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专家教师课堂教学特征案例研究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课堂分析技术,将改进后的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与课堂观察、访谈相结合,对信息技术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总结出信息技术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为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教学参照,提高他们的教学效能感,缓解他们由教学困惑引起的职业压力。
   [关键词]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 信息技术; 专家型; 教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张露丹(1986—),女,江苏徐州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zld-cool@163.com。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是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而出现的教师群体,该群体的建设时间比较短,快速的成长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普遍面临着日益增大的职业压力和被边缘化的趋向。在信息技术教学缺乏优秀教学案例及成功范式的情况下,有必要研究信息技术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以供年轻的教师学习、反思,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是一种探索课堂教学本质和教学规律的分析技术,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它已经变得逐步完善。用其对信息技术专家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描述性观察、专家教师访谈,能科学、客观地总结出信息技术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因此,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一、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
  (一)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简介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Flander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用于记录和分析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过程及影响,它是一种影响极大的课堂观察分类系统。
  1.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把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三大类共10种情况,分别用编码1~10表示。其中教师语言行为占7类,学生语言行为占2类,第三类为沉寂或混乱(无有效语言活动)。具体情况如表1[1]所示。
   2.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 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每隔三秒钟取样一次,对每次取样都按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记录相应的编码号。这样,一堂课(45分钟左右)大约记录800~1000个编码,通过对这些个编码的处理与分析可以表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风格。
  3.弗兰德互动分析矩阵
  对记录数据的显示和分析是通过分析矩阵来实现的。弗兰德互动分析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它的行和列的意义都由编码系统的规定编码所代表,矩阵的每个单元格中填写一对编码表现先后接续的课堂行为出现的频次。矩阵中各种课堂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矩阵中的分布可以对课堂教学情况作出有意义的分析。[2]
  (二)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以量化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交互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其强烈的结构化、定量化研究特点,使其难以全面反映丰富的课堂交互行为,这也为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课堂分析中的应用带来局限。
  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的局限性,并对其作了改进。例如,首都师范大学的宁虹[3]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对FIAS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1)对编码的赋值赋予意义的联系;(2)绘制主要参数的动态特征曲线,描述课堂教学过程;(3)通过描述性观察、访谈获得质性资料,在FIAS主要参数及其动态特征曲线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
  另外,华东师范大学的顾小清教授结合自身实践,对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作了一些改进,增加了能够反映学生行为的内容,以及能够反映技术与师生互动的内容。将改进后的编码系统称为ITIAS(Information Techno -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具体内容见表2。[4]
  宁虹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FIAS加以改进,确保了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应用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ITIAS编码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FIAS无法真实地了解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无法反映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以及无法真实表现课堂中出现的沉寂情形的弊端,使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对课堂的分析更加全面。
  笔者认为利用课堂观察表记录信息技术专家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师生互动情况,然后运用ITIAS编码系统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评价,再结合专家教师的访谈,将能使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得到更好的结合,从而充分反映信息技术专家教师课堂的原貌,信息技术教师研究客观性和科学性提供学习的参照物。
  二、信息技术专家教师课堂教学的分析
  笔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徐州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蔡可钊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跟踪观察,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蔡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为了避免录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录像记录的场景受制于操作者的理解,我们事先征求了老师与学生的同意,并且利用两台摄像机,一台记录教师的活动,一台拍摄学生的全景,并在课堂观察的同时进行同步记录,确保课堂观察表的完善。通过访谈我们又了解了与蔡老师的教学特色有关的经历。现将视频《网页制作之表格、超链接》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师生互动的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教学过程的时序分析
  《网页制作之表格、超链接》一课主要教学过程的描述见表3。
  通过观察发现,蔡老师能利用恰当的比喻使学生记住所学知识。例如,他把超级链接比作网站的生命线,如同人的血管使人充满活力一样,超级链接使网站充满了生命力,恰当的比喻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超级链接的概念。
  蔡老师的语言也特别幽默,例如,讲书签链接时,蔡老师风趣地说:“要想创建书签链接,一定要先建立书签,当然这种书签是不要花钱的。”这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比较轻松,并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蔡老师在讲新知识时,过渡非常自然,例如过渡到新知识超级链接时,蔡老师笑呵呵地说:“接下来,不像刘谦见证奇迹的时候,这也不算是奇迹。接下来呢,我们学习创建网站灵魂的一个步骤——超级链接。”讲到书签链接时,又自然地说:“接下来,我们讲另外一个故事。”幽默的语言与表情相结合,每个过渡都很自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识。
  蔡老师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性,还会恰当地运用教师的权威性。例如,要讲新知识的时候,他会用不太标准的英语提醒学生:“Look here please!”信息技术课堂上突然冒出英语,学生大都会自觉地抬起头看大屏幕。
  信息技术课中操作性的练习较多,蔡老师都是在学生自主摸索操作的过程中,给学生实时的指导,而不是一股脑地给学生演示完,让学生模仿。
  (二)利用ITIAS分析并形成矩阵
  我们对教学视频《网页制作之表格、超链接》按照ITIAS系统的规定作了完整的观察记录,并利用分析矩阵进行了分析,生成的互动分析矩阵如表4所示。
   根据上述编码进行数量统计,《网页制作之表格、超链接》的课堂交互行为比率如表5所示。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 教师语言比率为67.88%,学生的语言比率为5.09%,技术使用率高达25.36%,而且学生使用技术的比率占到了77.29%,这与课堂观察是相符的,较好地反映了课堂中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练习的行为。
  (2)在沉寂比率中,83.33%是学生思考教师的提问,无效语言行为较少,整个课堂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也与课堂观察相符。
  (3)教师的提问比率为8.56%,从视频中,可以观察出多数教学活动都是由问题来引导的,说明教师在这节课中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师的提问中,大部分为封闭性问题,一小部分为开放性问题。说明教师通过提问完成教学的同时,注意通过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动态特性曲线分析
  为了更为系统、直观地观察到各种主要参数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变化,在这里约定:以一分钟为单位,对弗兰德互动分析的主要参数分别作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各主要参数的动态特征曲线。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技术使用百分比动态特征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观察图1,我们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课堂上教师语言、学生语言以及使用技术的起伏波动和节奏。从教师语言比率曲线可以看出,在这节课上教师语言比率几乎每分钟都超过60%,而且在每个一分钟的时间片段里教师语言比率都不为零。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中居于主导地位。
  从学生语言比率曲线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比率为15%左右,有七次完全没有学生的讲话,但每次不超过三分钟。而且可以发现,学生没发言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技术操作,也没有脱离课堂教学的参与。
  从三条曲线此起彼伏的交错中,我们可以得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每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语言占多数,教师通过提问、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学生练习,教师给予实时引导”这样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这堂课的基本过程。
  (四)信息技术专家访谈
  通过与蔡老师的交谈我们了解到,蔡老师特别热爱教学,虽然他要负责学校里与电有关的所有事以及其他很多事,但他还是会花大量时间研究教学方法。例如,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十余年来,他上的相同内容的课的情景导入都是不同的,他会根据时、事设计学生所感兴趣的不同的情景导入。他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反思教学经验他发现,硬生生地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操作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自主探索,给予实时指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他致力于研究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这也使他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
  三、信息技术专家的教学特征
  通过对其他教学内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发现,虽然所授课题不同,但该教师的教学方式却表现出许多相通之处。例如,对视频《图片加工》的分析得出,教师语言比率为55.76%,学生语言比率为5.90%,沉寂比率为2.14%,而且沉寂时是学生在思考,技术使用率为36.19%。其动态特征曲线分析的结果也与《网页制作之表格、超链接》的结果类似。只有在讲授概念性的知识时,蔡老师才会较多使用讲授法,他用讲授法讲课时,使用了许多有趣的例子,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能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练习。
  我们将蔡可钊老师的教学特色总结如下:
  1.教师与学生情感气氛融洽
  课堂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提问等行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大都能主动提问,积极参与教师的互动,整个课堂呈现出良好的氛围。
  2.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讲课时,蔡老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比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3.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所提问题中,坚持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兼顾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分析—判断—综合等深层次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4.综合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课程,它有很多操作性的知识要讲,它的概念性知识又往往比较抽象。蔡老师讲授操作性知识时,善于利用“引导—发现”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操作的过程,并给以实时指导;讲概念性知识时以讲授法为主,为了避免讲授得枯燥无味,他巧妙利用比喻使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留出适当时间给学生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教学策略的优化使课堂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5.语言准确规范,严谨精练
  蔡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例如“存储器”、鼠标“单击”,他从不口语化地说成“储存器”、“点击”,以免给学生造成误解。他的语言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这使他能有效地把握课堂,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精神饱满。
  6.语言富有情感和激励性,并能与体态语恰当结合
  蔡老师的教学语言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教师富有情感和激励性,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从而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7.恰当地运用教师的权威性
  虽然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了他应有的权威性。蔡老师就恰当地处理好了这一点。当他需要学生看屏幕听他讲授知识时,他会巧妙地说一句“Look here please”,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打游戏时,他会调侃似地说:“咱们班有个别同学真的变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了!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违背了科学的真谛!”这样一句又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那些玩游戏的同学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8.教学内容过渡自然
  讲授新的知识点时,蔡老师往往能像讲故事一样使每个环节过渡得特别自然、顺畅。自然的过渡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
  四、小 结
  本文通过改进后的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并结合课堂观察和访谈,总结了信息技术专家蔡可钊老师的教学特征,以期为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教学参照,提高他们的教学效能感。通过详细的访谈总结出信息技术专家的教学信念、人格特征等因素,可以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并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也是笔者后续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N.A.Flanders.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 [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70.107.
  [2] [3] 宁虹,武金红.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的改进运用[J].教育研究,2003,(5):23~27.
  [4] 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9~21.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依托中央电教馆—联合国儿基会“灾区教师培训项目”,针对传统校本培训中的不足提出了网络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体系,阐述了网络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准备的三个环节,提出了网络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实施过程和保障机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校本培训; 网络; 培训过程;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43 [文献标识码] A   [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国外研究者针对21世纪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TPACK的新概念。TPACK对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国内学者也越来越注重TPACK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但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前教师培养和中小学教学领域,对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关注较少。“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的教育电
期刊
[摘 要] 教育技术学科兴起于20世纪初,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受到了社会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很多影响,其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甚至专业名称都在不断地调整变化。在近一个世纪中,美国众多拥有一流师资与研究资源的大学为军队、工商业、K-12教育等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教育技术人才,考察这些学校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历史与人才培养模式,试图对美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形成概括性了解,并为我国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摘 要] 通过连续三个学期对上海电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辍学生的历时研究,运用网上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并了解辍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辍学原因并归纳防止和降低辍学的建议。调查发现,工学矛盾、学习困难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降低辍学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改革等方面。笔者根据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借鉴非学历语言培训机构的办学模式和高职院校的渐进式双语教学法,并遵循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设计了分级梯进的英语
期刊
[摘 要] 以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为切入点,对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专修科的课程实践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从而揭示我国早期电教专业教育的特色与规律,认为其发展经验和教训对目前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电化教育专修科; 课程; 金陵大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黄小英(19
期刊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并描述了利用此模式进行的面向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发过程。在经过近一年的使用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对网络课程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最后,基于本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总结分析了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应用的关键点:(1)以扎实的角色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以The Book of Magic(《魔术揭秘》)一书的汉译过程为例,考察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校MTI翻译工作坊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译者从初译到复译总评成绩提高显著,其语言文字、视觉空间和身体运动智能有所增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信息化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MTI研究生的翻译水平,并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富有新鲜感、趣味性和挑战性,对
期刊
[摘 要]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颁布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本文作者把它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背景、内容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总结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验,提出了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三方面践行教师专业标准的设想。  [关键词] 教师专业标准;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会产生哪些影响?青少年玩网络游戏会表现出哪些行为特征?课题组通过对814名陕西青少年进行访谈、量表测量,采用因素分析法提取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六个维度即正向激励、学习懈怠、行为失度、生理疲劳、游戏依赖和人际疏远,展开研究,发现每周游戏次数4次以上、游戏时间4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在学习懈怠、行为失度、游戏
期刊
[摘 要]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是当前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本研究以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为例,以0911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实施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研究课程应用效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