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作为新一代华裔女作家,伍绮诗以细腻的笔触将种族,性别角色、成长经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道路等严肃话题浓缩到一个微观的跨种族婚姻家庭的动态发展之中。《无声告白》写出了很多人心中难以言说的隐痛,将华裔人士在美国大背景下的隔阂与压力深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引起人们的共鸣。本文将利用“他者”理论,剖析《无声告白》中作为“他者”的迷茫个体及他者的跨种族婚姻家庭的困境,寻求找回真正的自我的出路,摆脱文化边缘者的身份危机感。
【关键词】:《无声告白》;他者;文化夹缝
名不见经传的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凭借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一度跃居热书销售榜,她以细腻的笔触,将种族偏见、身份问题,性别歧视等宏观议题纳入一个跨种族家庭这样一个小单位的微观动态之中进行深刻剖析。《无声告白》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一个华裔跨族婚姻家庭的故事。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父亲詹姆斯为华人历史教授,母亲玛丽琳为美国白种人,他们育有三个孩子,分别为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和小女儿汉娜。小说以家中的掌上明珠莉迪亚的死亡开篇,讲述了这个家庭在白人社会中的各种他者化经历。本文将从“他者化”理论入手,重点挖掘生活在这个“特殊”家庭中的三个孩子的“他者化”身份,莉迪亚的“文化夹缝中的他者”身份及内斯和汉娜的“父母眼中的他者”身份。并通过分析华裔作家伍绮诗自身的“他者”经历在小说中的映射,寻求作为两种文化边缘人的华裔的孤独感和无家感的出路。
一、“他者”理论
在东西方之间,西方以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使作为殖民主体的东方划分为“他者”,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权统治地位,使他者处于从属的弱势地位。在《东方学》 一书中,萨义德揭示了东方学话语与帝国主义的合谋关系,侧重强调东方“他者”的从属性、次要性和边缘性以及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并希望在人文主义的指引下东西方尊重“他者”所具有的适度差异性。萨义德为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许多启示。
(一)文化夹缝中的“他者”:莉迪亚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在《人类的迁徙与边缘人》一书中提出“边缘人”概念。帕克认为,边缘人是一种新的人格类型,是文化的混血儿边缘人亲密地生活在两种不同的人群中,并亲密地分享他们的生活文化生活和传统,他们不愿意和过去以及传统彻底决裂,但由于种族偏见,又不被他们所陌生的主流社会所认同。作为华人父亲和白人母亲的女儿,生活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莉迪亚却丝毫没有归属感。父亲詹姆斯想要女儿融入大家这个集体,做到和大家一样。而她母亲玛丽琳却想要她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莉迪亚父亲所代表的传统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母亲玛丽琳代表着美国文化。与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而传统的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则忽略个人的重要性。承受着来自两种完全不同的期待的莉迪亚因此产生一种“无家感”,她的文化身份危机使她成为心理上的流亡者④。
(二)父母眼中的“他者”:内斯和汉娜
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手足相争有着复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人们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维基百科网对手足之争的定义是:“手足相争是一种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或敌意,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手足的关系很复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⑤,如:家长的对待、出生的顺序、性格以及和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以及经历。如若关系处理不当,手足之争会破坏家庭和谐,制造恶劣的社会环境。
作为大儿子和二女儿,内斯和汉娜没有莉迪亚的蓝眼睛,长着黑头发黄皮肤,不但受到来自白人社会的歧视和异样的眼光,甚至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足够的宠爱⑥。他们在家庭中永远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他们两个嫉妒莉迪亚一个人所得到的父母全部的爱。当内斯逐渐明白自己永远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宠爱,他选择逃避。当他收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兴奋享受这个远离家庭的轻松新奇的世界,完全忘记了遭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妹妹莉迪亚。即使妹妹打电话过来寻求心理安慰时,他甚至对妹妹说出讽刺的话语并挂断了电话。对于汉娜而言,她更是一个失语者,当她在深夜看到莉迪亚溜出家门时,不但不采取措施进行阻止,不担心姐姐的安危,却想像着莉迪亚走后自己可以得到母亲的关爱的眼神,自己可以成为家庭的中心。由此可见,父母的偏心不但给失宠的内斯和汉娜带了来心理伤害,也给备受宠爱的莉迪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兄妹和姐妹之间的隔阂,这也给莉迪亚跳湖而亡埋下了导火索。
二、作者的自身“他者”经历的投射
《无声告白》是一部关于家庭悲剧和痛苦的小说,也是一个关于跨种族婚姻的故事。作者伍绮诗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之后所接受的采访中,伍绮诗谈到她自身经历在这部小说中的体现。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因为自己的外表和周围的人非常不同,伍家曾经生活在一个白人为主的社区,他们作为华裔家庭显得非常孤立,在这样一种文化下,伍绮诗开始对种族问题有了切身的体会。
作为香港移民,伍绮诗的父母就曾经教育她要在学校好好表现,否则别人可能对中国人有不好的看法,待人要和善,否则别人会觉得中国人粗鲁。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挺蠢,但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伍绮诗自己的婚姻就是跨种族的,她的儿子是混血儿,这一桥段在《无声告白》中就是她自身经历的映射,小说中詹姆斯和玛丽琳的跨种族婚姻。她将这种种族矛盾放置在一个极微观的世界-跨种族家庭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种族矛盾显现的更加明显。
伍绮诗作为新一代美国华裔作家中的一员,她不甘于在美国强势文化面前丧失自己的身份和传统,不愿被主流文化同化,他们想通过文学作品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打破“欧美文化中心”的一统天下,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为华人争得一席之地。她们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视角关注华裔群体在两种文化碰撞中的生存以及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伍绮诗作为新一代的华裔作家,希望能通过《无声告白》这部小说引发读者对文化冲突的思考,反思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不仅仅是许多美国华裔作家的追求和美好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语:
在 《无声告白》 这篇作品中,伍绮诗通过巧妙的叙事方式及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种族成见、性别偏见、身份危机等主题,将这些严肃的话题纳入家庭这样一个小单位的动态发展之中,展现了中美兩种文化之间,父母期待与孩子心理压力之间的冲突。从小说中管窥整个美国社会中的华裔家庭及个体,反思该如何摆脱族裔他者、女性他者、文化他者的身份?美国华裔想要摆脱“他者”身份不但需要寻找自身价值,更需要寻求文化沟通的桥梁,从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他者轉变为连接两种文化的使者,而这也正是所有华裔作家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萨义德. 东方学,王宇根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Park, Robert E. Human Migration and the Marginal Ma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28(33): 881.
[3]程爱民. 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研究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殷燕. 困在文化夹缝中的“他者”-《无声告白》评析[J]. 烟台大学学报,2016(6):74-75.
[5]李妍. 手足相争和灰姑娘故事 [J]. 科技文汇,2016(358):191.
[6]Celeste Ng.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M]. London: The Penguin Press,2014.
【摘要】:作为新一代华裔女作家,伍绮诗以细腻的笔触将种族,性别角色、成长经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道路等严肃话题浓缩到一个微观的跨种族婚姻家庭的动态发展之中。《无声告白》写出了很多人心中难以言说的隐痛,将华裔人士在美国大背景下的隔阂与压力深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引起人们的共鸣。本文将利用“他者”理论,剖析《无声告白》中作为“他者”的迷茫个体及他者的跨种族婚姻家庭的困境,寻求找回真正的自我的出路,摆脱文化边缘者的身份危机感。
【关键词】:《无声告白》;他者;文化夹缝
名不见经传的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凭借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一度跃居热书销售榜,她以细腻的笔触,将种族偏见、身份问题,性别歧视等宏观议题纳入一个跨种族家庭这样一个小单位的微观动态之中进行深刻剖析。《无声告白》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一个华裔跨族婚姻家庭的故事。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父亲詹姆斯为华人历史教授,母亲玛丽琳为美国白种人,他们育有三个孩子,分别为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和小女儿汉娜。小说以家中的掌上明珠莉迪亚的死亡开篇,讲述了这个家庭在白人社会中的各种他者化经历。本文将从“他者化”理论入手,重点挖掘生活在这个“特殊”家庭中的三个孩子的“他者化”身份,莉迪亚的“文化夹缝中的他者”身份及内斯和汉娜的“父母眼中的他者”身份。并通过分析华裔作家伍绮诗自身的“他者”经历在小说中的映射,寻求作为两种文化边缘人的华裔的孤独感和无家感的出路。
一、“他者”理论
在东西方之间,西方以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使作为殖民主体的东方划分为“他者”,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权统治地位,使他者处于从属的弱势地位。在《东方学》 一书中,萨义德揭示了东方学话语与帝国主义的合谋关系,侧重强调东方“他者”的从属性、次要性和边缘性以及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并希望在人文主义的指引下东西方尊重“他者”所具有的适度差异性。萨义德为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许多启示。
(一)文化夹缝中的“他者”:莉迪亚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在《人类的迁徙与边缘人》一书中提出“边缘人”概念。帕克认为,边缘人是一种新的人格类型,是文化的混血儿边缘人亲密地生活在两种不同的人群中,并亲密地分享他们的生活文化生活和传统,他们不愿意和过去以及传统彻底决裂,但由于种族偏见,又不被他们所陌生的主流社会所认同。作为华人父亲和白人母亲的女儿,生活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莉迪亚却丝毫没有归属感。父亲詹姆斯想要女儿融入大家这个集体,做到和大家一样。而她母亲玛丽琳却想要她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莉迪亚父亲所代表的传统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母亲玛丽琳代表着美国文化。与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而传统的中国儒家集体主义文化则忽略个人的重要性。承受着来自两种完全不同的期待的莉迪亚因此产生一种“无家感”,她的文化身份危机使她成为心理上的流亡者④。
(二)父母眼中的“他者”:内斯和汉娜
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手足相争有着复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人们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维基百科网对手足之争的定义是:“手足相争是一种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或敌意,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手足的关系很复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⑤,如:家长的对待、出生的顺序、性格以及和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以及经历。如若关系处理不当,手足之争会破坏家庭和谐,制造恶劣的社会环境。
作为大儿子和二女儿,内斯和汉娜没有莉迪亚的蓝眼睛,长着黑头发黄皮肤,不但受到来自白人社会的歧视和异样的眼光,甚至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足够的宠爱⑥。他们在家庭中永远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他们两个嫉妒莉迪亚一个人所得到的父母全部的爱。当内斯逐渐明白自己永远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宠爱,他选择逃避。当他收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兴奋享受这个远离家庭的轻松新奇的世界,完全忘记了遭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妹妹莉迪亚。即使妹妹打电话过来寻求心理安慰时,他甚至对妹妹说出讽刺的话语并挂断了电话。对于汉娜而言,她更是一个失语者,当她在深夜看到莉迪亚溜出家门时,不但不采取措施进行阻止,不担心姐姐的安危,却想像着莉迪亚走后自己可以得到母亲的关爱的眼神,自己可以成为家庭的中心。由此可见,父母的偏心不但给失宠的内斯和汉娜带了来心理伤害,也给备受宠爱的莉迪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兄妹和姐妹之间的隔阂,这也给莉迪亚跳湖而亡埋下了导火索。
二、作者的自身“他者”经历的投射
《无声告白》是一部关于家庭悲剧和痛苦的小说,也是一个关于跨种族婚姻的故事。作者伍绮诗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之后所接受的采访中,伍绮诗谈到她自身经历在这部小说中的体现。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因为自己的外表和周围的人非常不同,伍家曾经生活在一个白人为主的社区,他们作为华裔家庭显得非常孤立,在这样一种文化下,伍绮诗开始对种族问题有了切身的体会。
作为香港移民,伍绮诗的父母就曾经教育她要在学校好好表现,否则别人可能对中国人有不好的看法,待人要和善,否则别人会觉得中国人粗鲁。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挺蠢,但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伍绮诗自己的婚姻就是跨种族的,她的儿子是混血儿,这一桥段在《无声告白》中就是她自身经历的映射,小说中詹姆斯和玛丽琳的跨种族婚姻。她将这种种族矛盾放置在一个极微观的世界-跨种族家庭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种族矛盾显现的更加明显。
伍绮诗作为新一代美国华裔作家中的一员,她不甘于在美国强势文化面前丧失自己的身份和传统,不愿被主流文化同化,他们想通过文学作品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打破“欧美文化中心”的一统天下,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为华人争得一席之地。她们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视角关注华裔群体在两种文化碰撞中的生存以及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伍绮诗作为新一代的华裔作家,希望能通过《无声告白》这部小说引发读者对文化冲突的思考,反思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不仅仅是许多美国华裔作家的追求和美好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语:
在 《无声告白》 这篇作品中,伍绮诗通过巧妙的叙事方式及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种族成见、性别偏见、身份危机等主题,将这些严肃的话题纳入家庭这样一个小单位的动态发展之中,展现了中美兩种文化之间,父母期待与孩子心理压力之间的冲突。从小说中管窥整个美国社会中的华裔家庭及个体,反思该如何摆脱族裔他者、女性他者、文化他者的身份?美国华裔想要摆脱“他者”身份不但需要寻找自身价值,更需要寻求文化沟通的桥梁,从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他者轉变为连接两种文化的使者,而这也正是所有华裔作家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萨义德. 东方学,王宇根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Park, Robert E. Human Migration and the Marginal Ma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28(33): 881.
[3]程爱民. 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研究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殷燕. 困在文化夹缝中的“他者”-《无声告白》评析[J]. 烟台大学学报,2016(6):74-75.
[5]李妍. 手足相争和灰姑娘故事 [J]. 科技文汇,2016(358):191.
[6]Celeste Ng.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M]. London: The Penguin Press,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