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意讲的艺术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235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叶老在反对讲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讲解,因此,我认为笼统的把讲看成是灌,把讲等同于注入式是不正确的。
  一般说来,讲可能成为灌,但并不等于“灌”,关键在于讲什么、怎样讲。老师的讲在学生阅读课文、接受语言信息形成思想和能力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研究讲的艺术,科学地分析讲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高讲的质量和实效。这首先要明确讲的位置,讲仍然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讲得好,就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讲仍然是培养学生准确的理解力,提高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过去由于我们对讲的艺术注意不够,不重视讲的质量和实效,有时把讲变成了“逐句逐句地翻”,学生感到索然寡味,徒然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时所讲的内容教师自己也食而不化,学生听起来更是吃力;有时隔靴搔痒正是学生已经知道的讲的不少,考生想知道的讲的不多,所以学生觉得听不听都是那么回事。还有的是八股式的说教、标签式的分析,这样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这些教训我们应该记取,要把讲的艺术重视起来,用我们创造性的“讲”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关于艺术性问题很难从教科书中搬用现成的答案,它总是激励人们从实际出发,发挥最大的创造性去孜孜以求。但任何艺术创造又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有其客观依据,有一定规律可寻的。讲的艺术也必须受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制约,教师必须把这些客观的东西融会于中,经过头脑加工形成自己的创造力,而讲的艺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过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细致传神,十分感人。其中写到父亲爬上月台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向左”不仅容易使学生忽略,教师也容易忽略。这里教师应该指出为什么向左,向右行不行?因为他身子肥胖,用双手攀住月台上去是很费劲的,而此时着力的总是右手,所以身子向左微倾,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描写的真切。教师应该从这里指出作者的真情,通过这个细微的动作,渗透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所以,“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这就把知、情、义更好的统一起来,这样讲,对提高学生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由此也使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讲的艺术的修炼功夫是没有止境的。
  在教学中进行比较讲解也是很必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比较能力还很差,教师的比较讲解,对于他们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如宋代游记散文《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引导学生比较一下,颇有意义。《岳阳楼记》即景抒情,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醉翁亭记》通篇都是写景叙宴游之乐,似乎与政治无关,其实处处都是写太守与民同乐,内含着对太平盛世的歌颂和对自己政绩的自得之情。两篇文章中后者需要教师的提示讲解学生才能领悟。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这话很有道理。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出确切的提示,进行积极的引导。包办代替固然不可行,但听之任之亦不可取。如何掌握好讲的火候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
  (作者单位:629000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三分文章七分读”,是说在教学中要围绕朗读做文章: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读中得“金”。怎样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上下功夫。  1、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期刊
我喜爱音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希望能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吸引学生,把音乐的流动之美、旋律之美带进语文课堂,使之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境地。如何适当地用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的问题。  大致的看,音乐与语文联系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深究的话,音乐与文学已是渊源已久:从“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演化为诗体的“乐府
期刊
一、朗读    朗读于诗词的教学,尽管其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事实上在课堂上“琅琅的书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评。  学习诗词,首先的一环就是朗读,朗读可以很快地把外露于诗词表层的意思把握住,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才能进一步展开自己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评讲之前没有指导学生朗读,其结果是尽管教师讲得很透彻、很深刻,而学生的感觉却很木然,对教师的讲析感到味同嚼蜡。同时
期刊
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诗人,他的作品是一座跨越时空的丰碑,也是一个丰富、复杂模式的载体,他是一位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型诗人。他的思想受到儒、法、道诸家的影响而自成一家,他创造的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更是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其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执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班固云:“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的完成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它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因此刚刚接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是不难理解的。  其实,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
期刊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于语文学习的渊源是悠久而根深蒂固的,所以做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朗读教学更是被广泛地使用。再加之魏书生,于漪等前辈教育大师都曾强烈呼唤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的返朴归真。朗读的定位被空前的推崇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理论上看,朗读教学似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达到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合。
期刊
2002年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有一篇杨朔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荔枝蜜》。作者在广东从化喝了香甜的荔枝蜜,不觉动了情,要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他参观了温泉公社的养蜂大厦,在向年轻的养蜂员进行了一番虚心的问“蜜蜂题”之后,心灵被蜜蜂辛勤无私的奉献精神所震憾。在文中写下了一段充满激情的文字: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期刊
大量事实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呈下降趋势,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激发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如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
期刊
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艺术形式。对联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联又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建国后对联却鲜于语文教材中,更没有专门讲授对联知识的文章,其实,把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首要内驱力.因此,要让学生学语文,提高语文
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年4月版中论文《数学学习中学生参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进行了分析。该文指出,有55.54%的学生始终为自己克服困难取得了好的数学成绩而高兴,有33.24%的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35.54%的学生讨厌做数学题。最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趣感体验不够强烈,对数学普遍存在焦虑感,甚至厌倦和恐惧。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此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