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华夏之音、多彩的民族文化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国度,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绚丽多彩、风格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濒临灭绝,这就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将这一优秀的文化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民间音乐涵盖内容丰富,广义讲,包括现代音乐、传统音乐、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它是一个特定名称,是区别于非民族民间音乐类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和称谓。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文化艺术明珠之一。人类在远古时代的原始渔猎时期,为了生存,人们集体劳作,在和大自然博斗中发出的呐喊声及战胜困难后手舞足蹈的欢呼声、讴歌声等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民歌。
  民族民间音乐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内容通俗易懂,便于传唱,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长河冲刷、洗礼、淘汰,已日臻完善,留下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之作,更有传承和发展的可能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一、黔东南采风所见所闻引发的思考
  (一)黔东南采风所见之状况
  2017年8月,铜仁市教育局组织我们7位音乐骨干教师前往贵州黔东南自治州采风,我们收获很大,见识了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的当属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种民间合唱,是中国少有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主要流行于黎平、榕江、从江一带,它的出现颠覆了原认为中国音乐体系只有单声部独唱这一认识。侗族大歌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其主旋律主要在低声部,分为男生大歌和女生大歌,男生大歌曲调雄壮有力,气势磅礴;女生大歌曲调优美明朗,娓娓动听。
  我们在凯里西江的“千户苗寨”观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表演,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让人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亲切感觉,对人的心灵起到洗涤作用,可以使人们忘却世间的烦恼。后又到了榕江县的“宰荡侗寨”,同样也听了他们演唱的侗族大歌,让人非常震撼,实属天籁之音,非常纯朴、清新、自然。接着又去了榕江县的“天下第一侗寨——三宝侗寨”,再后来又到了从江县的“小黄侗寨”,观赏了他们演唱的侗族大歌,深深体会到了古人所说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独唱又不如合唱的道理,同时也领会到了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最后又到了从江县“芭莎苗寨”,同样观看了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表演,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但是,看过之余又不免有些心酸和不安,甚至是担忧,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担忧,它们所处的状况是如此的不堪。
  首先,“宰荡侗寨”“小黄侗寨”也好,“三宝侗寨”“芭莎苗寨”也罢,还包括“西江千户苗寨”,参加演出的人员要么是小孩,要么是老人,很少有青壮年的参与,其中“宰荡侗寨”甚至是清一色的小孩子在表演。这不禁让人担心,试想一下,要是老一辈的侗歌歌师过世,青壮年又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糊口了,剩下的小孩如何能承担保护、传承和发展侗族大歌这一优秀音乐文化的重担,那岂不是面临失传的危险。要真到那一天,到那一步,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悲哀,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悲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其次,他们生活的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就讲讲在“小黄侗寨”里的感受吧。那里的小朋友都非常热情和朴实,我们提出的一切要求他们都一一应允,并且常用一种惊奇和无助的眼神看着我们,其中又流露出他们的天真和纯洁,当然也掺杂有孤独和无奈。当我们四目相对的时候会不经意地回避他们的目光,真不知道他们正在想什么,同样也不知道我们自己在想着什么,回避着什么。总之,当时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一种惶恐和不安,甚至都有些手足无措。当他们从我们手中接过铅笔、笔记本和一些零食的时候,摸着他们黝黑而又粗糙的小手,鼻子不禁一酸,手上分明布满了与他们年龄毫不相符的老茧,生活给他们的担子太过沉重了,根本不应该由他们这个年龄承受的生活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也使得我们无比心酸,生活如此艰辛,还怎么从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呢,温饱尚没有解决还何谈音乐文化?在黎平、从江、榕江这些侗歌主要流行的核心地带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二)为什么要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是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民族民间音乐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摆在眼前。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已迫在眉睫并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民族民间音乐曲调朴实、平易近人,是以口头创作、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这种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流失,传唱的过程中人也具有遗忘的特性,还有些音乐是即兴编唱的,这些都给我们的记录、流传带来了困难,很少有文字性的详细记录,只有少数采用记谱法,但也不够准确,其中也多采用公尺谱,这种记谱方法深奥难懂,仅限于当时当地专业的音乐人士之间流传,所以传唱下来的民歌就更少了。
  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没有被很好的重视,有的目前还只是一些潜在的、有待开发的资源,只掌握在比较少的人的手中,一旦这一层人过世,毫无疑问,这些音乐也将被无情地带入土中,从而失传,那将会是何等的可惜。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同样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世界多元化的冲击下不敌欧美音乐、港台音乐、大陆流行音乐。从而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处境是何等艰难,毫不夸张地说,都奄奄一息了。   民族民间音乐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都是来自于大自然,描绘和反映的就是大自然。如侗族大歌的声部、和声、结构都表现出了一种高度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思想。民族民间音乐还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唱歌的交流中,歌队成员间共同协作,互相倾听,体现了人类和平共处、共谋发展的社会理念。
  二、怎么样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
  (一)口传心授
  口传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它存在几千年了,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必然有它的优势,这种方式也更有群众基础,传唱起来也更加方便,所以我们不能摈弃。心授,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要用心对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领会,去感悟,去学习。
  (二)利用社会大课堂
  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因为它相对于学校教育有自己更大的优势,更加开放和自由,人区别于物的最大特征就是,人是自然人的同时还是社会人,是社会化动物,人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因此,要想民族民间音乐很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启用社会大课堂。社会才是民族民间音乐传唱的最主要的载体。社会大舞台就是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大舞台。
  (三)同国际接轨
  要努力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今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和民主的多元化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同世界接轨,音乐没有国界,必须同外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交流、学习。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寻求国际帮助,借鉴别人科学的发展方法,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坚持实地采风搜集准确、真实、原始的资料
  “采风”是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认真做好搜集、记录、整理工作,还可以为个人今后的音乐创作准备素材,在学习了多方面音乐文化的同时还为祖国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比如前辈们搜集整理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就是一个非常成功和典型的例子,我们理应向前辈学习。
  (五)运用高科技信息传媒
  我们正处于一个电子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我们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时候也要利用现代高速发达的信息传媒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广而告之,让民族民间音乐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
  (六)将民族民间音乐同旅游、经济挂钩
  将旅游经济和民族民间音乐联系起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将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互惠互利,旅游业发达了,参观的人就多了,就带动了一系列的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追求和要求更高了,才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唱歌,唱歌的人越多,来旅游的人也就越多,经济也就越来越好,这样老百姓就能通过唱歌挣钱发家致富了,名气也就会越来越大,也就有更多的游客关注这个地方的民族民间音乐,也就更加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七)组织民族民间音乐的比赛、电视活动、选秀节目
  政府和学校多组织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音乐文化的重视,让更多的群体加入到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中来,比如,中央视台举办的“青歌赛” “原生态歌曲”专场,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让“原生态歌曲”走进赛场,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这就要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包装,打造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创立品牌文化,形成品牌效应。
  (八)改革教育机制
  要改革教育,虽然现在正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音乐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儒家经典“六经”中,音乐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孔子曾说:“乐者,德之华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至上的背景下,我们的中小学校往往把音乐当做副科对待,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不重视,这种陈旧、腐朽、落后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
  加强理论研究,我们不仅要会唱,还要知道其中表达的意思,它的特点,它和其他音乐的异同,有何意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加强培养民族民间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接班人,我们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关键时期,因此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九)培养全民保护意思和主人翁意识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某幾个人的事情,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只有全民参与进来才行之有效,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与传承。
  终上所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这一耀眼的艺术文化明珠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伍国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刘东生.中国音乐历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3]吴凡.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间音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09).
  [4]陈蔚.原生态民歌的美学探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04).
  [5]刘玉虎.天籁之音——侗族大歌[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5(09).
  [6]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7]新世纪青少年艺术素质培养丛书编委会.民歌入门与鉴赏[M].北京:中国出版集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06).
  [8]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9(07).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理想和有效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音乐教学工作者去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手风琴在国内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高校中更是发展势头迅猛。本文通过多元化、多角度地分析,阐述了手风琴在高校普及的积极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手风琴;多元化;多角度;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2月22日,一个值得手风琴人纪念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手风琴专家、学者和老师们欢聚在北京大学,参加由北京大学手风琴协会主办的2017全国高校手风琴联盟
期刊
【摘要】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的舞剧《孔子》在2013年首演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该剧是由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六幕构成,《采薇舞》是在第四幕中以片段化形式与观众亮相。此部作品以“孔子”这一形象为核心人物,讲述了他在鲁国不得志后,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那困难重重、跌宕起伏的进谏之路。  【关键词】女性;体语;意念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女性体态特
期刊
【摘要】本文从曹禺先生所著的著名文学作品《雷雨》切入,又从后期诸多再创作的“雷雨”作品中提领出王玫的现代舞剧《雷和雨》加以分析,试找出在共同文学球根上生发出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创作思维或手法的差异性。文章分析了在同一文学题材基础上舞蹈作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直观艺术表现手法,在现当代社会语境下,编舞者对于原文学脚本再创作过程中进行的结构、人物、表达手法的个人化改变。  【关键词】《雷雨》;《雷和
期刊
【摘要】《雀之灵》的审美意象是对孔雀的体认作出的文化书写,是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舞蹈是“身体”的艺术。艺术化的“身体”充满了生命情态和生命精神。“身不假器”要求灵、肉的统一,为此,孔雀与舞者性别的同一,及摆脱“架子”是传统孔雀舞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雀之灵》正依于这样的发展轨迹,以自然之美诠释人的生命之美。实现了从“神(雀)”到“人”再到“女人”的文化认同。成为傣族人文化形象的现代续写。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以陈洪作为新音乐运动的先行者为着眼点,对陈洪早期(1934)的两首钢琴作品及其对中国钢琴艺术史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陈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与翻译家,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者之一。青年时代的陈洪先生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并领悟了其包含的时代精神来进行他音乐事业的思考和实践活动。  20世纪30年代,中国逐渐兴起新音乐
期刊
【摘要】文章由“音乐本体”的论点出发,兼及后现代等理论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对比,引出对音乐本质属性的再思考:认为音乐的本质属性不仅是使得音乐成为音乐的本质规定性,着眼点更在于它的呈现方式、生存状态以及意义构成上。并通过集合美学和人类学层面对客观音声和主观意识的视域融合,以尝试探讨上述追问,再一度摸寻中国文化语境中关于音乐本质属性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本质属性,概念特
期刊
【摘要】當今,男高音演唱艺术是音乐剧、歌剧舞台大师们作品的化身,正是这样,为表演者们确立了综合的任务——掌握重点提供的音乐材料、具有表演技巧、善于舞台语言和形体。表演者的这些综合职业素质传达了一个言简意赅的概念——艺术天赋。而乔纳斯·考夫曼展示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演员。  【关键词】尤纳斯·考夫曼;表现形式;表演技巧;音乐院校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电影《莫扎特传》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一生,穿插引用了其54个音乐作品片段,这些音乐片段与电影的影像、剧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不仅完满地展现了莫扎特的人生经历,也使得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得到更为具体的理解和更广泛的传播。电影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使得这部影片获得了八项奥斯卡大奖,这足以证明这部音乐家传记电影的成功。  【关键词】《莫扎特传》:音乐;影像;融合;传记电影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敦煌壁画中的音乐图像连绵千年,各类乐器图形绘制不断。这些时代不同、造型各异的乐器图形,详尽展现出中国乐器的发展演变历程和中国民族乐器的系列性、多样性,以及乐器形制多变的特点。敦煌壁画中最重要的要数弦乐器,其中以琵琶数量独占鳌头。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仅琵琶一物就有689只之多,这些形制丰富、形态各异的琵琶图像,见证了琵琶从北凉到元这十个朝代的改良与发展,为我们研究、传承、复兴传统乐器文化提供了
期刊