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与池塘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鲤是很多养鱼爱好者喜爱的观赏鱼。其神奇之处在于,在小鱼缸里饲养,它只能长到两三寸长;放到大鱼缸或者小池塘中,能长到六寸到一尺长;放进大湖之中,则会长达三尺。锦鲤能长多大,与池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由锦鲤和池塘,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今天的经典教育,引发对“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池塘’”的思考。由于对经典教育理解的缺失与浅薄、经典诵读做法的单一以及诸多固化思维的牵绊,我们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鱼缸”,局限了孩子的成长空间,让其失去了成为“大鱼”的机会,领略不到“江河湖海”的风光。
  得益于广州市天河区在经典教育推进上“鼓励实验尝试,包容自由探索”理念的支持以及提供的丰润土壤,六年来,岑村小学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立足解决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打造适合“鱼儿”生长的“池塘”而努力求索着。
  一、开展师资培训,突破“池塘”边界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经典教育的首要保障,岑村小学一直坚信志同道合的力量。
  (一)以持续的培训影响人
  学校多年来坚持“自培、他培、培他”三结合培训模式。除了借助自有师资在语文学科教研时间开展经典教育自培外,还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中国吟诵学会举办的吟诵师资培训班、区教育局组织的经典教育全员培训,组织骨干老师参加伏羲教育全国师资培训班,鼓励老师们学习吟诵,亲近传统文化。在组织自培、他培的同时,学校主动承担起培他的义务,至今已组织开展了六期全国伏羲教育师资培训,为经典教育的普及贡献了绵薄之力。
  (二)以共同的理想感召人
  经典教育的生命力源于中华优秀文化,更来自一颗颗为国育才的赤子心。有了这颗心,才能把老子、孔子等古代圣贤请进课堂作为首席老师;有了这颗心,才能尊重成长规律,以乐带学,让孩子在开心快乐中成长。也正是在这颗心的感召下,才聚集到一群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城市,却拥有相同志向——全身心投身经典教育的老师。此外,还有一群特别的“助教”分外引人注目。他们原本是家长义工,不仅学习能力特别强,而且还各具特长。学校有意识地激发和挖掘其潜能,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地方特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来。于是,家长由热心的“义工”蜕变为满腔热忱的“助教”,为学校经典教育注入了丰沛的源头活水。
  唯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引领学生走得更高更远。教育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不断成长,为经典教育不断突破“池塘”边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改革课程与教材,确保“池塘”水草丰美
  多年来,我们都在为孩子沉重的书包而心疼叹息。如何让孩子既减轻学业负担,又学到能一辈子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典诵读实践的深入推进让我们欣喜地发现,这正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良方。2013年,随着伏羲班的开办,学校大胆进行了课程和教学改革,让经典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课程。
  语文——诵读古诗文经典,储存语言素材。小学阶段的孩子机械记忆力强,理解和动手能力不足,适合早识智慧字,多读圣贤书。为此,学校调整教学顺序,让一二年级孩子读背《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中华语言精华,而把硬笔书写教学放到三年级以后,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品德——经典读背,正心定性,引领生活。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反复诵读《弟子规》《大学》等,引导孩子志存高远,立足脚下,学会做人。
  科学——经典学习是最好的科学启蒙。在经典教学中,学校注意适时拓展经典故事,引导孩子思辨启蒙。同时注意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将来了解科学,运用科学自然游刃有余。
  课程与教材的改革,让“小鱼”拥有了不一样的“池塘”和不一样的“养分”。经典诵读,造就了他们的沉稳和专注;丰富多彩、快乐高效的课堂,让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长在其中。
  三、以乐带学,激活“鱼儿”动力
  没有了沉重的书包,没有了书面的作业,孩子们解放了,但他们的学习却没有懈怠。伏羲教育倡导的“两轮运转”模式,让孩子们习惯于专注地学,痛快地玩。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催挠之则衰萎。”只有顺着孩子的天性,才是真正的、有效的教育——经典教育同样如此。
  “玩”是“学”的发动机。经典学习是在不断重复与循环中落实巩固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以奖励“玩”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克服重复带来的乏味感。但凡经典读得认真或者背诵过关的孩子,可以奖励以尽情玩耍——这个方法百试不爽。“玩”的目标激励了孩子“学”的动力,不知不觉间,促进了孩子们专注习惯的养成。
  “学”本身也是有趣的“玩”。经典诵读中,老师和孩子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相当的自由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发出林林总总的玩的项目和方式,如识字游戏、对对子游戏、编故事、各类小竞赛等。事实上,在有目标而无拘束的环境下,看似枯燥无味的经典诵读充满了乐趣,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学的能力在玩中,在不知不觉中扎下了根;学的热情也在“玩”中,持续高涨起来。
  四、游学实践,助力“鱼儿”畅游“大海”
  因为顾及各种安全问题,虽然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现行教育仍拘泥于课堂、局限于书本,基本足不出户。如何将课堂“小学习”与生活“大学习”相融合?各年级不定期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狭小(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生活圈子。目的地可远可近,可大可小,学校附近的火炉山、广州各大博物馆图书馆,乃至农田江畔都是孩子们“山林学习”“文化之旅”“亲近自然”的场所。
  三年多的时间里,岑小娃娃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留下了众多有趣而难忘的镜头。2014年1月,伏羲班的孩子们前往岳阳市,开始了第一次游学之旅。为了锻炼这群一年级孩子的适应与交往能力,他们被安排到了当地家庭住宿。孩子们很快就融入了岳阳家庭,和当地的同龄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每天晚上自己洗衣服,早上自己收拾行装。在为期五天的岳阳游学之旅中,孩子们到屈子祠追寻古人的足迹,在赤壁古战场领略浩瀚江色,在岳阳楼登高远望吟诵气势磅礴的《岳阳楼记》,到东洞庭湖了解候鸟迁徙的知识……彬彬有礼的举止、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超强的自理能力,让他们赢得了一路赞誉。
  实践证明,游学是一种离开“小鱼缸”,奔赴“大海”的锻炼,融合了学与游,贯穿着经典学习、参观游览、意志品质、自主能力的锻炼;突破了地域限制,在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的同时,也让其得以更近距离地了解国情民生,感知时代脉搏。行走在路上,收获在路上的游学,真正实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们的教育,不仅应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水,而且还应该提供足够大的“池塘”,甚至成为江河湖海,让他们可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自在地成长,获得成为“大鱼”的机会。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其他文献
【案例描述】  如果你听到学生对你说“你真贱”,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愤怒、生气或许会是大多数老师的第一反应,甚至有些人会冲动地打骂学生。然而,我却因为这句话而收获着,感激着。  事情发生在上周五最后一节班会课中。在分发白纸给学生写自己想竞选的班干部岗位时,却发现没有可用的白纸。突然想起去总务处领本子的时候,发现学校多出一些,于是就向总务处的老师多拿了几本,好送给孩子作奖品,没想到现在就派上用场了
【摘要】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中高年级教学的重难点,进入高年级,语篇篇幅逐步增加,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学习掌握范围以及文化知识更为广泛,因此,语篇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要比一般课型更繁重,我们必须研究教材,做好每单元的语篇教学设计。  【关键词】 导入;问题;主线;阅读  【作者简介】高芳,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小学。  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呈现形式多样,话题种类也多
编者按:伴随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各地小学品德教材陆续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乃至重新编写。领会与把握教材的修订思想和编写意图,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本刊分别从教材编者和一线教师的视角,编选了三篇文章,希望此次讨论能帮助一线教师在即将印行的新教材的使用中,真正让儿童借助教材这一“起跳板”,跳得更高,发展得更好。  摘 要:优化活动设计
时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过于将德育功利化和功能扩大化的倾向,使得德育的亲近度明显降低。其实,德育是一个很轻松的话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如果我们能从德育的文化本质来考量和实施,那么德育就会是一个享受精神生命成长的愉悦的过程。文化践行,是实施德育的绝佳选择,选择了文化践行,学校德育就会如呼吸一样自然。  大家想必都注意到了,年初,一尊高达9.5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门以东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正式亮相
【案例】  正是放学做值日的时间,值日小组长撅着嘴气呼呼地来到办公室找我:“老师,毛毛又逃走了!这个学期他都逃了N回值日了!”值日组长告诉我,今天大家发现毛毛又准备溜回家,于是,他们藏起毛毛的饭盒试图阻止,谁知毛毛大发雷霆,在大声吼叫的同时,不断敲打课桌,吓得同学们赶紧归还饭盒,任由他回家了。  这个学期,班级开展“值日明星小队”评比,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可是,唯独这个毛毛依然我行我素,一点
【案例】  我认识他,每次月考的金牌之星。他的班主任夏老师是我的好友,在我面前无数次地提起过他,以他为傲。他在我面前哭了很久:“连续两次我都没有进入金牌之星,这一次数学拖腿更严重。我知道再这样下去我就完了,可是每次上数学课都别扭。我以前特别崇拜老班,就是现在也很崇拜他,他对我也很好,但是现在感觉越来越怪了。也许是上次学校要求订书我没订,也许是上次我给语文老师打的分太低了,反正老班现在对我特冷漠,以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知识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落实课程的目标,就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关键点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概念图能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及其联系用形象的图表显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它的介入无疑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增添了有力的支柱。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性地使用概念图,把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绘制或运用概念图,把纷繁复杂
Michael White和David Epston在其编写的《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叙事疗法,即通过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故事,从中找出“闪光事件”,以唤醒其内在的积极力量,进而重构其人生故事,促使其认知改变。本文试通过学生案例,探讨叙事疗法在心理疏导中的运用。  一、缘起  一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方老师,班上是不是有个同学叫小怡?女儿回来说,小怡经常拿着
作为一名任教多年的品德课老师,我一直关注品德课的“生活性”,把“源于生活,立足生活,指导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还大胆开发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源,让生活走入课堂。2010年12月15日,我执教了一堂品德教研课《快乐的冬天》(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对课程的生活性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触。  【案例描述】  那一天,我和一(三)班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快乐的冬天》。我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期待
“对孩子讲讲和平很重要,因为这个世界不太平,珍爱是关键。”这是澳大利亚斯蒂芬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每执教关于“战争与和平”话题时,我总希望通过生动详实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历史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让他们树立居安思危、报效祖国的志向,养成心怀感恩、珍惜生活的情怀。这是我看到“和平是什么”课题时的最初想象。  没想到,随着镜头的推进,活动的深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别样的“和平”!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