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做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认识到课本不是课程的唯一资源;课本不是学生的世界,而世界才是学生的课 本。只有教师跳出数学看数学,学生才能透过数学看世界。
  关键词生活 归纳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与对策
  这是高二选修2—2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较理论化,但各地高考数学试卷的压轴题中就主要考查数列、数学归纳法和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考查推理论证、抽象概括、运算求解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审慎思维的习惯和一定的数学视野。这节课临时被安排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二理科班进行教学。如果只是按教材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则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手头只有这节内容的复印材料,既无衔接、也无后续,而且是在他们复习中突然闯入的一节课;而对于我来说,课前与学生没有任何接触。为避免这节课的突兀,因此教学设计时,按照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火车入手,循序渐进的进行探究。
  2 教学过程(以下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
  2.1 创设情景,引出概念及问题
  T: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位财主,他的儿子上学堂,第一天学了“一”字,第二天学了“二”字,第三天学了“”三”字,三天后便称已学会所有,以后用不着请老师了。财主听后直夸儿子聪明。……(边讲边逐一播放四副漫画)
  S:(众学生):一天,财主家来了一位姓“万”客人,财主便让儿子写客人的姓“万”字。可财主和客人左等右等,不見作品,于是双双走进书房,见其正挥汗如雨,奋笔疾书,财主儿子见此二人,便埋怨道:“您为何是姓‘wan’呢?这一万横可不是一时半回就能写得好的。”(学生开怀大笑,由陌生带来的距离荡然无存)。学生也开始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了:
  S:觉得财主的儿子还是有点小聪明,至少他会从“一二三”去推理“万”字……
  T:大家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新的眼光全面的、一分为二的看待老故事的内涵,,挖掘出新的思想。财主的儿子从“一二三”中去推理“万”字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
  S(众学生):归纳法……特点……
  学生举一些归纳法应用的例子:
  S: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数列的前四项,求它的一个通项公式用的是归纳法……
  2.2 教师评价、点拨、引导,学生探索、合作、体验
  S:一般结论的得出带有猜测的成份,有时正确而有时错误,通过证明才可以得知其正确与否。
  T:很好!确实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用的也是归纳法,那大家在当时用它们时是否产生过怀疑?
  S:(大部分):没有,从来也没有。(很多学生此时都睁大了眼睛)
  S:有过,不过念头一闪就没有去深究,也没时间就不了了之了。
  T:好,首先为你的质疑精神鼓掌,现在,我们该为数列做些什么?
  S:证明!
  T:用什么证明方法?
  显然,学生遇到了阻力,在经过讨论之后,大家比较沮丧。
  T:不要灰心,大家刚才在讨论中都用了些方法,我们不妨来听一听同学的想法,说不定会带给大家一些想法。
  S:我们考虑到这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就验证当n = 1时第一个等式是成立的,当n = 2时,a2 = a1+d = a1+(2-1)d第二个等式是成立的,……逐个验证
  S:那有无数个等式,永无尽头?
  T:那么,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来替代这种无限次的验证呢?
  观察实例,给出图1——一列相互脱节的火车,怎样使整列火车跑起来?假设车厢有无数节。
  S:把每节车厢都连接起来,只要火车头跑起来,整列火车就跑起来了。不然,要逐个移动车厢才能达到目的,但这不现实。
  T:能分析一下使整列火车跑起来的决定因素吗?(此时学生情绪高涨)
  S:第一,火车头要跑起来;第二,任意两节车厢之间都有连接。
  S:两个条件要同时成立,缺一不可!
  教师及时板书:
  火车头要跑起来——跑起来的基础
  有连接———具有传递性
  T:从上述实例中,我们是不是得到了某些启示了呢?
  此时的学生很快达成共识:对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如果它具有传递性,同时存在传递的基础,我们就能用“有限”的手段来解决“无限”的问题。
  T:这种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方法——数学归纳法,其基本思想是:
  S(众):在可靠的基础上,利用命题本身所具有的传递性,运用“有限”手段来解决“无限”的问题。
  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更数学化的语言将二者有机过渡,将“火车跑起来”叙述成以下的方式:
  师生共同完成,用自己的成果来证明猜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教师板书并及时总结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2.3 巩固与创新应用
  学生板演练习1:已知1=12;1+3 = 4 = 22;1+3+5 = 9 = 32;1+3+5+7 = 16 = 42;……
  (1)猜想:1+3+5+7+……+(2n-1)=? (n∈N*)
  (2)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之。
  (让学生再次体验观察→ 归纳→ 猜想→ 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板演的结果非常好,教师对其步骤、格式给予高度赞扬。此时S给出了他的解题过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7+……+(2n-1)= n2(n∈N*)
  证明:(1)当n = 1时,左边 = 1,右边 = 1,等式成立。
  (2)假设n = k时等式成立,即1+3+5+7+……+(2k-1)= k2,
  则n = k+1时
   1+3+5+7+……+(2k-1)+[2(k+1)-1]
  = [1+2(k+1)-1](k+1)/2
  = (k+1)2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得,等式对于一切n∈N*都成立。
  同学之间开始讨论,有一小部分开始摇摆。
  S:这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从n=k到n=k+1的传递性没有了,犹如火车中前k节车厢都是火车头带头跑起来,第n=k+1列车厢被另外一股力量带动跑起来,第k节与第k+1节中间脱节了,传递性丧失了,所以也就不符合数学归纳法原理。
  T:说的相当好!也非常形象生动,让我们体会到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所在,象刚才的证明过程我们不妨称之为“披着羊皮的狼”,希望以后不要再犯这个错误。
  2.4 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反思与小结
  变式已知1+3 = 4 = 22;1+3+5 = 9 = 32;1+3+5+7 = 16 = 42;
  ……
  (1)猜想:1+3+5+7+……+(2n-1)=?(n≥2且n∈N*)
  (2)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之。
  S: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7+……+(2n-1)= n2(n≥2且n∈N*)只需将(1)中验证n=1的情况改成验证n=2的情况就行了。
  T:为什么?
  S:现在第一个命题是n = 2的命题,相当于n = 2的命题是火车头。
  T;多么棒的解释!那么此时我们来回首刚才的原理有无欠妥之处?
  S:应作一小小的改动:(1)当n = n0(n 的初始值为n0)时,命题成立。
  (2) 假设n = k(k≥n0)时命题成立,当n = k+1时命题也成立。
  同样证明步骤中也作相同的修改即……
  T:把这节课的主要理论知识作了一个很好的小结,那数学归纳法是否可应用再任何领域?
  S(众):适宜在证明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T:现在,我们介绍一下谁是第一个正式研究此课题的人——他是意大利科学家莫罗利科……刚才我们从实际生活中的火车里找寻数学递推的思想的影子,那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递推的思想的应用呢?
  S:自行车后轮的转动会带动前轮。
  T:有那么点意思,好象个数少了些。
  S:链条,环环相扣
  S:多米诺骨牌!(学生的赞同之声不绝于耳)
  学生从多米诺骨牌到自行车推倒,从放鞭炮到抽取式纸巾……学生沉浸在数学应用的愉乐之中。最后在播放多米诺骨牌大赛的视频中进行小结和布置作业……
  3 教后反思
  3.1 将新的课程理念融入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数学素质教育课的模式进行;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直观教具创设多个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形式化的表达中,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对“双基”的夯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以达到数学素质教育课目的。
  3.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在平时
  当学生有一天不再学习数学,我们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我想应是那些思考问题的意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中一直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归纳、发现、证明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线,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所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徐毅克.数学归纳法.数学通讯,1996.6.
  [3]张顺燕.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数学教育学报,2004.1.
其他文献
摘要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是各个民族屹立于世界前列的重要条件,本文将以人才选用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会议上所提出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来探讨我国现阶段人才选用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人才 理念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中图分类号:G96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和先决条
期刊
摘要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做到随文潜入心,润童细无痕。本文是作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以活动为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在活动中、在品词析句比较中、在课本剧中、在实践中渗透德育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德育 渗透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全面贯彻
期刊
摘要充分了解航空蓄电池特点对维护蓄电池,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本文就镉镍碱性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特性和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为提高对航空镉镍碱性蓄电池的可靠性适航维护略尽微薄之力。  关健词镉镍蓄电池 特性 维护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M91文献标识码:A    航空蓄电池作为机载电池,主要用于在直流电源系统中,切换大负载时起到维持系统电压稳定;启动发动机或APU;在应急情况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导语设计这一观点,并阐述了导语设计要注重科学性、讲求实效性、追求多样性和具备艺术性等几个基本观点。  关键词导语设计 科学性 实效性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导语是通往新课的桥梁。好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产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保证教学顺畅有序地进行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对每
期刊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的功能认知,是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就是要在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构建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强化大学文化教书育人的应有功能。  关键词大学文化 先进文化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是
期刊
摘要利用语文课课前三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加深了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发了语文教学资源。而且课前演讲每一轮训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唱响语文课堂的前奏。  关键词课前演讲 有效训练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一首美妙好听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了学生
期刊
摘要《学记》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理论的一部著作,其中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教善喻、“预”“时”“孙”“摩”、藏息相辅等原则对于我们当前语文教育新课程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从新课改的角度来分析《学记》对当下新课改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记》 教学原则 语文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学记》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理论的一部理论著作,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加纤支镜直视下麻醉在气管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12例晚期癌性气道狭窄患者在环甲膜穿刺加纤支镜直视下麻醉,并行气管内支架植入术,观察病人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优占58.3%,良占25%,差占16.7%;有效麻醉时间约25土4min。结论 环甲膜穿刺加纤支镜直视下麻醉能有效保证病人术中生命安全且方便手术操作。  关键词癌性气道狭窄 纤支镜 支架置入术  中图分类号:R4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课改的变化,并针对该变化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改 知识体系 三维目标 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2005年江苏省的课改也像1999年那样让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发生很大变化,引起复习考试等一系列的变化。本文结合教学探讨了苏教版教材的变化以及教学策略。  1 新授课时减少  从2005年新教材一开始,大家都有一种同样的感受,课时严重不足,就高一年级
期刊
摘要政治作为高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广大思想政治教师既面临着转变教育理念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改革课堂教学的挑战。我们要抓住这一机会,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有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