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方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如今《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给我们勾画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框架. 《标准》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 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做”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乐趣,培养能力应是当今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以“做”为中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呢?
  一、让学生在生活原形中做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回归到儿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身边发生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从节假日期间商店门口的打折广告牌谈起,然后再利用本班同学到公园去春游买团体票如何优惠这一生活实例作为例题,来讲解百分数应用题. 这样就把教材中缺乏生活气息的例题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题目,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做数学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因此应当成为共同体成员之间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数学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同时,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所持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自己反思和修正的机会与体验. 可以说,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会让探究新知的过程充满精彩,会让数学课堂成为百花斗妍、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成为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才能的舞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切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在合作中证实并发现自己的能力,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可让学生以出版商的身份小组合作,共同制作2008年各月的日历.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小组研讨、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在制作日历的过程中,探索出有关年、月、日的许多知识,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而且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
  “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 ”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云烟”,很难扎根在学生脑海中. 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是建构主义所大力倡导的理念,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实践的课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要在学生操作中加强指导,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然后让学生利用手头的近20根小棒(其中有一些小棒的长度相等)和一些橡皮泥,以小组为单位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 小组活动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在搭建长方体框架的过程中有哪些体会?有的学生说:觉得相同方向的小棒的长度必须相等;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搭建不出长方体,因为我们的材料里面有一组只有三根小棒的长度相等,找不出第四根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问学生:“我们把方向相同的小棒看作一组,每组应是几根呢?这四根小棒一定要怎样?为什么?”教师如此加以启发,就使学生在搭建长方体框架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新知——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做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无需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单纯记忆就可以,从而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一理念强调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 探索经历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留给学生根据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对于例题“13 - 9 = ?”教师可以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去探索,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有机会展示个性,探索创新.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了许多口算“13 - 9 = ?”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拆减数;有的想加算减;有的利用学具小棒,一根一根地减;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算9 - 3 = 6,再算10 - 6 = 4. 如此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让学生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在做数学中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以促进学生被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才会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它要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的学习探索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容易唤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并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摘要】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是一个民族之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保障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高素质. 因此,它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人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关键词】 创新;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探索观    创新是一个民族之魂,是保障其能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法宝.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需要社会不断地维护、引导,更需要整个教育界敢于迎接改革和挑战,确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老师传授知识,全面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活动    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产生了新的课程安排,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数学思想的教学,高中数学思想是学习好高中数学的关键,要真正地掌握高中数学,只有掌握它的核心——数学思想才有效用.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课堂上做好数学思想的渗透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思想;重要性;培养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高中数学只有在掌握大量的数学思想的前提下,才有可
[摘要]创新意识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是一个民族之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保障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高素质,因此,它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人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关键词]创新;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探索观    创新是一个民族之魂。是保障其能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法宝。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是需要社会不断地维护、引导,更需要整个教育敢于迎接改革和挑战,确立创新是教育
【摘要】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当前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不利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素养,积极、科学地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 “说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语言;培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老师都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而轻视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重视问题回答的答案,轻视问题回答的完整性、逻辑
当前,伴随着大学生的扩招,我国各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多,素质也越来越高,但同时也发现了创新型人才的稀缺,当然这和我国过去一段时间教育体制的落后,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适应新形势人才的培养,我国目前的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这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无疑提出了新的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过去的只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而是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让过去呆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活”起来,使学生个性飞扬,在愉快中获得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快,下面谈谈笔者是如何创造“活”的数学课堂的。    一、导入——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导入设计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入手,力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在自主的操作活动中,在老师精心的预设中更好地投入学习,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更好地、不断地进行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在数学课上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并使其各方面思维能协调发展. 我们一旦诱导学生“动”起来,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堂也会大放异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践行“动中求知”的理念,让学生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