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教学的阶段性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的化学教材中有不同的叙述。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在初中教材中,先是以得失氧为标准来定义的,接着,以化合价变化为依据来定义;在高中教材中,以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为标准来定义的;大学教材又以氧化数的变化为依据来定义的。
  又如物质结构理论,初中教材仅介绍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形成的初步知识;高中教材分别接受了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构式,化学键,同分异构等知识;在大学教材中,就系统地从量子力学角度介绍了物质结构理论。
  可见,同一知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定义方法,这就是教学阶段性的体现。对于不同的教学阶段,除了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外,还有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如何把握各个环节,分清教学阶段性,掌握好教学尺度的问题。
  一、尊重认识规律,注意循序渐进
  化学教学的认识规律一般是: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物质结果,从静态的物理性质到动态的化学变化,从定性描绘到定量测算,从成熟的理论介绍到学科前沿研究展望。新化学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来说,一般是由简到繁,由表及里,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前面讲到的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结构理论,就采取循环上升,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的。这样可以减小难度,是学生易理解,也容易巩固掌握。例如初中开始讲元素的定义,此时,学生仅知道中性原子,而对带电荷的原子——离子,原子结构理论都未接触,若要透彻理解“元素”概念是较困难的,只有在今后的不断学习中,才可加深理解。
  当然,循环上升,不是重复。如高一硫酸一章中,若反复重复初中化学的酸的通性学生是不感兴趣的,也不符合认知规律。有些概念在形成过程中,重现和反复,这是认识上螺旋上升的体现,是认识上由浅入深的表现,是必要的。
  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各有不同,难度适中,切忌过高。教学大纲中曾指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深刻地讲授概念的全部内容,而往往是先讲授初步的概念,然后,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而逐步地扩大和加深,逐步趋向完善,因为学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概念的。”这一方面,对走上教学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以及常年教高三又下去教高一的教师,往往被忽略。我在毕业后刚任教时,在讲授高一物质结构一章中,补充了许多有关量子化学的内容,并布置大学里有关习题,超过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难以接受,许多学生弄得稀里糊涂,结果在平行班级本单元测验中,成绩最差。这是对违背认知规律、忽视学习阶段性的惩罚。
  另外,教学进度也应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都是不妥的。过快,欲速则不达;过慢,学生已掌握,教师还在“唠叨”,没兴趣,听得厌烦,毫无效果。
  二、尊重学生思维特点,注意教学直观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并由此导向辩证逻辑的初步发展。它的思维特点是:一方面积极寻求对各种经验材料,具体事实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说明;另一方面要用理论来指导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这样的思维特点,是教学阶段性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举例来说,学生在学习了卤素、氧族元素、碱金属元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理论,接着,运用所学理论为指导以元素周期为系统再去学习电解质溶液,过渡元素等内容,那将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是从具体知识上升到理论,又用理论作指导,去获取丰富知识。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时,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法,多联系生活实际,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法,多联系生活实际,多运用生动比喻,多利用形象的插图、挂图,多讲事实,多做实验,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理论。例如,在讲原电池概念时,先演示干电池使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实验,再在电流计两极上接上铜、锌片,并插入稀硫酸中,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建立概念。对有些抽象的概念、理论,必须借助直观的语言去帮助学生形成、理解,用恰当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在讲活化能与反应的关系时,可用登山和穿越隧道作比喻;原子轨道可用体育场观众席区域来类比。这样,可以受到较好的效果。当然,通俗比喻要恰当,否则,那将导致科学性错误。化学的基本理论应该运用来分析、解决物质性质、转化等的指导作用,离开了对具体物质性质、转化等的指导作用,理论将变成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同时,物质的性质,不再是杂乱的堆砌,不必死记硬背。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达到教学阶段性的要求。但绝不能超过该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了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有的老师把铵根离子的气室法检验、硝酸根离子的棕色环检验法引入到高中教学,加重学生负担,不按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该高三讲的绝对不能压到高二讲甚至高一,违背化学知识教学的阶段性。
  三、尊重知识科学性,注意学生可接受性
  中学阶段,学生概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容易进行复杂的分析,不习惯进行逻辑推理,已有的知识又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受到限制的。
  在化学教材中,有些概念和理论的定义或叙述方式,理论的深广度,常常跟学生接受能力产生矛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应该肯定:理论和概念的教学,必须十分注意科学性。科学性是教学的起码要求。绝对不能似是而非,曲解和错误。不然,那将误人子弟,损害学生以后的学习。但是在讲解时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以辞害意”,要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用“中学化”语言,促进学生的理解,有助于概念和理论的掌握与运用。
  总之,知识、能力都有不同的层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都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性。在化学教学中,只有根据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学校的不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难以言喻的痛楚。这些事件虽有它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但作为学校而言,在安全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只要想到细处,落到实处,一些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不然等到事故发生,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暂时的伤害,还有永远难以消除的深远影响。  笔者在一所学校从事安全管理,深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里面的技巧性。下面笔者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同学围着高考这根魔棒团团转,“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过分的追求高分以适应高考的节奏,单纯的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划分优等生和差等生,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在上行下效的走着这一看似合理的路径。实质上,这第一导致高分低能,第二导致道德水准下降,第三导致身体素质降低……  新的教学改革的实施,把提高学生素质提到第一位,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迫在眉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政策,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在蕴含思考、融合深度的同时尽可能地生动起来、活跃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学习兴趣,是困扰很多教师的一个问题,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
期刊
当下作文教学面对应试搏杀中“每分必争”的残酷现实,师生们无奈的被逼上“多、快、好、省”地争夺得分的“梦幻制高点”。那里高处不胜寒,且不说高分难得,即使受到一些阅卷老师青睐的高分作文,也未必被大家认同是“高文”。语文老师不禁感慨“好作文都到哪里去了”?问学生,学生也感觉很委曲:我们明明在很努力地写作,为什么始终没有高分呢?  我们学校就作文教学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涉及三个年级的六个班,共计330名学生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简单的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
期刊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已成为中考的一大趋势。因此,要很好地掌握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策略和方法;增强语言基本功,扩大阅读训练,拓宽对句子和篇章的理解,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等题型的答题效果也直接或
期刊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本文从信息素养概念出发,简述了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
期刊
摘要:现今,高效课堂的建构多以学案导学为基础,在洛阳市外语实验高中“外高课堂”的构建实践中,作者以其亲身经历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要想课堂精彩,需在课外努力:利用课外时间充分准备、联系生活;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培养小组默契等。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案式教学;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