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学力提升的支点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知识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落实课程的目标,就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关键点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概念图能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及其联系用形象的图表显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它的介入无疑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增添了有力的支柱。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性地使用概念图,把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绘制或运用概念图,把纷繁复杂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了解各类事物的特点及其关系,从而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分析事物基本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涉及较多历史地理方面内容的课程知识性较强,且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如何有效达成史地题材品德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呢?笔者发现概念图可以用简洁的方式描述事物发展的阶段、显示事物之间内隐的关系等。只要合理运用概念图,就能将原本模糊难辨的知识变得清晰透明,将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完整,使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掌握事物的基本特点,分析出事物间的发展变化,而且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他们概括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分析事物发展变化
  运用概念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历史事件在不同时间段演变的过程。如针对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偏重于历史知识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概念图,去分析历史事件或具体事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发展自主分析能力,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
  如在教学《千年不衰的汉字》(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知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汉字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悠久的演变过程。笔者先让学生观看“虎”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字形及其发展变化的视频,随后让他们借助“虎”字的演变历史,结合自己课前的调查,每人独立绘制一张汉字字体变化的概念图。为了找到关键词,学生观看视频时特别认真,有些还会边看边做记录。为了准确选定关键词,学生还依照一定的标准(字体名称),对自己所做的记录进行筛选。当每人单独绘制完成后,笔者还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评价、交流。通过绘制概念图(如图1),学生自主分析材料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使原本枯燥的汉字演变教学转化成了学生形象观察、快乐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看一看、绘一绘、评一评的过程中真切感受了汉字演变过程之缓慢,汉字历史之悠久,寓意之深刻。
  (二)认识事物基本特点
  概念图能方便有效地辅助教学,但怎样引进概念图让学生容易接受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直接让他们自主编绘概念图,显然难度太大。但如果教师直接呈现编制好的概念图,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没有经历构图的过程,没有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制作概念图,逐步掌握绘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可以真正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在学习新内容时,师生共同制作出有效的概念图来构建学习模型,学生利用概念图可以有效分析事物内部的基本特点,初步锻炼他们对抽象事物的分析能力。
  如在教学《千年不衰的汉字》(第二课时)时,了解汉字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笔者先讲述了“瑞典林西丽女士的汉字缘”的故事,再让学生讲述他们搜集的外国人学习汉字的小故事。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补充了当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开设了汉语课的信息……这么多的外国人爱上了中国的汉字,它究竟有何魅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让学生寻找原因:有的讲述汉字的变化多,并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有的讲汉字的意寓深刻,寻找到了“证据”——2008年奥运会会徽;有的联系上节课上绘制的汉字演变概念图,讲述它的悠久历史……结合刚才的交流和课前了解到的信息,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出汉字特点的初步分析图。但是对于汉字不仅仅是方块符号,更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这一特点,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笔者就抓住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方言各异,但汉字神奇地将这一切跨越过去,消除了语言上的障碍这一特点,让学生加深理解。笔者巧妙地出示了一些简单的东巴文字,让学生猜它们各表何意……再趁机引导学生思考,汉字还有什么特点?在反思修改的基础上,学生最终完善了分析图。(如图2)
  学习、反思、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使学生对汉字的知识连成了线,串成了面,结成了网,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通过对汉字特点概念图的归纳整理,学生构建了关于汉字的知识网络,清晰地了解到汉字的基本特点。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使他们不仅初步学会了分析事物的方法,提升了合作、沟通的能力,还真切地体验到了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汉字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条情感纽带。
  二、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概念图能有效显示事物间的因果信息、层次等级、分支程序、整体局部、主体客体等关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逐步使用概念图,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利用概念图对事物进行分类,分析、比较不同事物间的关系,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认识事物属种关系
  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概念的认识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概念图将学生已有的、零散的、具体形象认知整合在一起,在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之间搭建认知的桥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
  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交通》(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时,笔者以公交车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感受到交通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便捷。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有哪些公交车。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虽知道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名字,但对它们属种关系的认识还很混乱,有些学生甚至还认为火车并不是公交车。   基于学生的实际认识情况,笔者安排师生合作绘制概念图。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笔者随机板书公交车的名称,并以此作为绘制概念图的起点。然后,适时补充学生没有谈到的一些工具,如轨道列车、轻轨、磁悬浮列车等图像资料,再适时补充板书内容。在师生共同交流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用概念图来展示城市交通工具的分类。(如图3)此时,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获取的公交车方面的信息,制作出正确的概念图。通过制作概念图,学生明确了城市公交车的分类,初步理解了公交车这一抽象概念的内涵,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分析事物因果关系
  概念图可以显示复杂的事件或复杂现象的因果关系。笔者在教学中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时,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的始作俑者是我们人类自己,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环境问题补充阅读材料,用圈形概念图逐层分析教材提供的深层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不同环境问题圈形分析图(如图4),会发现任何一种次生环境问题的核心要素,都指向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此时,笔者再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单独针对酸雨这个环境问题,集体制作一个分析因果关系的概念图。(如图5)通过这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活动造成的,而它又将危害人类。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应该从我做起,改变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这节课,通过两次制作概念图,使学生由表及里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有效地达成了预期教学目标。
  (三)比较事物异同
  运用概念图可以对比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和独特性。在教学时,笔者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图比较相关事物,帮助学生更便捷地发现事物的共同属性。笔者的教学经验表明,在课堂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
  如教学“屈辱与抗争”单元《悲愤的吼声》(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时,笔者让学生结合《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运用概念图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性。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先讨论确定概念图节点,然后运用对比矩阵图,就能轻易地看出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性。(如图6)
  通过作图比较,学生清楚地发现,两个条约中作为被侵略方的中国都要向侵略者赔款,且赔付的数额越来越大,赔付对象国越来越多。学生不仅训练了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还深刻地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极大地激发了爱国心。在《悲愤的吼声》这一课中,也涉及到《马关条约》的内容,笔者还指导学生针对《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绘制相关的对比分析图。(如图7)通过制作概念图,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侵略者的本性,即以抢夺他国土地财富为目的,从而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类比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笔者的尝试性实践表明,概念图作为一种帮助学生认知的支点,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它可以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思维支撑,帮助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提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者单位:平湖师范
  附属小学
  浙江嘉兴 3142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其他文献
一、困惑源于尴尬    学校品德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了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了不起,家乡人》一课。课堂上,教师在介绍了教材中的人物及其贡献之后,让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我们家乡的名人”。尽管老师尽力启发,学生还是没有活动起来。原来,只有几个同学完成了调查任务。而就这仅有的几个同学也因为小山村没有大人物,只得去调查身边的亲人——当然不是有代表性的人物。所以当他们汇报自己的
摘 要 传承张謇先生“大生”哲学思想,高师附小以德育的文化自觉为指导,以“共生”为思想核心,建构“大生德育”体系,探索其内涵、原则与范畴,提升学校德育品位。  关 键 词 文化自觉;大生;大生德育;共生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6-0040-04  学校德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与学校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容,同时,体现着学校的文化
在新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一栏都引入了“成长记录袋”这一新的评价方式,试图通过对它的运用,来打破传统的单一试卷评价体系,建立起由多种评价角度、多种评价主体和多种评价方式构成的科学评价体系,使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成长过程。然而,一方面,由于成长记录袋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新兴评价方式,多数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与指导,因此对成长记录袋缺少科学的认识;另一方面,成长记录袋如果不能实现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颇具个性的特色成为当前中小学校办学的方向,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广州市番禺区星河湾执信中学(以下简称“星执”)办校11年来,由区一级跃升为市一级、省一级学校以至全国优秀民办学校,秘诀正是走特色发展之路。  构建特色活动课程是学
【案例描述】  如果你听到学生对你说“你真贱”,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愤怒、生气或许会是大多数老师的第一反应,甚至有些人会冲动地打骂学生。然而,我却因为这句话而收获着,感激着。  事情发生在上周五最后一节班会课中。在分发白纸给学生写自己想竞选的班干部岗位时,却发现没有可用的白纸。突然想起去总务处领本子的时候,发现学校多出一些,于是就向总务处的老师多拿了几本,好送给孩子作奖品,没想到现在就派上用场了
【摘要】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中高年级教学的重难点,进入高年级,语篇篇幅逐步增加,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学习掌握范围以及文化知识更为广泛,因此,语篇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要比一般课型更繁重,我们必须研究教材,做好每单元的语篇教学设计。  【关键词】 导入;问题;主线;阅读  【作者简介】高芳,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小学。  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呈现形式多样,话题种类也多
编者按:伴随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各地小学品德教材陆续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乃至重新编写。领会与把握教材的修订思想和编写意图,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本刊分别从教材编者和一线教师的视角,编选了三篇文章,希望此次讨论能帮助一线教师在即将印行的新教材的使用中,真正让儿童借助教材这一“起跳板”,跳得更高,发展得更好。  摘 要:优化活动设计
时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过于将德育功利化和功能扩大化的倾向,使得德育的亲近度明显降低。其实,德育是一个很轻松的话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如果我们能从德育的文化本质来考量和实施,那么德育就会是一个享受精神生命成长的愉悦的过程。文化践行,是实施德育的绝佳选择,选择了文化践行,学校德育就会如呼吸一样自然。  大家想必都注意到了,年初,一尊高达9.5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门以东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正式亮相
【案例】  正是放学做值日的时间,值日小组长撅着嘴气呼呼地来到办公室找我:“老师,毛毛又逃走了!这个学期他都逃了N回值日了!”值日组长告诉我,今天大家发现毛毛又准备溜回家,于是,他们藏起毛毛的饭盒试图阻止,谁知毛毛大发雷霆,在大声吼叫的同时,不断敲打课桌,吓得同学们赶紧归还饭盒,任由他回家了。  这个学期,班级开展“值日明星小队”评比,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可是,唯独这个毛毛依然我行我素,一点
【案例】  我认识他,每次月考的金牌之星。他的班主任夏老师是我的好友,在我面前无数次地提起过他,以他为傲。他在我面前哭了很久:“连续两次我都没有进入金牌之星,这一次数学拖腿更严重。我知道再这样下去我就完了,可是每次上数学课都别扭。我以前特别崇拜老班,就是现在也很崇拜他,他对我也很好,但是现在感觉越来越怪了。也许是上次学校要求订书我没订,也许是上次我给语文老师打的分太低了,反正老班现在对我特冷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