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瓷器拍场TOP30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彩瓷独占鳌头
  
  以2007年6月5日为线,中国市场历年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雍正瓷器约262件,22件成交超过千万元,22件超过500万元。今年7件成交超过500万元,其中5件超过千万元。22件成交超过千万元的雍正瓷器中,粉彩器以9件占雍正瓷器类别鳌头。青花、青花釉里红及青花加彩器5件,珐琅彩瓷3件,色釉瓷3件,斗彩及斗彩加粉彩器2件(均在今年春拍成交)。
  


  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粉彩,与五彩所不同的是在色料中加往入了铅粉,“制品用玻璃白打底,烧成后柔和艳丽。古玩行业中,不少行家长期把制作精良的粉彩瓷称之为‘熊窑’”。创烧以后,有清一代至民国时期大量生产,但以雍正朝时期最为精致。
  康熙青花称雄,雍正粉彩冠绝一代,拍卖市场行情亦如是。中国市场历年雍正瓷器成交T0P30中,粉彩器13件,而在排名前5位中,粉彩器占3件。从器型看,粉彩碗5件(六棱碗2件),大盘3件,各式瓶4件(天球瓶、橄榄瓶、六方瓶、梅瓶),香炉1件。白地粉彩11件,色地粉彩2件(柠檬黄地、绿地)。
  从纹饰看,13件粉彩瓷中各种花卉纹、桃蝠纹最多,另有山石纹、水波纹、团蝶纹,唯缺人物纹。T0P1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及T0P2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均为蝠桃纹。蝠桃纹中桃实象征长寿,蝠谐音福,是雍正时期标志性的纹饰,古玩行中有“雍八乾九”之说,即雍正时期的蝠桃纹中常见八桃,乾隆朝多为九桃。有专家认为,“一般雍正朝器所画桃果纹,桃果较大,叶较长而小,明显区别于以后各朝桃逐渐变小,叶变大。” T0P1所绘的过枝,也是雍正朝的典型技法,也有“过枝”或“过墙”(器物内外画互相连接在一起的花卉纹或果实纹)蝠桃纹之称,常见于各式盘、碗、杯上。
  据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陶瓷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曾志芬介绍,T0P1这对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口径14厘米,胎体轻薄细腻,光洁莹润,绘以六桃五蝠寓意祥瑞的图案,应是为雍正贺寿而特制的。目前已知类似的桃纹碗存世4对,但都不及这对完整,“这对碗可说是一模一样,从胎体、釉色估计,它们可能是一起‘出世’的,如此完整的十分罕有。”乃粉彩御瓷中的巅峰之作,并且是现今市场上唯一流通的一对雍正蝠桃纹碗。画面中熟透的桃实坠于枝头上,桃花在风中摇曳,与丰硕的果实相映成趣,蝙蝠则在空中翻飞,画面布局别具巧思。对碗曾是著名收藏家陈仁涛、白纳德夫妇及T. Endo先生等的藏品,目前的成交价在中国陶器拍卖排行榜中位居第六,前五位中,元代青花瓷1件,明洪武釉里红瓷1件,清乾隆珐琅彩瓷2件、粉彩瓷1件。今春购进这对碗的伦敦藏家Eskenazi Ltd是全球范围内顶级的中国瓷器购买者。据台湾《2007古董拍卖年鉴》统计,到去年年底,中国瓷器拍卖20件天价拍品中,Eskenazi Ltd购进了5件,包括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以2.28亿元拍出的元青花鬼谷出山图罐。
  T0P2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高40厘米,原是宫中陈设瓷。此种造型和纹饰的雍正粉彩器仅发现这一件,常见青花器(见TOP18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此瓶的原主人奥格登·里德曾是美国参议员,他的母亲是宋美龄的朋友,大约1920年时被他家收藏,曾作为客厅里的灯座使用。此瓶器身绘一株枝杆古朴的桃树,从瓶下腹部向上自然展开,枝叶描绘自然生动,绘八桃五蝠,风格淡雅。橄榄瓶创始于清顺治朝,雍正、乾隆时期常见。雍正时橄榄瓶的釉色品种和纹饰最为丰富,拍场上还见有白釉、霁红釉、仿官釉、青釉、蓝釉矾红彩、斗彩、釉下三彩品种。
  


  TOP5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是雍正朝御窑粉彩器中仅见的器型,是今年春拍最受关注的一件瓷器,拍前正常的估价与拍卖产生的天价形成了巨大的差距,2643.2万元的价格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最贵的残器”,同时也是成交价最高的瓷香炉。在此之前,拍场上的明清香炉成交价多数在百万元左右。此炉呈八角形,“炉口外侈,扁圆形腹体,肩饰正反S形双耳,腹下内敛,腹部底层中心有八方形孔,下承双层台基座,底承八柱形足,上配伞盖式宝珠形钮盖。通体内外均施松石绿釉,采用模压、贴塑、镂空等多种工艺。香炉无论在造型、烧造工艺、绘画风格上都彰显出清雍正时期皇家御用瓷器的特征。”
  TOP6柠檬黄地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与TOP5风格较近似,都是雍正御窑瓷中稀少的器型和色地粉彩器,均属“五供”之一。五供属于庙堂祭器一类,通常由一只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花觚组成,明清常见铜胎珐琅器和瓷制品,清代制品存世较多,特别是乾隆以后的生产数量较大,雍正朝纹饰风格相似的瓷器成套五供至今未发现有完整者。此种六方瓶可称之为花觚,相似器型的见有描金矾红龙纹纹饰者,见200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第0862号拍品。TOP6这件瓶应是从铜胎画珐琅工艺上演变而来的,西方风格突出,纹饰复杂华美,有专家推测应是雍正时期造办处的制品。2249.28万元的价格与有残损的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相比,未来仍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13件粉彩器中,尚有几件较为稀见的器型。如TOP12粉彩花卉纹六棱碗, 200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成交价为960.89万元,到2004年再次出现在该公司的春拍会上时,成交价已经飙升到了1609.4775万元。此碗直径22.2厘米,是宫廷日用器,六棱花口每瓣之间下凹,大口大圈足,腹饰6种粉彩花卉,写实工笔画就,设色典雅,胎釉细白,堪称雍正粉彩精品。2002年香港佳士得上拍过一件与此件六棱碗近似的粉彩花卉纹七方盆,直径为19.7厘米,以380.97万元成交。六棱碗主要流行于清代,雍正时尚有青花和其他釉色的品种,去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时曾拍过一件直径15.8厘米的柠檬黄彩六棱碗(编号1603)。民国时期多见这种碗的仿品。
  TOP15粉彩牡丹玉兰蜂蝶图天球瓶也是雍正朝少见的品种,雍正粉彩天球瓶当时量就少,纹饰常见花卉和蝠桃纹,市场上价格高昂。此瓶高51厘米,通体绘牡丹玉兰花,并同时绘有蜜蜂和蝴蝶,为拍卖市场上所仅见的一件,也是迄今为止拍场上成交的最贵的粉彩天球瓶。
  TOP20粉彩团花蝴蝶纹碗的稀见之处在于纹饰,此碗直径13.3厘米,200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时以1054.17万元成交。蝴蝶纹在雍乾时期极为流行,但雍正时期极少,比较名贵。此碗腹部绘五组团花蝴蝶纹,每一组内各绘两只蝴蝶和两朵花卉,组成了一幅蝶恋花圆形图案。有专家认为,这种碗“色彩极淡、纹饰纤细”,“胎体坚白,细润无暇,釉色纯白莹润”,应该是古玩行中所说的“熊窑”制品。
  


  珐琅彩瓷市场流通量最少
  
  珐琅彩瓷是清代皇宫中最名贵的瓷器,为皇宫所垄断,各朝产量都极少。雍正皇帝在位仅13年,珐琅彩瓷的生产量比康乾两朝更要少得多。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吕成龙说,“从传世品看,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除了少数如康熙朝珐琅彩瓷器那样以色地装饰外,大多是在洁白如雪的釉面上直接彩绘。器物造型有瓶、碗、盘、碟、盅等,均隽秀典雅,胎体轻薄,有的达到半脱胎的程度。”“图案装饰方面,一改康熙珐琅彩只绘花卉,有花无鸟的单调局面,大量出现描绘院画风格的花鸟、花卉、竹石、山水等图案,画面空白处题以书法极精、内容文雅的相应诗句……真正成为制瓷工艺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
  据雅昌艺术网统计显示,历年拍卖市场上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清代珐琅彩瓷仅30余件,雍正朝占9件,而成交排名前10位中,雍正珐琅瓷3件,这3件也是入围雍正瓷器拍卖TOP30中的珐琅彩瓷皆由香港佳士得拍出。
  TOP2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口径17.2厘米,胎质轻薄细腻,敞口,浅腹,圈足,白釉底上双方框内以蓝料彩书“雍正年制”四字双行宋錾体印章式款。通体施白釉,盘内外所绘珐琅彩过枝梅、竹图,是雍正时期最为典型的纹饰,布局疏朗,画工精细。由盘口所绘梅枝过至盘心向左侧上方迂回伸展,右侧留白,墨彩书“芳蕊经时雪里开”两行诗句,落朱文“佳丽”椭圆形章、“古寿”白文印章、“清香”朱文印章,集诗、书、画、印一体。有专家指出,类似的珐琅彩过枝梅、竹诗文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瑞士日内瓦某私人藏家各有1件。
  


  TOP8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直径6.2厘米,卧足,胎质细白,通体施白釉,小巧精致,杯外由底至口绘深浅不同绿竹和月菊花,花朵以艳丽红彩分层次绘就,绿竹红花,效果奇佳。画面空白处,墨色书“树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诗句,押“翔采”朱文印章。有专家指出,雍正时的此类绿竹诗文珐琅小杯非常罕见,北京故宫所藏的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风格与此类似,诗文迎首处同样押“翔采”朱文印章。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类似风格的乾隆珐琅彩小杯,绘画的题材和所题诗文与此杯相同,但绘画风格不同,乾隆小杯上增添的山石,闲章也多了3方,除“佳丽”一方外,“四方”、“清晏”两方较少见。由于此杯珍罕,1999年时成交价以达1891.04万元,8年过去了,价格至少会翻番。
  TOP10珐琅彩暗凤蓝料山水图碗,口径9.4厘米,碗口微侈,圈足,胎体洁白,外壁以雍正时才出现的宝石蓝料绘通景山水画,画风有宋元笔意,应是出自宫廷画家手笔。山水空白之处以墨彩书“一红绿水浮岚影,两岸青山夹翠涛”,押印三方,同样诗、书、画、印俱全。收藏家马未都曾中文章中认为,此碗“是雍正宫廷御制之物。存世甚罕,已知民间收藏仅此一件。1600万港币的价钱真不算贵。”有专家指出,台北故宫收藏有此种碗,北京故宫和美国佛利尔美术馆有类似品,北京故宫的口径略大,为10.9厘米,所题诗句为“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园沧海绿无边”,押“寿古”、“山高”、“水长”三方篆印。雍正蓝料山水图瓷器,也见有茶壶器型,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就藏有一件。这只碗是目前所知,市场上唯一流通的雍正蓝料山水瓷器。
  
  斗彩、五彩瓷拍场精品少见
  
  尽管到雍正时期彩瓷成为了御制瓷器的主流,但主要是体现在粉彩瓷器方面,斗彩和五彩虽然这时已至高峰,但存世的精品数量有限,拍卖市场上所体现的情况亦如此。据雅昌艺术网所有的数据,历年成交在百万元以上的雍正斗彩器约40余件,五彩器5件。
   今年春拍,雍正斗彩精品迭出,在历年雍正斗彩成交排名前10名中,今春成交的有6件之多,香港苏富比成交的2件超千万元斗彩瓷成交进入雍正瓷器30强,分别是TOP4、TOP19。
  TOP4斗彩水波寿石团花纹天球瓶,高51厘米,是比较少见的雍正斗彩大器。器型非常接近明永宣天球瓶,口沿绘“ ”绶带纹,颈绘缠枝花卉托八宝,肩饰折枝花卉、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4组团花花卉,间隔处绘折枝花卉,下腹部绘福山寿海图,各种彩料发色纯正,可谓雍正斗彩的精品之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天球瓶1999年4月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春拍时,以585.12万元成交,8年增值近5倍。雍正天球瓶常见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青釉、红釉、蓝釉品种,少见斗彩器。拍卖市场上,成交超过百万元的最多十余件,上千万元的不过数件而已。
  TOP19斗彩加粉彩垂肩如意瑞果纹梅瓶,以天球瓶的珍稀度相似。雍正朝御窑烧制的梅瓶,多数是青花器,斗彩的梅瓶存世数量非常有限,运用斗彩和粉彩两种彩料同时绘制的更少。北京故宫收藏一件高26.3厘米的斗彩花卉纹梅瓶,但无论器型大小,还是纹饰和釉色明显差此件甚远。与此相似器型和装饰风格的梅瓶只有粉彩品种,但瑞果纹的装饰风格多见于明清两代盛世时期的青花和青花釉里红品种。
  
  青花、青花加彩器数量仅次于粉彩器
  
  康熙青花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雍正青花瓷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雍正时期,青花瓷一改前朝的古拙大气,而转向精细小巧一路,造型趋向模仿,一方面是仿烧明永宣、成化青花和康熙青花,另一方面从自然界汲取营养,创烧了很多新器型。这一时期青花瓷小件器多见,大器少,拍卖市场上只要是雍正朝的大件青花器,必能创出高价。尽管雍正时期各种彩瓷成为了御窑瓷的主流,但是青花瓷器烧制的数量仍然很大,特别是民窑制品,依然是主要的烧制品种。
  


  TOP30中,青花、青花釉里红及青花加彩器的数量仅次于粉彩器,8件。除TOP25黄地青花三果撇口尊外,其他7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器型较大的瓶和盘。今年春拍雍正青花瓷一项未见大器出现。目前成交价排在首位的雍正青花瓷是一件口径达47.5厘米的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2090.32万元成交,在雍正瓷器成交中排在TOP8。这种大盘应是宫廷陈设器,采用了特殊的釉下青花加釉上矾红彩两种釉彩相结合的工艺,需要两次入窑烧制,难度较大,属雍正时期新创烧的品种,存世量较少。2004年北京翰海十周年拍卖会上,也曾上拍过一件,即TOP15青花矾红云龙大盘,直径47.2厘米,以1298万元成交。这种青花加矾红的大盘,雍正以后仅乾隆朝继续烧制,今年春拍匡时国际就上拍了一件乾隆器,直径47.5厘米,以847万元成交。
  雍正时期,青花釉里红的烧制达到了历史最高峰,釉下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都非常纯正,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纹饰也比前朝更丰富,常见云龙纹、云蝠纹、云鹤纹、花果纹、花卉纹以及山水人物纹,以云龙纹最具特色。TOP30中,青花釉里红瓷4件,TOP13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可谓经典代表品。天球瓶创烧于明永乐时期,雍乾时期最为流行,各种釉彩的数量都较多,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青釉品种最精。TOP30中有6件天球瓶。TOP26青花釉裹红海水赶珠云龙纹天球瓶也风格相似,只是纹饰略有变化,青花、釉里红的发色略逊一筹。与TOP12器型大小,纹饰内容、风格以及釉彩发色完全一致。同类器型风格的还有TOP21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惜口沿有伤,2001年北京翰海春拍以1045万元成交。
  2001年北京翰海秋拍880万元成交的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排名TOP28,风格也略相类,拍场上极为少见,瓶腹部画面用釉里红绘两条首尾两呼应的五爪腾龙,飞穿于青花绘就的缠枝花卉间,青花发色浓郁,釉里红发色略暗。200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曾以47.2万港币成交过一件高29.6厘米的同类缠枝莲玉壶春。
  雍正青花有一类极力模仿明永宣时期进口苏麻离青料晕散的效果,全部由人为多层次点染而成,人工痕迹比较明显。TOP18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就是一件代表品,此件橄榄瓶高39.5厘米,200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时以1170.77万元成交,青花主题纹饰与TOP2相同。橄榄瓶因形似橄榄而得名,主要流行于雍乾时期,雍正时的最有代表性,常见粉彩、青花、颜色釉品种。
  明清两代颜色釉瓷为皇宫所垄断,黄色更是皇室的代表性色彩,色地青花的发展,早在明代宣德时已经出现。黄地青花器成化、弘治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峰,清三代以雍乾时期较多,雍正时期烧制的数量远少于乾隆朝,因此价值更高,器型常见各式瓶、盘、碗。TOP25黄地青花三果撇口尊即是代表品,去年北京翰海春拍以946万元成交。雍正是御窑仿古瓷烧制成风,这件撇口尊的器型即源于青铜尊,器型独特,黄釉地皇家风息浓厚,与尊腹部的青花“三果纹”相对应,极为醒目艳丽。“三果纹”是明清瓷器上常见的瑞果图案,常绘寿桃、石榴、佛手三种,也有绘寿桃、枇杷和石榴者,寓意多寿、多子、多福,也称“三多图”。
  
  颜色釉瓷青釉器占市场主流
  
  元明清三代,颜色釉瓷成为了御窑厂的主流品种,雍乾时期更由于皇家各种祭祀活动频繁,各种色釉和器型的瓷器烧制几臻完备,为中国瓷器最为色彩缤纷的时期。雍正颜色釉瓷的品种和工艺是整个清代成就最高的,这主要得益于几任督陶官。特别是唐英,督陶期跨雍乾两朝,是历史上督陶时间最长的官员,在任期间,他潜心研究,开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釉彩品种。比如木纹釉、厂官釉、窑变花釉等等。据他的《陶成纪事碑》记载,当时御窑厂所烧制的颜色釉,多达35种。
  


  TOP30中,颜色釉瓷进入5件,1件仿木纹釉器,3件豆青釉器,1件粉青釉器,青釉瓷占绝对主流。仿木纹釉“以红赭与褐色描出木材的年轮纹理,自然逼真”,目前有较详细记载的是雍正四年(1726年)烧制的木釉纹盆,现藏北京故宫。雍正仿木纹釉器存世量远小乾隆器,乾隆时这种釉彩瓷器烧制最精美,各种器型都较多,以文房用品最具特色。TOP7仿木纹釉墨彩山水高士访游图笔筒,高18.3厘米,笔筒里外口沿仅下腹部施仿木纹釉,腹部通体施白釉,以墨彩一幅通景山水高士图,是私人收藏中比较少见的雍正同类器。北京故宫收藏有同样的笔筒,国内外博物馆见有木纹釉加粉彩的笔筒。墨彩主要以黑色为主,也兼用本金、矾红等彩,在烧成的瓷器上绘画后,入低温彩炉二次烧成。最早出现于康熙时期,经常被用在彩绘瓷上,康熙五彩中加墨彩、蓝彩或金色者最为名贵。雍正时常见以墨彩单独绘画的山水图画,碗、杯、笔筒为常见器型。
  


  雍正青釉瓷器在康熙青釉瓷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更为精致,民窑烧制也最多,但精细程度仍与御窑有差别。青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的青釉瓷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明清时期,虽然彩瓷成主流,但青釉瓷仍然产量不小,严格来说,到雍正一朝,青釉的烧制技术才真正趋于成熟,能够烧制出各种深浅、浓淡不一的豆青、冬青、粉青釉品种。拍卖市场上,最贵的青釉瓷器出自乾隆一朝,雍正时的略逊一筹,今年春拍未出现高价品。TOP10豆青釉双龙耳大瓶以1846.92万元成交,高51.8厘米,器型硕大,这种瓷器造型最早出现在唐代白瓷中,是雍正朝的仿古制品。TOP17豆青釉浮雕兽面饕餮纹天球瓶,高50.4厘米,1176.176万元成交,也是少见的品种。此瓶2003年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春拍时估价仅300万至400万港币。乾隆朝也有近似纹饰风格的天球瓶,2003年以980.26万元成交。TOP29是一件粉青釉弦纹穿带荸荠扁瓶,以867.5万元成交,肩有三个小系,北京故宫藏有同样的一只,也有专家称这种瓶为三系尊、三系瓶或花囊。这种瓶创烧于康熙时期,同光时期较多,器型变化不大,惟雍正一朝最为精致。TOP30以867.5万元成交的豆青釉绶带耳葫芦瓶也,也称如意耳尊,是雍正时新创的器型,造型优美,不易烧制,本朝烧制的数量有限,且多数为青釉品种,也有青花、粉彩、斗彩器,北京故宫收藏有与此件类似的青釉带暗刻纹饰者。相同器型在乾隆一朝较多见,今年春拍香港佳士得上拍过一件粉彩花蝶纹器,1362.24万元成交。
其他文献
本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器馆将重新开馆。据笔者了解,改陈的玉器馆推出由140件套玉器组成的“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这也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以乾隆玉为主题的专题玉器展览。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玉器是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大、质量最高的,占到了该院玉器藏品的80%以上,其中仅“乾隆朝收藏、使用和制造的作品超过10000件”。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专题展览的举办意义重大,不仅展示了当前对
期刊
“天珠”是藏族人民崇尚的圣物,上世纪90年代风靡港台地区,品相精美纹饰美丽者,市价远超一般的宝石价格。  “天珠”常以“眼”计算价格。“眼”是指“天珠”上的环形纹饰,与石砚中的“眼”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石砚上的“眼”多者可达百余,而“天珠”上的“眼”多不过九,能在一珠之上多过三眼者十分罕见。九眼天珠既不可遇,亦不可求。  港台地区的收藏者对“天珠”达到神迷的程度,曾用高倍显微镜拍下微观照片进行研究
期刊
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专拍的成功,引爆了中国玉器新一轮的拍卖热潮。该公司2007年秋拍再次推出的“瑰玉清雕”第二部分专拍,更将明清玉器的拍卖价格抬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单件拍品的最高价格超过5000万港币,使玉器价格逐渐靠拢传统收藏大项书画和瓷器价格。    对2006年以来的这波玉器行情,业内人士大致有两种看法:  一种
期刊
有没有这样一本书,令读者阅后能长“火眼金睛,真伪立判”的本事?如此,受益者多矣!皇帝不必为忠奸劳神,良臣不必为判别圣主昏君思虑,恋爱中的男女也知晓牵手何人能天长与共,文物市场的赝品一扫而空……然而,千百年来,人们的这一愿望未曾实现。若现实中存在这样一本书的话,更可能会是一种“金絮其外”的营销策略,而“其中”的“败絮”编织成的“皇帝新装”。    偶见《鉴宝?陶瓷卷》,宣称是帮助“收藏者增强实战能力
期刊
有没有可能出现眼睛无法辨别的高仿瓷?  从理论上说,不可能。为什么?如果你能真正明白那些值得仿的古瓷都是一种厚重文化的积淀,仿家如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最多只能仿个貌似,那你就算入了此中堂奥。这里的文化修养不光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领悟,还包括对特殊的陶瓷文化、陶瓷语言的领会,而这方面如果没有一二十年以上的浸淫,最多只能得其皮毛。坦率地说,这门学问至今尚属潜学,没有人在作系统的研究,也
期刊
这几年,随着电视媒体各类层出不穷的鉴赏节目的推波助澜,文物收藏愈来愈受到普通人的青睐,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基础鉴定知识而上当受骗的人不在少数。在与曾经买过赝品的爱好者的交流中,发现他们也读了很多相关文物鉴定的书籍,理论知识相当丰富,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但一到具体实物就出问题。主要问题一是缺少实践经验,二是所读的书太杂,良莠不齐,有的书甚至有误导之嫌,真正有价值的书反倒没有受到重视。  古陶瓷鉴定的相关书
期刊
可能是现存最早的陈师曾作品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菊花书画卷》,是陈师曾1893年17岁时遵其祖父陈宝箴之嘱为时任广雅书院院长的朱鼎甫所做,上有其祖父陈宝箴、其父陈三立、以及晚清名儒梁鼎芬、谭献、杨锐的题跋(图一、二)。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号朽道人,斋号染仓室,槐堂,出身于有着深厚传统文化教养的江西名门义宁陈氏。祖父陈宝箴(1831—1900)是清末维新派著名人士,曾被
期刊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拍卖市场的火爆,买家对书画鉴定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前不受人重视的家属鉴定逐渐走到了前台,成为市场较为流行的一大鉴定主体。目前,国内书画鉴定主要有三种形式并存,即专家鉴定、家属鉴定、艺术家本人鉴定。古代书画大多保存在博物馆,有着丰富博物馆经验的专家受到藏家的青睐;当代书画由于画家大多健在,本人鉴定自然成为首选。而已经去逝的近现代书画大师作品,其家属后人被买家格外看重,具有一言九鼎
期刊
印章上的事,石以人传,人以石传的例子很多,但是这方“来修斋”印,石既传人,人亦传石,殊为佳妙,是一方令人久久耐玩的好印章。  印出吴昌硕之手,印面阳刻篆书“来修斋”,款曰“拟攘翁,老缶”,未署作年,但是一望而知是吴缶老晚年所作。田黄章料硕大,印面3.4×3厘米,高10.4厘米,重达239克。不知道吴昌硕一生刻过多少方田黄印章,也不知道吴昌硕刻过的田黄印章中最大的有多大,但这一方至少是作者所知吴昌硕
期刊
《松风流水图》是一幅面貌典型、充满逸气的董其昌山水,峰峦层迭,群松满谷,通幅以淡墨点染,极为雅致。明末的时候已归大鉴赏家孙承泽收藏,之后又历经几位名家递藏,不仅传承有序,而且品相完好,可以说是一件难得的董氏山水妙笔。因为时间关系,无暇着文,仅就其中相关信息作简要解读。    一、关于此画的创作年代    此画末署年款,题识以外,钤“青宫太保”“董氏玄宰”朱白方印各一。其实,钤“青宫太保”印已经道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