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有限的耕地与日益膨胀的人口之间的突出矛盾,研究农村劳动力就业长效机制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本文将以山东曹县为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外出务工
近年来,曹县抓住“三农”问题不放松,紧紧围绕“绿色、有机、生态” 农业做文章,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模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21万。他们以“百万亩有机土地”为基础,完善以“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打造银香伟业绿色有机企业品牌;围绕“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泡桐加工之乡”,打造绿色林业和林产品加工品牌;围绕“中国柳编之乡”,打造绿色条柳编工艺品牌;以山东芦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中国芦笋产业园为依托,全力打造青堌集、苏集食品加工乡镇品牌;围绕“鲁西黄牛之乡”、“鲁西青山羊之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打造曹县绿色优质畜产品品牌。曹县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内容,大力发展有机循环生态农业,使这座建县于明代的小城闻名国内外。
一、曹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农村劳动力总量88万人,其中男49万人,女3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6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7.0%
二、外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近几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使农村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是农民工的主体。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11万人,占32.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56万人,占67.4%。调查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0万人,占26.4%,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18.2%。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力工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六大行业,从事职业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有35%农民工从事建筑劳务。
2、农民工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居多,就业单位不稳定。农民工中,58%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19%从事修理、装修、搬运、拾荒、摊贩等流动性工作;在外资或港澳台资企业打工的占11%;在国有或集体企业打工占7%。61%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42%的农民工经历过解雇的遭遇。
3、打工是当今农民工就业的主流。现在,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很大一部分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新生代农民工脱离农业生产,向城市流动已成一种趋势。调查显示,农民工中打算“在本地打工”,和考虑“在外地打工”,两项合计占被调查农民工的71.6%;愿意在“本地务农”占8.7%;愿意在本地从事非农经营和非农务工的占9.9%;回答“不确定”的占9.8%。
4、亲友介绍是农民工外出的主渠道。目前,进城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大多数没有经过组织的,以亲友老乡介绍外出就业为主。他们在城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各做各的事,各找各的工作,小部分以乡缘、地缘、血缘联系在一起。在农民工中,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和“自发结伴外出”的37万人,占65%,居第一位;经“当地或外地工头”组织外出的占28%;“各级政府或服务机构组织外出的5万人,占6%,外地来农村招工外出的占1%。
5、农民工受到的待遇不平等。农民工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农民平均每天加班时间2.36小时,同工不同酬,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30%的农民工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工作时间长,没有加班工资,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29%没有基本劳动安全保障,58%的农民工同工不同酬。
6、农民工权益难保护。现在,工伤认定把用人单位提出申请作为伤残者提出申请的前提,有6%的农民工认为这样会造成工伤无法认定;有11%的农民工反应工资拖欠方面存在行政程序时间过长的弊端;有9%的农民工反应仲裁与诉讼制度存在环节多、时效短、费用高等问题;有2%的农民工反应法律援助无力,农民工权益缺乏有力保护,农民工受欺侮、权益受侵害难以得到有效维护。有17%的农民工遭受过休息权、获得报酬权、伤残医治权、人身自由权受侵害的遭遇。11%的农民工有过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的经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1年以上的只占15%。
7、农民工户籍受限制。户籍壁垒是农民工身上的最大枷锁,是“农民工”概念产生的根源,也是农民工无法与城镇居民处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的最终根源。现行户籍制度人为地附加在户籍制度以外的一些社会功能,导致了当地居民和农民工在就业、培训教育、劳动用工、医疗、税赋等方面的待遇不同,使农民工只能作为城镇的暂住人口,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人为地制造了等级和利益差别,加深了城乡分割的裂痕,造成了对农民工的歧视,无法使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农民工在城镇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封闭的城镇体制抛向城镇公共政策和城镇管理的社会边缘,被限制享有当地城镇居民的公共资源。调查显示,希望解决户籍限制的农民工占87%。
三、曹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采取的措施
曹县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构建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扶持体系和工作保障机制,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建立劳动力资源调查机制,夯实基础台账。立足实际,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快速调查机制,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为调查重点,逐一摸清劳动者姓名、年龄、专业特长、就业去向等信息录入劳动99三版系统,建立动态台账。 2、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开展帮扶就业。制定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提供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创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还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覆盖至自谋职业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对其创业给予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强化技能培训机制,推动素质就业。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创新培训形式,完善培训内容,分别开办了外出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坚持贴近市场、服务就业的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技能训练,培训期限长短结合,培训层次以初、中级技能为主,采取定单培训、岗前培训、校企合作等形式,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4、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拓宽转移渠道。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职能,为农民工和用人企业实现成功对接架桥,通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四、曹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发布制度。信息交流不畅已成为制约农民工就业的一个瓶颈,曹县就业服务部门加大了用工信息发布力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宣传服务卡、网站等多种措施和先进科技手段,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基层协理员深入村镇、农民聚居地,对农民工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服务,在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2、建立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制度,开展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第二代农民工提高技能的意愿非常强烈,极其渴望学有一门技能,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技术水平。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因需施教,开展校企结合、定单培训、招标培训,利用岁末年初等农闲季节,集中开展了建筑、缝纫、烹饪、驾驶、修理、餐饮服务、营销、机械制造、机械化耕作、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农民工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培训内容紧扣市场需求,紧扣农民工的打工需要,让农民工普遍感觉“用得上”,“学了不白学”,发挥培训的应有效果。聘请高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各工种技术能手授课,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培训队伍,确保农民工学到新技术、新方法。他们创新培训方法,以车间、田间为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技术示范、技术人员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让农民工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考试合格的,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免费为其发放职业资格证。他们力求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新型农民,促进其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他们注重培训质量,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农民工看到了培训的作用、学到技能,提高了参加培训的兴趣。他们采取向农民工发放“技能培训券”制度,让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自己选择培训学校,农民工缺什么学什么,促进了培训学校优胜劣汰。他们加大农民工培训宣传工作,让农民真正了解国家“免费培训”及培训补贴政策,增加了参训积极性。
3、加大农民工补贴、扶持、奖励政策力度,建立公平的就业援助制度。曹县将进城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分别纳入了现行的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困难就业援助范围、残疾就业援助范围、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范围,依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再就业政策,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免费提供就业岗位及生活救助等援助。曹县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根据招用农民工的人数给予融资担保和一定数额的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他们还鼓励农民工自谋职业或回乡创业,对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免缴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有一定积蓄,创业有技术,从而使自主创业成为可能,但创业初期,创业缺乏资金的是必然的。针对这些特点,制定了农民工创业贷款指导意见,建立了小额担保中心,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担保。
4、整合资源,实现城乡劳动保障工作协调发展。曹县改革多头管理的就业管理体制,把就业资金用在刀刃上,确定农民工就业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实施,集中使用就业扶持经费,并且健全“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工会、妇联相关部门配合、协助,消除了部门利益之争,建立统一的组织体系,实现三级联网,直通村庄,统一标准,增强了服务能力,他们在人力资源大厅开办24个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把分散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机构和设施,集中办公,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建设多险种多科室整合的、服务标准统一的服务窗口。
5、规范劳动用工,用法律保障农民工权益。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防止用工的违法化。他们明确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直接与农民工本人订立劳动合同,不得以劳务派遣合同、集体合同或包工头代签农民工个人劳动合同。他们努力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建立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规定的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必须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并对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给以重罚,不让农民工流汗流血再流泪。建立符合县情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待遇,逐渐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工兄弟过上体面生活。他们建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护农民工利益,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犯。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外出务工
近年来,曹县抓住“三农”问题不放松,紧紧围绕“绿色、有机、生态” 农业做文章,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模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21万。他们以“百万亩有机土地”为基础,完善以“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打造银香伟业绿色有机企业品牌;围绕“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泡桐加工之乡”,打造绿色林业和林产品加工品牌;围绕“中国柳编之乡”,打造绿色条柳编工艺品牌;以山东芦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中国芦笋产业园为依托,全力打造青堌集、苏集食品加工乡镇品牌;围绕“鲁西黄牛之乡”、“鲁西青山羊之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打造曹县绿色优质畜产品品牌。曹县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内容,大力发展有机循环生态农业,使这座建县于明代的小城闻名国内外。
一、曹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农村劳动力总量88万人,其中男49万人,女3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6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7.0%
二、外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近几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使农村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是农民工的主体。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11万人,占32.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56万人,占67.4%。调查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0万人,占26.4%,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18.2%。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力工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六大行业,从事职业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有35%农民工从事建筑劳务。
2、农民工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居多,就业单位不稳定。农民工中,58%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19%从事修理、装修、搬运、拾荒、摊贩等流动性工作;在外资或港澳台资企业打工的占11%;在国有或集体企业打工占7%。61%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42%的农民工经历过解雇的遭遇。
3、打工是当今农民工就业的主流。现在,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很大一部分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新生代农民工脱离农业生产,向城市流动已成一种趋势。调查显示,农民工中打算“在本地打工”,和考虑“在外地打工”,两项合计占被调查农民工的71.6%;愿意在“本地务农”占8.7%;愿意在本地从事非农经营和非农务工的占9.9%;回答“不确定”的占9.8%。
4、亲友介绍是农民工外出的主渠道。目前,进城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大多数没有经过组织的,以亲友老乡介绍外出就业为主。他们在城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各做各的事,各找各的工作,小部分以乡缘、地缘、血缘联系在一起。在农民工中,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和“自发结伴外出”的37万人,占65%,居第一位;经“当地或外地工头”组织外出的占28%;“各级政府或服务机构组织外出的5万人,占6%,外地来农村招工外出的占1%。
5、农民工受到的待遇不平等。农民工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农民平均每天加班时间2.36小时,同工不同酬,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30%的农民工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工作时间长,没有加班工资,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29%没有基本劳动安全保障,58%的农民工同工不同酬。
6、农民工权益难保护。现在,工伤认定把用人单位提出申请作为伤残者提出申请的前提,有6%的农民工认为这样会造成工伤无法认定;有11%的农民工反应工资拖欠方面存在行政程序时间过长的弊端;有9%的农民工反应仲裁与诉讼制度存在环节多、时效短、费用高等问题;有2%的农民工反应法律援助无力,农民工权益缺乏有力保护,农民工受欺侮、权益受侵害难以得到有效维护。有17%的农民工遭受过休息权、获得报酬权、伤残医治权、人身自由权受侵害的遭遇。11%的农民工有过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的经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1年以上的只占15%。
7、农民工户籍受限制。户籍壁垒是农民工身上的最大枷锁,是“农民工”概念产生的根源,也是农民工无法与城镇居民处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的最终根源。现行户籍制度人为地附加在户籍制度以外的一些社会功能,导致了当地居民和农民工在就业、培训教育、劳动用工、医疗、税赋等方面的待遇不同,使农民工只能作为城镇的暂住人口,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人为地制造了等级和利益差别,加深了城乡分割的裂痕,造成了对农民工的歧视,无法使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农民工在城镇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封闭的城镇体制抛向城镇公共政策和城镇管理的社会边缘,被限制享有当地城镇居民的公共资源。调查显示,希望解决户籍限制的农民工占87%。
三、曹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采取的措施
曹县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构建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扶持体系和工作保障机制,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建立劳动力资源调查机制,夯实基础台账。立足实际,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快速调查机制,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为调查重点,逐一摸清劳动者姓名、年龄、专业特长、就业去向等信息录入劳动99三版系统,建立动态台账。 2、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开展帮扶就业。制定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提供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创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还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覆盖至自谋职业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对其创业给予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强化技能培训机制,推动素质就业。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创新培训形式,完善培训内容,分别开办了外出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坚持贴近市场、服务就业的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技能训练,培训期限长短结合,培训层次以初、中级技能为主,采取定单培训、岗前培训、校企合作等形式,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4、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拓宽转移渠道。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职能,为农民工和用人企业实现成功对接架桥,通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四、曹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发布制度。信息交流不畅已成为制约农民工就业的一个瓶颈,曹县就业服务部门加大了用工信息发布力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宣传服务卡、网站等多种措施和先进科技手段,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基层协理员深入村镇、农民聚居地,对农民工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服务,在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2、建立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制度,开展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第二代农民工提高技能的意愿非常强烈,极其渴望学有一门技能,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技术水平。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因需施教,开展校企结合、定单培训、招标培训,利用岁末年初等农闲季节,集中开展了建筑、缝纫、烹饪、驾驶、修理、餐饮服务、营销、机械制造、机械化耕作、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农民工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培训内容紧扣市场需求,紧扣农民工的打工需要,让农民工普遍感觉“用得上”,“学了不白学”,发挥培训的应有效果。聘请高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各工种技术能手授课,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培训队伍,确保农民工学到新技术、新方法。他们创新培训方法,以车间、田间为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技术示范、技术人员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让农民工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考试合格的,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免费为其发放职业资格证。他们力求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新型农民,促进其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他们注重培训质量,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农民工看到了培训的作用、学到技能,提高了参加培训的兴趣。他们采取向农民工发放“技能培训券”制度,让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自己选择培训学校,农民工缺什么学什么,促进了培训学校优胜劣汰。他们加大农民工培训宣传工作,让农民真正了解国家“免费培训”及培训补贴政策,增加了参训积极性。
3、加大农民工补贴、扶持、奖励政策力度,建立公平的就业援助制度。曹县将进城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分别纳入了现行的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困难就业援助范围、残疾就业援助范围、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范围,依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再就业政策,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免费提供就业岗位及生活救助等援助。曹县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根据招用农民工的人数给予融资担保和一定数额的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他们还鼓励农民工自谋职业或回乡创业,对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免缴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有一定积蓄,创业有技术,从而使自主创业成为可能,但创业初期,创业缺乏资金的是必然的。针对这些特点,制定了农民工创业贷款指导意见,建立了小额担保中心,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担保。
4、整合资源,实现城乡劳动保障工作协调发展。曹县改革多头管理的就业管理体制,把就业资金用在刀刃上,确定农民工就业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实施,集中使用就业扶持经费,并且健全“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工会、妇联相关部门配合、协助,消除了部门利益之争,建立统一的组织体系,实现三级联网,直通村庄,统一标准,增强了服务能力,他们在人力资源大厅开办24个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把分散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机构和设施,集中办公,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建设多险种多科室整合的、服务标准统一的服务窗口。
5、规范劳动用工,用法律保障农民工权益。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防止用工的违法化。他们明确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直接与农民工本人订立劳动合同,不得以劳务派遣合同、集体合同或包工头代签农民工个人劳动合同。他们努力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建立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规定的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必须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并对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给以重罚,不让农民工流汗流血再流泪。建立符合县情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待遇,逐渐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工兄弟过上体面生活。他们建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护农民工利益,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