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S同学是我新接一年级的孩子,他智商很高,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不适应集体生活,经常用大嚷大叫来解决问题,不会舒缓情绪,鉴于我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改变他也就成了工作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找到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而他也需要我去发现亮点,正确引导他,帮助他舒缓情绪,控制情绪,进而适应班级生活。
关键词:闪光点;适应集体;舒缓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把“和谐”教育概念纳入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这对我的教育实践也有很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和谐教育意味着“一是处理好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各个表现领域的和谐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而不限于学习中),充分表现出自己并且出类超群;三是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成功。总之要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给我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每一个学生都是动态变化的,他们也都是在进步的,成长的,要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时间,抓住这些成长点和闪光点,就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机。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案例背景
小S同学,男,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性格多动,与同学相处爱动手,也爱亲女孩,规则和纪律意识淡薄,课上不遵守纪律,影响同学上课,并且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会顶撞老师,大叫大嚷,扰乱班级秩序。智商极高,识字量达到2300字以上,一年级数学书开学一个月已经做完所有题,自己认为都学会,所以上课也不听讲。
初接新班的我对小S进行了如下调研:
1、父亲是某大学副教授,是在役军人,大校,博士学历。母亲在药监局任主管,硕士学历。二人均为山东来京人员,社会经济地位处于较高水平。
2、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姥姥带,生活方面充分满足,比较溺爱,学习方面的辅导很多,重视学习成绩,不看重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很不好,性格懒散任性。
3、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非常满足,母亲对孩子更为溺爱,父亲比较理性,已经认识到孩子的问题。
个性特点
1、 行为懒散,耐性不足。
2、 性格任性,没有规则和纪律意识。
3、 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
4、 爱用大吵大闹解决问题,影响他人。
5、 数学语文英语成绩很好,字很乱,总是写成连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影响别人听课。
(二)案例分析
以上是我对小S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很是突出,同比新入学一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讲,小S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小学,需要有课堂上的规则和纪律意识,并且解决问题用大嚷大闹甚至动手等行为,这已经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影响,任课老师对他的教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小学一年级是学生起步学习的阶段,而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规则和纪律意识。我希望能够在小S成长的起步阶段,在他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把握好他的关键期,帮助他形成基本的规则意识,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在集体中生活和成长。
结合小S的课堂表现,在与小S父母交流后,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 姥姥带孩子,对其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中“任性”的存在。
2、 父母工作忙,语言交流少,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引导和重视。
3、 小S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好,这也让孩子引以为傲,家长看重成绩,尤其是姥姥,不看重行为习惯,这也是造成孩子对自己行为习惯无所谓的一个缘由。
二、案例对策
开学初,根据我的发现,我便及时与小S家长进行了沟通,将小S在行为习惯上的情况与家长交流,共同分析原因,端正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态度,并且带动家长与我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爸爸非常配合,并表示家庭教育中爸爸对孩子有威慑力,孩子听爸爸的,妈妈也表示会配合,交谈中,我建议姥姥尽量不参与孩子的教育中,主要由于老人带孩子,会“隔辈亲”,溺爱孩子。父母表示赞同。
(一)真诚沟通,认清问题
我和小S的家长与小S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聊天,让小S了解到老师和家长的
担忧,聊天中,我用校训“玉不琢,不成器”打比方,让小S相信自己是一个可以打磨好的玉,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打磨掉身上瑕疵,这个过程也许会有点“痛苦”,需要小S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小S表示自己想变成一块好玉,并会努力去改掉不好的习惯。
(二)立好目标,发现“亮光”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小S指定了三个小目标:1、上课不在地上爬。2、解决问题不大嚷大叫,不动手。3、帮助同学,为同学讲题。这三个小目标只要达成,可以得到三个笑脸,得到十五个笑脸可以换一个小礼物。
(三)“文字”沟通,舒缓情绪
我与小S还有了约定好的手势,课堂上或者课间,我会用眼神和手势提醒他,他看到后有意识做好,我们也约定了,发生矛盾,不大嚷大叫,用一个“小本”记录下来,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写下来,也把自己的反思写下来。我们基本每天都会写上几句话。有一次,他没有遵守纪律,课间,他带着本子过来,写着“对不起,老师,我在地上爬了,下次不会了。”我回复“男子汉,说到就要做到,相信你!”我发现他会利用本子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对我的管理不再抵触,不再大嚷大叫,这个本子可以代替他来抒发情绪。一次,他在本子上写“李老师,我很愛你!”看着他拿着本子期待我写字的样子,让我感觉到一切付出都值得!
(四)发现“亮光”,感受“被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小S有强烈的社交需求,渴望在班级中交到新朋友、好朋友,但是他大嚷大叫和动手的习惯,使得其他小朋友不敢和他相处,也不愿意和他相处,因此,我想帮助小S打破同学相处的僵局,一方面教他正确和其他同学相处,另一方面也让其他同学重新认识他、接纳他。为此,我帮助他制定了他的第3个小目标是“帮助同学,为同学讲题”。小S智商很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他的学习成绩很高,抓住这个“亮点”,利用这个“亮点”,改善他在同学中的印象,进而让他自己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在讲题中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也渐渐懂得和其他同学相处的模式。我调查了几个他帮助的同学,都表示重新认识了小S,觉得他讲题非常认真,也很有耐心。小S也很有成就感,表示十分愿意继续帮助同学,他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正确有效的引导对小S内心产生了影响,他也渐渐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训练
语文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小S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上自身学习成绩很好,对课上的知识并不在乎。我也观察过他的听讲习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知识,他会认真听,认真记,对于自己已经知道的,就不再听了,对听讲有选择性。因此,我做了如下引导。
1、 语文学习中注意力的提升
(1)听、看的训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对于小S来说,他在课堂上更容易走神。由此,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会听会看,在课堂上不仅会听老师的话,还要会倾听同学的发言。
首先,课堂上,我会多关注小S的听讲状态,在他走神时会用眼睛来提醒他。
其次,听同学发言。在课堂上,运用“巡回式发言”,要求小S要认真地听取别人的发言是否正确,并对别人的发言及时地做出评价或给予必要的补充。在此过程中,小S需要用别人的发言对照自己的想法,来启发自己的思考,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小S的发言也会给他带来学习上的自信,对集体生活也会更加融合。
最后,在看的训练中,小S知道课堂上要关注老师和板书,引导他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这就是课堂重点,关注老师的举动,最大程度上的“听讲”。
(2)读的训练
读是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在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能力,所以语文必须加强读的训练。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自身读的功底要强,要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情境。课堂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要更具体。针对小S的读,我会引导他先读懂教材,在班里为大家读。
其次,语文课前三分钟,学生展示自己读的内容,可以是书本中,也可以是自己课外书的推荐。小S在自我展示中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读的能力也会有提高。
最后,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读课文,读古诗。
(3)说的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说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交流、合作提供保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说话一般分为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①产生语言表达动机;②确定和组织内容;③选择表达方式和词语;④实际的语言表达。根据上述心理过程,我在教学中从下述几方面加强小S说的训练。
首先,我在我的语文教学设计中针对他选择性听讲也设计了几个“难题”、“拓展题”。
其次,这些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尤其对小S来讲,他的会集中注意力思考,并且对课堂有所期待。
最后,小S会积极举手回答这些问题,在小S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小S说完整通顺的话。
(4)写的训练
小S的识字量很大,会写的字也很多,因此,我引导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写出来,并且结合自己的写,配上图画。在写和画中调节情绪,舒缓情绪。
本学期,在引导小S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学会听、说、读、写的方法,学生初步养成了听、说、讀、写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初步的学习能力。
三、案例反思
小S真的有变化了,他懂得遵守纪律,并融入了集体生活,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遇到问题,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大嚷大叫,不动手。今后,我还会对小S采取定期跟踪的方法,让小S逐渐形成自主管理的能力,对自己的有要求,做事有方法。这个过程,我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发现孩子的“亮点”,利用“亮点”,相信孩子,孩子就能做好!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校共同配合,让学生有了进步,有了成长!
关键词:闪光点;适应集体;舒缓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把“和谐”教育概念纳入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这对我的教育实践也有很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和谐教育意味着“一是处理好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各个表现领域的和谐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而不限于学习中),充分表现出自己并且出类超群;三是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成功。总之要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给我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每一个学生都是动态变化的,他们也都是在进步的,成长的,要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时间,抓住这些成长点和闪光点,就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机。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案例背景
小S同学,男,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性格多动,与同学相处爱动手,也爱亲女孩,规则和纪律意识淡薄,课上不遵守纪律,影响同学上课,并且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会顶撞老师,大叫大嚷,扰乱班级秩序。智商极高,识字量达到2300字以上,一年级数学书开学一个月已经做完所有题,自己认为都学会,所以上课也不听讲。
初接新班的我对小S进行了如下调研:
1、父亲是某大学副教授,是在役军人,大校,博士学历。母亲在药监局任主管,硕士学历。二人均为山东来京人员,社会经济地位处于较高水平。
2、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姥姥带,生活方面充分满足,比较溺爱,学习方面的辅导很多,重视学习成绩,不看重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很不好,性格懒散任性。
3、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非常满足,母亲对孩子更为溺爱,父亲比较理性,已经认识到孩子的问题。
个性特点
1、 行为懒散,耐性不足。
2、 性格任性,没有规则和纪律意识。
3、 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
4、 爱用大吵大闹解决问题,影响他人。
5、 数学语文英语成绩很好,字很乱,总是写成连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影响别人听课。
(二)案例分析
以上是我对小S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很是突出,同比新入学一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讲,小S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小学,需要有课堂上的规则和纪律意识,并且解决问题用大嚷大闹甚至动手等行为,这已经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影响,任课老师对他的教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小学一年级是学生起步学习的阶段,而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规则和纪律意识。我希望能够在小S成长的起步阶段,在他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把握好他的关键期,帮助他形成基本的规则意识,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在集体中生活和成长。
结合小S的课堂表现,在与小S父母交流后,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 姥姥带孩子,对其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中“任性”的存在。
2、 父母工作忙,语言交流少,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引导和重视。
3、 小S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好,这也让孩子引以为傲,家长看重成绩,尤其是姥姥,不看重行为习惯,这也是造成孩子对自己行为习惯无所谓的一个缘由。
二、案例对策
开学初,根据我的发现,我便及时与小S家长进行了沟通,将小S在行为习惯上的情况与家长交流,共同分析原因,端正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态度,并且带动家长与我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爸爸非常配合,并表示家庭教育中爸爸对孩子有威慑力,孩子听爸爸的,妈妈也表示会配合,交谈中,我建议姥姥尽量不参与孩子的教育中,主要由于老人带孩子,会“隔辈亲”,溺爱孩子。父母表示赞同。
(一)真诚沟通,认清问题
我和小S的家长与小S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聊天,让小S了解到老师和家长的
担忧,聊天中,我用校训“玉不琢,不成器”打比方,让小S相信自己是一个可以打磨好的玉,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打磨掉身上瑕疵,这个过程也许会有点“痛苦”,需要小S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小S表示自己想变成一块好玉,并会努力去改掉不好的习惯。
(二)立好目标,发现“亮光”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小S指定了三个小目标:1、上课不在地上爬。2、解决问题不大嚷大叫,不动手。3、帮助同学,为同学讲题。这三个小目标只要达成,可以得到三个笑脸,得到十五个笑脸可以换一个小礼物。
(三)“文字”沟通,舒缓情绪
我与小S还有了约定好的手势,课堂上或者课间,我会用眼神和手势提醒他,他看到后有意识做好,我们也约定了,发生矛盾,不大嚷大叫,用一个“小本”记录下来,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写下来,也把自己的反思写下来。我们基本每天都会写上几句话。有一次,他没有遵守纪律,课间,他带着本子过来,写着“对不起,老师,我在地上爬了,下次不会了。”我回复“男子汉,说到就要做到,相信你!”我发现他会利用本子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对我的管理不再抵触,不再大嚷大叫,这个本子可以代替他来抒发情绪。一次,他在本子上写“李老师,我很愛你!”看着他拿着本子期待我写字的样子,让我感觉到一切付出都值得!
(四)发现“亮光”,感受“被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小S有强烈的社交需求,渴望在班级中交到新朋友、好朋友,但是他大嚷大叫和动手的习惯,使得其他小朋友不敢和他相处,也不愿意和他相处,因此,我想帮助小S打破同学相处的僵局,一方面教他正确和其他同学相处,另一方面也让其他同学重新认识他、接纳他。为此,我帮助他制定了他的第3个小目标是“帮助同学,为同学讲题”。小S智商很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他的学习成绩很高,抓住这个“亮点”,利用这个“亮点”,改善他在同学中的印象,进而让他自己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在讲题中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也渐渐懂得和其他同学相处的模式。我调查了几个他帮助的同学,都表示重新认识了小S,觉得他讲题非常认真,也很有耐心。小S也很有成就感,表示十分愿意继续帮助同学,他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正确有效的引导对小S内心产生了影响,他也渐渐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训练
语文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小S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上自身学习成绩很好,对课上的知识并不在乎。我也观察过他的听讲习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知识,他会认真听,认真记,对于自己已经知道的,就不再听了,对听讲有选择性。因此,我做了如下引导。
1、 语文学习中注意力的提升
(1)听、看的训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对于小S来说,他在课堂上更容易走神。由此,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会听会看,在课堂上不仅会听老师的话,还要会倾听同学的发言。
首先,课堂上,我会多关注小S的听讲状态,在他走神时会用眼睛来提醒他。
其次,听同学发言。在课堂上,运用“巡回式发言”,要求小S要认真地听取别人的发言是否正确,并对别人的发言及时地做出评价或给予必要的补充。在此过程中,小S需要用别人的发言对照自己的想法,来启发自己的思考,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小S的发言也会给他带来学习上的自信,对集体生活也会更加融合。
最后,在看的训练中,小S知道课堂上要关注老师和板书,引导他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这就是课堂重点,关注老师的举动,最大程度上的“听讲”。
(2)读的训练
读是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在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能力,所以语文必须加强读的训练。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自身读的功底要强,要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情境。课堂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要更具体。针对小S的读,我会引导他先读懂教材,在班里为大家读。
其次,语文课前三分钟,学生展示自己读的内容,可以是书本中,也可以是自己课外书的推荐。小S在自我展示中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读的能力也会有提高。
最后,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读课文,读古诗。
(3)说的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说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交流、合作提供保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说话一般分为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①产生语言表达动机;②确定和组织内容;③选择表达方式和词语;④实际的语言表达。根据上述心理过程,我在教学中从下述几方面加强小S说的训练。
首先,我在我的语文教学设计中针对他选择性听讲也设计了几个“难题”、“拓展题”。
其次,这些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尤其对小S来讲,他的会集中注意力思考,并且对课堂有所期待。
最后,小S会积极举手回答这些问题,在小S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小S说完整通顺的话。
(4)写的训练
小S的识字量很大,会写的字也很多,因此,我引导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写出来,并且结合自己的写,配上图画。在写和画中调节情绪,舒缓情绪。
本学期,在引导小S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学会听、说、读、写的方法,学生初步养成了听、说、讀、写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初步的学习能力。
三、案例反思
小S真的有变化了,他懂得遵守纪律,并融入了集体生活,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遇到问题,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大嚷大叫,不动手。今后,我还会对小S采取定期跟踪的方法,让小S逐渐形成自主管理的能力,对自己的有要求,做事有方法。这个过程,我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发现孩子的“亮点”,利用“亮点”,相信孩子,孩子就能做好!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校共同配合,让学生有了进步,有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