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iadong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科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及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与高中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不仅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要求,同时,还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有更高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够关注学科前沿的知识与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综合素养培养的职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也是推动学科教学发展的动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将地理教学内容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创建趣味教学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当是持续的、有计划性的,教师要将创新思维培养渗透日常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向学生科普有关地理学科的历史与发展情况,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优化问题设置,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自由提问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并进行深度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高中地理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突破常规教学模式的约束,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主动跟随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例如,在进行有关气候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请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探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近年来蓝天不常在?导致出现该天气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措施?教师通过细化问题的方式将主要问题进行分解,这样就能够将问题简化,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而大气污染问题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能够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时,还能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够加强对知识的认知,并获得直接的地理学习经验。此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能独立探究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与思考的平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介绍有关温室效应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气候变化的视频,之后再展示近年来大气变化曲线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其中,有的学生提出了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导致温室效应。针对该答案,教師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两个玻璃盘中放入泥土,其中一个盘子用玻璃罩子盖住,并用温度计测量玻璃罩内部的环境温度。之后将两个盘子都放到太阳下进行照射,一段时间之后观察并记录两个盘子中土壤的温度变化情况。实验结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讨论,尝试总结规律,并将该实验结果与温室效应相对比,最终猜想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联系实践开展教学,优化课堂提问,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解读,就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五大维度,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笔者在本文以《辛亥革命》的教学为例,探讨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途径。一、立足历史教学内容重难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针对教学重难点,将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无缝嵌入,让学生既学到了重点知识,又提升了素养,培养了能力。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背景,高中政治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法意义重大。教师通過分层教学法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层,通过针对性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而提升教学效率。笔者在本文提出高中政治分层教学研究,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现状,提出提升课堂效率的措施。  针对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综合
期刊
从教育视角分析,环境教育渗透理念源自环境教育观,高中地理可视为环境教育观呈现的媒介,而为了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还需要形成与地理学科相适应的学科模式。笔者提出的“三三模式”,就是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向“教学资源、教师理念、教学方法”三类要素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结合高中地理课时少、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的特点分析,这也是现阶段最高效、最合理的渗透模式。  一、课前环节:教学资源为主导的环境教
课堂过渡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衔接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组成的.教师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能使政治课堂环环相扣,有助于彰显
期刊
文章以Sky Joy Club早教中心设计为例,阐述如何突破对幼儿空间的片面化认知,避免幼稚化的表象设计.以建筑化设计手法介入幼儿空间,构建有故事可发生的空间结构,为幼儿创建符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以人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同。笔者在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论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对应学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促进个人终身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自身技能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规
21世纪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更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时期。当前,很多学科教学都引入“互联网 ”,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引入“互联网 主题”模式能让学生自主收集与学习有关资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进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一、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主题活动会出现两种不同结局。第一,学生在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中释放强大正能量,正是这种正能量推
期刊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在本文从注重基础积累、鼓励历史探究、重视课后作业和推动合作学习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注重基础积累,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时空观念,有时也可视为对时间的体验,即明白某一个或某一种事物在漫长的时光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首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其次,要看准事
期刊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是《甘肃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10个重点项目的第一项,着重在青年学生、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选拔一批骨干作为培养对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设党性教育、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工作锤炼、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课程,进行阶段性集中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期刊
《荆轲刺秦王》《萧何追韩信》《墨子破云梯》《李斯谏逐客》……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些历史故事中或许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但都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相对于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初中生对这些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使其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接触和掌握历史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情境,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