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与教育心理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们都在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拓展能力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的是传统教学存在着的很多误区,如教学观念的误区,教学方法的误区,以及学习评价的误区。其次,需要明确的是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相比是有其特殊性的。小学英语注重的是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的情境,课后的练习督促也要注重。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创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研究方向也是科学化多元化的。笔者接下来就一点而谈,那就是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
  一、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这句话也在提示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要适时地鼓励学生,消除其害怕出错,害羞,胆怯的心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当学生由于害怕出错而不敢大胆举手发言时,我们教师便可以说:don’t be nervous!或者 Take it easy !或者 It doesn’t matter w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 !之类鼓励的语言,并伴随眼神的交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老师一句肯定的话是有很多正能量的。又或者,当一个学生做得很好的时候,比如发音很标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除了给学生自己有很多的鼓励,对周围其他同学也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作用。另外,每个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想表现但怕出错的胆小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遵循其心理规律,多夸赞,多鼓励。
  二、重视教学心理中方法论的探讨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服务,20世纪60年代,由教育家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他认为要将教学心理与教学课堂形式相结合。教师只是一个“使学习变得更方便的人”。如巴普洛夫的联想-反射理论以及列昂杰夫与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他们常常把教育与教学作为儿童年龄发展的一个因素。
  无论理论多么完善,那也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为八个阶段,其中6~12岁的儿童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小学阶段的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给予鼓励是必要的。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自我概念有重要影响。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二年级教材Unit1 lesson2 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功能句型:who is he ?or who is she?学习目标主要是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更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巧设创新探索机会,促进学生自立探究习惯的养成,如利用学生自带的家庭成员照片开展游戏,进行问答练习:who is he?my dad !who is she? My sister。通过这种练习游戏既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知道这是叔叔,但却一下子想不起来叔叔的英语表达,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回忆。
  三、遵循儿童兴趣发展原则
  通过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创新,从而给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机会,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除了要将教材吃透,创设语言环境。更要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也有利于发散思维。总之,一切都应以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体。
  “学习教育创新”是学校教育主体,通过新的创新构想,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新的教育和技术手段,对原来不合理的观点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突破和超越。在学校变革与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特约编辑 施夏珍)
其他文献
低年级的写字课堂应该是鲜活有趣的,但是传统的单调枯燥的写字教学模式使课堂无趣无味,阻碍了学生书写兴趣的培养,更谈不上提高写字能力。因此,要构建高效写字课堂,守住童心、激发兴趣是先导,营造情境、巧学方法是主线,促进成功、养成习惯是保障。  一、守住童心,激发兴趣  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第一步。在笔画训练阶段,我让学生形象记忆各种笔画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练习笔画的运笔过程。如横画写平稳,“-”如一叶小舟
2009年我校承担了南宁市“十一五”规划C类课题“城郊结合部小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研究”,到今年7月份,课题已进入研究的中期阶段,我们在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方面,获得了一些非常有效的经验。通过对3~6年级共373名学生发放的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实验班的学生每月读课外书7本以上的占67.2%,有一部分学生每月读课外书多达25本以上。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数量是非常喜人的,照理说实
家校关系紧张,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与信任,已经成为现今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又一个难题。面对学生身后形形色色的家长,教师既需要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也需要智慧的激励和引导。笔者将通过自己接手一个新班后引导和激励家长的案例,谈谈自身的感悟  【案例】班中有一个年级闻名的特殊学生小C,生活上没有条理,新文具使用绝对超不过一天,不是丢掉了就是拆坏了;独立学习能力差,自控力低,如果没人帮忙完成,作业基本等于没做。
于一次偶然,我知道了雷夫·艾斯奎斯,拜读了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了解了他在56号教室做的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雷夫,对教师这个职业,对自己今后的教育事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  一、做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霍巴特丛林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他很平凡,他只是一个二十几年如一日地在56号教室教书的教师。请不要说他碌碌无为,不懂得攀高枝往上走。他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国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真正理解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现在不少农村小学仍存在着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随意、探究浅显、活动无效、组织散乱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学低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预设不充分,教学活动全凭教师想当然,随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公布以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了教育工作的首要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德育工作方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德育不仅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而且德育方法单调,教育效果不佳。因此,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明礼为内涵,以践行为抓手,实施知行合一的教育。  一、学校德育以“践行文明礼仪,规范学生言行”为基石  几年前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可见,阅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几点教学心得:  一、分段导学,激发阅读兴趣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把小学语文阶段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课
当下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无论怎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做一位引导者。老子曾曰:“天地不言,万物生焉。”天地间正因为充溢着“让”,方使万物生生不息,运行有序。自然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如此。当“生本理念”走进课堂,教师只有“退让”,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天地间自由驰骋,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蓬勃生长。在生本课堂中,教师该退在何时呢?  一、退在学生能自己理解内容时  【案例一】  教学牛津
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灵的完善和全面人格的养成。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对集体和社会富有责任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诗歌和音乐都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因素, 将这些内容引入英语教学, 既可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  一、善待自己  融人文精神于
“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为人师的新教师来说,迫切希望在开学初的教学中就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需要在开学之初,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秩序。怎样做到这点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上好低年级体育课的一点粗浅看法,以便进一步搞好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  一、巧借形象树威信  (一)树立体育教师形象  教师要恰当包装自己,让学生喜欢。体育教师的外观应让学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