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雕塑教育的摸索与建构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crasher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iao Xingtao, who has been the director of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Sichuan Fine Arts Academy since 2009, said that the typical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sculpture education in this Sculpture Department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radition than to authority academically,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ystem construction than to following fixed mode in teaching, and keeping a certain distance away from leading culture in order to gain more developing space. As a new administrator and a famouse contemporary sculptor, what are his ideas and plans for sculpture education in this school? Let’s find the answer in the following dialogues between him and our reportor Wang Mengjia.
  
  记:我们从历史材料中了解到,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已经有70年的历史,可谓传承深厚。您认为这里所培养的人才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或者说它的雕塑教育有什么独到之处?
  焦:中国的雕塑教育模式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文化的原因,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正像我在“川上楚天”展览前言中所说:如果中国雕塑教育是一个特别的树种,那么同一树种结出的果实味道想来也不会有太大不同。幸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情形,使我们对“变异”比对“正统”有了更大的兴趣。
  了解并尊重自己学习的这个系统的历史和渊源,对于任何一个求学者来讲,都是一个首要的前提。川美雕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对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古代雕刻及民间泥塑的研究,到60年代四川雕塑在全国的重要影响,至“收租院”的问世,在不断学习西方造型传统的同时,对这一体系的改造和补充始终在进行着。今天,致力于当代雕塑的系统的研究、学习和创作,再次成为川美雕塑系的特点。
  在学术上重传统,轻权威,教学上重体系,轻模式,尤其是自觉保持和主流文化若即若离的距离,并由此获得更大的空间,应当是川美雕塑教育传统中最本质的特色。传统地理概念中的“山高皇帝远”,倒成就了今天精神上的“天高任鸟飞”——虽然地域在今天早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记:刚才您提到了“当代雕塑的系统研究、学习和创作”,请问这个“当代性”体现在哪里?
  焦:我倾向于把这个“当代性”理解为一种“动态性”,也就是说,更关注于雕塑在今天的现实情景和艺术环境中发生了哪些改变,从形式到语言方式,从与现场的关系到对媒材的重新阐释,从这个角度讲,“雕塑”不是名词,而是一个动词,雕塑的当代性就体现在其语言方式对现实语境作出的回应和改变,这种不断变化的言说方式所体现的敏感性,应该是当代雕塑的一个特质。
  记:目前川美雕塑系的专业方向怎么分呢?
  焦:川美雕塑系现在分为两个专业方向:雕塑艺术专业,景观雕塑专业。雕塑艺术专业在学习传统雕塑造型语言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当代雕塑创作上的表达能力。景观雕塑专业,则把“雕塑”概念予以放大和扩充,并和景观设计、城市雕塑、大地艺术、新媒体表现等形成全新的交叉学科,在更大的视野和平台上,以更大的自由度去表达。
  记:在不同方向下设有哪有工作室呢?我看有些院校雕塑系分别设有写实和材料的工作室,分类比较细。贵系是怎么处理写实教学和材料教学的关系的呢?
  焦:难道“写实”和“材料”是可以分开的吗?在艺术表达越来越走向跨界和交叉的今天,越分越细的工作室制一直是令我质疑的。我更倾向于把这些工作室的任务变成课程,多元而有机地融入五年全面的学习当中,它们会成为一个综合的经验系统并对学生今后的创作产生作用。
  记:从今年的毕业生展览看,四川美院雕塑系的木雕非常突出。看来贵系非常重视材料教学。
  焦:我一直认为,材料教学应当提高到和造型技能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雕塑最为本质的语言方式之一,也是在视觉和图像泛滥的今天,雕塑得以重塑自身语言价值的意义所在。
  记:我了解到您著有《新具像雕塑》一书,在此方面有非常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所谓的新具像雕塑与传统意义上的具像写实雕塑本质区别在哪里?您对于新具像雕塑的研究有没有影响您的教育理念?
  焦:肯定有影响。
  具像雕塑的造型特征和语言方式在20世纪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谓的新具像雕塑与传统意义上的具像写实雕塑本质区别就在于:它不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和孤立的存在,而是与艺术史、艺术观念、艺术现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导致在创作方法上的诸多改变和突破。
  记:传统的观念将写实能力看作“雕塑基础”的核心,而从您的谈话中,我已经感到您对于“基础”的认识是不同的。请问您是怎么看待“基础”?
  焦: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模式下,基础意味着掌握准确反映客观对象的塑造技能;在今天艺术创作多元化的情境下,“塑造技能”只是其中一种,而“基础”的概念已经扩大到了一个更为宽泛的界定。如果我们不把“基础”等同于就业技能的培训,我想这个问题应当非常简单。
  当下,基础早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艺术史、雕塑史这样的课程成为必须,而东方文化、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社会学,也开始进入学生的涉猎范围,而对重要艺术家作品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理当成为必修课。我们需要在主干课程之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资讯,多样的展示平台,鼓励同学自发的联展和个展,包括雕塑系每年一届的年度展。
  记:您认为专业的雕塑教学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焦:除了古典主义的塑造技术,最重要的是学会为艺术思想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
  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却是最难把握的。就您个人而言,您是怎么引导学生的呢?
  焦:艺术是一种经验,艺术表达就是经验和个人天份的结合。天份我们无法企及,但经验是可以学习和积累的,而这种积累必须依赖于个人经验不断表达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不过是参与这种表达并进行点评。关于现实和艺术表达的关系我喜欢用一个比喻:如果说艺术作品是一道“麻婆豆腐”的话,艺术经验本身就是做菜的“豆腐”,那么引起这种经验的现实情景就是 “豆子”。同学往往容易停留于把“豆子”做成“豆腐”就好,或者以为“豆子”就可以直接做成“麻婆豆腐”。需要明白的是,你作品的表现对象是这种经验本身而非引发这种经验的现实。
  记:您前年刚担任四川美院雕塑系系主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知您这“火”会怎么点?有什么比较具体的举措么?
  焦:顺势而为,因时而动。主要是进行梳理学统和搭建交流平台的工作。
  记:现在有一个现象,美术学院成为文化课成绩较弱的学生的一个出路。学生当中可能有不少人本身并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并没有天赋。这说明这种难过招生方式是存在缺陷的。对于这个问题,您可有什么想法?
  焦:既然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为什么要求他们一定具备相同的天赋呢?
  记:您认为雕塑系的学生除了本专业外,还需要具备什么素养?怎样自我培养和加强?
  焦:也许,这更多地取决于这个学生的目标和方向。
  记:那么从您个人的经验而言呢?您怎么自我提升?
  焦:尽可能关心所有和心智有关的信息、知识、作品。
其他文献
动物界的“詹姆斯·邦德”   在东欧某国的首都,一只羽毛黑得发亮的乌鸦落在一幢气派的公寓楼的窗台上。乌鸦在窗台上来回走了几趟,之后便飞走了。在窗台的另一边,房间里的人正在专心地翻阅文件,偶尔喝几口放在桌上的伏特加。窗台上有个不起眼的灰色小石板,应该是从哪栋房子的屋顶上掉下来的。然而,如果房间里的人知道那块小石板来自美国中情局司令部,他们一定会错愕不已。小石板的中间有个小洞,里面塞着一个电子发报器
当飞船降落到冥王星的表面时,你从窗口向外探望,努力寻找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那真是非常非常遥远——冥王星上的太陽比地球上的距离要远40倍,并且它提供的光还不到地球的千分之一。尽管这是冥王星上的正午,但仍然感觉像是夜晚:所有的恒星都可见,多山的地貌大多是星空下暗淡的轮廓。   冥王星,2006年因为“太小”被踢出行星家族,成为矮行星的一员。冥王星确实也不大,赤道周长仅有7360千米,这意味着只要冥王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表明,70多岁的老年人比20多岁的年轻人更难撒谎,因为老年人缺少认知控制,很难说出令人信服的谎言。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研究人员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功能将逐渐衰退,从而使得老年人很难记住他们说的谎言,在叙述过程中很容易露馅儿。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員让测试者说谎,虚假描述他们未看到的事物。测试者被分为两个小组——年轻组和老年组,他们的平均年龄分别是20岁和75岁。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最佳宜居宜业城市,宁波在经济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城市10强。相比之下,宁波的城雕工作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市城雕办成立以后,宁波结合三江六岸绿地改造和市会展中心、高教园区、外滩等大型项目的推进,先后建成了一批城市雕塑作品,较好地反映了宁波城市的历史底蕴及文化特色,对弘扬时代主旋律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据初步统计,目前宁波中心城区共有城市雕塑235件。为进一
有元一代,中国绘画艺术上承北宋苏轼、黄庭坚等针砭当时工院体之流弊,于习染日益中拔见“意境”,再追唐代王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姚茫父)之意象衷曲,由是豁然进入一个“变法”天地,一时间俊彦纷披,新貌叠映,蔚为风气。这里所谓的变法,发轫于内心世界的再造与尚扬,首先应将其视作一种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命运与个人胸中勃郁之气一并收发的体现,而后产生的新
几千年来,人类与传染病因子一直进行着殊死的斗争。在于传染性病毒斗争的历史中,人类付出的代价非常惨痛,直到20世纪抗生素被发现,免疫預防方法不断臻于成熟,我们才逐渐掌握了主动权。本期“奇闻大视野”栏目将解读人类与传染病之间此消彼长的“搏杀”。
朱光萍:生于196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艺术馆国家一级美术师。棕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多个艺术机构收藏。  在嘈杂而喧嚣的现今生活中,有一股强而有力的自然之风,用它亲切、温暖、质朴、纯粹和宁静的气息吹遍了我们冰冷的都市,带来了别样的艺术感受。这便是朱光萍棕编艺术所蕴含的千年原生文化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名扬四海的织物大国,其织造传统悠久
1958年生,重庆市荣昌县人,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雕塑创作室主任,四川省天府画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山水画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四川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1977年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198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200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香港华夏艺术交流中心理事,日本东方艺术株式会社,新加坡中华艺术馆,台北对外文化交
编者按:“艺术与消费”是十五届中国雕塑论坛的主题。旨在探讨当下消费时代环境下的文化形态;艺术演变和艺术与经济之间的消费文化逻辑。自中国的艺术市场出现“井喷”以来,艺术与资本之间便步入了一个新的语境,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本届论坛便是切中当下的文化脉搏,提出了“艺术与消费”这样一个问题,以引起对当下不可回避的时代特性中的艺术境遇之探索与争论,以此来梳理和认识文化在中国政治、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所应担负的
1970年出生于贵州遵义  1980年开始学习绘画  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就读贵阳师范学院设计系  1996年至1997年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工作室工作  1998年至2001年就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2002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干课程研修班  2006年 创办杭州天际环艺雕塑有限公司     部分雕塑作品  1999年 创作《二龙戏珠》喷泉地雕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