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我们的归属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美术馆出来,看到不远处那个预示着现代化进程的大钟以飞快的转速行进着,一个清洁工正在离出口不远的星巴克门前扫街。不知道是由于略带寒意的空气让我清醒,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种场面却让我感到了一种真实。这里没有一丝刻意的经营与雕琢,这是一幅平常的画面,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的一幕。问题是,是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自己的生活,都觉得生活的美好。
  生活的美好并不是单单依靠完美的物质和设施就能够达到的。因为美好是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并不是单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上,也不是一次桑拿或者美容能够满足的,尽管设施的完备和一切服务的无微不至是一所健全的国际大都市所必须具备的,但如同世界上业已存在的“大都市”一样的城市,不应该成为一座仅仅由一流硬件堆积起来的钢铁混凝土的组合物。它应该有灵魂,有一种涌动在每个街头巷尾、五光十色霓虹灯之后的温暖,这种温暖可以让每个栖息于这座城市的孤单的、无助的灵魂觉得生活是充实而且美好的,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可是一切值得人们为之承受。这样一种认同和归属感,就是城市的精神,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拥有了物质可以使人享受生活,而拥有这样一种态度,可以使人幸福,即使每天只是挤着公交车回家。
  如果我们说物质的获得依靠的是一个人的能力,那么美好感觉的获得则是依靠智慧。当我们说起城市精神的时候,很难说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去描绘它,可是我们每个人却都能感受到它。比如,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看到的悠闲的微笑;当你在站台等待地下铁的时候,看到列车进站时每个人从容地等待。所有的一切应该是平和而且温馨的,然而在这背后,却预示着对于制度、规则的尊重,对于人的尊重。
  现代化改变了房屋,却没有改变住在房屋内的人类。人的物质条件改变了,然而人的欲望却依然这么一些。宝马香车并不会使一个粗俗的人更高尚,如同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不会使一个高尚的人的人格打半点折扣。前者并不一定比后者更幸福,因为幸福和美好需要智慧去理解,去发现,去感悟。当我们说“城市精神”的时候,就是要让人们明白这一点,并且能够享受自己的生活。这种享受并不是不去争取,不去改变,不去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而是让人明白,人活着并不仅仅为了这些而努力,人是不能被物质所左右和驾驭的,物质不是生活的全部,仅仅是一部分。对于那些已经拥有完满物质生活的人来说,这并不是生活的结束。因为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当罗素将“对人类苦难通彻肺腑的怜悯”作为支撑他人生的三种单纯并且强烈的感情之一的时候,每个自私的人都应该觉得心有愧疚。人们应该有这样一种共识:生活的美好与否,取决于自己对于生活的看法。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走在街头的时候,可以多看到一些微笑,少一些争先恐后,我可以在美术馆里看到更多人,平常而普通的人,对艺术和生活发表他们自己的理解,可以感受到一种就像身处家中的温暖,一种归属感。
  (张 扬摘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对我而言,最尴尬的,莫过于那电梯里的1分27秒。  我有幸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这家公司,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就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遇见我的顶头上司。  “早上好,老总。”我嗫嚅着,窘迫地开了口,他带着陌生的眼神看我,然后轻轻颔首,回答:“早上好。”  电梯缓缓上升,他问我:“你是哪个部门的?叫什么名字?”我垂下眼睛,谦卑地回答:“市场部的谭雪薇。”他想了一下:“市场部?今天有什么计划吗?”没料到这突
期刊
加拿大村,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开平。一个海外人口超过其在国内人口的侨乡。加拿大村,是一座空城,一座充满悲情和寂寞的村庄。  1933年至1935年,加拿大村建成。1951年,这里的最后一户居民移民加拿大。从此之后,村里一直无人居住。这里的精美建筑在风雨中守望了半个世纪。  没有去过加拿大,却无意间闯进了一个叫“加拿大”的村庄。在一次南国开平的旅行中。由此,像是开始了一次私人的浓烈而忧伤的旅行,
期刊
最年轻的岁月,我几乎是在一封封家书中慢慢度过的。  每一次的书写,都是对自己爱的一次检验,一次拷问,一次升华。往家里寄信,就像是一次爱的长途旅行。写信时的激情澎湃与等待回音的夜不成眠,常常把自己变成了信使。从这头出发,按照要求,按照指定的地点和人物,把自己的思念、牵挂、不舍、挫折抑或成功,都一一寄去,同时寄去的还有自己的灵魂。  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就跟这收信寄信的过程一样,总是无法消停下来。  信注
期刊
爷爷泡的茶,有种味道叫做家;爷爷泡的茶,品来口感还不差;爷爷泡的茶,是幅山水笔墨画。  每天清晨,爷爷都要在山中的丛林中,泼墨作画,沏上一杯温热的龙井,身穿白色的丝绸衣,在林间自由的作画,一派大气浑然之感。  爷爷是一位老中医,一生与各种药材相伴,自然懂得修身养性之理,爷爷家中藏有各种用竹签做成的书,儿时的我便是在那种环境中成长起来。  爷爷上山采药常带着我,我喜欢看爷爷采药材的样子,长长的花白的
期刊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
期刊
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   我知道他的意思,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四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四个小时。   赶到医院时,见到朋友的父亲浑身插满管子,正急促地呼吸。床前,围满了悲伤的亲人。   那时朋友的父亲狂躁不安,双眼紧闭着,双手胡乱地抓。我听到他含糊不清地叫着朋友的名字。   每个人都在看我,目光中充满着无奈的期待。我走过去,轻轻抓起他的手
期刊
如今的萨特也如一盘炒鸡蛋,人们在里面添了不少料,很难再找到其原味了。  2005年的巴黎,处处烙着萨特的标记。  塞纳河边的树绿了,春风中幽幽地带着萨特的独特气息,时淡时浓,似远犹近。  2005年是萨特100周年诞辰和25周年的祭日。  从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之丰富来看,人们并没有忘记萨特,包括他的对手。虽然,这种场面或许是萨特所不喜欢的。  自幼失去父亲,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萨特,从小就自视甚高,
期刊
公司一行四十余人来到郊区一家俱乐部。来时说到这里进行一次别致的休闲,实际上是一次有组织的素质训练,“飞越天堂路”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天堂是一个你想达到的目标,众同事扮成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等在我去天堂的路两旁,途中我会遭到他们千方百计的拦截。我会遭受各种道具的“毒打”,而我要做的就是向前走,莫回头。对付妖魔鬼怪的办法就是说出自己不能后退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大声地告诉他们,我今年要完成的计划和目标。
期刊
法国巴黎市郊区,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这家餐馆,无论从外面到里面的装潢摆设,还是经营的饭菜、酒水,与其他普通的餐馆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惟一令人称奇的是这家餐馆在营业时,里面没有用来照明的灯。   当顾客一走进餐馆时,里面黑咕隆咚的,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候,那些热情的盲人侍者,就会轻松地把你带到适当的位置。尔后,那些盲人侍者就会捧起那凸字版的菜单,慢慢地念给客人听,请他们点菜。    在这个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种涵盖体验经济和转型经济的大审美经济正悄然崛起。   有关市场调查表明,人们进行消费,不仅仅是“买东西”,更希望得到一种美的体验。例如,人们外出吃饭,并非只是为了逃避做饭,也是为了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吃出一种享受。又如走进商场,多数人已从单纯的“物质购买”上升为“体验购买”或“个性购买”。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个性化、审美化的消费比重愈来愈大,人们逐渐以美学的观点,自觉地把审美的价值附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