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共享”,更要愿“分享”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ite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之间,“摩拜”“ofo”“哈罗”“酷骑”“悠悠”“熊猫”“优拜”“小鸣”“小蓝”等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闯入我们的生活,随后,“共享”便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乍看,“共享”似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实,“共享”一直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公共的社会资源姑且不论,即便是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从来没有独立于“共享”之外:同桌把自己以前的同学介绍给你,你又交了一个好朋友,你便“共享”了同桌的人脉资源;学霸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公之于众,你从中学到了一定的规律技巧,你便“共享”了学霸的学习智慧;同学把自己的答题心得告诉了你,你顿时豁然开朗,你便“共享”了同学的答题技巧……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你“分享”了同桌的同学资源,“分享”了学霸的学习智慧,“分享”了同学的答题经验……这里的“共享”和“分享”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不错,仅从字面上看,“分享”与“共享”并无多大区别,但细细品咂,我们会发现两者之大异。从“分享”与“共享”的施为者上看,“共享”是他人将自己的资源公之于众,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其他人都来享受,其施为者是他人;而“分享”则是把自己的资源公之于众,让其他的人都来享受,其施为者是自己。从“分享”与“共享”的目的上看,二者的侧重点也大异其趣,“共享”侧重于自己去索取、去获得他人的资源;而“分享”则侧重于自己主动把自己的资源无私地分给别人,即付出、奉献。
  “分享”与“共享”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没有“分享”就没有“共享”,“分享”是“共享”的基础。无可否认,人是有私欲私心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获得与索取,却不愿付出与奉献。因为“分享”即意味着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供他人享用,而“共享”则意味着自己去“分享”他人的东西。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愿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供大家“共享”,都等着别人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供大家“分享”,请问,我们还能有“共享”的资源吗?显然是没有的;而当每一个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的资源时,这世界上就有了“分”之无尽、“享”之不竭的“共享”资源了。
  当你“共享”了别人的东西后,你会有一种感激之心,为别人的无私“分享”而感动;而当你“分享”了自己的东西后,听到别人那一声真诚的“谢谢!”,看到别人对自己真诚的感激,你不但会有一种隐隐的成就感,更有一种明显的愉悦感。由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共享”之后的心情是感恩,“分享”之后的收获是快乐。对别人感恩,于自己快乐,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对我们高中生而言,应该不是个问题。
  撇开经济学意义上的“共享”和“分享”,只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分享”肯定比“共享”更高尚,更珍贵,更令人愉悦,因此,作为“共享时代”的年轻人,仅仅善于“共享”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学会“分享”,而“分享”也会促进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充实自己……如此,我们才会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分享”。
  会“共享”,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会“分享”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種境界。
其他文献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结伴回寺院。  通往寺院的山路原来坑坑洼洼,再加上白天下过雨,路面未干,晚上走起来当然辛苦。  为了照顾小和尚,老跟尚把灯笼让给了他。  师徒俩人回到禅房,脱鞋准备睡觉的时候,小和尚发明自己的鞋又臟又湿,而师傅的鞋则纤尘不染。小和尚非常惊奇,好奇地问老和尚说:“师傅,我打着灯笼都把鞋走脏了,你没打灯笼,鞋子为什么一干二净呢?难道你真练有轻功吗?”  老和尚听罢,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
期刊
唐朝德山宣鉴禅师,在未悟道之前是龙潭崇信的侍者。  有一天晚上,龙潭对他说:“夜已深,该回去歇息了!”  德山道过晚安,走出师父的茅棚,却又折回来说:“外面太黑了。”  龙潭就点了一根蜡烛给他。当德山正要接过去的时候,龙潭即刻把蜡烛吹熄。就在这个时候,德山大悟,便向龙潭道谢。  所有可以依賴的东西,原来只是这么狭隘,如果不打开自己的心独立思考,就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人。  人活着必须有所依赖,但又不
期刊
在自由的绿里,时间逃出了节日的身体,上升,占据到可以俯视的高度。  停在树叶上的时间,用温润的空气,细细梳理羽毛,阳光下,光芒舞蹈。  粗糙的茶杯里,寂寞的茉莉,把悠扬的心情,缕缕送进风里。放松身体,以自然的姿势,品,茉莉的心思。话语,用温暖浸润昨天,一片一片,飞到耳边,转了一个圈,在慵懒里蒸发,闭上眼睛的思想,也偶被激穿。  坐在这里,是时间的照片。  在树的体内,树以种簇的方式包围。放轻的脚听
期刊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肯定是质地好的。来到店里时,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昂贵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店員最后不解地问:“为什么拿着碗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识瓷器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他的碗,发出的声音大都变得铿锵起来。  原
期刊
排列与组合以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占有特殊地位,高考对排列、组合要求是基础和全面,纵观近年来高考题,都是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为主,题量一般为1~2个客观题,排列与组合,以计数问题为特征,多以应用题的形式考查分类与分步计数原理以及排列、组合的应用.   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 分类计数原理  例1 三边长为整数,且最大边长为11的三角形有多少个?  
期刊
季札是春秋时吴国的公子,奉命出使幾个诸侯国。他在拜访徐国的国君时,徐国的国君喜欢上季札的佩剑,可是没好意思开口要。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因为他还有出使任务,不能没有像样的佩剑做装饰,就没有送给他。等到他完成出使任务,徐国国君已经死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去。他的随从很不解,说:“徐君已死。你这是送给谁呢?”季札回答说:“当初我在心里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怎能因为他死去就违背心里
期刊
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无法享受自己的思想;我们承受所有的不幸,皆源于我们无法忍受独处。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反复回味: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
期刊
[“述”材展示]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奥普拉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林语堂  [ 运用方向]  1. 规划人生,编织梦想。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是引导人走向成功的信仰,对人生的规划,怎能缺少对梦想的编织?心存希望,幸福就
期刊
“我”之于“我们”,“我”是其中一元素,但“我”不應该全等于“我们”,“我”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  这是一个“我们”的力量大到极致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失去了自我个性甚至没有了“我”的时代。“我们”人云亦云,盲从大流,亦步亦趋,所以,“我们”的力量不断壮大着,像滚雪球一般,却毫无方向,而是盲目地将社会推向难测的深渊。  “我们”记得黄晓明与杨颖的梦幻婚礼,却不了解量子卫星;“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