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也能流淌音乐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爱音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希望能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吸引学生,把音乐的流动之美、旋律之美带进语文课堂,使之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境地。如何适当地用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的问题。
  大致的看,音乐与语文联系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深究的话,音乐与文学已是渊源已久:从“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演化为诗体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到亦计亦谐的“元散曲”……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因而将音乐与语文结缘也就顺理成章。
  如何把渊源深刻的语文和音乐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呢?
  我首先是探索了音乐的导入功能,我认为它能起到抛砖引玉,创设情境,调节情绪的作用。
  (1)抛砖引玉:目的是为了“引出”,用美的音乐唤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自然进入到课堂的预设情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亦可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燃起求知的欲望,以起到烘云托月之效。比如学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可以确定许多农村孩子都没听说贝多芬是何人物,更无从所知他的音乐,我便精选了《命运交响曲》,钢琴声飘荡在整个教室,这时顺势导入: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你们知道吗?就这样的一个大音乐家,竟然在28岁时就成为聋子,而在全聋之后,却写出了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板书课题)。
  (2)创设氛围:能让每个学生“入戏”,创设氛围尤显重要。一种氛围,事实也就是一种情境和意境,这种情境和意境,不仅仅是由画面和实物创设的,还要靠音乐的配合才能更加的完美。良好的氛围对于散文诗歌教学特别重要。
  比如说《土地的誓言》,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我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最形象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播放音乐《松花江上》,在音乐声中,我开始朗读课文精彩语段:“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此时,学生已经完全被感染,本文的教学就易于进行了。整个课堂此时已是群情激昂。
  如教授《山居秋螟》时,可以播放一段古筝的弹奏曲,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和乐而诵,领略那种清幽秀美的山水和闲适自得的心境
  (3)调节情绪:有的时候,微风拂面,让人恹恹欲睡;有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中无精打采,这时老师的语言调动很难发挥作用,我便插放一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乐曲。如在讲光未然的《黄河颂》时,为了提起学生兴趣,在中间播放《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歌声雄壮,气势磅礴,学生从恹恹欲睡状态中调整过来,轻松、愉快的学习这一节课。
  音乐在课堂中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导入功能,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适时利用音乐的魅力,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有时音乐会非常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讲述词原配乐演唱的“曲子词”时,我即兴演唱大家熟悉的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及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学生立刻就明白了什么是“曲子词”,还为我的大胆歌唱而鼓掌。
  (2)有时音乐很深刻,在课堂中对音乐利用得好,可对主题的挖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篇文章中,对于英子在上一年级时,有一次赖床不起而挨打的事,学生们有较大的分歧,有的认为打得对,这是爸爸在教育英子,有的学生认为打人不对,这是体罚,是侵犯人权,我在课堂中适时放了一曲《爱的奉献》,竟有同学潸然泪下,所有同学似乎一下都理解了什么叫爱。而这篇文章的主题则是爸爸对英子的爱。
  (3)有时音乐也很形象的展示课文内容。讲歌剧《白毛女》选场,在介绍了喜儿的凄惨遭遇之后,利用电教室,放碟片《白毛女》,剧中那初谙世事的喜儿,善良穷苦的杨白劳,凶狠毒辣的黄世仁,以及那凄凄婉婉的主旋律,让学生时而扼腕,时而愤怒,时而凄凄,时而凝眉,沉浸在剧中。虽然所花时间稍长,但却让学生很形象地学习了这一课。
  有的文章在导入、新授中不能利用音乐,但在结尾合理利用也能余味无穷。
  (1)余音缭绕,意犹未尽。文言文《愚公移山》是一篇经典古文,在分析了“愚公移山”精神之后,在课文结尾把江涛的《愚公移山》引入课堂,如果说歌中“面对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是愚公不屈形象的再现,那么结句中的“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走路难哪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则是对愚公顽强精神由衷的礼赞。听着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品那耐人寻味的歌词,心头涌起一种斗志……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给学生的。
  (2)自然结篇,水到渠成。例如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在学生自读之后,教师分析总结时我自然嵌进《真心英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从学生反应看,毋庸置疑,这里把整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
  以上的案例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摸索,还有许多不足,如在操作中选择音乐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①要精选音乐,符合主题,不然会适得其反。
  ②时间要适当,而且要见好就收。
  ③在课堂中使用要注意,所占比重不可太多。
  ④要讲究效果,不能泛滥使用。
  (作者单位:425700湖南省新田县十字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面向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国教育正进行着一场日新月异的变革,传统的政治思想浓重的教材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教材中编排的课文无论从主题、内容、形式、语言上,都是一些美不胜收的文章,无不闪烁着编者对美的追求,作者对美的感悟。有的对生命美的热情洋溢的歌颂(《从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等)。有对自然景物真切的描绘(《春》、《秋魂》等);有对思想意识塑造的精
期刊
在新课改、教学新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运用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但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自然美,社会美,而且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  鉴此,语文教学中应讲求美感的营造、感受和体验。即教师语言要营造美,课文朗读要感受美,文学赏析要体验美。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教学操作的美感 ,令人赏心悦目,情怀激越,产生语文教学的更佳效果。  教师讲解语言的
期刊
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朗读、背诵、默记、精读、略读、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等,各种方法均有其妙,诸法融合,更是美事。但笔者从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和背诵,而时下朗读和背诵却被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所忽视,只是强调所谓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记,以求高分,争取升重点中学的比率。因此,笔者呼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和背诵。    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意义  朗读和背诵,是传统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本着民主、开放与科学的理念去构建师生教与学的合作交流互动平台,以便在教学中尽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联想,从而张扬个性。因为,在合作与交流的互动平台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自主去探索、体验,然后获取知识,并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叶圣陶说过:“老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陶行知更直接指出:“要教会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
期刊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是与各民族交流的纽带,它具有形象性、抽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一直流传下来并经久不衰能形成艺术门类的文字。汉字书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当今科技发达,电脑日趋普及,有了电脑打字,汉字的书写却很少有人问津。语文教学中汉字书写渐渐被人淡化,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很不令人满意,特别是高中学生的钢笔字普遍地写得不
期刊
无论什么类型的学校都有数量不等的后进生,尤其是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后进生。一个后进生,不仅给班集体会带来不良影响,而且给一个家庭会带来不幸,后进生问题不仅涉及千百万青少年和家庭,而且是影响民族素质、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所以,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提高教育的合格率,是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课题。  我是一个从教20多年的中学教师,曾担任过全年级最差班的班主任。初三44班是乱班,当
期刊
情趣教学法就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交往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情趣教学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引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认知与情趣互相促进的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备课中重视设趣,是实现情趣教学法的基础    备课时有的放矢地利用教材提供的有趣资料。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严密,图文并茂,常常每课中和课后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㈠立意方面的逆向思维;㈡选材方面的逆向思维;㈢构思方面的逆向思维。  【关键词】作文 逆向思维 作用    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它的核心是标新立异。辨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若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从这彼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就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也就是说顺向
期刊
作文答辩,是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参加的作文学习活动。它是在师生共同阅读文章后,向作者提出布局谋篇、遣词选句、立意中心等方面的问题。作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当场做出回答。答辩,是作文讲评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一、答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教师讲,同学听,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因此,
期刊
“三分文章七分读”,是说在教学中要围绕朗读做文章: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读中得“金”。怎样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上下功夫。  1、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