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各有优势,我们尝试将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巧嫁”于集体教育活动之中,使它们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方法上形成互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形式上的结合
集体教育活动往往为幼儿提供单一的、缺乏层次性的、内容不够丰富的“一统式”环境模式,致使幼儿的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我们曾观摩过一节科学活动“不用手也行”,教师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使这张扑克牌向前移动呢?”孩子们想出了好几种方法:用扇子扇、用嘴吹、用棍子推……教师说:“是吗?到底能不能呢,我们去试试吧!”随即教师出示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探索。这似乎是一节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但实际上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操纵下开展的,幼儿只是在教师的“问”和预先准备好的材料中被动活动。对此,我们尝试将该活动中的集体探索改为以区域个别化活动的形式进行,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材料,任由他们自主探索。他们非常投入地去尝试各种能使扑克牌移动的方法: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衣服扇风使牌移动;有的尝试用手拍桌子使扑克牌跳起来;有的找来空塑料瓶对着牌挤气使扑克牌移动;有的在扑克牌上放上一把小剪刀,用一块磁铁拖着剪刀带动牌移动……在活动中他们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困惑,我们则倾听他们的交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活动结束后,我们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使他们获得成功感。
有时我们根据集体活动的需要,采用区域活动中开放式小组活动的形式:①性别组合的形式,选择适合不同性别孩子的活动内容,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排图讲述时,我们给男孩子提供奥特曼的图片,给女孩子提供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②认知较强群体的组合形式,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之间互动。③认知较弱群体的组合形式,特别注意师生互动,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小步递进以达到目标。④性格外向群体的组合形式,多质疑,大胆推进。⑤性格内向群体的组合形式,教师满怀关爱地给予鼓励,支持他们敢于表现。除了以上组合形式,我们还采用了相背组合的方式,以兼顾孩子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集体活动能够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和优势,让每位孩子都能扬长避短、以强带弱,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内容上的整合
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大都是教师围绕目标预设的,教师常常为选择合适的内容而绞尽脑汁。其实,教师如果走进区域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往往能收集到许多来自幼儿发展需要的、感兴趣的教育内容。例如:由于小班孩子对科学区“会发声的罐宝宝”非常感兴趣,我们就设计了一节集体活动“会唱歌的罐宝宝”,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罐子和小物品,任由他们探索罐子发出的声音。因为活动的内容来自区域中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所以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我们根据区域活动时幼儿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设计了一节集体社会活动“解绳结”,一开始,我们出示各种漂亮的小挂饰来引发幼儿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我没有买到合适的彩绳,但百货区的小朋友送给我一些乱的彩绳,怎么办?”孩子们提议:“我们来整理,解开绳。”于是活动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探索环节。一段时间后,我们组织幼儿讨论“比比谁整理出的绳子多”,并让幼儿自我鼓励,解出一条绳子就可以为自己贴上一颗星。当孩子们用自己解出的彩绳编织小物品时,那种努力后的喜悦挂在嘴边,露在眼角。这样的活动内容既来源于幼儿的区域活动又整合了幼儿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教师独自精心设计的活动。
三、方法上的迁移
集体教育活动大都采用讲解、演示等方法,虽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却不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将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等方法迁移到集体教育活动之中。如:中班集体美术活动粘贴“大碗饭”,以往我们采用这样的指导模式:激发兴趣——讲解示范——幼儿操作——展示、分享、讲评。孩子们活动时虽然井然有序,但却很被动。现今我们采用了区域活动中常用的指导模式:激发兴趣——引导探索——组织交流、分享经验——引用经验再实践——分享成果。在这样的指导模式下,第一次操作活动时虽然大部分孩子没有成功,出现了浆糊多、米粘不上去又掉下来,浆糊少刚粘上、一移动又掉下来的现象,但通过组织孩子们交流,特别是请做得成功的孩子讲解和演示自己的方法,他们很快掌握了成功粘贴的方法。
一、形式上的结合
集体教育活动往往为幼儿提供单一的、缺乏层次性的、内容不够丰富的“一统式”环境模式,致使幼儿的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我们曾观摩过一节科学活动“不用手也行”,教师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使这张扑克牌向前移动呢?”孩子们想出了好几种方法:用扇子扇、用嘴吹、用棍子推……教师说:“是吗?到底能不能呢,我们去试试吧!”随即教师出示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探索。这似乎是一节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但实际上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操纵下开展的,幼儿只是在教师的“问”和预先准备好的材料中被动活动。对此,我们尝试将该活动中的集体探索改为以区域个别化活动的形式进行,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材料,任由他们自主探索。他们非常投入地去尝试各种能使扑克牌移动的方法: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衣服扇风使牌移动;有的尝试用手拍桌子使扑克牌跳起来;有的找来空塑料瓶对着牌挤气使扑克牌移动;有的在扑克牌上放上一把小剪刀,用一块磁铁拖着剪刀带动牌移动……在活动中他们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困惑,我们则倾听他们的交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活动结束后,我们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使他们获得成功感。
有时我们根据集体活动的需要,采用区域活动中开放式小组活动的形式:①性别组合的形式,选择适合不同性别孩子的活动内容,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排图讲述时,我们给男孩子提供奥特曼的图片,给女孩子提供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②认知较强群体的组合形式,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之间互动。③认知较弱群体的组合形式,特别注意师生互动,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小步递进以达到目标。④性格外向群体的组合形式,多质疑,大胆推进。⑤性格内向群体的组合形式,教师满怀关爱地给予鼓励,支持他们敢于表现。除了以上组合形式,我们还采用了相背组合的方式,以兼顾孩子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集体活动能够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和优势,让每位孩子都能扬长避短、以强带弱,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内容上的整合
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大都是教师围绕目标预设的,教师常常为选择合适的内容而绞尽脑汁。其实,教师如果走进区域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往往能收集到许多来自幼儿发展需要的、感兴趣的教育内容。例如:由于小班孩子对科学区“会发声的罐宝宝”非常感兴趣,我们就设计了一节集体活动“会唱歌的罐宝宝”,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罐子和小物品,任由他们探索罐子发出的声音。因为活动的内容来自区域中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所以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我们根据区域活动时幼儿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设计了一节集体社会活动“解绳结”,一开始,我们出示各种漂亮的小挂饰来引发幼儿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我没有买到合适的彩绳,但百货区的小朋友送给我一些乱的彩绳,怎么办?”孩子们提议:“我们来整理,解开绳。”于是活动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探索环节。一段时间后,我们组织幼儿讨论“比比谁整理出的绳子多”,并让幼儿自我鼓励,解出一条绳子就可以为自己贴上一颗星。当孩子们用自己解出的彩绳编织小物品时,那种努力后的喜悦挂在嘴边,露在眼角。这样的活动内容既来源于幼儿的区域活动又整合了幼儿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教师独自精心设计的活动。
三、方法上的迁移
集体教育活动大都采用讲解、演示等方法,虽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却不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将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等方法迁移到集体教育活动之中。如:中班集体美术活动粘贴“大碗饭”,以往我们采用这样的指导模式:激发兴趣——讲解示范——幼儿操作——展示、分享、讲评。孩子们活动时虽然井然有序,但却很被动。现今我们采用了区域活动中常用的指导模式:激发兴趣——引导探索——组织交流、分享经验——引用经验再实践——分享成果。在这样的指导模式下,第一次操作活动时虽然大部分孩子没有成功,出现了浆糊多、米粘不上去又掉下来,浆糊少刚粘上、一移动又掉下来的现象,但通过组织孩子们交流,特别是请做得成功的孩子讲解和演示自己的方法,他们很快掌握了成功粘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