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语文,感性的语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真实的、感性的存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失去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读悟结合,立足感性的语文
  朗读是经实践证明的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读表达,以读抒情,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和精神的交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上缺失了朗朗的读书声,也缺失了学生对文章的涵咏和个性化的感悟,语文人文性的一面被无边无际的题海和老师单纯的讲解淹没了。虽然有晨读,也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文章,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诵读,是学生在为应付老师的作业而进行的机械的背诵。教师要在课堂上还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还学生以情感,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
  二、注重预设,体现简单的语文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进入一个最优美、最典范、充满营养、高度吸引学生的语文环境中。语文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精心的预设。预设水平体现了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体现了对教学目标和学段要求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体现在对学情的全面估计和充分了解上,体现在教学态度的认真和严谨上。尊重生命——进行精心预设,当前课堂强调生成,但并非否定预设。上好一堂阅读课,教师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三维”整合的、既明确又适当的教学目标,预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预先设计“教学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认真的预设就很难有成功的生成。课堂教学的预设应该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问题回答情况的预测,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仅备教材,将教材了然于胸,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了如指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下一番苦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三、激发生成,追求生命的语文
  课堂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精心的预设,也要注重精彩的生成。我们说追求生命的语文,因为语文是最有生命和情感色彩的学科。尽管备课充分,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我们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成”。这是一种从学生那里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情况,可分为符合教师预设的和不按照预设的轨迹运行的两种情况。对于前者,可以说是教师所盼望的一帆风顺的课堂实践;对于后者,则是教师没有思想准备的、令人手足无措甚至是异常尴尬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具备一些急智,将问题消弭于无形,而且还符合课堂的教学目标。比较具体的情况就是学生的回答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不要自己乱了阵脚,要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高速地运转大脑,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使之口服心服。或者对学生较为有理的答案给予表扬,在这点上一定要慎重,切不可一味地表扬,学生的不足之处还是要指出来的。无论对哪种情况的处理,都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都要追求有生命的语文。
  四、讲究实效,体验真实的语文
  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求,要尊重学生最原始的表达,要感悟体会文本的真意,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真情。教师要传授真知,要培养真能,要培育真情实感。构建“和谐课堂”,追寻个性化、诗意化的语文课堂。我们在动态、开放而真实的课堂中,感受着真实,体验着真实,收获着真实。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创新、追求中,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学生的成长,让语文课堂洋溢生命的激情和灵性!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真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建设好。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教学应该是朴素平常的。
  用真实去丰富语文,用感性去领悟语文,才能去创新语文,才会有创意地展示语文这门艺术的独特美。
  我们呼唤有真实、有感性的语文教学,我们渴望语文教学闪烁着智慧而灵动的光芒。
其他文献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的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对于语文课堂就显得至关重要。  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抱着看看热闹、听听新鲜的心态把语文课堂当做消遣,而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适度的问题,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碰撞,在问题中增长见识,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
期刊
云南省从2012年开始使用新课标卷,新课标卷的阅读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是一种重要的实用类文本,近年来在高考中频频亮相。而在我们的平时考试中,有的学生在面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选择时,由于害怕传记,而选择文学类文本阅读,阅卷下来,做质量分析的时候,我们很快发现这样的情况: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学生得分率明显高于选择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学生。这给我们一线教师以启示,如果我们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虽说日新月异的电子教学设备相继出现在课堂上,满足了新课标的硬件要求,但作为教师本身来讲,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非凡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点亮精彩的语文课堂,才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一、课堂语言要富
期刊
要让学生学好語文,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学习效率不高,而且还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语文教学中本应蕴藏着无限的乐趣,但是本人却发现,我们的学生大部分不喜欢语文学科,对语文课堂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分层确立  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和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发展也不均衡,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情况是根据班上的平
期刊
时下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具有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给许多不活跃的语文课堂以很大改变。  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点体会。  1.巧妙地运用视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不仅是进行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新时代大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方面,必须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文字和人类文化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包括审美思想、审美意识、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写,在生活实践中有着非常高的使用和实用价值,就是从急
期刊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每年必考的一个重要内容,且位置特殊——在试卷的首要位置,如果此题没有做好,不仅丢掉此题的分数,还会影响考试的心情,容易使考生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甚至还会影响到其它题目的做题效果,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尤其重要。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过程中,学生做题时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这种情况让不少学生十分苦恼,甚至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心存恐惧。其实害怕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对近年来高考论述
期刊
蜀汉旧臣、晋初官员兼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不同阅历的读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有一点却引起了世人的共鸣,即李密在文中所陈述的孝情的确感天动地,感人肺腑。正因如此,从宋代文人安子顺、赵与时、苏轼,到现代伟人毛泽东都有相似的表述:读《陈情表》不流泪者必不孝。  与《陈情表》字里行间所饱含的孝情想比,李密的孝行显得平实而沉重。《陈情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现就自身的语文教学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改革的认知。  一、呼唤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走近学生方可产生心之共鸣,建立互信。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能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空间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的课
期刊
面临日趋紧张的高考压力和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很多学生迷失了自己,学习被动,怨学、厌学情绪日趋上涨,应该如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实践证明:学习目标任务越明确,知觉的选择性就越强,教与学的关系就越融洽,教学的效果就越显著。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能否自觉,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目标是否明确。目标明确了,在学习上就有了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