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课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从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分槽喂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000-00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他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上好计算机课,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以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点想法。
1 兴趣的培养
1.1 提高认识
很多学生选择学计算机专业是因为他们利用电脑打游戏、上网聊天等各种娱乐活动,认为自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而实际学上之后对枯燥的知识充满了对立感,课堂效果非常不好。因此,要想提高兴趣,首先要提高认识,清楚地告诉学生学这门课的意义,能达到什么样水平,这样学习目标确立了,学习就有了动力,就不会枯燥了。
1.2 提高兴趣
首先,要想让学生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地去学习,老师自身应热情饱满,如果老师自己都把自己讲烦了,讲困了,那怎么要求学生兴致勃勃。
其次,老师在上课前可以找一些与本课有关的益智游戏,益智游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指法教学时就利用金山公司的《金山打字通》;让学生按照软件的教学程序从熟悉键盘到英文输入、中文输入,接着就《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等打字游戏,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游戏,一个是警察,一个是小偷,进行比赛。还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这种游戏。互相促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地。在如,在coreldraw课堂上,如果老师一上来就讲一些理论,一些工具。讲了半天也没做出过让学生感兴趣的图像。那么这门课就让学生失去了兴趣。产生了腻烦,以后的课堂在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有些困难。反过来如果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漫画,一些好看的插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邮了目标,听起课来也会注意力集中。效果会事半功倍。
2 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现在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模式,采用哪种模式教学不是硬性的,要根据不同课程、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我认为对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例如photoshop CD等类课程就不适合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类课程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究直观、便捷,这些操作是在黑板上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应采用以实验室为主战场,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用计算机教“计算机”。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可以通过课件直观呈现出图形、图像、声音等。这样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看、能听、能动手操作的环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着重问题、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又如:C语言等语言类课程不能完全采用上述模式。此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上述模式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葫芦画瓢”照着程序输入的毛病,因此分析讲解程序时黑板+粉笔的传统式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实用的。
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因不同课程、结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特点而定。
3 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指课上那50分钟,他还包括教师课前的准备、课后的总结与作业批改。
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教师也可以上网找一些优秀教案来参考,还可以找一些有意思的、实用性强的例子拿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就是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课上教师应把课堂的多数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動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完会用。例如:在photoshop课上讲到自由变换这节课时,我展示了一个气泡的图象,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这个图象都运用了什么工具、什么方法,让学生讨论研究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可以随意变换颜色的气泡,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分析和自己做的有什么区别,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做法的优缺点。这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很好。
4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课上老师可以先把本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提出来,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新课。这样目标明确,学习起来有兴趣。例如:在C语言中,讲解双层循环问题时,我先将如下图形给学生演示:
*
* *
* * *
* * * *
* * * * *
同时提醒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也应该完成这样甚至更难的图形程序,学生被程序的功能所吸引,动手编辑程序的欲望就激发起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讲解知识点时他们就有兴趣听,整节课的教学不再是被动灌输中进行,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教师可安排自由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这样,师生通过任务互动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
5 “分槽喂养“的教学理念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这是由于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之不同所形成的,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智力和特长等方面都有所侧重,“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不能追求“一刀切”和“齐步走”,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槽喂养”。 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实行分级化目标管理。分级化目标管理就是将课堂教学目标“格式化”,即三级目标: A 级目标适用对象为反应灵活、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表达清晰、肯钻肯学肯吃苦的学生; B 级目标适应对象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学习任务、肯动脑筋、成绩较好的学生; C 级目标适应对象为反应慢、学习吃、,主观能动性较差、怕苦怕累、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把学生分为三级,确定每一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再根据教学内容潜移默化,付诸实施。这样教学就能达到实际的效果。
总之,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通过结合教学实际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使计算机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分槽喂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000-00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他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上好计算机课,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以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点想法。
1 兴趣的培养
1.1 提高认识
很多学生选择学计算机专业是因为他们利用电脑打游戏、上网聊天等各种娱乐活动,认为自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而实际学上之后对枯燥的知识充满了对立感,课堂效果非常不好。因此,要想提高兴趣,首先要提高认识,清楚地告诉学生学这门课的意义,能达到什么样水平,这样学习目标确立了,学习就有了动力,就不会枯燥了。
1.2 提高兴趣
首先,要想让学生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地去学习,老师自身应热情饱满,如果老师自己都把自己讲烦了,讲困了,那怎么要求学生兴致勃勃。
其次,老师在上课前可以找一些与本课有关的益智游戏,益智游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指法教学时就利用金山公司的《金山打字通》;让学生按照软件的教学程序从熟悉键盘到英文输入、中文输入,接着就《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等打字游戏,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游戏,一个是警察,一个是小偷,进行比赛。还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这种游戏。互相促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地。在如,在coreldraw课堂上,如果老师一上来就讲一些理论,一些工具。讲了半天也没做出过让学生感兴趣的图像。那么这门课就让学生失去了兴趣。产生了腻烦,以后的课堂在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有些困难。反过来如果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漫画,一些好看的插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邮了目标,听起课来也会注意力集中。效果会事半功倍。
2 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现在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模式,采用哪种模式教学不是硬性的,要根据不同课程、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我认为对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例如photoshop CD等类课程就不适合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类课程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究直观、便捷,这些操作是在黑板上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应采用以实验室为主战场,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用计算机教“计算机”。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可以通过课件直观呈现出图形、图像、声音等。这样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看、能听、能动手操作的环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着重问题、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又如:C语言等语言类课程不能完全采用上述模式。此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上述模式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葫芦画瓢”照着程序输入的毛病,因此分析讲解程序时黑板+粉笔的传统式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实用的。
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因不同课程、结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特点而定。
3 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指课上那50分钟,他还包括教师课前的准备、课后的总结与作业批改。
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教师也可以上网找一些优秀教案来参考,还可以找一些有意思的、实用性强的例子拿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就是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课上教师应把课堂的多数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動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完会用。例如:在photoshop课上讲到自由变换这节课时,我展示了一个气泡的图象,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这个图象都运用了什么工具、什么方法,让学生讨论研究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可以随意变换颜色的气泡,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分析和自己做的有什么区别,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做法的优缺点。这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很好。
4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课上老师可以先把本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提出来,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新课。这样目标明确,学习起来有兴趣。例如:在C语言中,讲解双层循环问题时,我先将如下图形给学生演示:
*
* *
* * *
* * * *
* * * * *
同时提醒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也应该完成这样甚至更难的图形程序,学生被程序的功能所吸引,动手编辑程序的欲望就激发起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讲解知识点时他们就有兴趣听,整节课的教学不再是被动灌输中进行,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教师可安排自由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这样,师生通过任务互动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
5 “分槽喂养“的教学理念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这是由于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之不同所形成的,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智力和特长等方面都有所侧重,“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不能追求“一刀切”和“齐步走”,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槽喂养”。 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实行分级化目标管理。分级化目标管理就是将课堂教学目标“格式化”,即三级目标: A 级目标适用对象为反应灵活、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表达清晰、肯钻肯学肯吃苦的学生; B 级目标适应对象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学习任务、肯动脑筋、成绩较好的学生; C 级目标适应对象为反应慢、学习吃、,主观能动性较差、怕苦怕累、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把学生分为三级,确定每一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再根据教学内容潜移默化,付诸实施。这样教学就能达到实际的效果。
总之,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通过结合教学实际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使计算机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