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他者”化家庭的困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r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作为新一代华裔女作家,伍绮诗以细腻的笔触将种族,性别角色、成长经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道路等严肃话题浓缩到一个微观的跨种族婚姻家庭的动态发展之中。《无声告白》写出了很多人心中难以言说的隐痛,将华裔人士在美国大背景下的隔阂与压力深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引起人们的共鸣。本文将利用“他者”理论,剖析《无声告白》中作为“他者”的迷茫个体及他者的跨种族婚姻家庭的困境,寻求找回真正的自我的出路,摆脱文化边缘者的身份危机感。
  【关键词】:《无声告白》;他者;文化夹缝
  名不见经传的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凭借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一度跃居热书销售榜,她以细腻的笔触,将种族偏见、身份问题,性别歧视等宏观议题纳入一个跨种族家庭这样一个小单位的微观动态之中进行深刻剖析。《无声告白》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一个华裔跨族婚姻家庭的故事。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父亲詹姆斯为华人历史教授,母亲玛丽琳为美国白种人,他们育有三个孩子,分别为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和小女儿汉娜。小说以家中的掌上明珠莉迪亚的死亡开篇,讲述了这个家庭在白人社会中的各种他者化经历。本文将从“他者化”理论入手,重点挖掘生活在这个“特殊”家庭中的三个孩子的“他者化”身份,莉迪亚的“文化夹缝中的他者”身份及内斯和汉娜的“父母眼中的他者”身份。并通过分析华裔作家伍绮诗自身的“他者”经历在小说中的映射,寻求作为两种文化边缘人的华裔的孤独感和无家感的出路。
  一、“他者”理论
  在东西方之间,西方以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使作为殖民主体的东方划分为“他者”,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权统治地位,使他者处于从属的弱势地位。在《东方学》 一书中,萨义德揭示了东方学话语与帝国主义的合谋关系,侧重强调东方“他者”的从属性、次要性和边缘性以及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并希望在人文主义的指引下东西方尊重“他者”所具有的适度差异性。萨义德为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许多启示。
  (一)文化夹缝中的“他者”:莉迪亚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在《人类的迁徙与边缘人》一书中提出“边缘人”概念。帕克认为,边缘人是一种新的人格类型,是文化的混血儿边缘人亲密地生活在两种不同的人群中,并亲密地分享他们的生活文化生活和传统,他们不愿意和过去以及传统彻底决裂,但由于种族偏见,又不被他们所陌生的主流社会所认同。作为华人父亲和白人母亲的女儿,生活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莉迪亚却丝毫没有归属感。父亲詹姆斯想要女儿融入大家这个集体,做到和大家一样。而她母亲玛丽琳却想要她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莉迪亚父亲所代表的传统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母亲玛丽琳代表着美国文化。与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而传统的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则忽略个人的重要性。承受着来自两种完全不同的期待的莉迪亚因此产生一种“无家感”,她的文化身份危机使她成为心理上的流亡者④。
  (二)父母眼中的“他者”:内斯和汉娜
  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手足相争有着复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人们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维基百科网对手足之争的定义是:“手足相争是一种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或敌意,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手足的关系很复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⑤,如:家长的对待、出生的顺序、性格以及和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以及经历。如若关系处理不当,手足之争会破坏家庭和谐,制造恶劣的社会环境。
  作为大儿子和二女儿,内斯和汉娜没有莉迪亚的蓝眼睛,长着黑头发黄皮肤,不但受到来自白人社会的歧视和异样的眼光,甚至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足够的宠爱⑥。他们在家庭中永远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他们两个嫉妒莉迪亚一个人所得到的父母全部的爱。当内斯逐渐明白自己永远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宠爱,他选择逃避。当他收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兴奋享受这个远离家庭的轻松新奇的世界,完全忘记了遭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妹妹莉迪亚。即使妹妹打电话过来寻求心理安慰时,他甚至对妹妹说出讽刺的话语并挂断了电话。对于汉娜而言,她更是一个失语者,当她在深夜看到莉迪亚溜出家门时,不但不采取措施进行阻止,不担心姐姐的安危,却想像着莉迪亚走后自己可以得到母亲的关爱的眼神,自己可以成为家庭的中心。由此可见,父母的偏心不但给失宠的内斯和汉娜带了来心理伤害,也给备受宠爱的莉迪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兄妹和姐妹之间的隔阂,这也给莉迪亚跳湖而亡埋下了导火索。
  二、作者的自身“他者”经历的投射
  《无声告白》是一部关于家庭悲剧和痛苦的小说,也是一个关于跨种族婚姻的故事。作者伍绮诗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之后所接受的采访中,伍绮诗谈到她自身经历在这部小说中的体现。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因为自己的外表和周围的人非常不同,伍家曾经生活在一个白人为主的社区,他们作为华裔家庭显得非常孤立,在这样一种文化下,伍绮诗开始对种族问题有了切身的体会。
  作为香港移民,伍绮诗的父母就曾经教育她要在学校好好表现,否则别人可能对中国人有不好的看法,待人要和善,否则别人会觉得中国人粗鲁。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挺蠢,但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伍绮诗自己的婚姻就是跨种族的,她的儿子是混血儿,这一桥段在《无声告白》中就是她自身经历的映射,小说中詹姆斯和玛丽琳的跨种族婚姻。她将这种种族矛盾放置在一个极微观的世界-跨种族家庭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种族矛盾显现的更加明显。
  伍绮诗作为新一代美国华裔作家中的一员,她不甘于在美国强势文化面前丧失自己的身份和传统,不愿被主流文化同化,他们想通过文学作品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打破“欧美文化中心”的一统天下,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为华人争得一席之地。她们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视角关注华裔群体在两种文化碰撞中的生存以及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伍绮诗作为新一代的华裔作家,希望能通过《无声告白》这部小说引发读者对文化冲突的思考,反思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不仅仅是许多美国华裔作家的追求和美好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语:
  在 《无声告白》 这篇作品中,伍绮诗通过巧妙的叙事方式及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种族成见、性别偏见、身份危机等主题,将这些严肃的话题纳入家庭这样一个小单位的动态发展之中,展现了中美兩种文化之间,父母期待与孩子心理压力之间的冲突。从小说中管窥整个美国社会中的华裔家庭及个体,反思该如何摆脱族裔他者、女性他者、文化他者的身份?美国华裔想要摆脱“他者”身份不但需要寻找自身价值,更需要寻求文化沟通的桥梁,从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他者轉变为连接两种文化的使者,而这也正是所有华裔作家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萨义德. 东方学,王宇根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Park, Robert E. Human Migration and the Marginal Ma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28(33): 881.
  [3]程爱民. 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研究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殷燕. 困在文化夹缝中的“他者”-《无声告白》评析[J]. 烟台大学学报,2016(6):74-75.
  [5]李妍. 手足相争和灰姑娘故事 [J]. 科技文汇,2016(358):191.
  [6]Celeste Ng.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M]. London: The Penguin Press,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做好糖尿病相关检查,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总结糖尿病人检查的五大误区,提示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能够配合医师定期复诊,医师根据情况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 ;檢查;误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人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所致并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需要满足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寻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为了适应这种大环境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电影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而且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实中国的电影早期和国外的一样,是以“记录”事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实质上是对社会生活状态和经济状态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电影题材,譬如:在原始社会主要是反映夏商
期刊
【摘要】:这篇文章采用多案例方式,以2008年以来美国科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为研究对象,将元素分类为人物,语言,地点等多种类型,来分析中国元素的变迁,探究背后的原因。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对比一系列拍摄于不同时期的美国科幻电影,从而研究其中特定的中国元素的变迁。经过分析发现,2008年以来美国科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且特定元素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与政治、文化和經济等因素有关。  【关键
期刊
610322199403292618  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咿咿呀呀地学会了开口说话,跌跌撞撞地学会了走路,在岁月的摇篮里拔掉乳牙,换上恒牙。时光婆娑着,摇曳着,婴儿稚嫩的脸庞在魔术师的幕布下,摇身变为今日青春洋溢的模样。  小的时候,我们觉得幸福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是用七彩糖纸装饰起来的糖果屋,是用玩具堆砌起来的城堡,是芭比娃娃的时装舞会。小时候总以为做个美美的梦一觉醒来都会成真。我们以为世界上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英国作家C.S.路易斯的长篇小说《裸颜》以富有哲学思辨的语言向读者揭露人的矛盾。文章从浪漫反讽的视角分析《裸颜》的主人公奥璐尔的矛盾,以期挖掘矛盾背后的整体性。  【关键词】:《裸颜》;浪漫反讽;矛盾;整体性  英国作家C.S.路易斯(1898-1963)生平的最后一部小说《裸颜》,自1956年出版以来,因其对人的矛盾之哲理性思辨而
期刊
(云南師范大學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英国作家C.S.路易斯的长篇小说《裸颜》因其对人内在矛盾的刻画和揭露而引誉世界文坛。文章将着眼主人公奥璐尔的三对主要矛盾,具体分析其矛盾的表现。  【关键词】:《裸颜》;奥璐尔;矛盾  C.S.路易斯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他毕生研究文学、哲学、神学,堪称为英国文学的巨擘。其生平的最后一部小说《裸颜》,自1956年出版以来,因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英国作家C.S.路易斯的长篇小说《裸颜》具有独特的叙事手法,本文将采用浪漫反讽理论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理论来探讨奥璐尔如何获得自由。  【关键词】:《裸颜》;奥璐尔;写作;自由  英国作家C.S.路易斯晚年作品《裸颜》以哲学性和思辨性著称,但相比于《纳尼亚传奇》,《裸颜》较少被评论界关注,尤其是在国内,然而,《裸颜》的魅力并不亚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水泥花园》以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视角叙述的成长经历,展示了荒诞紊乱的成长环境,现实的种种矛盾和伦理道德意识发生碰撞。本文从叙事伦理学角度出发,叙事空间入手,分析人物在欲望追寻中,善恶分明的道德原则的制定界限。  【关键词】:《水泥花园》;叙事伦理;叙事空间  引言  著有“恐怖尤恩”之称的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在《水泥花园》中完美诠释了“恐怖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泰国北部的冬天到了,可是并没有预期中的寒冷,除去早晚舒适的凉意,白天一天都还是受到太阳的眷顾的。而在这个冬天,我也并没有感到寒冷,只是记忆的洪流席卷了我,使我暂时忘却了这一时空。  一、远离喧嚣的碧差汶府  这座城市,是泰国东部的一个府,在地图上也并不能凸显出它丝毫的特别之处,它是一座大大的城市。但是它又是一座小小的城市,因为从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摘要】:伊迪丝·华顿在《纯真年代》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及象征手段,从而达到了鲜明的突出人物形象和深化写作主题的作用。而这些意象的运用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她对书中几位主人公名字的选择,她将作品中主人公本身及名字作为意象,并赋予了它们特殊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纯真年代》;人名;象征意义  长篇小说《纯真年代》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