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法在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ooney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oone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法可有效规范了手法复位的操作步骤,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对于患者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89-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占所有骨科疾病的16.7%左右[1],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桡骨骨折疾病,该病多由暴力所致,临床表现多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并向背侧屈曲成一定的角度。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多以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但是传统的手法复位多是依据医师自身的临床经验,无明确的规范化操作步骤,从而造成治疗效果好坏不一。基于此,笔者采用规范化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了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治疗的患者50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3.8±5.1岁,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表2。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即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取肘关节屈曲90°,2名医师分别取前臂和手指进行持续对抗性牵引,操作者使用1手拇指按压患者的骨折近端处,另一手按压患者手腕部桡骨骨折远端处,反向挤压,于背侧使用双手拇指向下按压,剩下的手指将患者骨折部位远端上提,从而完成复位,确定患者骨折部位得到复位后,取适宜大小的方垫依次垫于患者桡侧骨茎突出处、患侧掌根大多角骨处和患者背侧骨折线近端1~2cm处,同时使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保持患者腕关节的尺偏位和背伸[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oney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愈合,对位效果满意,出现连续性骨痂但未出现肿胀、畸形,无疼痛感,患者患侧功能基本恢复,或活动范围受限<15°,Cooney評分≥80分;良: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愈合,对位效果欠佳,出现轻度的畸形,活动范围受限≤45°,局部出现轻微疼痛,Cooney评分≥65分;差: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未愈合,存在明显的压痛,活动障碍明显,Cooney评分<65分,优良率=(优患者数+良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oney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3。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主要还是采用保守治疗法为主,即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其中手法复位多依据我国古代医书所记载的方法,缺乏科学、规范化的操作步骤[3],这就造成临床医师因为自身临床经验以及对医书的理解不同,手法复位的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手术效果重现性较差,手法复位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固定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化的手法复位操作步骤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改良手法复位即是在传统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对其原操作方法进行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处理,从而形成实际临床可操作的手法复位操作流程。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通过复位手法进行规范化,有效的提高了不同患者间手术复位优良效果的重现性,同时也说明了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可有效提高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法可有效规范了手法复位的操作步骤,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对于患者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德福,张功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短缩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骨伤,2010,23( 8) : 581.
[2] 陈轶强,孙斐予,黄志俭.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1):116-118.
[3] 薛理新,季宝兵,戴桂龙.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01: 52.
【关键词】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89-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占所有骨科疾病的16.7%左右[1],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桡骨骨折疾病,该病多由暴力所致,临床表现多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并向背侧屈曲成一定的角度。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多以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但是传统的手法复位多是依据医师自身的临床经验,无明确的规范化操作步骤,从而造成治疗效果好坏不一。基于此,笔者采用规范化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了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治疗的患者50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3.8±5.1岁,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表2。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即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取肘关节屈曲90°,2名医师分别取前臂和手指进行持续对抗性牵引,操作者使用1手拇指按压患者的骨折近端处,另一手按压患者手腕部桡骨骨折远端处,反向挤压,于背侧使用双手拇指向下按压,剩下的手指将患者骨折部位远端上提,从而完成复位,确定患者骨折部位得到复位后,取适宜大小的方垫依次垫于患者桡侧骨茎突出处、患侧掌根大多角骨处和患者背侧骨折线近端1~2cm处,同时使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保持患者腕关节的尺偏位和背伸[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oney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愈合,对位效果满意,出现连续性骨痂但未出现肿胀、畸形,无疼痛感,患者患侧功能基本恢复,或活动范围受限<15°,Cooney評分≥80分;良: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愈合,对位效果欠佳,出现轻度的畸形,活动范围受限≤45°,局部出现轻微疼痛,Cooney评分≥65分;差: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未愈合,存在明显的压痛,活动障碍明显,Cooney评分<65分,优良率=(优患者数+良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oney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3。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主要还是采用保守治疗法为主,即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其中手法复位多依据我国古代医书所记载的方法,缺乏科学、规范化的操作步骤[3],这就造成临床医师因为自身临床经验以及对医书的理解不同,手法复位的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手术效果重现性较差,手法复位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固定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化的手法复位操作步骤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改良手法复位即是在传统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对其原操作方法进行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处理,从而形成实际临床可操作的手法复位操作流程。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通过复位手法进行规范化,有效的提高了不同患者间手术复位优良效果的重现性,同时也说明了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可有效提高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法可有效规范了手法复位的操作步骤,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对于患者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德福,张功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短缩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骨伤,2010,23( 8) : 581.
[2] 陈轶强,孙斐予,黄志俭.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1):116-118.
[3] 薛理新,季宝兵,戴桂龙.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0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