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兵道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以前,从鄂西北长江边的香溪码头开始,向北有一条重要的商道,高阳镇正处在这条商道的枢纽位置,向北可入陕,向西可进川。
  民国初年,高阳镇出了个叫甘发根的大富豪,有铺面二十间,良田千顷,还有一幢十个天井的府第,仅伺候他的仆人就有二十多个。听老人说,甘发根最后却死于“兵道”。
  民国十年,川、陕、鄂三地军阀混战,这条商道遂成为兵道。南来北往的军阀从此道经过,见高阳镇油水多,总喜欢在此驻军,征粮抓丁,搞得民不聊生,就连甘发根也没能幸免。
  这天刚掏了五百大洋,送走一批名叫“川陕救国军”的兵痞,甘发根就是一阵心痛。过后他想,送走这波该太平两天了吧。可刚过了两个时辰,管家就通报甘发根,说鄂民国靖卫军九团团长汪大成求见。甘发根一听,头都大了,想说不见,可又怕这帮痞子兵坏事做绝。前不久,镇上一个丝绸铺老板因拒交士兵装备费,被就地正法。思前想后,甘发根还是决定出去迎接汪大成。
  一见汪大成,甘发根觉得此人很是眼熟,只是想不起曾在哪儿见过。甘发根问汪大成:“汪团长,来到舍下不知有何公干?”
  汪大成说:“我们鄂民国靖卫军奉命到陕西追剿叛军,路过此地,要在高阳镇征军粮,听说你是此地豪绅,所以请您务必合作。”
  甘发根一听又是来要钱的,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说:“汪团长等一下,容在下去去就回。”汪大成以为甘发根是去拿钱,就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甘发根拿来一把税费收据,对汪大成说:“现在是民国十年,我的税费已经缴到民国二十年了,请汪团长见谅,小的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汪大成听了很是不爽,“本团长奉命办事,既然甘老板拿不出钱来,我只好征用你家的房舍几天,以作驻军之用。”说完,对一旁的警卫说:“发号令下去,将甘家大院的闲杂人等全部清除出去,甘家大院暂时作为本团的驻兵之地。”
  一听要征用甘家大院,甘发根就慌了神,房屋一旦征收,这帮兵痞肯定会胡作非为,搞不好推墙揭瓦、掘地三尺也是有可能的。甘发根只好改口说:“请汪团长暂缓,容老朽想想再说。请问汪团长要在下缴多少军粮?”
  见汪大成伸了一根指头,甘发根忙说:“大洋一百块,好,我马上去筹。”汪大成说:“屁,一百块还不够我团里的弟兄塞个牙缝,我说的是一千块。”
  甘发根是个生意人,见汪大成开出价码,忙和他软磨硬泡,最后以五百块大洋成交。交过钱,甘发根又让下人准备了一桌酒菜,为汪大成接风。在酒席上,两个人一阵攀谈,甘发根才知道,汪大成是香溪码头汪老板的儿子。甘发根曾在汪老板那里进过货,这汪大成相貌和汪老板有几分相似,难怪好像在哪儿见过他。甘发根就问汪大成,为什么不继承汪老板经商的衣钵,而成为一名军人。
  汪大成叹了口气,说:“还不是让世道逼的。”
  汪大成说,香溪镇虽然是长江码头,生意兴旺,但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汪大成的父亲汪老板和香溪镇商会会长因为生意上的事屡有嫌隙,商会会长便将大部分捐税摊派到汪老板身上,汪老板实在承受不住。
  “我当时年轻气盛,气愤不过,就带了一把刀,趁黑给了商会会长一刀,之后逃出香溪鎮。”汪大成说,他逃出香溪镇,为了活命,见有人招兵,就当了兵,几年下来,从小兵做到团长。前年,他还是营长时,带兵回家,那个商会会长见了一身戎装的汪大成,吓得登门赔罪,将汪老板当初赔偿的费用也尽数归还给汪老板。
  汪大成讲完,又说:“我也没想到,这坏事竟然变成了好事。现在,我老头子在香溪码头风光得很,再也没人敢欺负他了。”甘发根对这事也有耳闻,一直以为是道听途说,这次听了汪大成的话,才知道这事竟然是真的。他就对汪大成说:“汪团长,我所在的这块地方是条‘兵道’,每过一次兵,我都要遭一次殃,看在我和你父亲多年交情的分上,能不能帮我出个主意?”
  汪大成笑了笑说:“难道你要走我这条路不成?”甘发根说:“你要我当兵,只怕老朽力衰,连枪都扛不动了,而且,我膝下只有一个独子,也断然不会让他当兵的。”
  汪大成说:“不是让你家人当兵,而是让你成立一支保安部队,这样,就没人敢欺负你了。”甘发根说:“这不行,如果这样做,只怕有人会说我招兵买马,图谋不轨,聚众谋反。”
  汪大成说:“一般人招兵买马,算作谋逆,但是有委任状,那就不一样了。”甘发根说:“可这委任状在哪儿搞呢?”
  汪大成说:“这委任状的确不好搞,不过,我这儿恰好有一张营长的委任状。”因为经常打仗,常有当官的前线战死,所以,就必须在前线火速填写委任状。汪大成是团长,所以就有空白的营长委任状,上面的姓名还没有填写。“有了这张委任状,你就可以买枪买马,还可以在本地征收税赋,补贴军饷。如果实力强了,你还可以扩充队伍。”
  甘发根忙对汪大成说:“汪团长能不能将这张任命书割爱给在下?”汪大成思忖片刻,对甘发根说:“看在你和家父的交情上,可以倒是可以,不过,我对上面得有个交代……”
  甘发根当然明白汪大成的意思,忙说:“请汪团长开个价钱。”汪大成开出两千大洋,甘发根还价,二人最终以一千五百块大洋成交。于是汪团长当即在委任状上签了甘发根的名字,交给他后,还留下几面写有“鄂民国靖卫军九团三营”的军旗。
  其实,甘发根早就想招兵买马了,只是苦无机会。这高阳镇除了兵患外,还有匪患,匪只有一伙,就是鸡笼山的黄小龙,手下有十多条枪。黄小龙在镇里有内应,瞧准机会,就带人来高阳镇抢劫一票。镇内商人们也曾筹钱请部队来围剿黄小龙,可是黄小龙见部队来了,就躲在鸡笼山顶的寨子里。这鸡笼山只有一条小路上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部队每次都是悻悻而归。部队走后,黄小龙再进镇抢掠。甘发根是城里第一富商,商铺多次被黄小龙“光顾”,损失不小。
  有了委任状,甘发根就暗地里买枪招人,慢慢就有了二十多条枪和人马。
  这一晚,人马埋伏在各个店铺周围,黄小龙却不知道,又耀武扬威地来甘发根的粮米铺洗劫,被甘发根新招的人乱枪打死。树倒猢狲散,一时间,鸡笼山的土匪绝迹了。   土匪倒是绝迹了,甘发根又为养活这批人犯了愁。这天,他拿着委任状,对镇上的人说:“如果不是本营长打死黄小龙,只怕你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后在镇上和农村征收养兵税。镇上的人见甘发根有人有枪,都敢怒不敢言。
  之后,甘发根又将汪大成留下的“鄂民国靖卫军九团三营”的旗帜高高地树立在甘家大院的外墙上。别说这招还真管用,有小股部队从此路过,见了甘发根的旗帜,都没敢骚扰他。即使有个别不信邪的连长和排长敲门而入,看了甘发根的委任状,见他的军衔比自己的军衔高,立马敬了个军礼,忙不迭地离开。甘发根心里很高兴,心想:“委任狀这玩意,比丹书铁券还管用。”
  一天,镇上来了一支部队,是近年最多的一次,也打的是鄂民国靖卫军的旗号。这支部队驻扎在镇外,派人和镇长联系,说要在此地征粮。镇长听说他们是鄂民国靖卫军,就对领头的说:“鄂民国靖卫军的军粮我们已经交给甘发根了。”领头的听镇长讲明原委,就退回军营了。
  第二天,甘发根接到一个请帖,说鄂民国靖卫军第三军军长张大柱召见他,并且要检阅他的部队,每个人都要奖赏一套军装。甘发根一听,非常高兴,马上把二十几号人集合起来,来到镇外。
  甘发根到了军部驻地,见到张大柱,张大柱很高兴地接见了他。看过甘发根的委任状后,张大柱亲切地称呼甘发根为甘营长。甘发根听了,不由得有些飘飘然。张大柱对甘发根说:“甘营长,现在开始检阅你的部队。”甘发根于是让二十几号人排列队形,接受检阅。张大柱见了,对甘发根说:“开玩笑吧,这是一个营的兵力?”
  甘发根挠挠头,不好意思地对张大柱说:“在下只有这点人马。”张大柱听了,当即翻了脸,对甘发根说:“听说你也在征军粮?”甘发根说:“在下的人马虽然少,但是也要吃粮活命呀。”
  张大柱把桌子一拍,说:“你名为一个营的人马,实际上只有二十多号人,明显是吃空饷,属于严重的违反军纪,败坏党国声誉。来人,把甘发根给我抓起来,军法处置!”张大柱一发话,甘发根那二十多个人的枪也被张大柱的人缴了。
  甘发根这才明白,事情闹大了,自己落入了张大柱布下的陷阱。
  甘发根忙跪倒在地,对张大柱说:“请军座饶命。”张大柱说:“饶命可以,不过得给个说法,首先,你得把非法征收的军饷上缴,另外,还要对鄂民国靖卫军的声誉进行补偿。让你家属准备一万大洋,我们放人。”
  甘发根的命在张大柱的手里,自然不敢违抗,只好让家人将所有的金银财宝都凑起来,交给张大柱。张大柱见收来的物品折合大洋八千有余,又见甘发根实在榨不出什么油水了,才饶了甘发根。张大柱将甘发根的营长委任状收回,发了排长的委任状给了他。
  甘发根为这事元气大伤,足足在床上躺了半个月。
  过了段时间,又来了支部队,领头的是胡长官,外号“胡屠夫”,以杀人如麻著称。胡长官亲自向甘发根征粮,甘发根忙把排长的委任状掏出来,交给征粮的胡长官,说是同僚。胡长官一看委任状,把桌子一拍,说:“谁和你是同僚,我们正在追剿叛军,原来你就是叛军呀。”说着让人把甘发根绑了起来。
  原来,这支部队是川陕救国军,他们把鄂民国靖卫军打败了,就宣称鄂民国靖卫军为叛军,这次,甘发根算自投罗网。
  其实,胡长官像其他当兵的一样,只是想敲诈甘发根几个钱。甘发根已经是被榨干的空皮囊,虽然看起来有良田千顷,房屋几十间,但财物实在是没有了。甘发根的家人想变卖家产,根本无人接手,最后只凑了两百块大洋。
  这两百块大洋根本满足不了胡长官的胃口。胡长官为了给其他人一点颜色,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就借口“甘发根是叛军”,将甘发根乱枪打死了。
  几年下来,这条繁华商道逐渐没落了,人们都说商道的衰败是兵道的原因。也有文人用《孙子兵法》解释甘发根的死因,说:兵者,诡道也。你和当兵的讲道理,道理都在他们那边,不是明摆着找死吗?
其他文献
在金堂县土桥镇,有一个奇特地名叫“毡帽寨”。说实话,毡帽在四川是稀罕物,突兀地冒出个“毡帽寨”的地名,自然也就另有插曲了。  却说这寨子本来叫高山寨,寨子里住着一户姓高的人家。这家人只有父女两个相依为命,女儿叫杏儿,年方十七,生的眉清目秀,身量苗条。父亲年近花甲,因为他是晚清秀才,整天口中不是“之乎者也”就是“子曰”,还会点雌黄之术,所以大家都笑称他为“曰夫子”。  前些年杏儿母亲得了痨病,迁延多
期刊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中,较少谈及男子的容貌,对男子的要求不是其容貌多么出众,而是要德才兼备,要“立德”、“立功”“立言”,即所谓的人生“三不朽”。儒学经典很多的是教导男人治国平天下,而这些往往跟人本身的容貌基本都没有特别的关系,但在《世说新语》这部著作中,相当多的篇幅讲的是男人的风流逸事,男人可以沉鱼落雁,男人也能羞花闭月,其中《容止》一篇,记录了许多男人的容貌故事,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期刊
蒙蒙是个90后女孩,今年十九岁,在某高校读大二。蒙蒙的父母都是贫困山区的农民,家里生活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课余时间她在一家名叫望海楼的酒店打工。酒店老板吝啬得很,给蒙蒙的工钱很低,每月只有八百元钱。  这天,蒙蒙在一间包房里打扫卫生时,突然看到窗台上有一个高档女式手提包,她想一定是刚才在这里用餐的客人落下的,必须赶快还给人家。酒店老板恰巧路过这里,他一看到那个高档手提包,眼睛顿时放出亮光,说:
期刊
明朝的英宗皇帝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震动了整个北京。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组织人民保卫北京。为了保卫北京,当时京城进行了大动员,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军仗局和盔甲厂的手工工匠连夜加班,三天之内就赶造了大批盔甲,军器局的手工工匠把骡车改造,每辆车上可架一门火炮,名叫“神铳”,上面还可站五名刀牌手,军器齐全。人们争先恐后到城门构建防御工事,光沙栏一项,就建了五千一百余丈。全城都在紧张备战,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诞生过无数杰出的巨人,他们或者名标青史垂范后世,或者因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载入史册。探寻他们成功的足迹,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无不与一种家族内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有关。  中国古代一直有着重视家教的传统,重视子女伦理道德、文化知识的教诲,讲求教子之道及家范、门风的培养,并由之所形成的家族意识、孝悌观念。作为一种独具特色传授形式的家学,培养了诸多优秀人物,在某些领域
期刊
丁鹏是富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最近为了在哪儿上项目伤透了脑筋。这两年房地产在小县城非常难做,可谓举步维艰。在繁华地段建楼吧,拿地成本太高,建成后房价也高,老百姓不买账,房子不好卖。去偏僻点儿的地方盖吧,虽说房价便宜,可因为公共配套设施跟不上,老百姓也不愿意去,房子还是卖不动。  去哪儿能找到老百姓愿意去、成本还便宜的地块呢?  这一天,丁鹏在参加饭局时,听一个酒友说,现在家长都削尖了脑袋把孩子往重点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白岭生产队有一头叫大黄的耕牛,力气大,好使唤,是整个队里的宝贝。队里把管牲畜的人叫作“老把式”,生产队牲口槽缺了个口子,老把式二话没说,把家里废弃的门板扛了过来,挡在那个缺口上面。那天傍晚,乌云漫卷,雷声隆隆,他想起自家场院里还晒着两百斤粮食,就把一堆铡好的草料向牛槽里一撒,就赶紧往家赶。  等把粮食收回屋后,他又回到了牲畜棚,只见平时食量很大的大黄今天草料没有吃多少,反而卧在地上
期刊
一  下午刚到公司,冯彪就给市拆迁办主任陈浩平打电话,告诉他事情已经办妥,晚上请他到杏园茶楼餐叙。没想到陈浩平态度很冷淡,只说了声“知道了”,便挂了电话。弄得冯彪一肚子不高兴:二十万都换不来一个笑脸。  冯彪虽说早已经年过半百,又是平阳市东澳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可在比自己小十多岁的陈浩平面前,他什么都不算。陈浩平官不大,可人家手里掌握的权力含金量高。这不,自己眼下就有事求他,这事要是办砸了,自己
期刊
三道口渔行的老板姓丛,叫丛天富,行里有多艘大船,可实施远洋作业,是荣成县有名的大行。丛天富今年五十,膝下只有一女,小名叫明珠。这明珠虽生在富贵人家,却从小不喜欢享受,只喜欢天天和行里渔工家的穷小子们一起疯玩,今日下海洗澡,明天钓鱼捉蟹,练就了一身海上功夫。如果她手里再有几件宝贝,真个如哪吒似的能把大海闹个底朝天。  渔行里有个穷小子,叫车天,比明珠大一岁,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明珠最喜欢和他一
期刊
韩宏是位很有名的国画家,最擅长画马,笔下的马千姿百态、雄健有力,在收藏界极为抢手,人人以拥有一幅他的画作为荣。韩宏又是个自视甚高的人,轻易不动笔,这么一来他的画作就更珍贵了。  这天,韩宏独自驱车来到动物园,他可不是为了玩,而是动物园新近购进了几匹神骏异常的高头大马,他写生来了。  韩宏正专注地画着,手机响了,是夫人打来的。夫人说老母亲病了,目前已送进医院。韩宏一听忙说声“我这就过去”,关了手机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