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望电波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他现在还是青年农民的身份,但他在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卓越贡献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草根文化引领者。
  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村小伙,一个有远大理想的农村青年,一个热爱宣传文化工作的追梦者,先后荣获和田县“十佳青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最美新疆青年”、第十三届“新疆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并有幸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的亲切接见,他就是现代文化引领青年典型,民族团结楷模——艾则孜·依敏托合提。
  虽然他现在还是青年农民的身份,但他在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卓越贡献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草根文化引领者。他现在担任着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宣传文化中心主任、乡团委书记、乡农民文化协会主席等职。他还负责新疆第一档乡村青年自办广播栏目“塔瓦库勒之声”的主播、编辑,“你好,塔瓦库勒”微博、“塔瓦库勒青年微信群”公众平台的主题策划及编辑等任务。
  追逐美丽乡村梦打造“塔瓦库勒之声”
  艾则孜·依敏托合提原本是个农村青年,平时他喜欢琢磨手机、电器等修理方面的知识,手艺成熟后,他自己在塔瓦库勒乡巴扎边上开了手机维修店。由于声音条件较好,他还喜欢自己录一些音频光碟,在当地小有名气。2011年年底,在和田县塔瓦库勒乡挂职的副乡长、团委书记,现任自治区团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谢克热提·夏吾开提发现了他的专长。在了解艾则孜·依敏托合提的实际情况后,他与精通影视、音频、文稿制作编辑的艾则孜·依敏托合提沟通,希望共同创办一个贴近村民生活,为群众服务的广播。艾则孜·依敏托合提很乐意参与,便打造了新疆第一档乡村青年自办的广播栏目“塔瓦库勒之声”。
  2012年2月,“塔瓦库勒之声”正式开播,以传播现代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法律等为主线,分为乡村新闻、政策信息、农业科技、文化园地、教育长廊、卫生常识等六大板块。艾则孜-依敏托合提结合农民需求编排播报节目。由“塔瓦库勒之声”延伸出来的信息发布平台——“你好,塔瓦库勒”微博,更是为塔瓦库勒乡在外务工群体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塔瓦库勒乡人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家乡的新变化。
  2014年1月4日,艾则孜·依敏托合提又创建了塔瓦库勒乡青年微信群,成员全部是塔瓦库勒乡的本地及外出务工青年,微信群成员超过5000多人。
  做好“文艺好青年”汇聚社会正能量
  自2012年起,塔瓦库勒乡组织的农村青年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乡村青年周末“麦西来甫”舞会、乡村青年传统体育运动会、乡村青年VBA篮球联赛、“激扬五四”、“中国梦我的梦”、新农村新青年现代文化秀、“展绚丽青春风采”校园文化等各类文体活动,艾则孜·依敏托合提都是积极参与者和策划者,主持人也非他莫属。艾则孜·依敏托合提俨然成为塔瓦库勒乡的文化名人。
  2012年以来,艾则孜·依敏托合提还负责“塔瓦库勒乡史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在博物馆里除了陈列塔瓦库勒乡过去的老物件外,在他的努力下又找来了改革开放前的旧照片。照片上是破城、老街道、老市场。有心的艾则孜·依敏托合提找到拍摄的原址,又重新拍摄这些地方现在的新模样(已变成了学校、幼儿园、新街道)。两组照片对比挂在墙上,办了个“今非昔比”图片展。
  2014年,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项活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去极端化”等等活动开展以来,艾则孜制作的“塔瓦库勒之声”专题节目超过100多期。只要你身处塔瓦库勒乡就能听见艾则孜的声音,就能感受到他的力量及那种言语间的感染力。
  他是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
  2014年2月的一天,当时天气比较寒冷,乡政府王荫昊、桑伟华等好几个干部的电视都看不了,虽然已经是夜晚11点了,但艾则孜一接到电话就赶过来,整整调整了3个多小时,下来时嘴都发紫了,大家都很感谢他,给他端水,但是他一口都没喝,因为在他看来,这只是件小事而已。
  2015年3月,乡里新分来几个干部,山东来的隋能发没带被褥,第二天当艾则孜得知他是裹着毛毯睡了一夜,二话没说就从家里为小隋带来了被褥,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早上十点有两个多小时的制度学习,中午一点半又联系清真寺,下午四点干部大会,尽管很忙,他还是在开会之前将被褥拿给了小隋。他的大爱精神,带动了塔瓦库勒乡的民族团结工作,他是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
  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做榜样
  艾则孜·依敏托合提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但是他却拥有一份无比纯朴的热情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成绩面前不骄傲的精神。从刚开始一个完整的汉语句子都不能表达,到如今能够看懂汉语材料,编写汉语信息,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从义务工作起,就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他为了自己热爱的宣传文化事业舍“小家”顾“大家”。2012年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参与打造新疆第一档乡村青年自办广播栏目“塔瓦库勒之声”的工作,顶着家庭的压力,妻儿的质疑,他没有放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边缘乡村的宣传文化事业。
其他文献
作为“兵三代”,陈林继承和发展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他在科学研究领域硕果累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先后被评为兵团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获“新疆青年五四奖章”、“兵团青年五四奖章”和“2014中华儿女年度特别推荐人物”等诸多荣誉。陈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新疆节水事业走出了国门。  作为兵团军垦第三代,作为年轻的国家863课题负责人,陈林是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膜下滴灌水
期刊
我和巴音是蒙古族人,生长在新疆,行走在西藏的一对音乐伴侣,音乐会陪伴我们一辈子幸福下去!  我是牧民家的孩子,来自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巴音那木山,也叫“空中草原”。我从小就在山水丛林里放牧,唱歌就是我最大的乐趣。  上学那些年,我对文学和音乐特别感兴趣,除了听歌和看小说就没别的爱好了。大学期间我又爱上了吉他,在乌鲁木齐组乐队演出,这跟我学的会计专业相去甚远。父亲对我很失望,他希望我有安稳的工作,亲
期刊
当村民看到井水哗哗地流出来而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亚力坤被深深打动了,这些触动让亚力坤在公益之路上一发不可收。  7年前,他不知不觉的开始做公益。  7年后,“被公益”的他在新疆已经成为体制内、体制外认可的公益达人。  这一切背后的艰辛他从未提起,他只是说,“听从内心的召唤,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他就是新疆公益圈的“村长”——亚力坤·奥斯曼。村长之名得益于他创建的公益组织“乡村校园志愿者”。  
期刊
我们1999年结婚,面临两地分居,因为爱人的工作不好调动,她的单位就给了我调到北京的指标。不过,调动的过程持续了两年多,手续的审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对我“来自新疆”的审核。  努尔买买提·吐尼亚孜:把“新疆”从压力变为动力  我来到我们学校之前,同事们对新疆的印象就是沙漠和草原,很乱,很不安全。于是,我带着同事们去了三次新疆,带他们去了我的家乡喀什麦盖提县,去了之后大家才知道新疆其实很安全。现
期刊
努尔比耶姆告诉记者,姐姐从小就喜欢读书,成绩也很好,她很佩服姐姐,“我也想读书,更想一直陪着姐姐读下去,我这样给姐姐说了后,她再也没说过不读书的话”。  “13年了,是你把我背进了大学。”轮椅上的姐姐努尔曼古丽·麦麦提紧拉着妹妹努尔比耶姆·麦麦提的手说,两人在新疆财经大学校门口,幸福地沐浴在初春的阳光。  努尔曼古丽·麦麦提姐妹俩出生在喀什地区泽普县依克苏乡英巴扎村,努尔曼古丽19岁,妹妹努尔比耶
期刊
许晓艳在自己的随感《新疆,等我》文章中写道:“穿越层层风沙片片丛林,我已把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留给了另一个地方。”是的,这个地方,就是新疆。  “你只看到我表面的寒酸,却没看到我心底的光环。你有你的怀疑,我有我的坚持。你可以轻视我的付出,但未来会证明我的价值。志愿服务也许是场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笑得漂亮。我们是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们为自己代言。”2013年
期刊
王树光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已。  谦和、真诚,这是王树光给人的第一印象。年轻的他,已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青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期间他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救助了一名白血病患者,先后被中华骨髓库、北京市红十字会授予“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红十字会博爱奖”,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创先争优先进入物”、“人大之子”、“感动人大特殊贡献人物”,
期刊
“我的理想是在这里建设一个生态圈。”宋红伟说:“种植和养殖形成良性循环,农产品和深加工形成一条龙产业。”他道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  “我是一个农民”,宋红伟说:“没想到能有这么多的关注,没想到被评为这么高的奖项,更没想到张春贤书记亲切接见了我们。我感到很自豪,同时压力也是沉甸甸的,将来,我一定要把合作社的会员带好,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实现我们未来的梦想。”  2014年5月3日,自治区团委“我的中国
期刊
艾比布勒·赛塔尔,一个文质彬彬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一提起他,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艾比。  艾比这个“80后”的小伙子,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能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让人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如今的艾比,已经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的技术主管,还获得过不少“含金量”很高的荣誉——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降本增效、青年争先”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新
期刊
刚加入团队的时候,李建勇身边的有些人认为他傻,还说“我奉献我快乐”这句话很虚伪,甚至有人质疑他的志愿者工作,打电话侮辱人。虽然委屈,但他自己明白,他们不知道不了解,一旦加入这个行列,他就一定会明白:奉献真的会快乐,而且会“上瘾”。  很多人都会问李建勇,为什么做公益?他总是这样回答,“因为我曾感受过被关爱的温暖,那些为我奉献的人们,他们也很简单,不求回报,于是,就这么简单,我只因为这样做让我快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