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发病的原因为腹腔中的组织或器官经腹股沟部位的缺损间隙外凸引起,不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经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的效果。其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将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列为入组对象,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临床问诊、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所有患者的病症情况均与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58例,女性患者2例;患者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46.3岁,按照标准分型,其中Ⅱ型、ⅢA型、ⅢB型、Ⅳ型患者分别为52例、30例、64例、14例。其中4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4例患者合并疝嵌顿。随机将1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80例,经简单统计比较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作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其间经传统疝气修补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操作按照标准手术流程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经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治疗;对Ⅱ型疝气患者进行治疗时,有利疝囊并切断后结扎疝囊颈,分离精索、牵引,将分离内环部位包裹的精索内环与内筋膜切开,保证腹膜前脂肪和内环周围的腹横筋膜之间留有1厘米以上的距离,显露出腹壁下方的血管,向上游离腹横腱膜弓0.4厘米以上。字内环平面向上解剖,并窃取腹外斜肌腱膜,且面积为4X3厘米。使用组织鉗将内环周围的组织勾起,将腱膜纤维内斜方向展开,放置于腹膜前间隙,使用丝线间断缝合腱膜,并固定于腹横筋膜的缺损部位。在ⅢA型、ⅢB型疝气患者的治疗中,应加强对后壁的修补治疗,将腹股沟和内环显露出来以后,采用上述切取方式取6X4厘米腱膜,放置于横筋膜后的腹膜前间隙部位,经间隙缝合固定,在腹横肌筋膜上固定腱膜片,重建内环,完成修补治疗。Ⅳ型患者的治疗方式与ⅢA型、ⅢB型患者相同。
1.3统计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指标
经临床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
经治疗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较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改善其治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一项重点问题。经临床观察证实,采用腹外斜肌腱膜进行自体疝气修补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由于脐棘线平面腹外斜肌逐渐向下腹壁方向移行,有助于形成广阔的腱膜,为修补治疗提供足够的腱膜片。同时斜肌腱膜在腹股沟部位的分布较广,行同侧腱膜切除治疗无需行其他切口。但是在治疗中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保证腱膜片的切取应向脐方向进行,并保证其在斜肌弓缘上方,以便于保护分布于腹股沟管前方的腱膜,使其免受损伤。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可见其有效的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较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可见其临床价值,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发病的原因为腹腔中的组织或器官经腹股沟部位的缺损间隙外凸引起,不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经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的效果。其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将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列为入组对象,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临床问诊、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所有患者的病症情况均与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58例,女性患者2例;患者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46.3岁,按照标准分型,其中Ⅱ型、ⅢA型、ⅢB型、Ⅳ型患者分别为52例、30例、64例、14例。其中4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4例患者合并疝嵌顿。随机将1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80例,经简单统计比较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作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其间经传统疝气修补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操作按照标准手术流程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经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治疗;对Ⅱ型疝气患者进行治疗时,有利疝囊并切断后结扎疝囊颈,分离精索、牵引,将分离内环部位包裹的精索内环与内筋膜切开,保证腹膜前脂肪和内环周围的腹横筋膜之间留有1厘米以上的距离,显露出腹壁下方的血管,向上游离腹横腱膜弓0.4厘米以上。字内环平面向上解剖,并窃取腹外斜肌腱膜,且面积为4X3厘米。使用组织鉗将内环周围的组织勾起,将腱膜纤维内斜方向展开,放置于腹膜前间隙,使用丝线间断缝合腱膜,并固定于腹横筋膜的缺损部位。在ⅢA型、ⅢB型疝气患者的治疗中,应加强对后壁的修补治疗,将腹股沟和内环显露出来以后,采用上述切取方式取6X4厘米腱膜,放置于横筋膜后的腹膜前间隙部位,经间隙缝合固定,在腹横肌筋膜上固定腱膜片,重建内环,完成修补治疗。Ⅳ型患者的治疗方式与ⅢA型、ⅢB型患者相同。
1.3统计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指标
经临床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
经治疗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较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改善其治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一项重点问题。经临床观察证实,采用腹外斜肌腱膜进行自体疝气修补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由于脐棘线平面腹外斜肌逐渐向下腹壁方向移行,有助于形成广阔的腱膜,为修补治疗提供足够的腱膜片。同时斜肌腱膜在腹股沟部位的分布较广,行同侧腱膜切除治疗无需行其他切口。但是在治疗中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保证腱膜片的切取应向脐方向进行,并保证其在斜肌弓缘上方,以便于保护分布于腹股沟管前方的腱膜,使其免受损伤。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可见其有效的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较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可见其临床价值,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