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ical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后,实施探究式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一、探究式教学的条件
  1.创设问题情境
  既然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出发点,因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便是探究式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这里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动机性,即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能够真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强烈探究的欲望;二是目的性,即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方向性,问题必须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来提出的;三是适应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因而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就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所以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和回答,创设一个良好的、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
  二、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那么,究竟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其实数学情境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怎样精心设置和有效利用它。数学情境可以说是一个日常生活现象、一个命题、一个数学史故事等等。这里仅举几个比较常用的创设途径:
  (1)从实际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选取素材,创设情境。
  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给每个小组一架天平后,问大家: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知道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吗?学生对天平产生了兴趣,产生了要操作天平的愿望。在这个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态度,要使学生希望了解问题的重点,渴望对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愿意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2)从数学故事和数学史中选取素材,创设情境。
  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对学生讲述如下的数学故事:相传古印度人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很开心,决定奖赏他。“如果陛下非要奖赏属下的话,”西塔想了想说道,“那就请您在我发明的棋盘上放些麦子吧。我只要您在第一格放一粒麦子,在第二格放两粒麦子,在第三格放四粒麦子,以后每格的麦子是它前一格的两倍,放满所有六十四个格子就行了。”国王听了哈哈大笑:“不就是一点麦子嘛!”在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提问学生:第六十四格应放多少粒麦子?国王总共应该给西塔多少粒麦子?
  (3)从活动中创设。
  下面的数学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掌握了数学知识。上课后,老师让学生一起做握手的游戏,开始要求每组四人,并且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不能重复,看看四个人握手能握几次,把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每组换成五个人,同样的条件,让学生记录握手的次数。这样按顺序每一次增加一人,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
  2.自主(合作)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开放式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创造”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在创设情境后,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称一称自己组的两样东西的质量,看看发现了什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主探索阶段。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等式与方程的概念。
  3.实践应用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提出适当的应用问题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维,学生则将已建立的概念和学会的方法加以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在出示图形题后,不是马上让学生看图列方程,而是提出两个问题:(1)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2)你能根据图意列方程吗?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发现了有很多种列方程的方法,有多种答案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于自己或他人的解释做批判性的思考。
  4.总结质疑
  在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提出质疑,组织学生讨论,以加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质疑的能力。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为其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总结是回顾、总结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的分析、总结,判别优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抓住课堂教学的结尾,能使教材前后连贯,知识环环相扣,并从旧知识引发新知识。好的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的起点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燃烧点。因此课堂总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总结 技巧
期刊
摘 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新课标 学生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
期刊
从教十年来,我担任过语文、自然、社会等学科的教学,语文是我的老本行,始终担任着语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我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经验”不敢谈,现笔录如下,算是个探讨吧。  现在的教学是新课改下的教学,是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那么说现在的语文教学也就不能停留在以前的那种只注重字词学习、课文背诵,而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
期刊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我认为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应该用民主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个性自主的有效的快乐语文课堂。以下是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高效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倡导快乐课堂,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期刊
课堂效益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让最大多数的学生获得最大、最佳的收获,提高课堂效益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和必然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目标模糊,教学随意”、“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学情模糊,缺乏实效”、“活动练习,放任自流”、“节奏松散,效率低下”等等因素制约着课堂效益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呢?  一、更新理念,转换角色  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是提高课堂效
期刊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舞台,而要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精彩纷呈的舞台,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促使语文课激情飞扬,效果不错。  一、多方式训练朗读  语文课堂中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外,我采用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新颖的朗读方法。  1.指挥式导读。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仿读。在学生仿读时,教师挥动手臂,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眼角扫一下教师的手势,像指挥合唱打拍子一样引导学生入情朗读。动态描写处教者手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学习越来越被师生所喜欢。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提升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参与率,同时还能有效地帮助学习成绩困难的同学,搭建初中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指的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化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将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办法引申到探究教学中,以提升探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型课堂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重心的转移必然要求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变革。课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呈现出多样化,导致课堂管理和教学也各不相同。教师不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教书人,而是集学习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于一身。教师必须将这几个身份同时处理好。  关键词:课堂管理 教学 教学体会  一、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
期刊
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各门课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乐教学也是如此。但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的表现却大大的不尽人意,如不愿与他人合作、不愿参与课堂上的活动、不愿有方法地唱歌……使整堂课毫无生气、毫无表现,一提起来,很多音乐老师都愁苦满面。但平时问问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吗?几乎是异口同声:“喜欢。”为什么对音乐课的“爱好”却难以转化成学生学音乐的优势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有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复习课作为一种重要课型,如何探索新规律,克服低效重复现象,将两者有机结合,产生化学反应,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复习课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