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理解就像是一对好兄弟,人们一谈到阅读,就会提起理解,阅读与理解形影不离,密不可分。其实,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都以理解为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一切就像无源之水。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其明确提出语文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为目标。但就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
  一、不当的阅读教学严重阻碍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
  从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期末检测中学生阅读理解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高。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我校各班阅读理解题平均得分率是78.3%,与其他题目的平均得分率相比,大约低了11个百分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不恰当等问题。
  (一)教学内容太满
  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在书画艺术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指出:“我们教一个比喻句,小学教,中学教,大学也教,为什么还是教不好。其中主要原因是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太满,每一项内容的教学都点到即止,这个讲一讲,又转到下一个内容,蜻蜓点水般,学生根本没有吃透。”有时候教师设计的内容太多,一节课讲不完,怎么办?拖堂。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学生连下课时间都没了,教学内容还没讲完。教学内容太多造成了学生消化不良甚至无法消化,限制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空间。
  (二)教师分析过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因此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在大力提倡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地区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十分落后,课堂通常是教师“一言堂”,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发展。
  (三)教师教学随意性大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所以,最终还是“贵在得法”。一些教师却断章取义,认为“教无定法”就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教学没有目标,没有重难点,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还把文本切割得支离破碎,以考试题目为纲,以文章内容为载体,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完全忽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有时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围绕这些问题无限地发挥,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品德课、历史课……
  以上种种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反而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这几年的学习经验和教学实践,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有效的策略。
  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理解是一种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文本进行对话。要了解一个人,通常都会与他(她)进行交流和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阅读也一样,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提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目标。可是,课堂上常常出现奇怪的现象。教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呢?”学生通常會说:“没有。”但当教师再提问,让学生回答时,学生却不会。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不懂得提问题。
  教师可以把所有的问题分为三大类:一为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
  1. 学习用“是什么”提问。“是什么”指向的是事物的本质或是特点。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通过练习,教给学生方法。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问学生哪个词语不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也可问学生哪个词语不懂,久而久之,学生遇到不懂的词语时就懂得问“这词语是什么意思”。从提问一个词语扩展到提问一个句子。
  2. 学习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指向的是一个事实或一件事。教师要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进行训练。如四年级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中有一句话:“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描述“我们”干了蠢事的事实,可以让学生用“为什么”来提问,变成“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再出示几个类似的句子,加强训练。
  3. 学习用“怎么样”提问。“怎么样”指向的是具体的描写。在训练的时候要找含具体描写的词语或句子。如出示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让学生用“怎么样”提问题,学生提出了“漓江的水是怎样的呢?”的问题。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提出问题。《超级记忆术》一书中指出“对材料的积极思考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不断地向文本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在文中寻找答案,没有找到答案的可与其他人讨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文本
  生活经验包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和没有经历过但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事情。生活经验其实指的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当文章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似时,他们就会特别感兴趣,特别容易理解,特别容易记住。可见,联系生活经验,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时,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理解作者窃读的滋味。学生说出了很多生活的经历,如上课时偷偷地拿书出来看;写作业时趁妈妈走开了偷偷看课外书;找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看得入迷了,妈妈叫也没听到等。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就更能理解作者那种不被别人发现的庆幸的心情以及很想看书的急切心情。
  文章中的内容,学生不一定经历过,但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及时积累和补充相关的生活经验。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时,笔者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资料,放到班群里,大家一起观看。当学习文章的时候,学生就能理解“一条白线”“浩浩荡荡”“横贯江面”等词语,能感受到钱塘江涨潮的壮观景象。
  (三)引导学生多方面理解文本
  汉字博大精深,一字多义,一词多解,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文本的意思。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时,笔者引导学生理解“天堂”的意思。通过查工具书,学生了解到“天堂”有两种含义:1. 宗教上指神所居住以及人死后灵魂归寓或享乐的场所;2. 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本课中应该选第2种意思,这只是“天堂”字面上的意思。教师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文本,体会“天堂”在这一课中的意思。笔者提出学生比较熟悉的“美食天堂”“购物天堂”,让他们说说这些词语中“天堂”的含义,然后再读文本内容,理解文中“天堂”的意思。学生说出了几个意思:1. 很多鸟的地方;2. 很美的地方;3. 鸟儿快乐地生活的地方;4. 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感受。但是,学生不能任意發挥,而要紧紧围绕文本,通过多种方式,理解作者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样的理解才全面、深入。中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逐步达到这样的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文本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文本,达到自己学习到的与作者表达的相一致,并形成自己的一些见解,这才能够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其他文献
【摘 要】“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这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书法的魅力,了解汉字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应优化写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让写字与习惯的培养紧密相连、与技巧同步进行、与评价同步前进,并通过讲演、欣赏、实践操练、展示、想象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字教学;书写能力;教学策略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期刊
唐惠忠,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语会课堂优化研究课题组特聘专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曾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写道:“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这段话启示我们: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
期刊
摘要: 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健发展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的重要任务,而高等院校是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基地,高校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与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休戚相关,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有丝毫松懈的关键政治思想工作。基于此,本文深入细致地阐述了邪教的相关概念,以及渗透危害,并通过对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现状分析,剖析和探究了目前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品德课堂上最为常见的教学活动之一,小组合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课程质量。在进行小组合作时,通过科学的课堂观察,制定相关的课堂观察量表,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观察技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研学后教;品德教学;课堂观察;小组合作  综观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深厚而宽广,可以说,小组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儿童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学前儿童安全教育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拒媒体有关报道显示:我国平均每年近20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占儿童死亡数量的1/3,平均每天有500多个孩子遭遇生命危机,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如果我们可以给予儿童有效的安全教育,教给儿童实用的安全知识,那么学前儿童安全问题将会得以有效的控制。  
期刊
路要慢慢走,美才为你留;如果走太急,石头爱绊脚。  ——題记   每当读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般美好的词句时,我不禁沉醉于词中灿烂的繁星里;每当深情朗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时,我情不自禁推开窗户,想用手去触碰那闪烁着而又璀璨的明星。然而,当我睁开眼时,却被也眼前那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乱花了眼。诗中那满天闪闪的星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爸爸常说:“时代这条路,把许多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启蒙教育的起点和开端,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才能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让学生学有所得之余又能学得轻松、有趣呢?教师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做好“音、形、义”的结合,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快乐地识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提到:“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感慨作文难教,学生也害怕写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写作时不知道从何下笔。这在农村小学生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农村学校语文教师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整合校外资源,突出语文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校外资源;体验生活;积累材料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它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最头痛、最害怕的也恰恰是作文。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存在无话可说、没有素材可写的问题。文章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分别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领学生做好作文前的积累,探索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并贯穿于整个小学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教师应明确识字教学的目标,多措并举,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习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乐学生字、主动识字、活用生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