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当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探究能力 策略培养 教学效率 学习效能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自主学习、探究实践、思维创新作为学生所具有的三大学习能力。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科学探究能力又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过分重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满堂灌”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教出的学生只是“记忆型”的学生,导致学生探究动手能力下降和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要求不相适应。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也深切认识到,任何学科,包括数学,没有了探索实践这一必须环节,就失去教学的艺术和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必要、重要和紧迫的一环,作为贯彻新课程理念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扎实进步。本人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有效的做法。
1 抓住学生能动特性,挖掘探究实践的内在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有序开展。但由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配角。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和整个教学活动主导,虽然教师讲的津津有味,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却得不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学科的生活特性,将教学问题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小明打碎了一块三角形玻璃,现在知道一个角和两条边,你能帮他画出一块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比例吗?”的问题情景;又如在一次函数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教学情境:“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A、B两种户型的住房共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万元,但不超过2096万元,且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建房,两种户型的建房成本和售价如下表: (1)该公司对这两种户型住房有哪几种建房方案?(2)该公司如何建房获得利润最大?(3)根据市场调查,每套B型住房的售价不会改变,每套A型住房的售价将会提高a万元(a>0),且所建的两种住房可全部售出,该公司又将如何建房获得利润最大?注:利润=售价-成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充分的激发,为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活动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2 强化探究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有效探究的钥匙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充分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一旦掌握了进行问题有效解决的方法,就能轻松自如地找寻到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方法的指导。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要认清问题所展示的内容,对问题中的要求和条件等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其次,要善于联系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探究活动要建立在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知识要点内在联系的全面掌握基础上。最后,要教会学生一般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进行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归类法、转化归原法等方法,同时还要教授学生形成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化归、转化归纳类比方程与函数等思想方法。如在一次函数知识教学后,教师出示了一道“直线y = k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E,F。点E的坐标为(- 8, 0),点A的坐标为(- 6,0)。点P(x,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K的值;(2)当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探究: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求P的坐标)时,△OPA的面积为27/8,并说明理由”问题,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通过学生掌握题意,抓住条件,联系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整体化归等方法,实现了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又如在探究“如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M是腰AB的中点,且AD+BC=CD,求证:DM⊥CM”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转化归类的数学思想,通过“等腰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垂线三线合一”的方法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
3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升学生探求新知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善于展现自我的独特风采。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在进行探究活动教学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增强学生自我变现的勇气和信心,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实时的检验和证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知识和要点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和了解,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解答某图书馆开展两种方式的租书业务:一种是使用会员卡,另一种是使用租书卡,使用这两种卡租书,租书金额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用租书卡和会员卡租书金额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式。
(2)两种租书方式每天的收费是多少元?(x<100)”问题时,教师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出示了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这时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可以方程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采用这位学生的观点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经过探索,认为可以进行解答。这时,教师对这位学生的观点进行实时的鼓励性评价,这样不仅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进行了适时鼓励,也对其他学生进行这一活动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4 紧扣数学问题特性,拓展学生探究方法途径
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可以联系数学问题的发散特性,通过设置具有促进思维发散作用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体多问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实现学生探究问题思路的拓展。如在探究“如图所示,已知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一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C,△BCE,△ACF,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问题后,教师又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
(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
(4)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不存在?
学生在同一问题不同条件中的探究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思维求异能力的有效提高和探究活动的扎实提升。
总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长期和艰巨的教学工作,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能动特性,联系数学知识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探究效能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摘要(试验稿).
[2]吴启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探究能力 策略培养 教学效率 学习效能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自主学习、探究实践、思维创新作为学生所具有的三大学习能力。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科学探究能力又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过分重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满堂灌”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教出的学生只是“记忆型”的学生,导致学生探究动手能力下降和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要求不相适应。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也深切认识到,任何学科,包括数学,没有了探索实践这一必须环节,就失去教学的艺术和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必要、重要和紧迫的一环,作为贯彻新课程理念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扎实进步。本人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有效的做法。
1 抓住学生能动特性,挖掘探究实践的内在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有序开展。但由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配角。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和整个教学活动主导,虽然教师讲的津津有味,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却得不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学科的生活特性,将教学问题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小明打碎了一块三角形玻璃,现在知道一个角和两条边,你能帮他画出一块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比例吗?”的问题情景;又如在一次函数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教学情境:“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A、B两种户型的住房共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万元,但不超过2096万元,且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建房,两种户型的建房成本和售价如下表: (1)该公司对这两种户型住房有哪几种建房方案?(2)该公司如何建房获得利润最大?(3)根据市场调查,每套B型住房的售价不会改变,每套A型住房的售价将会提高a万元(a>0),且所建的两种住房可全部售出,该公司又将如何建房获得利润最大?注:利润=售价-成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充分的激发,为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活动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2 强化探究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有效探究的钥匙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充分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一旦掌握了进行问题有效解决的方法,就能轻松自如地找寻到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方法的指导。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要认清问题所展示的内容,对问题中的要求和条件等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其次,要善于联系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探究活动要建立在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知识要点内在联系的全面掌握基础上。最后,要教会学生一般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进行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归类法、转化归原法等方法,同时还要教授学生形成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化归、转化归纳类比方程与函数等思想方法。如在一次函数知识教学后,教师出示了一道“直线y = k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E,F。点E的坐标为(- 8, 0),点A的坐标为(- 6,0)。点P(x,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K的值;(2)当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探究: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求P的坐标)时,△OPA的面积为27/8,并说明理由”问题,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通过学生掌握题意,抓住条件,联系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整体化归等方法,实现了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又如在探究“如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M是腰AB的中点,且AD+BC=CD,求证:DM⊥CM”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转化归类的数学思想,通过“等腰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垂线三线合一”的方法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
3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升学生探求新知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善于展现自我的独特风采。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在进行探究活动教学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增强学生自我变现的勇气和信心,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实时的检验和证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知识和要点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和了解,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解答某图书馆开展两种方式的租书业务:一种是使用会员卡,另一种是使用租书卡,使用这两种卡租书,租书金额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用租书卡和会员卡租书金额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式。
(2)两种租书方式每天的收费是多少元?(x<100)”问题时,教师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出示了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这时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可以方程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采用这位学生的观点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经过探索,认为可以进行解答。这时,教师对这位学生的观点进行实时的鼓励性评价,这样不仅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进行了适时鼓励,也对其他学生进行这一活动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4 紧扣数学问题特性,拓展学生探究方法途径
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可以联系数学问题的发散特性,通过设置具有促进思维发散作用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体多问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实现学生探究问题思路的拓展。如在探究“如图所示,已知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一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C,△BCE,△ACF,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问题后,教师又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
(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
(4)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不存在?
学生在同一问题不同条件中的探究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思维求异能力的有效提高和探究活动的扎实提升。
总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长期和艰巨的教学工作,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能动特性,联系数学知识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探究效能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摘要(试验稿).
[2]吴启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