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归纳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归纳与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重点。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机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很多人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忽略思维的训练,因而高分低能。我们应强调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演绎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归纳推理包括:枚举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推断、因果分析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综合分析等,与演绎推理相反,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借助归纳推理可以培养学生“预测结果”和“探究成因”的能力,是演绎推理不可比拟的。在《课程标准》要求下,教材在这方面体现较多,现结合自己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用寻找规律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1)现在的课堂比过去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过去高了。教育教学活动,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必须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应当坚持启发式教学,废除注入式,教师循循善诱,相机引导,启迪学生思维,要善于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可能让学生自求得之。(2)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要引导学生作探研知识的尝试,在尝试中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体验思维的展开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凡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得包办代替。(3)教给思维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中得出结论,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不能只关心结论,不关心过程,规律的寻找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寻找规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①数列:有一串真分数,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请你写出1001个真分数,此题一看感觉有难度,但如要仔细观察,用分组法来解答却比较方便,我们可重新分解组合,将这一串分数摆成三角形,从中探求规律:
  
  从上表可发现:第一行有1个数,分母是2,第二行有两个数,分母是3,第三行有3 个数,分母是4……,另一方面验证:1+2+3+……44=990<1001,1+2+3+……45=1035>1001,这说明前44行共有990个真分数,从而第1001个真分数应该在第45行的第1001-990=11个数,分母是45+1=46,分子是11,即第1001个真分数是
  ②图形规律
  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
  
  (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 人。
  (2)按照上图的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
  
  (3)每增加一张桌子,可坐多少人?
  (4)摆n张桌子时可坐多少人?用代表式表示,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吗?
  (5)一家餐厅有这样的长方形桌子30张,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若按上图方式每6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可坐多少人?若现有131个客人去吃饭,该如何摆拼桌子?此题问题设置循序渐进,典型归纳推理。
  此类题趣味性较浓,现代课堂应该以训练为主线,在科学的训练中指导学法,开启学生思维活动,培养数学归纳能力,教师不断激发起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石本无火,因撞击而发光;水本无波,因风吹而起浪,在现在教学中应常看到有思维火花的闪灼和思维波光的涟漪。
  ③实践操作规律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上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这道题由学生先动手实践,再得出一般规律,数学与其他的学科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挖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及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撝重中之重。
  
  二、用数学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具体的数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而数学自身知识的结构本身也具有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作用,如: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这种知识结构脉络清晰,思路自然畅通,归纳的思想显而易见。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生产的过程,通过对知识发生的过程的展示,使学生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将会终身受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614200四川省双流县东升一中)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我喜爱音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希望能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吸引学生,把音乐的流动之美、旋律之美带进语文课堂,使之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境地。如何适当地用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的问题。  大致的看,音乐与语文联系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深究的话,音乐与文学已是渊源已久:从“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演化为诗体的“乐府
期刊
一、朗读    朗读于诗词的教学,尽管其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事实上在课堂上“琅琅的书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评。  学习诗词,首先的一环就是朗读,朗读可以很快地把外露于诗词表层的意思把握住,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才能进一步展开自己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评讲之前没有指导学生朗读,其结果是尽管教师讲得很透彻、很深刻,而学生的感觉却很木然,对教师的讲析感到味同嚼蜡。同时
期刊
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诗人,他的作品是一座跨越时空的丰碑,也是一个丰富、复杂模式的载体,他是一位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型诗人。他的思想受到儒、法、道诸家的影响而自成一家,他创造的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更是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其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执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班固云:“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的完成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它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因此刚刚接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是不难理解的。  其实,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
期刊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于语文学习的渊源是悠久而根深蒂固的,所以做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朗读教学更是被广泛地使用。再加之魏书生,于漪等前辈教育大师都曾强烈呼唤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的返朴归真。朗读的定位被空前的推崇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理论上看,朗读教学似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达到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合。
期刊
2002年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有一篇杨朔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荔枝蜜》。作者在广东从化喝了香甜的荔枝蜜,不觉动了情,要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他参观了温泉公社的养蜂大厦,在向年轻的养蜂员进行了一番虚心的问“蜜蜂题”之后,心灵被蜜蜂辛勤无私的奉献精神所震憾。在文中写下了一段充满激情的文字: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期刊
大量事实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呈下降趋势,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激发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如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
期刊
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艺术形式。对联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联又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建国后对联却鲜于语文教材中,更没有专门讲授对联知识的文章,其实,把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首要内驱力.因此,要让学生学语文,提高语文
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年4月版中论文《数学学习中学生参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进行了分析。该文指出,有55.54%的学生始终为自己克服困难取得了好的数学成绩而高兴,有33.24%的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35.54%的学生讨厌做数学题。最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趣感体验不够强烈,对数学普遍存在焦虑感,甚至厌倦和恐惧。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此也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叶老在反对讲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讲解,因此,我认为笼统的把讲看成是灌,把讲等同于注入式是不正确的。  一般说来,讲可能成为灌,但并不等于“灌”,关键在于讲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