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Ⅴ,对1989-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职业教育治理的相关文献,就发文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发现职业教育治理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1989-2013年的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初始期和2014年之后的职业教育治理的抬升期。第一阶段年发文量比较少,研究主题比较分散。第二阶段的论文发文量增长较快,并相對聚焦于校企合作、高职教育、职教集团、治理结构、双高计划、乡村振兴等问题,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形成的合作网络密度比较低。建议今后在聚焦改革发展主题、建立合作研究机制、改进研究方法和加强国际比较研究上下功夫,以提升研究质量和服务决策水平。
  关键词 职业教育治理;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2-0074-07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治理”作为一种新理念开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在公共管理领域逐渐推广开来。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范式,主张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等主体通过沟通、协商、谈判等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解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与体制问题,倡导各相关主体共同生产公共产品或提供公共服务、共同承担相应责任[2]。职业教育活动连接教育和经济社会,涉及学校教育和各种培训,实施主体多元、涵盖要素众多、治理模式多样,这种公共产品有着比较复杂的治理体系,因而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运用CiteSpaceⅤ(5.0.R1版本)对职业教育治理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年份、作者及所属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共现分析,试图发现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基本态势、脉络及前沿问题。数据源选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职业教育治理”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起点设为默认,截至到2020年10月底,共检索出1379条结果,手动去除99条无效结果(指无作者文献、会议通知等),得到有效文献1280篇。其中最早发文出现在1989年,数据时间跨度32年。
  一、基本情况
  (一)研究态势
  将检索结果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建立文献数量、主题与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反映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基本态势。从图1显示的1989-2019年的年度发文趋势看(2020年的文献截至10月底,无法呈现整体趋势,因此趋势图截至2019年),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研究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2013年)为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初始期。年发文量较少,25年发文总量仅占全部发文量的14%。研究主题比较分散,先后出现“职业院校”“内部治理能力”“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治理结构”“职业教育集团”“治理模式”等相对集中的主题,见图2。如在本阶段早期,曾出现职业学校因生源减少而引起的招生秩序问题,为此国家出台政策建立“分类定位、各安其位、禁止越位”的职业教育招生体系[3]。这时职业教育秩序治理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接着,研究者们比较多地关注职业学校内部问题,比如职业院校在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中采用的治理机制[4]、综合类大学办高职的内部治理模式[5]等。随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在2006年职教集团总量达到116个[6],这时研究者们转向职教集团治理问题,从身份确定、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解决职教集团这一新事物面临的治理窘境[7]。2010-2013年,文献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校企合作”“内部治理结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等关键词,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展。
  
  第二阶段(2014年至今)为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抬升期。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要“加大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要求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同期,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此政策背景下,研究者们在开始围绕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开展研究,“产教融合”“治理能力”“协同治理”“治理体系”“现代学徒制”“治理机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混合所有制”等作为研究热点陆续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作者分析
  一般而言,发表论文数量可以反映出作者对特定主题的关注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作者的学术贡献。1280篇职业教育治理研究文献共涉及作者508人。其中发表论文频次10 次及以上的有6人,见表1,占比为1.2%;出现频次3~9次的有50人,占比9.8%;出现频次1~2次的有452人,占比89%。这说明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研究主题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但是能持续研究的作者并不多。
  运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合作网络的可视化分析,选择路径算法(pathfinder),得到核心作者的合作网络,见图3。其中Nodes(节点)= 508,Links(连线)= 247,Density(密度)= 0.0019,节点的大小与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正相关,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
  图3显示,肖凤翔、朱德全和南旭光3位研究者处在节点最大的位置,节点越大反映发表论文数量越多。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作者们合作网络密度比较低,初具规模的合作团队仅有少量几个。规模最大的是肖凤翔团队,成员有8人,该团队主要聚焦于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国家资历框架等研究领域。其次是朱德全团队,包含7人,研究选题主要围绕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机制、职业教育治理机制。第三是来自同一个单位的南旭光和张培2人团队,主要研究校企合作治理、新技术变革对职业教育影响等。   (三)机构分析
  运用CiteSpace进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通过路径算法(pathfinder)得到我国职业教育治理问题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发表论文超过5篇的研究机构情况,见表2,可以直观展现出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的主要研究力量及其影响力。
  如图4和表2所示,Nodes(节点)= 422,Links(连线)= 138,Density(密度)= 0.0016,节点的大小与机构发表论文的数量成正相关,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连线越粗则合作关系越紧密。共有422所研究机构发表过职业教育治理的相关论文,其中最大节点是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发文数量52篇,其合作网络最大,以天津大学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为核心,形成了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发文量为18篇,总量排名第二,主要是与天津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存在合作关系。
  从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看,除了以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为核心的网络之外,第二大合作网络是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为核心,聚集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等机构。第三大合作网络是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核心,形成了与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等机构的合作关系。除此之外,还存在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为核心的简单机构合作网络。
  二、研究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网络
  关键词是研究论文的聚焦点,关键词的高频出现往往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89-2020年职业教育治理研究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见图5,得到了472个节点即472个关键词,891条连线代表了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表示共现关系越强。
  表3显示了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依次是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治理结构、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治理、治理体系、产教融合。其中,中心性代表了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中心性越大,联系越紧密。这些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研究者的关注焦点。
  (二)关键词聚类
  应用“LLR”算法进一步对关键词共现图进行聚类分析,聚合结果为12类,即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高职教育、职教集团、治理结构、双高计划、乡村振兴、制度安排、专项整治活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分析比较,去掉存在重复交叉的聚类,如高职院校、高職教育与双高计划、职业教育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存在重叠。另外,专项整治活动主题的文献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主要介绍的是职业教育以改革开放后十年中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历史背景,进行自身整顿,理顺内、外部关系,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内容。进入21世纪之后,治理整顿的主题不再是研究热点,因此不在此进行赘述。其余7个知识群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趋势和热点。接下来,笔者将对其进行一一介绍。
  1.校企合作知识群
  以“校企合作”关键词为核心,与“动力逻辑”“趋向路径”“内涵特征”“网络化治理”等共同组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重要观点有,杨进等提出职业教育机构应建立校企合作治理结构[8];张培、南旭光提出校企合作要建立网络化治理模式,既包含自上而下层级结构的行政管理,又包括横向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治理的动力逻辑来源于经济社会转型需要、社会公共价值体现以及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实现校企合作网络化治理的趋向路径包含政府角色转换、企业的主导参与、建立多边联盟、校企资源的多元化集成[9],等等。
  2.职业教育治理知识群
  以“职业教育治理”关键词为核心,与“治理体系”“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政府责任”等共同构成,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知识群交叉重叠。研究显示,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思路一直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管理,尚没有形成行业、企业等社会合作伙伴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全面制度设计[10]。而为了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协商治理”模式,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调控与监管[11]。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徐桂庭认为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中的相关组织通过运用制度或机制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也就是制度执行力[12]。蓝洁等提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层次。外部侧重多元主体的关系,内部强调多元主体在实践育人、对接产业、质量评价等具体治理内容中的利益与责任分配[13]。
  3.中华职业教育社知识群
  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核心,与“综合治理”“温暖工程”等共同构成。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推动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众团体,本身就是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中华职业教育社早在1994年就开展了职业教育治理的创新行动。当时福建中华职业教育社与省监狱管理局联合创办了“福建中华曙光职业学校”,该学校以省监狱管理局管理为主,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委派顺昌洋口中华职业技术学校参与管理并实施教学[14]。中华职业教育一直开展职业教育和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推进职教理论和制度创新。如中华职业教育社于2016年初主办了“中国—爱尔兰应用技术型教育创新发展高层对话会”,邀请国内外学者探讨如何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进而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转型。
  4.职业教育集团知识群
  以“职业教育集团”关键词为核心,涵盖“价值取向”“办学模式”“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等。刘晓等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具有跨部门利益协调、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人才系统化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功能[15]。李云飞认为职业教育集团的价值取向是提高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功能定位是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平台、协调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教服务产业能力,办学模式包括集团组建性质、联盟方式、服务对象、联结机制和管理关系五个维度[16]。翁伟斌关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提出要建好领导机制、财务管理制度、决策管理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等[17]。   治理是一个复杂系统,跨多个学科范畴,涉及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复杂关系,需要提倡跨学科综合研究。已有研究文献还大多集中在思辨层面,通常按照职业教育治理的“概念体系—目标与逻辑—理论支撑—治理框架—实施路径”的旧范式开展研究。研究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思路、范式大体一致,因此得到的结论大同小异,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足。此外,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理论推导论证多,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综合性研究很少。在今后研究中应注意针对职业教育治理决策问题、实践问题有的放矢,以问题为导向,回答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要注意宏观、中观、微观问题相呼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研究与现实分析相结合,比较借鉴与立足国情相结合,质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范式和方法上推陈出新,使研究成果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
  (四)拓宽国际视野,加强比较研究
  全球化时代的职业教育治理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规律和趋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注意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国际上比较经典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有三类:日本、美国等为代表的市场驱动型;中国、法国等为代表的政府控制型;德国、丹麦、奥地利等为代表的合作治理型或协调型[32]。三种模式各有优势也有不足,要在共同性中找差别、在差异性中找共性,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实际选择适合的模式。从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总体改革部署看,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为完成这一重要轉变,可以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经验,从国际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中去粗取精、为我所用,这需要广大职教研究者积极开展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出谋划策,同时也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及时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2013-11-15.
  [2]姜美玲.教育公共治理:内涵、特征与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9(5):39-46.
  [3]陈忠良,苏审桃.职业教育招生秩序混乱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2(1):44-43.
  [4]方向阳,丁金珠.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方动机的冲突与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0(9):85-87.
  [5]覃睿.综合性大学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基础与内部治理模式——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多元化视角[J].江苏高教,2008(1):132-134.
  [6]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之数据报告[EB/OL].[2020-11-08].http://www.zjchina.org/mms/shtml/247/index.shtml.
  [7]许涛.第三部门视野中的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策略[J].职教论坛,2011(25):13-17.
  [8]杨进,刘立新,李进.治理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治理结构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5-9.
  [9]张培,南旭光.校企合作网络化治理:内涵特征、动力逻辑与趋向路径[J].职教论坛,2016(7):26-30.
  [10]李玉静.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核心关注点[J].职业技术教育,2020(1):1.
  [11]孙长远,庞学光.职业教育“协商治理”说辨正[J].教育发展研究,2017(3):29-33.
  [12]徐桂庭.关于职业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66-170.
  [13]蓝洁.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0):9-13.
  [14]王立宏.高墙内的“温暖工程”[J].教育与职业,1997(12):20-21.
  [15]刘晓,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逻辑、理论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01-105.
  [16]李云飞.职业教育集团的本体追问及其办学模式与治理结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43-45.
  [17]翁伟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机制:框架与推进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5):86-91.
  [18]楚旋.我国职业教育的治理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10(7):9-12 17.
  [19]李玉静,谷峪.国际职业教育治理的理念与实践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1):78-83.
  [20]庄西真.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条件、目标和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19):66-72.
  [21][23]潘海生,周柯,王佳昕.“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战略定位与建设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42-147.
  [22]童丰生,魏寒柏,张海峰.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三个转变”[J].教育与职业,2016(5):7-10.
  [24]聂强.专业群引领下的“双高计划”学校建设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3):16-20.
  [25]董仁忠.从政策调控高职教育走向依法治理高职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5):70-73.
  [26]汪燕,李慧玲.“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挑战、矛盾与战略图景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16):18-24.
  [27]石丹淅.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0):5-11.   [28]张旭刚.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10):59-64.
  [29]朱成晨,闫广芬,朱德全.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27-135.
  [39]周永平,杨和平,沈军.乡村振兴与协同治理:职业教育“CCEFG”联动共生模式的探索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14-20.
  [31]孙善学.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90-94.
  [32]RAUNER,F.; SMITH,E.(EDS). Rediscovering apprenticeship: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innovative apprenticeship[M]. Dordrecht:Springer,2010:31-43.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Hotspot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Yang Ruizhu
  Abstract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工科建设是一次工程教育的范式革命,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一次新机遇。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和新工科发展联盟成员,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探索,机器人学院就是本次实验的重点。在这次实验中,机器人学院进行办学机制探索,尝试开展“政产学研资用”一体化实践,摸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开展创新教学,以项目制教学为核心,重构跨学科融合、多专业交叉的基层教学组织;建立教师共同体,构建
摘 要 以“高职分类考试改革的生源面向”“针对普高生源‘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考察内容及组织单位”“针对三校生生源‘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考察内容及组织单位”和“改革方案施行的时间进度安排”为观测点,对30个省区市高职分类考试改革方案进行梳理比较,发现:样本省域都以中职、普高两类群体为主要生源,亦有个别地区对生源群体划分更加细致;普高生文化素质考察多以“高中学考”成绩为依据,职业适应性测试办法多地
摘 要 教育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高职院校扩招100万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招的对象主要是退役军人、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三个重点群体。新型招生群体的出现要求各高职院校亟需制定学制和授课形式灵活、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类专业群与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等专业群相比有其独特优势,更加适合上述群体,在人才培养中可采用灵活的学制、授课形式及置换课程方式。
编者按: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这种说法把文学放置到了从属的地位。事实上,从文学诞生之日起,  “现实”就不只是文学表达的对象,而是内在于文学之中。侦察现实、思考现实、书写现实,既是时代和公众对文学的期待,也成为文学自觉的追求与承担。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阐释,是模糊的、含混的。在某一类话语体系中,甚至认为一切被当代人书写的,都是现实的。尽管这话不无道理,却也把“现实”延
站立此处,双手抱胸。云影如投影般在暗黄岩石堆上奔驰,撒下一片令人眩晕的斑驳大地疹子。空气嘶嘶作响,并非局部微风,而是地球运转产生的暴风,无情地横扫大地。荒芜的乡野——靛蓝而尖突的高山、绵亘无尽的草原、倾颓的岩石有如没落的城镇、电光闪烁,雷声滚滚的天空——引发起一阵心灵的战栗。宛若低音深沉,肉耳无法听见却能感受得到,宛若兽爪直入心坎。  此地危险而冷漠:大地固若金汤,尽管意外横祸的迹象随处可见,人命
摘 要 以22个大学生创业公司为案例样本,从政策感知和意愿驱动两个层面出发,应用组态思维和PCA-fsQCA方法整合5项前因构件,探讨产生大学生创业公司高创业绩效、非高创业绩效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高创业绩效的产生有2条路径,其中,“高承担-高热情型”比“高执着-优环境型”更容易达成高创业绩效;非高创业绩效的产生有3条路径,其中缺乏风险承担力是导致大学生创业难以产生高创业绩效
摘 要 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近三年高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反馈了学校在教学、学生工作、生活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事实表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组织环节、校园硬件条件和文化环境、师生关系和人文关怀、职业生涯教育和引导的成效等是影响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建立和完善全程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职业
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橘红色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香蕉林带。这里空气湿润,海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时从车窗里吹进一股令人窒息得煤烟气。和铁路平行的狭窄的小道上,有几辆牛车拉着一串串碧绿的香蕉。铁路的另一边是光秃秃的空地,那里有装着电风扇的办公室、红砖盖的兵营和一些住宅,住宅的阳台掩映在沾满尘土的棕榈树和玫瑰丛之间,阳台上摆着乳白色的椅子和小桌子。这时候正是上午十一点,天气还不太热。  “
但摄影师几乎未对指挥官产生什么影响,因为他总是盯着窗户。  ——海明威《在另一个国度里》  同嘉布丽艾拉第一次约会的那天也是我装作停止思考死亡的那天。我没有忘记把它回忆成既没开启我的记忆、我从中也没有得到任何教训的一种愉快和天真的巧合。  她是两星期前定下约会。现在她坐在皮面的长沙发上,微笑着,在膝头打开一个记事本,并指着我朋友桑蒂诺一幅相当阴郁的画说:  “这幅画,是个颅骨。是死亡的威胁吗?” 
自鲁迅以降,新文学百年史上乡土文学迄今已然占据着主流文学的重要地位。乡土文学的历史谱系发展至今,逐渐派生出大致五种基本的叙事类型,即启蒙叙事、田园叙事、革命叙事、家族叙事和村落叙事。至于乡下人进城的打工文学,因其文学空间已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应不在乡土文学范畴之内。依此类别,田耳的中篇乡土小说《名流出没的村庄》,应当属于村落叙事的类型。这篇小说是田耳长篇小说《根籁》的一个篇章,与之相关的是已经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