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h8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父子,北宋政权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重新建立政权,史称南宋。
  所謂历史大势浩浩汤汤,朝代更迭、政权灭亡亦是常事。但如北宋这般耻辱的,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以致民族英雄岳飞发出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千古悲叹!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

第一耻:赔钱


  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金军第一次南下侵宋,金军兵分两路,进逼开封。徽宗惊恐之下,急忙把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
  靖康元年正月,金军抵达黄河北岸,南岸宋军毫无抵抗,闻风夜逃,致使金军顺利渡过黄河天堑,兵临开封城下。
  刚刚登基的宋钦宗立刻被吓破了胆,一心求和,很快与金军达成了停战协议。
  北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地(今山西、河北的大部分)给金国,每年给金国交纳银30万两、绢30万匹、铜钱100万贯。此外还需派一位亲王到金国作为人质。金军这次大捞一笔,满载而归。
  然而,宋钦宗没有想到的是,如此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和平仅仅维持了几个月而已。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撕毁停战协议,再次挥师南下,并再次顺利渡过黄河,包围北宋都城开封。
  宋钦宗这次想到的,当然还是用金钱买平安。而金军由于上次尝到了甜头,这次的胃口翻了若干倍。根据史料记载,金军这次向北宋提出的赔偿金额为: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绢1000万匹。
  钦宗当政已是北宋末年,经济走下坡路了,所以这次的赔款金额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北宋无论如何也是赔不起的。但钦宗已被金人吓破了胆,一意屈辱退让,于是朝廷下诏要求国人不分贵贱,必须把金银全部上交。尽管如此,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北宋统治者为了苟且偷安,于是弄出了靖康第二耻。

第二耻:卖妻女


  金人作为北方渔猎民族,南下主要为了三样东西,即要钱、要粮、要女人。所以第二次议和时,金军还提出这么一个条款:必须将帝姬2人,宗姬和族姬各4人,宫女2500人,女乐1500人,各色工艺3000人,交给金军。另外赔款如果无法按时交割,则将皇家女子作价卖给金军以充金银之数。
  这对北宋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在中国古代更是绝无仅有。更为耻辱的是,面对这些条款,宋钦宗竟然全部答应并将女人送了过去。据统计,被金军带走的皇室妻女3000多人,宗室男妇4000多人,贵戚男妇5000多人,各种工匠、教坊各3000多人,后又从民间强征数千女性送往金军大营。
  这些女人的命运悲惨至极,送到金军大营后不论等级高低,全部沦为奴隶,惨遭蹂躏、受尽凌辱,稍有反抗就被斩首示众。
  这些还不算,就连北宋皇室身份最为尊贵的两个女人,同样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羞辱中改变了命运。
  第一位,宋钦宗的皇后朱琏,钦宗做太子时的太子妃,当皇后不到两年就从一国之母的位置上跌落为俘虏,这一年她才25岁。可想而知,以她的年轻貌美、艳丽多姿落在金人手里会是什么结果。从开封押往金国的路上她就不断被金人调戏,到达会宁后终于不堪受辱,自尽而亡,终年26岁。
  当然这些被抓到北方去的宋朝女子自杀的还是少数,大部分女人只能在备受蹂躏的痛苦中煎熬着。这也给另外一个女人——南宋第一任太后韦氏,宋高宗赵构的生母惹来了不少的“话题”。
  关于韦氏,民间流传甚广的就是在被俘虏的那段时期,韦氏一度做了金国贵族完颜宗贤的女人,还给完颜宗贤生了个儿子。
  到了绍兴二十九年,韦太后在病故之前,给宋高宗留下遗愿:一定要送一份特别的“遗留物”给金国。这说明韦太后在北方除了吃苦受辱外,还真就发生过别的难以忘怀的事件。

第三耻:牵羊礼


  更为忍无可忍的是第三耻。
  牵羊礼是金人特有的一种受降仪式,行过牵羊礼,意味着俘虏将像羊一样,任由他们宰割。
  金太宗给北宋的俘虏举行牵羊礼,除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还包括皇后、皇子、皇妃、公主在内的1300多人。所有这些人,除了皇帝、皇后被剥了衣服给件羊皮披着,其他人全都是光溜溜的袒露着身体。
  这些人脖子上被牵根套绳,让人像牵羊一样牵着走。在当时的金人眼中,牵这些人那就是跟牵牲口一样。前面提到的朱皇后就因为不堪受辱,在行完牵羊礼后的当晚选择了自尽。随后,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封宋钦宗为重昏侯。这两个“昏”字给得可真是名副其实。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绍兴五年(1135)四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享年54岁。绍兴二十六年(1156),金熙宗令宋钦宗赵桓参加马球赛,在与同为俘虏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比赛时,赵桓坠马被踩而死,终年57岁。
  (摘自《周末》)
其他文献
我不怕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但我怕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绵羊。  ——亚历山大大帝  强大的狮子,能够保护自己的族群,保持宽容,并且在敌人面前始终维护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其领导力建立在其他狮子对其尊重和忠诚之上;邪恶的狮子,则脾气喜怒无常、变幻莫测,而且非常好斗,其领导力建立在其他狮子对其恐惧之上。  优秀的狮子在领导他人时善于提供强大的指导,而不是用绳子牵着别人,将他们拉到他们不想去的地方。当你将自己的
期刊
1978年时,邓小平对于如何做到民富国强并无清晰的蓝图,他承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并且一再重复这句如今已广为人知的话。不过,他在思考如何開展工作时,确实有一个框架。  他要让中国向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和新思想敞开大门,无论那个国家属于什么政治制度。他非常清楚,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正以其他任何国家未曾有过的速度快速发展。然而邓小平也明白,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整个制度,因为任何外来制度都不适合中国
期刊
近期,美国兰德公司发布报告《地区国家如何应对中美在印太地区的竞争:印度篇》,从印度的安全决策机制、外交政策、对外经济关系、威胁认知等角度,分析了美国与印度加强安全关系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就未来5到10年如何加强与印度的关系,向美国政府和军方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对华竞争。文章带有西方对中国固有的偏见,望读者批判阅读。抗衡中国的理想选择  中国正成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需要与盟友和伙伴
期刊
以今人的视角看,雍正帝可谓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在位13年,可谓是宵衣旰食,兢兢业业,他以“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中正仁和”“勤政亲贤”为自勉鸡汤,干劲十足,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十多个小时,这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收拾了康熙帝留下的吏治腐败的烂摊子,极大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这位“工作狂”更为后世百姓所乐道的,还有他那表现出的皇帝贴近普通人的一面。“怼”人  “朕就是这样
期刊
海瑞是海南島的琼山县人,身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此人以清廉著称,在当世就有极大的影响。他从走上仕途的那一天起,就表现出特立独行的品格。一  他当的第一个官,是在福建某县的学宫里当一个九品的博士。这个卑微的教职,只能说是有一份俸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职权。有一天,省里的御史大人来到县里,视察学宫。县里的一应官员,在县令、教谕等带领下,齐刷刷跪在堂下行恭迎大礼。唯独这位海瑞挺身不跪,旁人吓得不得了,问
期刊
当年刘备第三次去草庐请诸葛亮的时候,正遇上这位仁兄大白天在家里睡大觉。刘备拱立阶下侍候,时间太久,以至于惹得张飞大怒,如果不是同行的关公相劝,几乎要火烧草庐。好不容易等诸葛亮翻过身,结果又朝里睡回笼觉。直到睡足,才吟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缓缓醒来。  这不是古代版的“躺平”吗?有人恐怕还会连连感叹:杰出如诸葛亮者,也曾贪图安逸,古人今人没什么区别。或者,不管古代现代,运气好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期刊
一  1046年,滕子京给他的好友范仲淹寄了一幅画,名字叫《洞庭晚秋图》。画中的洞庭湖烟波浩渺,远处的堤岸芳草遍地,一座写着“岳阳楼”三个字的建筑耸立在那里。  这是滕子京的政绩工程,他想让范仲淹为新建的岳阳楼写一篇文章。范仲淹铺开宣纸,拿起狼毫笔,正准备一挥而就时突然醒悟:“两年前,我们这批人被贬到各地,虽然都在地方上干得不错,但大家还以为我们是瞎折腾。为什么我不能借着这次机会,向世界发出我们的
期刊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外交成果,即与外国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为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开启了大门。然而,中苏新约的缔结却非一帆风顺。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乘坐代号为9002的新中国第一列专列,开启了两个多月的莫斯科之行,国内媒体记者并未随行。当时,国内媒体还处于机构搭建阶段,运行体系并未完善,包括新华社都尚未在莫斯科设
期刊
在我担任驻美大使的三年里,最难的日子莫过于1999年处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这一重大事件。“逼”出来的道歉  “炸馆事件”后,第一个和我打交道的美国政府官员是副国务卿皮克林,时间是5月8日晚。皮克林离开使馆没多久,美方就提出奥尔布赖特国务卿紧急要求深夜来使馆见中国大使。不一会儿,奥尔布赖特就来到使馆。  奥尔布赖特说,这次事件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意外,克林顿总统、她本人和美国政府对
期刊
晚清吏治腐败、跑官卖官盛行是人所共知的史实。朝廷为筹集军费大开纳捐之门,掌握保举之权的大官广收贿赂,连一些寄生在权力之上的书吏也上下其手、雁过拔毛,在经手过程中将权力最大限度地兑现。长期在曾国藩幕府的李兴锐在其日记中详尽地记录了他在京城“跑官”的经过,生动地反映了晚清时的政治生态。  太平军狂飙北上,进攻长沙时,浏阳本地的帮会征义堂闻风起事,李兴锐聚集乡人兴办团练以自保,后来协助前来围剿的江忠源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