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阶段与转型路径分析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商业银行转型;金融科技;银行监管;科技中台
  【中图分类号】F831.0;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48-04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头部互联网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迅速发展与壮大,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了空前冲击,商业银行逐步察觉金融科技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和风控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快转型步伐,主动拥抱金融科技成为商业银行在未来保持行业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当前,仅有少数头部优秀银行提出了明确的金融科技转型路径并得到了有效实施,其他银行在金融科技转型方向、路径和方式等多个方面频繁调整,存在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和商业机会主义等情况,不仅浪费资源,更贻误了转型发展的良好时机。例如,近年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助贷和联合贷等消费贷款业务,在自建生态场景选项之外,为大部分致力于金融科技转型并在短期内取得可观收入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希望。但是,随着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11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各类消费贷款因杠杆受限等因素,高速发展的势头预期将会有所改变。高度依赖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消费贷款实现快速获客的商业银行,则面临着加强自主风控能力和自建生态能力的双重压力。因此,探索符合当前及未来监管要求、有效防范系统性和经营性风险、符合自身战略定位和发展特点、能够有效落地并确保投入产出效率的金融科技转型之路,是商业银行在当今时代迫切需要进行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简要梳理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历程和形式,将金融科技转型路径分为3个阶段,并将这3个阶段中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银行业金融科技转型差异大、盲目建设及商业机会主义突出和银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进行提炼与概括,最后针对如何更好地参与全面重构阶段,实现成功转型,从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差异化发展金融科技和推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建议。
  1 金融科技的含义与功能
  1.1 金融科技的含义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科技定义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将它定义为金融服务中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目前,广泛提及的金融科技手段可以概括为“ABCDEMI”,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 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由于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也未改变其跨时间、空间进行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本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金融科技中“金融”的社会属性和“科技”的自然属性做出区分,金融科技的本质仍然是基于技术本身,概括起来,可以将金融科技解释为对一系列应用于金融领域,与金融业务融为一体的各类新科技手段的统称。深刻把握金融科技仍为技术手段的本质,将有助于理性看待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金融业务,进而能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同时控制与金融科技相关业务的风险[1]。
  1.2 金融科技的功能
   根据不同金融科技手段的技术特性和在相应金融领域的运用,金融科技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功能。
   (1)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可谓是各类金融科技普遍具有的功能。例如,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人脸识别和智能语音提高了客户身份識别和客户需求确认效率,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智能合约提升了金融交易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提高了数据应用效率等。
   (2)提升客户体验。在同质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业,客户体验是实现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重要领域,而金融科技使客户获得定制、隐形、泛在、无感和无缝的客户体验,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的表现。例如,大数据分析形成的客户画像,在客户接触银行任意一个营销渠道时,均可快速提供客户特征信息,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建议。
   (3)增强风控能力。金融科技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的发展。例如,传统的信贷审批流程主要依赖人工进行资料搜集、风险评估和授信批复,而大数据风控模型通过对客户的经营销售、工商税务等各类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分析,快速、精准、高效地识别和评估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显著增强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4)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数据是金融科技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商业银行关键的资产和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云存储和云计算在大数据的快速存储和加工处理能力,与以往强调物理集中式的数据库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商业银行通过自建私有云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加工处理效率,从而支撑零售客户服务、大数据风控模型建设、智慧运营等多个体系的高效运转。
   (5)提升复杂决策的精准性。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日益加强的监管要求、需求更加多样化的客户及“黑天鹅”和“灰犀牛”不断出现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做出系统化、持久化且合理决策的难度显著提升。商业银行利用人工智能的智慧财务分析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方式下利用人工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低效率问题,使人的精力集中在决策分析过程,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投入产出分析能力和业务潜力挖掘能力,从而在制定复杂决策时能够更加精准。
   (6)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普惠性金融服务长期集中在理财、存款及相关的支付结算等业务领域,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对转账汇款等基础业务收取较高的手续费,在信贷领域则更加远离“长尾大众”。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使金融体系和服务渗透更深、更广,极大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受众范围,提高金融普惠程度。   2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阶段
   数百年来,银行业积极创新的追求始终未发生改变,对科技发展成果的引入、应用也从未停止,可以说,银行业应用金融科技的最初时点,远远早于金融科技概念出现的时间。现有最新的研究中存在多种对金融科技产生的新金融模式进行定义或划分发展阶段的论述,例如董昀和李鑫(2019)以时间为线索,从思想理论研究的角度,将中国金融科技的学术研究划分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年的思想萌芽成长、2012—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兴衰及近3年金融科技研究的新时代3个阶段。现有围绕金融科技开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体上认为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段性。金融科技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又是商业银行制定金融科技转型路径的重要参考,因此分析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根据主要运用的信息技术种类、对金融业务模式的影响程度及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运作方式的影响程度,将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历程劃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 线上替代阶段(2013年以前)
   自1987年中国第一台ATM机在珠海投入使用,到1998年招商银行成功完成第一笔网上银行支付交易,再到网上银行能实时满足多种服务需求;从2000年短信银行只能接收简单的账务信息到手机银行App广泛实现查询、转账、理财购买等多种功能;从1987年SAFEII第一版在工商银行网点上线,揭开中国银行业核心系统应用序幕,到银行业普遍实现各项业务系统化处理,线上化和自动化成为这一阶段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主要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和内部运营效率,同时推动了线上支付服务、代理托管等中间业务的发展。但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存贷款等主要业务的开展模式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2.2 探索融合阶段(2013—2020年)
   在因“余额宝”上线而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由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移动支付和线上结算业务快速孕育了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商业银行从最初被迫应对而在负债端推出各种“宝”类产品,到主动发展线上表外理财业务,进而到运用AI技术开展智能投顾,逐步在资金来源领域稳住阵脚。随后面对无序生长的P2P和网贷平台,商业银行又依托大数据、AI和区块链等技术,陆续推出了线上消费贷、线上现金贷、互联网平台联合贷款、高度线上化运作的信用卡类产品和区块链技术特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其中相当比例的贷款均通过线上自动化审批放款,使资金运用领域的业务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这一阶段,技术成为创新业务开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移动端应用和单项金融科技的场景化应用是主要表现。新技术催生了新业务模式,融合了金融科技和业务。但这一阶段,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和承载主体依然以贴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为主,仍然具有片面性和局部性,金融科技尚未成为引领商业银行内部运营管理体系深度变革的战略推手[2]。
  2.3 全面重构阶段(2020年至今)
   2020年,随着“蚂蚁科技”的“A+H”同时申请上市,相关信息披露使其业务模式和信贷服务营业收入占比(40%)较高的情况进一步明晰。“蚂蚁科技”及其他头部互联网企业相当一部分利润,本质上源自金融业务的特征被鲜明地展现出来,特别是2020年11月以来机构监管升级为业务监管、行为监管,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业务同样受到杠杆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等监管要求的约束,借金融科技避开监管约束实现快速盈利的空间已被显著压缩。商业银行如何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成为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将金融科技上升至战略层面,由前台业务领域延伸至中后台运营支撑领域,围绕金融科技推动组织架构重构、管理流程重构、信息系统架构重构、人才结构重构及考核激励机制重构,深度变革步伐不断加快成为此阶段的主要特点,国内领先银行如建行已在2017年左右前进入这一阶段。之后在2019年,招商银行提出零售金融3.0数字化转型,以MAU(月活用户数)作为“北极星”指标,重塑零售金融数字化体系;通过构建开放式全场景的企业移动服务平台=重塑批发业务经营模式,通过“云+API”打造开放型IT架构,同时推出管理和组织文化3.0模式,以开放、平视、创新为方向,重塑组织形态和文化氛围。此外,多家银行也提出建设科技中台和业务中台、大运营体系及智慧财务等中后台转型的战略构想,均体现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转型进入全面重构阶段的鲜明特征[3]。
  3 金融科技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银行在金融科技转型全面重构阶段的不断前行,一些问题不断凸显。
  3.1 金融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仍然以机构监管为主,对于非金融机构开展的金融业务尚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金融科技应用发展的不对称性。例如,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必须经过面签,而科技公司利用移动终端App进行人脸识别即可开展授信等。科技公司在弱监管环境下依托金融科技开展的金融业务迅猛发展,一方面对在监管框架内开展同类业务的商业银行形成挤压,使相应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发展迟缓;另一方面诱导商业银行与科技平台开展相关合作从而规避监管,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
  3.2 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有待加强
   近年来,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及工商银行等领先银行,结合自身业务规模、现有资源禀赋和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了体系完善且实施步骤明确的金融科技战略,在金融科技转型的全面重构阶段不断取得突破。其他银行则存在一定的盲目跟风行为,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先后站在风口的金融科技类型,部分银行在未能较好掌握相关技术特征和应用模式的情况下,逐个投资引进,投入产出效率低下;银行内部多个部门及分支机构也经常采购功能相近的技术和系统,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突出;此外,部分银行商业机会主义倾向明显,追逐短期盈利而忽视长期风险,例如面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线上联合贷款等业务,部分商业银行仅作为出资方而忽视风险管控,导致信用风险不断累积[4]。   3.3 科技人才及投入较为缺乏
   在一般的金融科技企业,大约有四成员工为专职技术开发人员,而放眼银行领域,例如在我国金融科技领先的建设银行,员工总数巨大,即使科技类人员在2019年末达到10 178人,但也仅占全行的2.75%,而其他银行科技类人员在总人数和相对占比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金融科技人才十分短缺。此外,除国有六大行、规模较大股份制和城商行外,其他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较弱,同时如果伴随资产质量方面的压力,则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3.4 体制机制相应配套改革仍需跟进
   在全面重构阶段,金融科技各类新业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及多种职能的充分发挥,均有赖于中后台配套体系的强大支撑,例如客户经理掌握的客户画像信息,依赖高度整合的多维度客户价值分析底层数据;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开发上线的移动端应用功能,依赖由产品经理和IT人员构成的敏捷项目团队。目前,即使是领先银行也仅是在数据中台建设、敏捷组织建设、智慧运营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及智慧财务建设等少数领域进行了与金融科技配套的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和改革。单一职能分工的组织架构、竖井数据管理模式、强调直接效益的考核激励体系和相对僵化的人事制度,仍然对金融科技转型形成较大掣肘,与金融科技创新实现良好匹配的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推动。
  4 总结及建议
   对金融科技转型的3个阶段的分析表明,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应把握好“不变”与“可变”的关系,其中“不變”在于商业银行为广大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发挥金融职能的本质没有变,而“可变”在于产品形态、服务形式、外部监管环境、内部运作模式及组织形态等都可以相应进行调整。唯有变革,才有助于解决金融科技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1 加快监管转型,优化制度环境
   监管要求是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最重要的外部约束,当前我国监管方式已经由过去机构监管为主向全面监管转变。针对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坚持和完善对同类金融科技业务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监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需要坚决清理整顿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业务,防范数据和业务垄断,加强金融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重视网络安全,防范化解金融科技风险及系统性风险,不断完善金融科技转型的重要外部制度环境。
  4.2 明确战略目标,提升管理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将转型金融科技上升为全行发展战略,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以单纯提高科技水平为目标,而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经验发展优势,始终坚持利用金融科技赋能客户服务能力为目的,践行开放银行理念,打破封闭体系,统筹协调金融科技与经营发展,加强场景和生态建设,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4.3 立足资源禀赋,理性推动业务创新
   面对“ABCDEMI”等多种金融科技,大多数商业银行很难全面引入且并行运用。要在金融科技初始阶段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资金、科技基础、业务特长和市场优势,选择性地进行深度发展和应用。具体而言,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实力雄厚,可选择较为全面的发展,而众多中小银行则可选择性发展,例如浙商银行重点发展区块链为技术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池化融资、易企银、应收款链等基础业务平台,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取得突出成绩[5]。
  4.4 拥抱内部变革,完善配套体制机制
   银行要摆脱传统机制掣肘,必须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为目标,以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规律为原则,对组织架构、系统架构和考核机制等进行配套性改革。这一过程也是商业银行进入金融科技转型全面重构阶段的重要标志。
   组织架构的调整不能仅停留在增设科技类机构和部门层面,而是要对分支机构之间、分支机构与部门、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和运作关系全面重塑;在系统架构和运营体系建设方面,应重视和加强中台建设,通过科技中台和业务中台的整合式搭建和全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打破部门壁垒、系统竖井和数据孤岛,实现平台化、模块化和插件化,将业务前台和支撑后台有力衔接,提升整体效率;在绩效考核机制方面,应注重把握金融科技所具有的场景切入、生态融合、平台运作及综合创收的特征,改变传统考核方式的口径多样化和碎片化,不断探索优化金融科技转型引领业务发展的北极星指标,并加强对场景开发、生态建设、平台搭建、客户满意度和综合盈利水平的考核,充分激活金融科技驱动下的创新动力。
  参 考 文 献
  [1]粟勤,魏星.金融科技的金融包容效应与创新驱动路径[J].理论探索,2017(5):91-97,103.
  [2]董昀,李鑫.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文献述评[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34(5):38-
  52.
  [3]张城,张东.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能力输出的三个原则[J].银行家,2020(10):127-130.
  [4]杨垚立.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0(7):56-64.
  [5]刘春航.大数据、监管科技与银行监管[J].金融监管研究,2020(9):1-14.
其他文献
【关键词】智能化;饲养系统;无线射频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063-03  0 引言   我国是养猪大国,但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的水平逐年下降,整体效益低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相关数据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母猪饲养与管理不到位。母猪是养殖场重要的生产来源,是养猪业的根本,在养殖场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他生产因素
【关键词】生鲜;生鲜电商;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4.6;F27;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30-03  0 引言   生鲜电商是指使用电子商务的方式通过互联网销售生鲜类产品,例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生鲜商品具有保质期较短、二次称重和各地消费习惯有差异等特点,所以生鲜电商的经营存在一定的难度。   2012年,有很多企业陆续进入
【关键词】监督;效益;管理;合规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87-04  1 加强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党的领导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1]。加强党的领导,是完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并购;资产定价;产权交易  【中图分类号】F832.5;F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51-03  1 背景   某集团是省(区)直属地方国有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全国制造业500强,依靠内部发展为主,对外并购重组为辅,经营业务逐步呈现板块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布局。近年来,该集团主要通过股权并购或重组、资产收购等方式来实现规模扩张和
【关键词】金融发展;国际贸易;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2;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56-03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管理和经济分工更加明确,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也加快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国际贸易的融合也对各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彼此经济往来的同时减少贸易冲突,促进彼此的和谐发展成为有关人员需
【关键词】劳动规章;劳动权益;合理性审查;平衡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74-03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依据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使管理权时,因用人单位不当适用有关处罚条款而引起的劳动争议却时有发生。笔者
【关键词】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U46;U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024-04  0 前言   自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至今已经连续保持12年。然而,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却微乎其微,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雄心远未达到预期。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汽车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历史、现状,探讨在国内外新形势下
【关键词】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师资团队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82-03  0 引言   目前,在跨境电商行业存在严重的人才缺口问题,大部分跨境电商在人才引进工作完成后才发现,人才的专业与岗位工作内容不匹配,新员工很难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的经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部分存在人才缺失问题。因此,国家应重视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物流产业;产业升级转型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43-03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十四五”期间各个产业依旧要搞好实体经济,不断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形成产业生态系统,激活经济发展动力,使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当前,中美博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策略;市场竞争力;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171-03  1 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的意义  1.1 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激发职员的工作潜能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运用激励式的制度能够激发职员工作潜能,使他们能够将自身的工作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企业在构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