认知我的作品,同时也根据反馈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艺术。所以,媒体宣传当然是于我有利的。
  至于哪种媒体更适合展示我的作品,其实都可以。关键是我的作品能否达到自己的要求,能否“日日新,又日新”。
  《艺术沙龙》:您订阅期刊吗?近期关注的报刊有哪些?
  陈文瑛:我们学校有期刊室,作为画家,也有大量的杂志邮寄给我们,所以基本不主动订阅期刊。近期没有什么特别关注的期刊,太多了,没时间选,也没什么时间仔细阅读。
  《艺术沙龙》:您如何评价“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的期刊立意?您认为在当下,这种期刊是否仍有存在的意义?   陈文瑛:“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的立意很有意思,这是个非常好的想法,毕竟一个展览的时间有限,一本书却可以长时间存在。即使是当下这样的文化环境,我觉得也很有必要。尤其是书画作品,在网上看不如在纸上看,在纸上看不如看原作。如果看不了原作,退而求其次,看纸上的作品,也算是很好的选择了。 所以,这种期刊在当下能够存在,体现的是对艺术节操的坚持。当然,如果刊登的画太差,那又当别论。
  《艺术沙龙》:您认为互联网对自己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陈文瑛:我很少上网,所以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好处。但是有时候发个邮件和相片什么的,还是很方便的。
  《艺术沙龙》:您经常在网上购物吗?有作品在网络上成交吗?
  陈文瑛:网络购物的事情基本都是我老婆管,我不参与。至于作品在网络上是否有成交,我也不关心,那是画商的事情。他们从我这儿拿走画以后,我就不管了。
  《艺术沙龙》:相比随时可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手书信件在当下已具有了别样的意义。如今,您还会提笔写信吗?
  陈文瑛:现在基本不写信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解决问题了。这种变化也算是人类发展的代价吧。
  《艺术沙龙》:您有拖延症吗?日常生活中您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陈文瑛:我应该有拖延症吧,因为我总觉得事情会有变化,所以要再等等看。对于时间的管理,我更倾向于先满足家庭和工作的需要,之后再画画和写生什么的。
  《艺术沙龙》:过去的一年中,您邂逅了哪些好书?
  陈文瑛:介绍两本吧。广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南田画跋》和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樗斋画谭》。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陈文瑛:坚持学习和临摹传统绘画,坚持写生实践。希望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从而彻底完成自己绘画艺术的质变,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2014年8月3日下午4点,“诗意的长啸”沈沁水墨作品展在圣之空间开幕,展览由杨卫策划,展出了沈沁2010年至近期创作的以鹰为题材的水墨作品。  在传统水墨画中,鹰通常是一种展翅高飞、遨游天际的形象,它是文人画中托物言志的常见题材。但艺术家沈沁笔下的鹰则显得心事重重,与传统绘画中雄心万丈的鹰的形象大相径庭。她画的鹰极少是完整的,一般取头部特写,最后形成肖像式的鹰,这也是肖像系列得名的来由。这些鹰有
期刊
李仕明 198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2003年入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课程,2009年应李庚教授之邀,赴日担任京都造形艺术大学讲师并有多幅作品留校作为示范。现为李可染画院李庚执行院长工作室助理。  才华出众的青年画家李仕明最近听说去写生回来,带回来的画稿,看过几件他与道友写生的画,使人想到文徵明的诗句,他的画有几分尘外之音,有几分朴拙之意,随机写来,自成天地。长久以来南风流,北苍雄,仕明出身潍坊
期刊
1983出生,河北昌黎人。200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绘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写意人物画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李 江:“新水墨”是社会发展和中国画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大多数画家“肆意妄为”丢掉了传统的瑰宝。创新是好的,但缺乏传统根基的创新势必越走路越窄。  《艺术沙龙》
期刊
1978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任教于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桑 蕾:为艺术的可能性加了无数的注解,但只有真诚者才可以经受时间的洗礼。安于自己,拭目以待。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桑 蕾:
期刊
1976年1月出生,安徽萧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花鸟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湖北省工笔画协会会员,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要从事中国花鸟画艺术创作研究。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李 果: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相比,“70后”的创作面目更为矜持,或者说更为保守,无论是水墨创作还是工笔画都有依托于传统的影子,骨子里试图从传统的给养中
期刊
1957年生,四川双流人。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成都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艺术沙龙》:中国古代绘画史几乎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女画家及其创造的艺术成绩皆被放逐在文化边缘,消失于历史时空。您怎样看待这段历史?  姚思敏:女性缺席大概不只是中国绘画
期刊
1985年出生,台湾苗栗人。2010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研究所美术创作(水墨画)理论组博士班。现为东方彩墨学术联盟(国际彩墨画家联盟FITMA)秘书长,台中教育大学美术学系兼任讲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高甄斈: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多元的面貌。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
期刊
1988年出生。2010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艺术沙龙》:你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蒋非然:风格多样,画面关注画家本我。  《艺术沙龙》:你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蒋非然:学术认可。被市场认可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被学术认可才能长久。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
期刊
1984年8月出生,台湾人。先后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古迹修护学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创作水墨组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创作理论组水墨组博士班。现任台北市立明伦高级中学美术资优班教师。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简志刚:当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快速上升,政治实力崛起,艺术与文化的话语权便会渐渐被重视。中国要居于世界艺术的主导地位或许尚要一段时间,但可能
期刊
1987年3月出生,山东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韩雨对:存在即有其合理性。我们之所以这么界定“70后”和“80后”画家,因其整体呈现出不同于“60后”和“90后”画家的创作状态。“70后”和“80后”画家或经历或参与了水墨画的种种新探索和尝试,如“实验水墨”“抽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